文字/心媽
編輯/心媽
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因此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質,有些孩子天生愛玩,而有些則較為內向,喜歡居家獨處。
在外向活潑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多數性格開朗,從小喜歡"出去浪",擅長人際交往,喜歡結交朋友,也能較快地融入社會環境。
在校園生活裡,老師在選擇班幹部或評優評先時,經常會優先選擇敢於自我表達,有較強組織能力與領導力的小朋友,而這類性格特質的孩子,很多都愛玩且會玩,在演講比賽、樂器演奏、歌唱表演中都能看到他們活躍著的身影。
而家教嚴格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很可能較為內向寡言,傾向於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他人溝通交流時,也會不自覺的害羞或是膽怯。
當"宅在家"的孩子處於課業壓力大的狀況下時,他們可能不太懂得以正確的方式放鬆自我,一旦缺少周圍人的情感支持,就容易產生負面的抑鬱情緒,自我舒緩的能力較弱。
隨著孩子年齡逐漸增長,喜歡"出去浪"和"宅家裡"的孩子的差異會越來越大,十年後,在他們步入社會工作後,會呈現全然不同的狀態。
喜歡"出去浪"的孩子大多懂得經營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善於擴充資源與人脈,為自己的事業發展助力。
而"宅在家"的孩子,可能多以技能在社會生存,有時還可能由於表達溝通障礙,與同事或客戶相處時,會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爭執。
對於孩子"喜歡浪"或是"宅在家",父母別無所謂,應鼓勵孩子多與外界接觸,孩子"喜歡浪"就大膽支持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當孩子常常"宅在家"拒絕與他人溝通交流時,父母就需要多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多用心鼓勵。
"喜歡浪"、喜歡玩能夠增加孩子的閱歷,提升其語言表達及社會交往能力,家長應正確看待孩子喜歡玩的特質。
如何看待孩子喜歡玩?
1、 支持孩子玩的興趣
因為社交圈子窄,課業壓力大的普通現象,孩子總是"宅家裡"會使他們喪失與外界交往的熱情。而一旦缺少朋友與親人的情感支持,孩子就容易陷入自卑低落的情緒狀態中,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裡,畏懼與他人的交往。
因此,家長應該支持孩子愛玩的興趣,鼓勵"喜歡浪"的孩子,多到公共場合與朋友家人玩耍,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探索欲,並且在遊玩時增添他們的人生閱歷與社會經驗。
2、 適當限制玩耍的時間
在各年齡階段,都有人生的重要事項需要完成,在孩子步入校園生活後,即使再愛玩,也要先保證他們學習的質量與效率。
家長應該在與孩子面對面溝通後,適當限制孩子玩耍的時間,避免他們過於沉迷荒廢了課業。
3、 引導孩子選擇一起玩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時常陪伴在身邊的朋友,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性格與思想觀念。
孩子處於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尚未成熟的懵懂時期,需要家長適時為他們解答成長中遇到的困惑。同時,家長也要留意孩子身邊的朋友,引導孩子正確選擇對自己成長有益的夥伴。
其實,喜歡"出去浪"或是喜歡"宅家裡",都是孩子不同的性格特質,興趣偏好並無好壞優劣之分,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為重要的。作為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出去浪",在工作之餘帶著孩子多"出去浪",增強他們探索世界的信心與熱情。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