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姑蘇區6座隱患橋梁加固 清代古橋大安橋重新開放

2021-01-10 中國江蘇網

橫跨桐涇河的清代古橋大安橋由於年代久遠,橋面破損不堪,不但存在安全隱患,也影響城市風貌。為此,蘇州姑蘇區住建委從去年11月開始對其進行加固修繕。昨天,歷經一個多月的施工,修繕一新的大安橋重新開放。

大安橋是彩香一村南區通往桐涇路的唯一通道。自彩香新村建成以來,它為小區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然而,因橋面和四周都是用水泥修築,多年來一直被誤認為是一座現代修建的水泥橋。2018年5月河道清淤,橋石上「鹹豐二年蒲月穀旦」的刻字露出水面,大家才知道這原來是一座清代古橋。

去年,在蘇州市兩會上,市人大代表肖繼好提出了「儘快修復大安橋」的建議。姑蘇區住建委經過專業檢測,發現大安橋存在橋面混凝土鋪裝磨耗、剝落及護欄鋼組件鏽蝕等問題,被列入隱患橋梁,並於去年11月開始對其進行維修、加固。

昨天,大安橋修繕完工,重新開放。記者在現場看到,修繕後的大安橋煥然一新,老橋因加高而採用的磚砌部分已全部拆除,改為用石材砌築;原本的混凝土橋面改用石材鋪設;鋼混欄杆更換成了青磚橋欄;橋頂磚砌的限寬墩也美化為石凳。橋西堍建造了一塊碑誌,上面寫明大安橋的「身世」。現場,彩香村幼兒園的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古橋新貌。姑蘇區金閶街道彩香一村南區社區還成立了「古橋保護志願者隊」,發動居民和志願者一起守護古橋。

除大安橋外,去年,姑蘇區還對5座存在隱患的橋梁進行了維修加固,包括敦化橋、堵帶橋、清瀾橋、相門塘橋和婁門新村橋,目前已全部完工。(蘇報融媒記者朱雪芬)

相關焦點

  • 麗江古城發現「玉河星系」 七座古橋連成「七星」
    古村落建築文化活動中包含了神秘的「玉河星系」古代美學思想:如今大研古鎮玉河水系上仍然保存著的7座古橋,自水頭而下,排成「七星」,形如宇宙星系。水流出城處,設下三大「巨鎖」,印證了「玉龍鎖脈」的古代村落建築文化內涵。「玉河星系」的重大發現,或將成為麗江古城「考古之旅」特色旅遊線路以及「村落文化」「建築美學」研究等重要人文資源。
  • 新化發現260餘年清代石拱橋 橋上石雕蜈蚣為湘中最大
    、歸檔整理梅山文化遺存時,在該縣發現有260餘年的清代石拱橋,其中橋上的石雕蜈蚣,為湘中地區最大,也是保存最生動、完整的文物。  11月9日,記者在吉慶鎮油溪橋村村主任彭育晚的陪同下,來到了油溪河邊。  不知蜈蚣刻了21隻腳,就不是吉慶人  記者看到:青山綠水中,油溪河譁譁地流著,陡峭的巖石上架著2座大橋。
  • 三座古橋一人修!
    大橋橋身拱高40米、長達174米、寬約10米,從河谷兩岸高高拱起,直入雲霄,站在橋上往下眺望,瑟瑟江風中竟有一種高處不勝寒之感,其體量據說是中國古橋之最,也是重慶唯一多次被外國人驚嘆入冊的古橋。光緒年間,英國人立德樂經過此處,在日誌中寫道:「藺市以有三個巨大的拱的橋梁出名,上面正在砌3座巨大的石牌坊。」此橋光緒元年開工,花了大錢卻沒找出硬質基底,於是只能請來陳永恩。
  • 開封州橋考古發掘取得積極進展,古橋漸露容顏
    汴梁八景之一「州橋明月」,令無數人心馳神往。州橋始建於唐,名汴州橋,五代時稱汴橋,北宋汴河稱天河,改名為天漢橋,習稱州橋。州橋橋面寬廣、氣勢宏大,見證了北宋東京城的盛世繁華,卻沉寂於明代洪水的淤埋。2020年,作為「賦能」 開封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支撐「六穩六保」 重點項目,州橋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啟動,目前部分青石橋面已揭露出。州橋是大運河汴河段與開封古城中軸線交會處的重要古橋梁 。 州橋遺址發掘是今年河南省黃河文化九大重要考古項目之一。據文獻記載,宋代州橋是平橋、木樑石柱,明代州橋則是拱橋、磚石結構。
  • 龍江古橋:民生工程 古風猶存
    巖石構建的橋墩高6米,共有40孔。橋梁建築方式先是以石塊砌填基礎,然後架梁砌墩,在橋墩上鋪以6塊巨大條石為梁,之後在石樑上橫鋪石板形成橋面,兩側輔助以石砌欄杆。整座橋看上去古樸厚重,給人一種飽經滄桑之感。橋南兩側還有兩尊鎮橋石塔,為七級六角,高約5米。
  • 【收藏】2021版蘇州免費景點
    北半園即陸氏半園,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古典園林建築。佔地1130平方米,位於白塔東路60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2向公眾開放。蘇州園林博物館最早位於拙政園住宅區域內,於1992年秋天建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蘇州園林博物館新館現位於拙政園西側,始建於2005年10月,建築面積3390平方米。
  • 臨港城市公園5座景觀橋開放!或蜿蜒或飛跨、創意各不同
    公園與周邊相鄰社區和開放空間緊密相連,但之前每個地塊沒有橋梁連接,市民遊玩會被局限在自己家門前的公園,去其它公園遊玩需要走更多地路,而此次五座景觀橋的建成,使整個城市公園得到了貫通,有效的解決了市民遊覽需求。
  • 合肥老城區一批重要橋梁將「動手術」
    今年汛期降雨較多,河流水位上漲明顯,這對橋梁下部結構易造成不利影響。本月,合肥市政部門全面啟動橋梁加固維修專項行動,臨泉東路跨二十埠河橋、鳳臺路板橋河橋、勝利路下穿一環路橋等都將陸續動手術,提升橋梁使用耐用性和橋容橋貌,以便能「健康」過冬。
  • 攝影作品:慈谿古橋(一)
    所存的古橋以建於清代和民國時期為主,形式以石樑橋為多,拱橋很少,不少古橋橫跨快船江,說明快船江在當時交通上的地位。最早的古橋是建於唐或五代的後溪橋,著名的拱橋有建於明代的三孔拱橋——橫河七星橋,建於清代的單孔拱橋——鳴鶴運河橋。古橋絕大部分都在觀海衛鎮以東的原慈北和鎮北地區,原姚北地區很少古橋,可能因為姚北地區絕大部分土地是圍海造田而成,成陸時間不長,而居民也大多是墮民為主的原因吧?
  • 百年痕跡|北京動物園裡的那些橋(下)
    上一期 【百年痕跡|北京動物園裡的那些橋(上)】北京動物園的那些橋,我們了解了從清代的農事試驗場到現在的北京動物園橋的變化,這一期我們來聊聊目前北京動物園23座橋的樣子以及那些有故事的橋~隨著公園性質及功能的逐步轉變,園內的整體布局及館舍設計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甪直古鎮,有橋72座半,堪稱古風版威尼斯,你能念對名字嗎?
    文:貓左先生 | 攝影:貓左先生蘇州城東25公裡,有古鎮名喚甫裡,社會學家費孝通說它是神州水鄉第一鎮,橋梁專家茅以升贊它是 「中國古代橋梁博物館」。甫裡建鎮已有2500多年。甪直鎮上有五多:橋多,水多,巷子多,名人多,古宅也多。鎮子聚水而建,遇水疊橋。茅以升贊它 「橋梁博物館」,世人說它是江南"橋都"。鎮上原本有橋72座半。唐代建鳳陽橋、廣濟橋,宋代建和豐橋,到了明清各式橋梁頻出,差不多走三步半就得上一座橋。據說甪直古鎮的橋梁密度,遠超義大利威尼斯。威尼斯我倒是也去過,每天上橋下橋走得極度崩潰。
  • 新化縣天門:清代古橋上題有「皇帝萬歲」
    新化縣天門鄉長豐風雨橋  紅網新化站11月1日訊(分站特約記者 邱向明 分站記者 黎明明 伍薈雙)近日,新化縣政府梅山文化研究會(辦公室)負責人,向媒體透露,在該縣天門鄉發現3座清代風雨橋,其中長豐風雨橋橋上題寫的「皇帝萬歲」文物,保存完好,為了湘中地區不可多得的文物。
  • 清代古橋刻蜈蚣當吉祥物 寧鄉公布一批新文物
    這座始建於1882年的古屋,採取的是中國傳統的房屋布局,有明顯的中軸線,中間大,偏房小。蔡道馨稱,田衝蘭花屋場位於寧鄉巷子口鎮巷市村,面積15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48間,為土木青瓦結構,上下兩層,帶有寬敞的跑馬樓。    這座古屋有何歷史淵源?
  • 四川有座古橋,天降250噸巨石,完好無損,50公斤炸藥,紋絲不動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就是橋的故鄉,從唐朝開始就有「橋的國度」一說法。遍布中國大地的橋千千萬萬,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中國到底有多少座橋,這個連專家教授都不知道,但是,就連小朋友都知道,其中還有不少橋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
  • 這個「四線城市」,卻是世界「橋都」!
    378座橋的數字,引自朱自清《威尼斯》一文。)但是跟同樣作為「水城」的中國蘇州相比,威尼斯恐怕要相形見絀了。蘇州在唐代的時候,就建有60裡坊,390座橋。(註:裡坊,即古代中國城市內的居民區。漢代的棋盤式的街道將城市分為大小不同的方格,這是「裡坊」制的最初形態。開始裡坊和市場是分離的。坊四周設牆,中間設十字街,每坊四面各開一門,晚上關閉坊門,有人經管。)
  • 中國唯一「橋都」,不僅橋梁超過4500座,還創下多個世界第一
    全世界的城市都離不開橋梁,許多古代、現代文明城市誕生於大河流流域,有河就有橋,但在世界上任何城市,橋梁數量都可以達到幾千座,而且非常稀少,我國有這樣的橋梁,不僅有4500座橋,而且還創造了世界上最多的橋梁,這就是重慶,重慶有很多別稱:「美城」、「山城」、「江城」、「霧都」等等,這座城市有那麼多的山川
  • 市橋大橋前世今生
    番禺也是著名的「橋鄉」,現有大小橋梁330多座,其中大型以上橋梁80座、橋長500米以上特大橋梁25座,洛溪大橋、番禺大橋等多座大橋全國聞名。  但因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河湧交錯,水網如織,番禺原有橫水渡口100多個,曾被外地人稱為「袋篤」,本地人稱為「鑊底地」,意思都是交通非常不方便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前,番禺只有5座公路橋,總長52米。
  • 秘境恩施:百年古橋留下未解之謎,5000年前的巴鹽古道令人稱奇
    其中,建始縣境內最早的一座古橋與一條迄今已有5000年歷史的巴鹽古道,成為這片稀有自然風光中的稀罕文物。也正是如此,恩施地心谷在我看來猶如秘境普通,深不可測。藏於幽谷深處的這座古老的石橋,聽說是建始縣境內最早的一座古橋,名為石門古橋,亦稱通濟橋、仙人橋、永興橋,後稱石曼橋。這座橋最早是什麼年代修建的,無從考證。
  • 青島三座高速橋梁實時「查體」 繩索受力超標將報警
    原標題:青島三座高速橋梁實時「查體」 繩索受力超標將報警齊魯晚報訊 島城三座高速橋梁實時「查體」了,劇烈震動或繩索腐蝕可實時檢測。29日,記者從青島高管處獲悉,12月1日起,《青島市高速公路橋梁養護管理規範》將正式實施,不僅填補了地方行業標準規範的空白,目前青島三座高速橋梁實現了實時「查體」,不僅節省了人工巡檢,精確度也大大提高。
  • 說起什剎海銀錠橋,除了橋邊美食還有這些
    那麼,什剎海的這座古橋,究竟有著怎樣的前世與今生呢?銀錠橋究竟因何得名銀錠橋坐落在什剎海前海和後海交匯處,南北向,單孔石拱,「節式」石欄杆,兩端有八字欄杆和抱鼓石(橋欄兩端的鼓形構件),橋身兩側帶燕翅牆(橋孔外、河道兩邊各有一道直牆,直牆前為向外撇的斜牆,呈「八」字形,形似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