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西縣舊城鎮:「蠶寶寶」成了農民「致富寶」

2021-01-08 中國紅河網

8月5日,記者走進瀘西縣舊城鎮,桑園裡,只見蠶農們一邊採摘桑葉,一邊笑語連連;移步到農戶家的養蠶大棚,在一排排養蠶架上,只見白胖可愛的「蠶寶寶」們正在鋪滿桑葉的竹篾篩上津津有味地吃著桑葉……

「去年栽了4畝桑樹獲得近2萬元的收入,今年估算有3萬多元。栽桑養蠶讓我們一家人的日子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瀘西縣舊城鎮礦廠村村民楊豔平說。同村的養蠶大戶郭紅芬,栽桑養蠶已經有6年時間,在養蠶方面經驗豐富,平時村民們有什麼問題都會前來詢問,她也十分樂意將技術教給村民。「在家養蠶既能照顧家庭又能掙錢,是適合我們共同致富的好路子。」郭紅芬說。

該鎮板橋村委會河民村民小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俞小四,依靠發展種桑養蠶,於2017年實現脫貧。「種桑養蠶讓我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俞小四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板橋村委會是舊城鎮典型的邊遠山區村委會,以前由於土地貧瘠,村民們只能種植包穀、雜糧和極少數的水稻。近年來,該村通過邀請專家培訓送技術、免費提供桑樹實生苗建成2200畝的桑樹基地等多項措施發展栽桑養蠶。目前,該村輻射帶動的285戶農戶中,1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栽桑養蠶實現脫貧致富。

「近年來,為穩定和壯大蠶桑產業,舊城鎮把蠶桑產業作為全鎮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打出蠶桑產業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由鎮黨委、政府帶領,因地制宜,分片分戶穩定和擴大桑園面積,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引導群眾抓好病蟲害防治、鬆土、除草、更新嫁接、合理間套種等工作,讓種桑養蠶群眾放得下心願意種和擴大種,持續助農增收。」舊城鎮鎮長張雲貴介紹道。目前,舊城鎮桑樹種植面積達到6000餘畝,涉及木龍、板橋、礦廠、秧田壩4個礦區村委會的700多戶農戶,去年實現創收1000餘萬元,今年的產值預計突破1600萬元,桑蠶產業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

(責任編輯:馬超 審核:盧秀麗)

1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小蠶寶寶 化身「致富寶」
    cán蠶bǎo寶bǎo寶軟乎乎蠕動的蠶寶寶,你們見過嗎?初秋時節,扎蘭屯市中和鎮福興村山坡上的柞樹林青翠欲滴,柞樹葉子上,許多胖胖的蠶寶寶正慢悠悠的蠕動著身體啃食柞樹葉,而這些蠶寶寶的主人王俊元正和老伴忙著給蠶寶寶們挪到另一片枝葉更茂密的柞樹坡上。這些年,王俊元通過養蠶不僅讓自己家過上了好日子,同時還成為了村裡養蠶致富的領頭人。王俊元年輕時是中和村的村書記。
  • 黃平縣重興村:勤「繭」致富 蠶寶寶變身「銀元寶」
    並免費提供場地,鼓勵村計生專幹、致富帶頭人朱正霞創辦了黃平縣重興正帆蠶業專業合作社,帶頭發展養蠶。  「別看這些小蠶繭不起眼,它可是短平快經濟項目,養得好的話,增收致富是可以立竿見影的。」作為村裡面第一個敢帶頭吃「螃蟹」的人,朱正霞做足了功課,先後只身前往遵義、羅甸、廣西、四川等地考察學習種桑養蠶經驗,回來後說幹就幹,自己認領種植了10餘畝的桑樹,還養殖了5張蠶寶寶。
  • 黃金蠶寶寶 村民「致富寶」
    今年是郭光金養殖黃金蠶的第一年,意外地獲得了大豐收。他指著一張張的繭子告訴記者,這種彩繭是自然呈現的金色,這些蠶種在外觀與飼養方式上,與普通蠶種並無太大差別。蠶寶寶吃的是普通桑葉,結的繭卻顯示出了天然的金黃色。此外,彩色繭子相比普通白色繭子繭形大,具有更多優良特性。
  • 【圖片故事】楊天勇:把「蠶寶寶」變成「金寶寶」的追夢人
    2015年,得知家鄉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鼓勵農民種桑養蠶時,楊天勇帶著妻兒返鄉,把脫貧致富的夢想寄托在「蠶寶寶」身上。在了解到楊天勇養蠶致富的想法後,當地政府和桑蠶企業給予他大力支持,無償提供了蠶苗和技術。 經過楊天勇和妻子羅豔的精心管護,第一批蠶繭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使楊天勇對脫貧有了信心。  2018年,楊天勇開始帶動50戶農民投身養蠶。
  • 河南魯山:小小蠶寶寶 致富新門道
    近年來,當地因地制宜發展柞蠶養殖,幫助農戶實現規模化科學養蠶,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目前魯山縣柞蠶養殖面積約7萬畝,畝均收入2000多元,帶動600戶農戶就地就業。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近年來,當地因地制宜發展柞蠶養殖,幫助農戶實現規模化科學養蠶,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目前魯山縣柞蠶養殖面積約7萬畝,畝均收入2000多元,帶動600戶農戶就地就業。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 蠶寶寶吐絲石羊人吸金
    桑園滿坡幸福來,蠶寶寶吐絲結繭織出致富路。大姚縣蠶桑產業統計面積86000畝,投產面積68772畝。帶動千家萬戶養蠶增收的同時,也給力鄉村振興加快步伐。4月9日,記者來到石羊鎮大中村,驚喜地發現:山坡上、平壩裡,綠油油的桑樹在雨水滋潤後的陽光下特別養眼,甚是喜人。養蠶給大中村村民帶來了機遇,也給村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實惠。
  • 【走進火紅大涼山】寧南養蠶大戶家的蠶寶寶是大胃王 180張蠶最多...
    記者何勤華攝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說了你們不信,如果放開吃,我家養的蠶最多時一天能吃1.8萬斤桑葉。」2月4日,在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走進火紅大涼山」採訪組走進該縣新村鄉碧窩村,養蠶大戶彭順美一句話驚呆了我們。我們記憶中胖乎乎,懶洋洋躺在蠶室裡的可愛蠶寶寶,居然是大胃王!寧南被蠶桑專家譽為「發展蠶桑不可多得的一塊寶地」。
  • 營山青山:蠶寶寶吐出「黃金絲」,織就致富「新絲路」
    在皓盛蠶業專業合作社蠶房內,數十張方格簇整齊排列,大蠶均已上簇結繭,金燦燦、黃澄澄的蠶繭象鴿子蛋般大小,煞是喜人。老闆王皓僱傭的村民們正幫忙採收蠶繭。蠶寶寶吃的是普通桑葉,結的繭卻顯示出了天然的金黃色。此外,彩色繭子相比普通白色繭子繭形差別不大,但具有更多優良特性,這種繭的天然色彩在繅絲加工後不需要後期化學染色,更加環保,備受市場青睞。
  • 子長:黃金蠶寶寶成村民「致富寶
    今年是郭光金養殖黃金蠶的第一年,意外地獲得了大豐收。他指著一張張的繭子告訴記者,這種彩繭是自然呈現的金色,這些蠶種在外觀與飼養方式上,與普通蠶種並無太大差別。蠶寶寶吃的是普通桑葉,結的繭卻顯示出了天然的金黃色。此外,彩色繭子相比普通白色繭子繭形大,具有更多優良特性。
  • 信陽平橋區池治霖:「蠶寶寶」成脫貧致富「金寶寶」
    他說:「作為村裡養蠶的帶頭人,自己必須帶頭示範,看到養蠶致富的希望,才能讓大夥跟著幹。」池治霖是查山鄉的女婿,他和妻子孫悅本在山東建築行業做得風生水起。一次偶然的機會,池治霖到江蘇出差時,獲悉種桑養蠶是一個前景很好的產業項目。而妻子的老家信陽,氣候溼潤,土地肥沃,降雨充足,比較適合發展種桑養蠶。隨後,夫妻二人回到老家查山鄉梁廟村,開闢了種桑養蠶,外銷蠶絲的新行業。
  • 平果舊城鎮同利村黃永飛有名了……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對第二屆全國「幸福家庭」進行表彰,平果縣舊城鎮同利村黃永飛家庭榜上有名,同時該家庭也是百色市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家庭。據了解,黃永飛現任舊城鎮同利村黨支書,他和妻子育有一子,兒子目前在南寧務工。多年來,他們夫妻和睦,熱心助人,鄰裡團結。面對村裡的大片閒置土地,黃永飛積極發展水果種植,和妻子一起率先在全村種植沃柑30多畝,年獲利達10萬餘元。
  • 蠶寶寶變成脫貧致富的「金寶寶」
    一位北方小夥是緣何來到信陽創業、並成為群眾致富帶頭人的呢?說來,還有一段美麗的姻緣故事。    2008年,平橋區查山鄉梁廟村的女青年孫悅與22歲的周口市淮陽縣青年池治霖同在廣州一家電子廠打工,兩人從相遇到相識,產生愛慕之情。兩年以後的2010年,兩位年輕人步入婚禮殿堂。    2014年,池治霖到江蘇出差時,獲悉種桑養蠶是一個前景很好的產業項目。
  • 小滿節氣蠶寶寶「成年」 浙江桐鄉蠶農「望蠶訊」
    浙江嘉興桐鄉屠甸鎮是當地著名桑蠶產區,時值小滿,蠶農於建剛和妻子每天都在忙著給家裡的5萬隻蠶寶寶餵食,再過幾天,蠶寶寶就將結繭出絲。在嘉興桐鄉,蠶農在小滿節氣有「望蠶訊」的習俗,娘家會到女兒家串門,送來各種應季食物,一同祈盼今年蠶絲豐收。在嘉興桐鄉,蠶農在小滿節氣有「望蠶訊」的習俗。
  • 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陝西西安,古城長安,歷史上先後有10多個王朝建都在長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許多網友評價西安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陝西地下遍處是寶,有一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 鴕鳥養殖成肇州縣光明村農民致富增收新路子
    它是生活在天氣比較炎熱的非洲和澳洲的一種大鳥,但氣候寒冷的黑龍江省肇州縣雙發鄉光明村卻養殖鴕鳥成功,鴕鳥渾身都是寶,經濟效益可觀,為肇州縣農民又增添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走進位於雙發鄉光明村的鴕鳥養殖基地,40隻已經飼養兩年多的鴕鳥眼下都已經重達200斤,近3米高。
  • 浙大學子破解了蠶寶寶的「鐵蠶」病
    炎炎烈日下,300多位蠶農神情專注地聽我們從頭講到尾。我讀博士時負責編寫一本全國性的月刊《蠶業信息》,這次帶去的50本被一搶而空。回答蠶農的提問時,他們關心最多的,就是蠶寶寶得病的事。當地科協拿來一條瘦小的蠶寶寶說,宜州80%死去的蠶寶寶都得了這種病,長到一定程度就不會長大,更不會吐絲結繭,人稱「鐵蠶」。科協工作人員認為蠶寶寶是受病毒感染,試了很多辦法,也不見起色。
  • 巴馬興仁村:蠶寶寶吐絲生產忙
    由特色產業切入,興仁村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模式推動產業扶貧,探索出「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消費扶貧+合作社+貧困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形成種桑養蠶、柑桔紅心柚子、食用菌、山羊、土雞、香豬特色養殖等富民鏈條,拓寬了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 杭州人爭睹一條蠶 這家工廠飼養的蠶寶寶成了網紅
    「看,這種蠶寶寶,它不吃桑葉,吃的是飼料。」  「瞧它爬上去了,已經開始吐絲了,哇,它慢慢把自己圍起來了。」  昨天上午,在杭州夢想小鎮的2019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天天新物種」發布現場,巴貝工廠化飼養的蠶寶寶甫一亮相,就引來了眾人的圍觀。父母帶著孩子,丈夫帶著妻子,媒體記者拍個不停……大家都想一睹這種不用吃桑葉的蠶寶寶的風採。一位年輕的爸爸抱著兒子,從最小的蠶寶寶一直到滿滿一盆繭子,把整個流程都看了一遍。
  • 蠶寶寶
    我們去天潤苑大姐那裡看蠶寶寶,開開兒子的好奇心。
  • 蠶寶寶生長全過程
    蠶寶寶沒從殼裡出來前,殼是黑色的,隨著溫度的升高,蠶寶寶從殼裡敷出來。     早早的就採了桑樹上最好、最嫩的桑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剛剛出生的蠶寶寶,放在了剛剛採回來的桑葉上,黑黑小小的!一片葉子夠很多個蠶寶寶吃的。剛出生的蠶寶寶只能吃,剛發出來的嫩葉,吃不了較老的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