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一隻麻雀都可能是黏人的小妖精(圖))
| ||
人們都說麻雀氣性大,你想養它,好吃好喝給它,麻雀視而不見,它寧願讓自己活活在你面前氣絕身亡。這個認知是不是個傳說,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養過成年麻雀,倒是把幾隻打樹上掉下來的小傢伙帶大,它們對人的親密,絲毫不輸給狗。
春夏兩季裡的每一個大雨天都是撿鳥天,當雨由大轉小的時候,我會在小區裡轉一圈兒,有可能碰到一兩隻幼鳥被風雨打翻在地,因為小鳥的翅膀尚未豐滿,加上雨水淋溼,身體裡剩下的一點力氣只能用在撲騰上了,所以,發現它們很容易。如果你在流浪貓發現它們之前趕到,鳥就算有了避難所。
只要鳥會飛,等到雨停之後,它們晾乾翅膀就可以重回藍天了。別小看麻雀的智商,每當我撿回一隻鳥,它似乎知道你對它並無傷害,安靜地站在你的肩膀上,或手上,並不飛遠。一般我會把它放在家裡的綠色植物上,麻雀也就安心地站在小枝杈間等著天晴。放飛的時候,把它抓在手裡,帶到戶外,往天上一扔。
我撿到最小的一隻麻雀才出生沒幾天,身上的毛稀疏,「小黃嘴」很明顯。這麼年幼的鳥最重要的是保暖,第二是保證餵食的頻率,第三是要儘量「鸚鵡奶粉」。麻雀到家的時候,我找了個木盒子裡面放滿柔軟的稻草,模仿鳥窩,盒子下面是恆溫加熱墊,上面蒙一條毛巾,主要目的就是保暖!溫度不夠,麻雀命就沒了。因為麻雀年齡太小,所以要保證兩小時餵一次食的頻率,當然了,守護生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它睡你就別睡了。兩小時幾乎不用上鬧鐘,它餓得很快,馬上就高聲呼叫。那麼第四點,餵什麼。有人工孵鳥經驗的人,家裡會有鸚鵡奶粉,其實就是營養搭配好的禽類米粉。麻雀那麼小的胃,每次拿開水調一小勺的流質就夠了。去門口藥房買最小號的針管,不要針頭,前面插上最細的塑料管,把流質吸入針管內,食物溫度保持在四十度左右,當小鳥張嘴索食,把流質打進去。
餵食要注意的是,食物不能燙更不能涼,要保持跟母鳥同步。針頭處的塑料管一定要捏在自己手裡,捅進小鳥的食道也是致命傷。
你每天跟它互動,當餵食的頻率從兩個小時,到四個小時,再到五六個小時,鳥也逐漸羽翼豐滿要去自己探索外面的世界了。從小被人養大的鳥,會跟人極其親密,甚至到外面放飛,依然不會離開人的肩膀。那些說人不能養麻雀,氣性太大一養就死的傳言不攻自破。
(原標題:每一隻麻雀都可能是黏人的小妖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