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與鳥作伴的孤寡老人

2021-01-09 秀才遇見我

在那舊明時,南方某小村子流傳著這麼一個傳說故事。

據說有個身材魁梧的孤寡大爺名吳鐵,五大三粗的他偏偏被人叫做鳥人,這麼一個壯實的大男人著實跟鳥人掛不上鉤。然而聽了他孫孫孫..子(具體輩分排不清了)講述的一故事,我也只豎起大拇指稱果然是鳥人。

故事說的是那年突然不知道從哪裡飄來很多泥沙,經常三天一小風,五天一大風,人們生活怨聲載道簡直無法生存。出一趟門能把鼻孔都給堵塞了。這樣不但人們關門避縫,還掛上了紗布過濾著空氣。好在痛苦的人也有一絲安慰,那便是外面的飛禽走獸無一存活。只要捨得外出逛上那麼一圈,必定不會雙手空空,回家必定有野味吃。

這天吳鐵正就著野雞肉喝著悶酒,一邊嘆息著這日子何時是個頭,眼看糧食就要吃光,難道以後就吃泥沙過日子不成。正嘆息著卻聽見耳邊傳來小鳥唧唧的聲音。吳鐵頓時來了精神,這麼久以來除了聽見沙沙風聲,也不知道好久沒聽見活物叫了。吳鐵聞聲尋去,竟然在自家木頭柱子腳下發現一窩不知名的鳥,鳥還沒長毛。木頭柱子下壞了碗口大一個洞,大洞外還連著一個小洞只通屋外。然而這一窩小鳥就在這個洞裡。吳鐵坐在柱子前一邊喝酒一邊自言自語:小傢伙,咱們做個伴吧,外面沒了生存條件,你就住在我家吧。

過了段時間鳥兒長毛了,五顏六色的還怪好看,神奇的是它們看見吳鐵還不害怕,常飛落吳鐵肩頭嘰嘰喳喳,還用小嘴啄著吳鐵的亂糟糟的頭髮。吳鐵的生活也算有了一絲生氣。時間又過去了幾個月,外面風沙減去,大家爭先恐後外出呼吸新鮮空氣,忙活著種莊稼。而吳鐵家中的小鳥也就這麼生活了下來。

這年冬天吳鐵突然病重躺家裡下不了床,吳鐵單家獨戶又無兒無女,吳鐵仰天長嘆看著破舊的屋頂嘆息。這時小鳥飛到吳鐵枕頭嘰嘰喳喳叫過不停。吳鐵摸摸鳥兒的頭說:小鳥兒啊,你走吧,去找個新家吧,我快死了,打算用這破舊的屋子當大棺材。也不知道鳥兒聽懂了還是為啥,吳鐵說完鳥兒就飛走了。

吳鐵由於說了恁多話,累了便閉上眼睛休息。迷迷糊糊中感覺嘴巴溼潤,像是有水滴往嘴裡鑽,接下來還有粉末掉進了牙齒縫裡。吳鐵艱難的睜眼睛,再努力也卻只睜開一條縫隙,他瞧見了幾隻漂亮的鳥兒在眼前飛來飛去忙碌著。接下來就昏睡了過去,再醒來時吳鐵感覺渾身都是力氣,竟然頓時一躍而起精神抖擻。吳鐵重生了,被鳥兒給救活了。可惜的是從這以後吳鐵再也沒看見過鳥兒。

直到30年後吳鐵臨死時,這才得知其實當年有幾家人屋子裡都出現過那種五彩鳥兒,而都無一例外的被他們給煮著吃了。但是都在半年後相繼莫名其妙暴斃。他感嘆自己欠鳥兒一條命呀。

(故事完)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杜鵑鳥的醒悟
    文/古往今來杜鵑鳥也稱布穀鳥、子規,由於沒有自己的巢穴,也不築巢和孵卵,這種習性,人們認為是一種「懶」的行為,與農以勤為善恰恰相反,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說有一位懶漢,成天遊手好閒,別人在忙碌著春耕夏種,他總認為還早,別人都在搶收麥子了,他也不急,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季節過了,他的地沒耕,秧沒插,麥子也在地裡也黴爛了,別人家收糧置地蓋新房,他卻一無所獲,懶漢無法生存,越想越後悔,最後鬱悶死了!
  • 圖片故事:孤寡老人與寵物羊
    圖片故事:孤寡老人與寵物羊 2014-04-22 22:22
  • 民間故事,黑狗幫了八個人
    民間故事,黑狗幫了八個人太奶奶還在時,給小小的我講過一個故事,印象深刻,現說來大家聽聽。這天正是村裡人幫忙辦的喪事,其實據說王大爺也不是孤寡老人,早年有個兒子外出討生活一去無回,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在20年前的一天,王大爺上山挖紅薯,躺在路邊睡著了,王大爺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兒子回來了。
  • 民間故事: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烏鴉真的是東方告死鳥?看故事吧!
    上次寫了一篇故事是關於烏鴉嘴的,反應還不錯,這次寫個真事兒,也是我們這邊發生的故事,請大家看看烏鴉是不是真的像民俗裡說的那麼邪性!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圖文無關,下同故事是我們這邊的一個老大爺講的,說是當時他還年輕,剛剛娶了媳婦,一家子過得和和美美的,家裡老太太是個心善的人,每天呢都愛在房前屋後的撒些五穀雜糧之類的東西,總是能引來些鳥雀之類的前來啄食,這也算是變相的施捨吧!
  • 民間故事:貓臉老太太
    從1995年至1996年哈爾濱貓臉老太事件愈演愈烈,好在有人出面闢謠後,謠言這才停止,如今這一事件已成一則民間故事,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不過我今天所說的貓臉老太和這個謠言有些相同,是發生在清朝時期,江南地區民間奇聞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名叫天水村的村子裡,不過今天這個村子早就消失了,據說最後一個居民也在清朝末年去世。
  • 瀘州民間故事:這個故事比小紅帽更有看頭,瀘州熊家婆
    這個是江陽沽酒客瀘州民間故事中壓箱底的精華,瀘州民間故事種類繁多,而且各有趣味,但是沽酒客認為傳播和影響力最廣的:一是《二十四個望娘灘》,另一個就是《熊家婆》。瀘州民間傳說《熊家婆》完全可以比美《格林童話》裡小紅帽狼外婆的故事,但是沽酒客覺得,瀘州人比他們更具智慧和幽默感,這篇傳說絕對是瀘州人智慧一大結晶,腦洞開的不要不要的。
  • 「服務不缺位 警民情到位」 國保大隊民警看望孤寡老人
    孤寡老人是社會群體中最需要關懷、最需要幫助的一部分。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轄區孤寡老人的生活情況,真正做到「服務不缺位」,讓老人們安心生活,安度晚年,國保大隊民警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在隊長的帶領下走訪慰問了轄區聯點扶貧村坎布拉鎮俄家村的老黨員和孤寡老人。
  • 「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手抄報之精衛填海,一步一步教你畫
    大家好,我是淘氣的小音符,中國的民間故事有很多,近期我會持續更新不同的民間故事的手抄報,希望對你有幫助!詳細的教學視頻同步更新,請查看我的主頁視頻。民間故事之精衛填海底稿民間故事之精衛填海模板民間故事之精衛填海的內容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一天,女娃去東海看太陽升起。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風大浪,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終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
  • 民間故事:做牛報恩
    民間故事:做牛報恩丹陽縣的邢老翁,家境原來富裕,只因幾十年來樂善好施,不計回報,家裡漸漸大不如前。兩個兒子對他多有抱怨,找了藉口與他分家,邢老翁也不計較,將家產一分為三,自己領了一份,獨自過活。邢老翁聽了不忍,阻攔道:「罷了罷了,賣去屠宰場,不如賤價賣與我吧,不能耕地,就陪我老頭作伴好了。」於是花了兩千錢買下牛犢。此後,邢老翁每日牽著牛犢去河邊飲水吃草。那牛犢漸漸長得十分強壯,看上去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邢老翁試著拿它耕地,耕得又快又好,連續一天也不用休息。村裡的人都說邢老翁運氣好,得了一頭好牛。邢老翁很高興,經常摸著牛喊它「牛娃兒」。
  • 民間故事:杜鵑鳥
    杜鵑死後就變成一隻鳥。那隻鳥先飛回到地主婆家,把那個又醜又懶的婆姐的眼睛給叨瞎,然後又把婆婆的臉叨破。這下婆婆,婆姐都沒臉見人了。此後,村裡就經常出現這種鳥,如果哪家翻嘴扯舌頭,婆媳不和,它就飛到誰家的門前悽厲地叫個不停。那聲音仿佛是:「回去,回去,回哪兒去?」婆媳看到這隻鳥,再也不敢爭吵。
  • 民間故事:鳥之俠者
    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述一個鳥中俠者的神奇故事。天津有個寺廟,鸛鳥在屋脊的屋簷下做了一個窩。大殿的天花板上,藏著一條碗口粗的大蛇。沒當鸛鳥的幼雛快長成要飛時,蛇就出來把鸛雛吃光。母鸛悽慘地叫好幾天才離去。連續三年都是這樣。第四年,人們料想鸛一定不再來了。可是第四年,鸛鳥又回來和原來一樣做窩。當小鸛快長大時,大鸛飛走了,三天後才飛回來。飛回窩裡呀呀地叫著,像往常一樣哺育小鸛。
  • 民間故事:喜鵲報喪?為啥?只因為一個荒唐行為
    歡迎來到槐柳樹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136期民間小故事《喜鵲報喪?為啥?只因為一個荒唐行為》。用故事說明道理,用故事教育人,用故事闡述生活百態,希望我的故事給您啟迪。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用您那給力、發財、溫柔的小手點個關注,多謝!「喜鵲報喜、烏鴉報喪」說法古來有之,那麼本文為什麼出現喜鵲報喪了呢?且聽槐柳樹下給您講故事。
  • 民間故事:鳳凰大戰野豬王
    (故事純屬虛構)小七故事苑/文01漢高祖劉邦手提三尺龍泉劍,斬蛇起義。他推翻暴秦,打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他深知農民的力量,因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經文景之治,傳到武帝。它今天受到鳥王的隆重款待,無可報答,便把漂石一-分為二,送半塊給鳥王。後來,它一直在半塊漂石底下過日子。二哥癩漿包,住在東邊龍王廟的龍潭裡。它的主人懶龍在人類需要陽光時,大耍威風,興雲布雨,違反天條被處斬。02自此,通海人有「懶龍出世下大雨」的說法,專諷刺懶惰的人偶有行動。
  • 關愛孤寡老人「小紅帽」送溫暖
    為了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使孤寡老人感受到節日的溫暖和喜悅,傅家坡客運站的「小紅帽們」在端午節來臨之際來到中南路街愛心老年公寓慰問這裡的孤寡老人,為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多年來,傅家坡客運站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始終關注困難兒童和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依託傳統佳節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用實際行動傳承了愛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來源:漢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人民日報: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
    孩子們對白雪公主、醜小鴨等西方童話角色往往耳熟能詳,對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國民間故事人物卻知之甚少。可以說,中華民間故事在當代生活中已嚴重失落。   是因為中華民間故事不夠精彩嗎?顯然不是。中華民間故事數量眾多,既有神話、傳說,又有童話、生活故事,這些故事既承載著長期積澱下來的文化傳統,又包含豐富的歷史信息、生產和生活知識,也蘊涵著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價值觀念。
  • 民間故事:蛇仙上身
    民間故事:蛇仙上身。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02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又到了跟大家扯犢子的時候了,這開故事之前要是不跟大伙兒閒扯一會兒,我都不知道這故事該怎麼寫了。這民間的傳統故事目前有很多,但筆者很少拾人牙慧,所以總想方設法到處去收集,不過好的故事、新奇的故事真的很少。昨天和媳婦閒聊的時候,無意中又得來一個小故事,今天整理成文,分享給大家。雖然故事有些迷信,但您也別較真兒,您權當圖個樂,而故事背後的寓意也希望各位看官能夠銘記於心。
  • 民間故事如何進行圖畫書再造?
    對民間資源的利用和轉化亦成為中國圖畫書走向自覺的可行路徑。圖畫故事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成為當時兒童文學探索的重要品類。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各大出版機構都曾出版專門的圖畫故事叢書。這些圖畫故事創作在內容上明顯倚重民間故事:「現在出版的圖畫故事取材於我國自己的民間故事似更多於外國。例如北新的《乞丐變乞丐》和商務的《兩乞丐》,便都是取材於我國民間故事的。
  • 有些民間故事說不定哪會兒就消失了
    據媒體報導,近年來隨著能講述1000多個民間故事、被譽為「東方的天方夜譚」的民間故事家譚振山等的紛紛離世,一些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也失去了講述色彩。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萬建中接受採訪時分析稱,「我們的社會發展得太快,環境變化太劇烈,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民間故事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講述環境和條件。」
  • 民間故事:大象報恩
    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板塊,古人常常聚在一起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有人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生動的故事,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其中的細節。在清代有一本著名的民間故事書,名為《聊齋志異》,它的作者是蒲松齡,今天的這個故事就取材於聊齋。
  • 梅巧娃28年堅守照顧孤寡老人
    梅巧娃28年堅守照顧孤寡老人     28年前的夏天,新婚不久的梅巧娃做了一個驚人之舉:主動承擔起贍養孤寡老人梅傻子的「義務」。28年來,不論家中的情況如何變化,她始終堅守著這一承諾,對老人悉心照顧,不離不棄,給了老人一個幸福的「家」……    近日,梅巧娃入選2011年7月「中國好人榜」,成為「助人為樂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