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杜鵑鳥的醒悟

2020-12-05 古往今來一貧翁

文/古往今來

杜鵑鳥也稱布穀鳥、子規,由於沒有自己的巢穴,也不築巢和孵卵,這種習性,人們認為是一種「懶」的行為,與農以勤為善恰恰相反,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說有一位懶漢,成天遊手好閒,別人在忙碌著春耕夏種,他總認為還早,別人都在搶收麥子了,他也不急,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季節過了,他的地沒耕,秧沒插,麥子也在地裡也黴爛了,別人家收糧置地蓋新房,他卻一無所獲,懶漢無法生存,越想越後悔,最後鬱悶死了!死後醒悟,化成了一隻小鳥,整天悲鳴:「快快插顆,麥該割囉,不要學我,沒錢做屋」,就這樣起早貪黑,周而復始地叫著,直到滿嘴出血、嗓子啞了。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杜娟鳥的醒悟。筆者小詩一首《杜鵑鳥的醒悟》與君分享,歡迎參與討論。

七絕《杜鵑鳥的醒悟》

喜鵲枝高置一隅

銜泥紫燕瘦身軀

無巢布穀悲啼血

絕唱勞勤惜白駒

我們家稱杜娟鳥「呱呱唱歌」。你們那叫這種鳥什麼?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杜鵑鳥
    丈夫才幾周歲,什麼都不懂,吃飯都要杜鵑喂。這段娟在地主家只有吃苦受罪,成天從早忙到晚。婆婆對她也很兇,而且還有個和她大小差不多的婆姐也成天欺負她,而且她還經常挑唆媽媽罵杜鵑。杜鵑有苦也沒地方說,只好背地裡哭:挑水煮飯洗衣裳,磨麵紡紗到天亮,婆婆生氣我挨打,婆姐吃飯我吃湯。
  • 杜鵑鳥和蜀國國主杜宇的關係,為何杜鵑又叫子規
    杜鵑花的名垂千古,除了因為它本身的美麗以外,還和它的一個同名的朋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就叫杜鵑鳥,也叫布穀鳥,或者是子規。和杜鵑花不同的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杜鵑鳥。聽說,那是一種害羞的鳥兒,常常棲息在樹木茂密的地方,只見其聲而不見其形。
  • 為什麼杜鵑在詩詞中象徵哀婉的意象,它和哪位古代君王有關
    這恐怕要從杜鵑名字的由來說起吧。在民間傳說中,有這樣的一個口耳相傳的故事。據說,在很久以前,蜀國有一個勤勉的君主,叫做杜宇,他常常親自到田間地頭,催促大家珍惜春光,耕耘農作,就算是在死後,也沒有拋棄他的子民們,他化身成了一隻美麗的小鳥,一到播種的時候,就四處啼鳴,提醒大家,這鳥兒,就被後人稱為杜宇,也叫布穀鳥,杜鵑鳥。
  • 杜鵑花文化,以及杜鵑花和杜鵑鳥的優美離奇故事
    同時杜鵑花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其中我國的江西、安徽、貴州則以付款花為省花,而以杜鵑花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十八個。在中國,有關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而杜鵑花的栽培歷史,則至少有一千多年。 在唐朝時,則出現了供人觀賞的杜鵑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不僅對杜鵑花情有獨鍾,而且還寫下了不少讚美杜鵑花的詩歌,同時他還親自移植栽培杜鵑花。
  • 杜鵑鳥並不是一種善良的鳥兒?
    由於,迷信通知我,杜鵑鳥並非一種仁慈的鳥兒。或許,故事一直是故事,傳說一直是傳說,回到理想中來的時分,不由讓我大跌眼鏡。古代生物學通知我們,杜鵑鳥是一種鳥類中的寄生蟲。它最大的特徵就是孵卵寄素性。除去一般品種的杜鵑鳥比擬仁慈,不喜寄生之外,其他絕大多數的杜鵑家屬成員都對寄生樂此不疲。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杜鵑鳥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們生活中,它們喜歡吃害蟲 然而對於飼養杜鵑的人來說肯定很喜歡聽他的叫,布穀布穀的很動聽,所以我們也叫它布穀鳥。下面就由愛寵網的小編帶你好好了解下杜鵑鳥,對於喜歡杜鵑鳥的人可以進來看下哦。
  • 聽故事《小杜鵑》
    今天我們來聽一個俄羅斯童話故事《小杜鵑》
  • 鳩佔鵲巢說的是誰,杜鵑鳥有哪些惡習
    因為,科學告訴我,杜鵑鳥並不是一種善良的鳥兒。也許,故事始終是故事,傳說始終是傳說,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不禁讓我大跌眼鏡。現代生物學告訴我們,杜鵑鳥是一種鳥類中的寄生蟲。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孵卵寄生性。除了個別種類的杜鵑鳥比較善良,不喜寄生以外,其他絕大多數的杜鵑家族成員都對寄生樂此不疲。
  • 杜鵑鳥想偷偷借巢下蛋,沒想被知更鳥發現,遭到一頓「暴打」!
    眾所周知,杜鵑鳥自己是不築巢的,它的孩子都是別的鳥類幫忙養大。據《每日郵報》6月4日報導,一野生動物攝影師拍到一組知更鳥大戰杜鵑鳥的精彩畫面,雖兩者體型相差巨大,但戰鬥之激烈讓攝影師驚嘆不已。據悉,攝影師艾倫·麥克法迪恩(Alan McFadyen)上個月初在蘇格蘭柯爾庫布裡郡(Kirkcudbright)拍到這組精彩的鳥類大戰,根據他所見,在戰場附近幾米是知更鳥的巢穴,它剛剛孵完蛋,看到杜鵑鳥的出現,本能的飛出來想阻止杜鵑的「鳩佔鵲巢」。
  • 杜鵑鳥會把自己的孩子寄養在別人家,杜鵑鯰魚也會
    之前小編跟大家講過杜鵑的故事,杜鵑鳥會將自己的蛋下到別的鳥的巢穴中,而且杜鵑鳥的孵化期較短,會先孵化出來,然後將其他的蛋丟出去。魚裡面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事情是這樣的:在非洲大陸東部,有處綿延6000千米,縱貫大地南北的裂縫,人稱東非大裂谷,其中有三大湖——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馬拉威湖。
  • 杜鵑鳥生子百鳥巢
    杜鵑鳥的叫聲像是「布穀布穀」,所以也稱杜鵑為布穀鳥, 杜鵑科鳥分布於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在東半球熱帶種類尤多。杜鵑鳥棲息於植被稠密的地方,膽怯,常聞其聲而不見其形。普通杜鵑身長約16釐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鮮綠色。
  • 讓人又愛又恨的杜鵑鳥
    大家刷抖音的時候都會看到長的比杜鵑鳥還小的葦鳥給杜鵑鳥餵食的視頻,葦鳥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給杜鵑鳥投餵食物,然後杜鵑鳥轉個身將排洩物噴出,葦鳥將它的排洩物銜起來丟到巢外。,有杜鵑鳥出沒的地方一定會有小鳥寶寶遭殃。
  • 望帝春心託杜鵑——詩詞中含有「杜鵑鳥」的10個千古名句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是李商隱《無題》一詩中很唯美的一句,詩中的杜鵑鳥,又叫杜宇、子規、催歸、蜀歸。它常在夜裡鳴叫,聲音悽切,所以唱在詩詞中用來抒發悲苦哀怨之情。關於杜鵑鳥的詩詞歌賦很多,最典型的典故是望帝化杜鵑的故事。
  • 杜鵑鳥是金腰燕最大的天敵
    很多喜歡燕子的朋友都知道燕子是一種特別沒有壞心眼的鳥,但是鳥善被鳥欺,遇到杜鵑鳥金腰燕就要承受失去孩子的後果。,它們的羽毛都要長出來了,那可是燕子夫婦不眠不休孵化了整整半個多月才孵化出來的燕子寶寶,就這麼被該死的杜鵑鳥給害死了,我當時發誓一定要捕捉到杜鵑鳥,把它殺死,為我家的7隻燕子寶寶報仇。
  • 清涼寨布穀是多情鳥 杜鵑是吉祥的花
    人們不禁要問,今年的杜鵑鳥為什麼啼出血來?杜鵑花是杜鵑鳥泣血的花,是什麼原因呢?人們不禁聯想到,2020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武漢突然爆發一場亙古未見新冠疫情,肆虐人們生命。武漢危機,人人自危。武漢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無私救助,來自世界愛好和平人們的援助,才有武漢這難得的春天。在這場抗疫中,有醫護人員為搶救別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人民公僕在戰場上因公殉職,有正義之士,義務工作者共赴國難為民捐軀。
  • 杜鵑鳥都是託卵寄生的?你想錯了
    杜鵑鳥雛鳥拱蛋要分析部分杜鵑鳥為什麼會託卵寄生,如果從遷徙性鳥類和留鳥的特點來分析,也許會找到答案。為什麼呢?不會託卵寄生的杜鵑鳥都是南方本地留鳥,而託卵寄生的杜鵑鳥都是會遷徙的。會不會是因為遷徙時間緊迫,杜鵑鳥認為託卵寄生會讓自己的後代存活率更高?但是我們研究了其他會寄生的鳥類,這個邏輯是經不起推敲的。
  • 杜鵑鳥還有這個傳說故事你知道嗎
    我非常好奇的問奶奶是不是和那隻鳥說的一樣的,奶奶輕輕的回答:「嗯!」。是這樣的!奶奶的聲音不緊不慢,院子裡的人都能夠聽到。很久以前有一對非常貧窮的夫妻,男人沒有名字,人們都叫他哈爾,他什麼都不會,只能給有錢人家當背山工賣苦力,女人名字叫李慧娘,天天在家裡納鞋底換錢。
  • 雌杜鵑鳥借窩繁殖,只因遇到妻妾成群又不顧家的「渣男」
    在鳥類當中杜鵑鳥就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例子。我們對杜鵑鳥的了解大都從一些書籍的故事,比如杜鵑啼血。此外還有和它同名的杜鵑花。最有名的莫過於「鳩佔鵲巢」這個成語了,這個成語中的"鳩"指的並不是斑鳩,而是杜鵑。交配後的杜鵑都會將自己的蛋悄悄產在其它鳥的鳥窩裡,比如喜鵲的鳥窩,甚至一些較小體型的鳥如畫眉、葦蔦窩也不放過。
  • 南湖:葦鶯哺育杜鵑鳥寶寶(組圖)
    大葦鶯(右)叼著食物飛到杜鵑寶寶身邊.  7月22日早晨,在市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裡,一隻杜鵑幼鳥站在湖畔木棧道的護欄上,不時扇動著翅膀,發出呼喚媽媽來餵食的叫聲。在空中,兩隻成年杜鵑舒展著長長的翅膀,飛行中悠閒地發出「布穀、布穀」的叫聲,絲毫沒有理會小杜鵑的叫聲。
  • 杜鵑鳥的媽媽是燕子?真實版的「鳩佔鵲巢」上演了
    杜鵑等待燕子媽媽覓食。李益國恍然大悟,「這是杜鵑鳥啊!」他想起曾在電視上看到過杜鵑鳥霸佔其他鳥兒巢穴。「電視上說小杜鵑非常霸道會把鳥窩中其它的鳥蛋或小鳥推出巢穴,獨享大鳥的照顧,是個搞破壞的傢伙。」這樣之前在窗臺上發現的碎鳥蛋也就解釋通了。「我說燕子咋能禍害自己親生孩子呢,敢情是這傢伙搞的破壞。」8月4日上午,記者在李益國家南側屋簷下的燕子窩見到這隻鳥,它昂著頭站在窩裡,十二三釐米長的燕子窩在它粗壯身軀的映襯下顯得十分侷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