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寨布穀是多情鳥 杜鵑是吉祥的花

2020-12-05 佳人佳茗佳山水

清涼寨布穀布穀,呼呼呼,叫得人百感交激,思緒萬千,讓人撲通心跳。雖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卻是杜鵑花兒始盛開。歷來長恨春歸無覓處,多情布穀為誰來。

武漢解封後跚跚到來的春遊,冷落了清涼寨上的布穀鳥。人行走在清涼寨的花草叢中,不停地聽到布穀布穀地叫。讓人想起宋王令《送春》中的詩句: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是啊,子規最理解武漢人解封後的心情,要把春天腳步喚回來,共賞明媚的春景。

布穀布穀,救災救護。聽著這叫聲,布穀鳥好像跟人在說話。人們不禁要問,今年的杜鵑鳥為什麼啼出血來?杜鵑花是杜鵑鳥泣血的花,是什麼原因呢?人們不禁聯想到,2020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武漢突然爆發一場亙古未見新冠疫情,肆虐人們生命。武漢危機,人人自危。武漢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無私救助,來自世界愛好和平人們的援助,才有武漢這難得的春天。在這場抗疫中,有醫護人員為搶救別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人民公僕在戰場上因公殉職,有正義之士,義務工作者共赴國難為民捐軀。感天動地,所以杜鵑鳥為這些獻出生命的英雄烈士而悲壯的啼鳴泣血,有著烈土的熱血;為在這場戰役中凱旋歸來的英雄們高歌而泣血,那是英雄的心血。布穀鳥為他們義舉、為英雄的武漢人民啼血也在所不惜,杜鵑花是泣血的花,是烈士血染的風彩,閃現著億萬人們凝聚的心血。

布穀鳥的又稱子規,也叫杜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地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加上鳥口腔上皮和舌頭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在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了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杜鵑鳥啼血的許多故事和傳說。可是,這樣悲鳴又能有什麼結果呢?自古春來,依然是一片草木榮生,青蔥拂鬱,含煙吐霧,絲毫也不因子規的傷心而減損其生機。春天草木又哪裡懂得鳥兒的心,一直把它們欣欣自如的神態視為對子規啼叫漠然無情的表現。可是今年卻不一樣,武漢的山水花草,深受這場疫情的感動,所以泣花成血,杜鵑鳥和杜鵑花就連在一起了,成為人們紀念武漢這場戰疫的多情念想。

布穀布穀,播谷播谷。布穀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春晴。這是清代詩人姚鼐的詩句,其實聽了鳥的叫聲,就知道天上飛來飛去的布穀鳥,勸人們早洩耕種,好象在關心人們的疾苦。今年正是新冠病毒疫災之年,勸人們勤勞,多種糧食。現恰好有清涼寨山下水庫邊的農戶,也好象聽到布穀鳥的叫聲,正在起早貪黑的耕地翻田,抽水灌得,仿佛能看到將來五穀豐收的景象。

布穀布穀,不哭不哭,喚來春天的腳步。清涼寨杜鵑花開時,恰值杜鵑鳥,也就是布穀鳥啼鳴之時,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因生態環境的不同,的各自習性和形狀。最小的植株,呈墊狀,貼地面而生。最大的高達數丈,巍然挺立,蔚為壯觀。杜鵑之美,美在神,美在魂,而這神魂之美來自於襯託,密匝匝的翠葉,伸曲有度的樹幹,讓杜鵑之美出脫奔放,高雅和諧。人生也是如此,只有眾人給以綠葉和枝杆,才能盛開為一朵如杜鵑花一美的花。武漢危難的77天已經過去,是眾人相助,才開出這勝利的花朵。把開心的日子存起來,用來應付那些難過的日子,無論是清晨初陽,還是日暮夕照,都是咱們重新啟程的希望。在清涼寨來吧,向光而行,向著春天走來。這裡花草樹木欣欣向榮,面帶徽笑,給災後的人們帶來心靈上的莫大安慰,看春和景明,慶國泰民安。好吧,布穀布穀,不哭不哭 ,就不哭吧,向村上多情的鳥兒致意。微笑吧,走在山裡,總有溝溝坎坎,宛延曲折的山路,布穀聲聲,一往情深。杜鵑花路漫漫,伴隨遊人上下求索。要積極面對生活,就象走這山路,讓人總有信心和勇氣去戰勝困難的。山上布穀鳥在一路歡叫,雲水間的杜鵑花,如少發般羞紅著臉在微笑。要想生活對你笑,你就得先對生活微笑。雖說花鳥倘能如此,何況人呢?

布穀布穀,保重保重。再尋常的問候,疫後保重也突然變得很美麗的時候。前幾天,有一位遊客在武漢解封出來,來清涼寨小住了幾天,聽了布穀聲聲,不禁在微信上發文,慵懶的午後,溫暖的陽光,靜靜地對著這漫山的杜鵑花發發呆,真的很愜意。遠離病毒,擁抱大自然,與大自然清新的空氣,大口大口地共呼吸,讓人飄然若仙。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滿山的杜鵑花,獨享春天的浪漫 。聽著布穀鳥啼,疫後同明月,君應聽得子規啼。是的,人們好長時間地宅在家裡悶著,要出來走走。可是,好象人生的旅途累了,困了,煩了,在外面漂蕩也是新鮮的,但家還得回,有親人在家等候。布穀說,哎呀呀,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讓家人朋友一起來享受這花好人團圓的美好時光。布穀布穀,在清涼寨告訴人們:遇見春天,一切都很美 ,陽光很暖,風也很輕,願你日子清喜,轉角之處遇見的都是花香滿徑,人世間柳暗花明又一年。回想去年的春天,是春風得意;眼下春天,更是疫情77天過後盡開顏。我們感念今年是來之不易的春天,2020,難忘的一年,所有問候,只有保重二字最珍貴,這是對武漢人的最好問候,也是對國人互助的最好問候!布穀布穀,保重保重!

布穀布穀,這春天不僅是清涼寨獨有的春天,也是人們戰勝疫病後最美最祥和的春天。

相關焦點

  • 清涼寨淨地第一峰!
    雖然錯過了早春的賞櫻,但還有杜鵑花,映山紅,一品高山雲霧茶香,看飛泉與春守望,在清涼寨共赴春天的約會,回歸自然!靈秀清涼寨,是武漢神仙淨地第一峰,現代版的桃花源,在崇山中鶴立雞群,翹首以待,祈福甦醒的江城,守望一片淨土。
  • 在詩詞中,杜鵑、子規、布穀,指的是一種鳥嗎,營造怎樣的意象
    我們可以看到,這只在詩詞叢中飛來飛去的靈秀的小鳥杜鵑,在唐詩宋詞中的上鏡率,還真是頗高的,其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古典詩詞中的杜鵑鳥,還遠遠不只是這些呢,甚至,在有些詩句中,沒有使用「杜鵑」,而是使用了杜鵑鳥的其他名字,還有什麼鳥兒,比杜鵑鳥擁有更多的名字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杜鵑花文化,以及杜鵑花和杜鵑鳥的優美離奇故事
    同時杜鵑花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其中我國的江西、安徽、貴州則以付款花為省花,而以杜鵑花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十八個。在中國,有關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而杜鵑花的栽培歷史,則至少有一千多年。 在唐朝時,則出現了供人觀賞的杜鵑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不僅對杜鵑花情有獨鍾,而且還寫下了不少讚美杜鵑花的詩歌,同時他還親自移植栽培杜鵑花。
  • 杜鵑怎麼叫呢?「布穀」還是「不如歸去」
    杜鵑鳥,古時又有子鵑、子規、謝豹、杜宇、布穀之稱。民間傳說,杜鵑的叫聲是催促耕種,認為其鳴叫之聲為「布穀、布穀」,所以又被叫做布穀鳥。杜甫即有詩句「田家望望惜雨幹,布穀處處催春種」(杜甫《洗兵馬》) ;明代大詩人李東陽也有「春雨園林布穀聲,聲聲不住勸春耕」(李東陽《布穀》)之句。
  • 夏花與布穀
    豎耳細聽,是「布穀!布穀!」,原來有一隻布穀鳥停在的我窗前鳴叫。她的叫聲清脆明亮,但節奏又帶一絲焦慮與疲憊,她是累了,餓了?還是已經迷路?。我轉身看來了看桌上的日曆,2018年9月29日,估摸著老家鄉下已經快秋收了吧,看了看窗外不遠處的工地,可能我住處在十年、二十年前也是一片農田,可是現在的杭州是沒有田野和水稻的,也就無所謂「秋收」了。迷路的布穀鳥啊!
  • 布穀……布穀……
    一早起床,站在陽臺,突然聽到了「布穀—布穀」的聲音。不說在都市,就是在鄉村,我也好幾年沒聽到布穀鳥的叫聲了。雖然,聽到的,只是一隻布穀鳥的叫聲,應該是在離家不遠的小山那邊。沒有看到它的影子,「布穀布穀」的聲音也漸漸遠去,只聽了四五聲就聽不到了。
  • 杜鵑鳥想偷偷借巢下蛋,沒想被知更鳥發現,遭到一頓「暴打」!
    眾所周知,杜鵑鳥自己是不築巢的,它的孩子都是別的鳥類幫忙養大。據《每日郵報》6月4日報導,一野生動物攝影師拍到一組知更鳥大戰杜鵑鳥的精彩畫面,雖兩者體型相差巨大,但戰鬥之激烈讓攝影師驚嘆不已。據悉,攝影師艾倫·麥克法迪恩(Alan McFadyen)上個月初在蘇格蘭柯爾庫布裡郡(Kirkcudbright)拍到這組精彩的鳥類大戰,根據他所見,在戰場附近幾米是知更鳥的巢穴,它剛剛孵完蛋,看到杜鵑鳥的出現,本能的飛出來想阻止杜鵑的「鳩佔鵲巢」。
  • 杜鵑鳥並不是一種善良的鳥兒?
    他通知我們:「煞風景,謂花間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垂楊,花下曬褌,遊春重載,石筍系馬,月下把火,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但是,我有時分以為,迷信是一種煞風景的工具,並且,比擬義山師長教師提出的那些,迷信有時分煞風景更甚。由於,迷信通知我,杜鵑鳥並非一種仁慈的鳥兒。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杜鵑鳥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們生活中,它們喜歡吃害蟲 然而對於飼養杜鵑的人來說肯定很喜歡聽他的叫,布穀布穀的很動聽,所以我們也叫它布穀鳥。下面就由愛寵網的小編帶你好好了解下杜鵑鳥,對於喜歡杜鵑鳥的人可以進來看下哦。
  • 又到布穀催播時
    就在這明媚的春夏之交裡,一隻只布穀鳥從遠方飛來,在天空划過,它們扔下幾句「布穀、布穀,快播快割」聲音後,一掠而過,又飛到遠處的叢林裡,一聲一聲,催著人民快點耕作。布穀鳥鳴叫的聲音像似喚起人民奮鬥的號角,更似催人耕作的戰鼓。激勵著人們忙插忙割,忙前忙後。「布穀聲中雨滿犁,催耕不獨野人知。荷鋤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犢時」。
  • 讓人又愛又恨的杜鵑鳥
    大家刷抖音的時候都會看到長的比杜鵑鳥還小的葦鳥給杜鵑鳥餵食的視頻,葦鳥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給杜鵑鳥投餵食物,然後杜鵑鳥轉個身將排洩物噴出,葦鳥將它的排洩物銜起來丟到巢外。,有杜鵑鳥出沒的地方一定會有小鳥寶寶遭殃。
  • 吃掉其它鳥的卵,並讓其它鳥替自己孵卵,真實的杜鵑鳥有多自私?
    春末夏初時節,特別是在農村,總是可以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它的叫聲十分奇特,就像在說「布穀」、有時候像「早中布穀」。布穀鳥也叫杜鵑,在農村,一般認為它是提醒人們耕作的好鳥,在課堂上,它還有著另外的一個身份。
  • 萌萌細語|布穀~布穀~布穀~太喜歡這款手機鬧鐘的鈴聲
    「布穀」聲聲▓ 司馬小萌2020年09月13日《北京晚報》12版 去年一月我換了新手機。手機自帶的鬧鐘鈴聲,超好聽!樂聲中,時不時傳來一種特殊的聲響,不緊不慢,優雅動聽:「布穀~布穀~布穀~」是的,那是布穀鳥獨特的啼鳴。太喜歡這聲音了!每每被手機鬧鐘鈴聲喚醒,沒有懊惱,只有愉悅。據說「布穀」有提醒眾人播種穀物的意思。這種解釋,到底是農人感覺、還是秀才推理,有待考證。
  • 吃掉別人的卵,還讓其它鳥幫自己孵卵,真實的杜鵑鳥有多自私?
    春末夏初時節,特別是在農村,總是可以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它的叫聲十分奇特,就像在說「布穀」、有時候像「早中布穀」。布穀鳥也叫杜鵑,在農村,一般認為它是提醒人們耕作的好鳥,在課堂上,它還有著另外的一個身份。
  • 杜鵑鳥和蜀國國主杜宇的關係,為何杜鵑又叫子規
    杜鵑花的名垂千古,除了因為它本身的美麗以外,還和它的一個同名的朋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就叫杜鵑鳥,也叫布穀鳥,或者是子規。和杜鵑花不同的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杜鵑鳥。聽說,那是一種害羞的鳥兒,常常棲息在樹木茂密的地方,只見其聲而不見其形。
  • 鳩佔鵲巢說的是誰,杜鵑鳥有哪些惡習
    他告訴我們:「煞風景,謂花間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垂楊,花下曬褌,遊春重載,石筍系馬,月下把火,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可是,我有時候覺得,科學是一種煞風景的東西,而且,相比義山先生提出的那些,科學有時候煞風景更甚。因為,科學告訴我,杜鵑鳥並不是一種善良的鳥兒。
  • 南湖:葦鶯哺育杜鵑鳥寶寶(組圖)
    大葦鶯(右)叼著食物飛到杜鵑寶寶身邊.  7月22日早晨,在市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裡,一隻杜鵑幼鳥站在湖畔木棧道的護欄上,不時扇動著翅膀,發出呼喚媽媽來餵食的叫聲。在空中,兩隻成年杜鵑舒展著長長的翅膀,飛行中悠閒地發出「布穀、布穀」的叫聲,絲毫沒有理會小杜鵑的叫聲。
  • 科學分清楚:古詩詞中布穀鳥,子規,杜宇和杜鵑鳥,不能再混淆了
    可以說,也只有通過聲音來辨別,才能得到古詩詞中古人說的杜鵑,子規,杜宇,布穀,光棍鳥等等,它們到底是只什麼鳥?如果通過古代文學作品所表達出來杜鵑的聲音進行判斷:在我國古代古詩詞中,古代老百姓的生活中,最常見的杜鵑,有大杜鵑,四聲杜鵑,八聲杜鵑,噪鵑等。
  • 花名、鳥名、人名,「杜鵑」這個名字為什麼如此受青睞---中國科學院
    四月,說賞花總是繞不過杜鵑。聽到杜鵑,或許會想到一種會「布穀布穀」叫的鳥,或是色彩豔麗、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又或者你身邊有一些叫杜鵑的朋友。為什麼這個名字這麼受大家的青睞,橫跨動物、植物、人類三界?這還得從一隻鳥說起。杜鵑花  杜鵑鳥名的由來:子規鳴 思望帝  杜鵑最早被稱作鳩。
  • 杜鵑花紅的、粉的、黃的不僅僅是一種花,更是一種革命精神的象徵
    大詩人李白見杜鵑花想起家鄉的杜鵑鳥,觸景生情,懷念家鄉,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博得歡心的杜鵑花《宣城見杜鵑花》(李白)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失題 楊行敏杜鵑花裡杜鵑啼,淺紫深紅更傍溪。遲日霽光搜客思,曉來山路恨如迷。關於杜鵑花和杜鵑鳥,還有個優美而離奇的傳說。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禪位後隱居修道,死了以後化為子規鳥(有名子鵑),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