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書法真牛,瞧不起二王,蘇黃蔡都不及他,宋徽宗也欣賞

2021-01-08 唐風宋月

米芾是北宋著名書法家,雖在蘇黃米蔡「宋四家」中排名第三,但他的書法成就在四人中最高,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已故著名畫家孫祖白對米芾書法評價頗高,認為米芾書法: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運筆墨於蹊徑之外,而自成一派,其體勢俊邁,為蘇、黃、蔡三家所不及。」

不但當代人如此評價,就連以書畫藝術名聞後世的宋徽宗也十分欣賞米芾的字。

一次,宋徽宗讓米芾在屏風上寫《周官》篇,米芾筆走龍蛇一揮而就,寫完將筆往地上一擲,得意非常道:「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

敢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二王」書法遺蹟稱為「惡札」,二王之後第一人也;敢在書法大家宋徽宗面前吹這種牛皮,米芾之狂還真不是蓋的。好在宋徽宗對有才華的臣子向來寬容,見他信口開河,也不與之計較,只是一笑置之。

哪知道米芾得寸進尺,見宋徽宗沒有生氣,於是抱起剛才用的那方端硯道:這個硯臺臣下用過了,官家再用就有失身份了,乾脆這個賜與臣下,官家再換一個新的吧。

敲竹槓敲到了皇帝頭上,宋徽宗也不生氣,大笑著揮揮手,算是允從。米芾大喜,樂得手舞足蹈,忘記了謝主隆恩,抱著硯臺就往外跑,渾然不顧墨汁淋漓,灑的袍服上下全是。

宋徽宗回頭對旁邊的蔡京笑道:人說米芾癲,今日一見果然。

米芾浸淫於書法之道中不能自拔,對於作官自然不上心。史書稱其「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一點也不冤枉他。因為居官不作為,米芾屢屢被言官彈劾,說他瘋瘋癲癲,無法為官。

一次,米芾寫信給宰相蔡京訴苦,稱其轉宦南北、顛沛流離,到河南赴任,全家老小十餘口人擠在一隻小船上。為了形容船的逼仄,他乾脆就在紙札上畫了一隻小船。蔡京收到來信,一邊讀一邊笑得直打跌。

一次,米芾到真州(江蘇儀徵)去拜訪蔡攸(蔡京之子)。米芾是書畫鑑賞大家,蔡攸拿出自己新得的王羲之《王略帖》請他鑑定。米芾一看是真跡,當即愛不釋手,試著提出用自己的收藏來與蔡攸交換。

米芾一開口,蔡攸卻躊躇了。換吧,捨不得;不換吧,不好意思駁了米芾面子。

米芾察言觀色,當即就將《王略帖》抱在懷中,高聲嚷道:「今天你如果不答應,就等著給我到江裡收屍吧!」說著作勢要投江自盡。蔡攸知道米芾一旦瘋瘋癲癲起來,說不好會真的抱著帖子跳了江,只得忍痛割愛。

米芾行事從來出人意表,據說他晚年好佛,臨終前一個月,就寫信與親朋好友告別,打造了一副上好的楠木棺材,每天食宿在棺材裡面。臨終前幾天,乾脆開始吃素,更衣沐浴,焚香靜坐;到了辭世那天,遍請親故,當眾念偈曰:「眾香國中來,眾香國中去。人慾識去來,去來事如許。天下老和尚,錯入輪迴路。」言罷合掌坐化。

相關焦點

  • 「二王」書法的兩個顯著特徵
    孫過庭在《書譜》開卷說:「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又云:「彼此二美而逸少兼之」。這裡,孫過庭對「二王」書法與鍾張並提,又以「妙」形容之。孫過庭評論書法,總喜歡過分誇張。但對「二王」怎麼誇都不為過。
  • 這位書法史上的癲狂之人,不把「二王」放眼裡,筆下行書秀美絕倫
    說起書法史上的狂人,宋朝的米芾是必定位列前三甲的,米芾之狂並非是講大話,而是他本身就有這個真才實學。米芾,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 劉小華訪談:深入到「二王」一系的書法中去
    王羲之《蘭亭序》就是在這裡誕生的,我又在蘭亭書法藝術學院任教,在教學中提倡「二王」一系書法的學習就顯得更有意義了。無論是從個人創作還是學院教學來看,深入「二王」一系書法都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劉伯福:當前二王時風流行,但感覺千人一面,您怎麼看?
  • 米芾和蔡襄書法的不同:師法、集古——推陳出新與食古不化
    從這過程我們不難發現米芾對書法美的追求的軌道, 由唐人的「法」步入魏晉的「韻」, 由有法之境化入無法之境, 終於回歸到開拓自己的「意」的境界。米芾晚年曾說:「壯歲未能立家, 人謂吾書「集古字」, 蓋取諸長處, 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 人見之, 不知以何為祖也。」
  • 書法不能一味求古「食古不化」,也不能一味求妍「搔首弄姿」
    在《書譜》裡,對於書法的質樸和美妍有專門的論述。大意是說:鍾張二王四位在古今書法界特別超絕。但二王不及鍾張有古意,也就是二王少了些質樸多了些妍美。孫過庭認為,古樸是時代的產物,妍美卻隨著習俗的不同而變遷。隨著時間的推移,妍美的書法也會變得古樸起來,因為印有時代鮮明的特色。
  • 傲嬌的米芾,為何他的楷書卻不能成為「一代大家」?
    前面我們說到,米芾的草書,精攻二王,尤其對王獻之的「一筆書」,學到出神入化;也談到米芾的行書是崇晉融唐,學書由唐入晉,融眾家之長,集古創新。相對於米芾的行書而言,米芾小楷的取法則比較單一。米芾對自己的小楷自視甚高,但並未得到後世的廣泛認同,之所以被認為成就不高,這與其楷書思想及其取法淵源不無關係。
  • 「二王」書法最正統的傳人,這字美得不可思議,300年來屬第一!
    對於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來講,都若離不開「二王」書風的影響,這是因為後世的書法家皆是從「二王」的書法當中繼承某些方面,並且進行發展和創新的。王鐸曾經說過:書不入晉,終歸野道。意思是你的書法如果不同「二王」的書法當中汲取營養,只能算是「野路子」!
  • 評《米芾書法全集》:無錚錚之細想 譬萬鈞之洪鐘
    故宮出版社《米芾書法全集》書影文/衡正安---《米芾書法全集》出版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米芾,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書法藝術家之一,他不僅在當時的北宋就名震天下、享譽朝野,在南宋、元、明、清各代乃至當代的書壇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重要的影響。
  • 師法二王之正統,潘伯鷹小楷《豫園記》欣賞:俊逸健勁、瀟散超然
    潘伯鷹作為近代書壇裡師古「二王」的代表人物,與沈尹默、白蕉等一眾帖學大家對近代書法影響深遠。尤其是潘伯鷹所著的書法論作,對書法知識的普及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書友表示欣賞潘伯鷹的書法就讓其想到了一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明代書法大家王寵,行草書法欣賞,氣息高曠疏靈,古意婉麗遒逸
    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王寵行草書法創作《晚曉詩冊》欣賞:晚。翠竹紅霞霽景口,周天日月見雙懸。解衣盤礴龍鱗石,露頂蕭疏玉屑泉。多病馬卿真慢世,長齋蘇晉欲逃禪。江湖何處無魚稻,休問唐生濯馬卿。曉。城鳥猶未起,吹角滿江東。
  • 二王以後,「筆法」是如何傳承的?又發生了哪些變異?
    蘇軾的筆法中沒有逃脫點畫平直化的趨勢,而黃庭堅則將古人用筆表達成戰掣的動作,這些都是個性化的理解。可以說,蘇、黃二人的筆法都是王羲之筆法的異化。蘇、黃二人在學古的方式上重「意取」,而米芾對於「二王」筆法的追尋最重視傳統技法的「理」。
  • 筆走龍蛇,米芾大字行書墨跡《多景樓詩冊》全卷欣賞
    導讀米芾傳世的書法作品有很多,諸如題跋、手札信箋、臨摹古人之作,還有一些精彩的大字作品。而大字作品也是米芾留存於世的作品中比較少見的,《虹縣詩》和《多景樓詩》便是其中比較經典的作品,筆走龍蛇,氣勢恢宏,大字行書酣暢淋漓,筆墨躍然紙上。
  • 民國「二王熱」,大書法家們學王羲之,誰寫得最好?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四位民國帖學倡導者,誰更得「王書」神髓。 沈尹默 擅書法篆刻,真、行、草、篆、隸各體皆精。
  • 二王以後筆法的流變
    蘇、黃二人在學古的方式上重「意取」,而米芾對於「二王」筆法的追尋最重視傳統技法的「理」。米芾崇尚「天然」「真趣」,筆法上重視「八面出鋒」,自謂「刷字」,追求筆鋒的使轉頓挫,力圖恢復魏晉時期筆法中的絞轉、衄挫等豐富的換鋒動作。
  • 宋徽宗的草書原來這麼好,筆走龍蛇、一瀉千裡,不知何人能及?
    宋朝可謂是古代最為繁盛的一個朝代,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高度文明,在書法上也是如此,宋代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書法家,並且留存下了大量的墨跡作品,成為後人探索古人筆法奧妙的絕佳範本。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在宋朝書法史上有著著名的「宋四家」,他們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他們四個人代表了北宋書法的最高水平,到了南宋時期,書壇出現了一位特殊的書法家,他的職業是皇帝,論及書法水平,他的書法整體的氣格上超越了
  • 「二王」書系難入國展?而他卻憑藉「王」書連續兩次入選國展
    一直以來,一提到書法,我們似乎都能夠聯想到二王,是的,二王對後世書法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只要是學習書法,無不學習二王,以至於,在書法國展中,二王書系很難寫出新意來,導致很多書法家,尤其是「二王」一脈的書法家,很難入選國展,這似乎也成為了一種共識問題,可是有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憑藉「二王」
  • 米芾以死相逼獲此帖,並視之為「天下第一」
    《破羌帖》,9行,81字,因帖中第三行有《王略始及舊都》一語,又稱《王略帖》,另有《桓公至洛帖》《桓公破羌帖》之稱。刻本見於《絳帖》《澄清堂帖》《寶晉齋法帖》《二王帖》《戲鴻堂帖》《玉煙堂帖》等。此帖結字峻美,氣息衝和,流暢自然,筆畫精略而形態俱存,可謂筆意入神,窮極變化。 有一次,宋代書法家米芾在真州拜謁宰相蔡攸。
  • 元旦專輯 | 米芾《元日帖》共賞
    米芾 《元日帖》   《元日帖》是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米芾的作品,系其草書九帖之三,高25.2釐米,寬40.5釐米,約書於1099年(宋元符二年),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明代人都穆跋《元日帖》云:「翁此卷嘗入紹興秘府,後有其子元暉題識,蓋海嶽平生得意書也。其中登海岱樓詩一首,下小字注云:『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夫海嶽書,可謂入晉人之室。」
  • 明代書壇的一位「奇才」,書法得「二王」神髓,能與王鐸媲美!
    對於學習過書法的朋友,黃道周的名聲可謂是如雷貫耳。他是著名的學者,文學家,民族英雄,和書法家。他的書法繼承了漢魏以來鍾繇的衣缽,在獨特的空間有著極為突出的闡發,達到了前人未曾有過的境界。明代的天啟二年,有三個人中了同科的進士,他們後來都成為了明代書壇上的佼佼者,其人生軌跡也頗有不同,這三個人分別是王鐸、黃道周、倪元璐。
  • 最牛父子系列之書畫篇(下)
    最牛父子系列之書畫篇(下)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中國美術史》《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中國藝術與文化》《你不可不知的中國畫家及其作品》《移花就鏡》,曹星原老師的專欄《中國美術50講》,黃小峰老師的專欄《了不起的中國藝術史》上篇(「二王」、「大小李將軍」)請關注回看三、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