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廢一個孩子,慣著TA就好了!

2021-01-11 網易

  

  作者:木子小姐

  來源:家學寶( ID:jxb579)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答: 「被慣壞的孩子知道自己被慣壞了嗎? 」,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 「知道個屁」。

  

  (圖源知乎截圖)

  答主氣憤之餘,講述了親戚的故事。

  親戚小時候,享受了父母無盡的寵愛:好吃好喝的,都進了他的肚子。親戚要什麼,父母便給什麼。但凡沒有滿足,就以絕食威脅父母妥協。

  長大後,親戚非但不懂感恩,反而對父母充滿了厭惡:嫌父母房間髒,連門檻都不會跨過。動不動就呵斥爹媽,老人被嚇得戰戰兢兢。給老人吃餿飯剩菜。老人生病搶救的時候,怕要他花錢,直接把父母拉回了家...

  親戚被寵壞而不自知,還繼續用這種方式寵溺自己的兒子,兒子長期混跡網吧,通宵玩遊戲,親戚竟還心疼地跑去接人。兒子屢次偷東西騙錢,被抓後,親戚立刻託關係撈人,生怕兒子吃苦受罪....

  評論區裡有人說:把孩子寵壞了,活生生的現世報;也有人說,最應該承擔責任的,是毫無底線的兩代家長。還有人說,父母早早的放棄了自己的位置,讓孩子「當家做主」,真是可怕的教育。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

  誠然,作為家長,寵孩子是你的權利,但毫無底線的慣孩子,絕不是家長該有的姿態。

  古人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無腦地慣著孩子,不是愛他,而是害他。

  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別讓有無限可能的好孩子,毀在你「嬌慣溺愛」的道路上。

  1

  被寵壞的孩子,是一顆定時炸彈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說過: 「孩子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今天打不得,罵不得,甚至一個眼神都不行,明天他沒準就能去殺人。」

  電視劇《錯愛一生》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出於對去世女兒的愧疚,外婆傾其所有,對外孫女顧憶羅,百般寵愛。

  

  在憶羅十歲生日的時候,外婆將祖傳的房產送給了她,舅媽勸告:「這樣慣著對孩子成長不好,會讓她覺得一切都來的很容易」,可外婆執意如此。

  憶羅在價值連城的古董畫扇上塗鴉,舅媽本想教訓,外婆卻說和孩子計較什麼。

  舅媽懷孕的時候,憶羅幾次作怪,害其流產並終身不孕。外婆也當作什麼都沒發生,明目張胆的袒護她。

  在外婆毫無原則的溺愛裡,憶羅變得越發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心理逐漸扭曲。

  騎車撞傷別人,第一反應是責備對方。

  看不順眼的人,直接趕走。

  最令人髮指的是,為了得到顧家的財產,竟喪心病狂地殺害了外婆。

  

  (圖源網絡)

  過度的寵溺,竟養出如此心狠手辣的孩子,典型的「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但任何一種方式,一旦走向極端,結果都會是悲劇。

  雖然孩子年齡小,不代表就可以為所欲為,父母任何的放任、驕縱、袒護,都是刀子。這把刀子,一次次割裂了孩子脆弱的價值觀和是非觀。

  到最後,無法癒合的價值觀,會讓他們形成一種錯覺:無論自己做錯了什麼,都不會受到懲罰。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孩子什麼都做的出來。

  就像那起震驚紐約富豪圈的,小託馬斯弒父案。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小託馬斯,家族資產超億萬美元。雖有豐厚的物質,卻沒有懂教育的爹媽。

  從小生活驕縱、揮金如土,酗酒、嗑藥、轟趴是他的日常。後來家族財富急劇縮水,花錢如流水的小託馬斯一度抑鬱不已,發現兒子精神不正常後,儘管父母想努力管教,卻發現為時已晚。

  驕縱的路走到了盡頭,賠上的卻是父子兩人的性命。

  有句話說的好:「溺愛不是愛,溺愛溺掉了孩子的守規意識,溺掉了孩子的做人底線,讓孩子在細雨潤塵的氛圍中,行為上變得如同脫韁的野馬,最終導致其策馬懸崖。」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適度的愛會伴隨孩子茁壯成長。過度的愛,有可能會成為震碎孩子人生的一顆炸彈,一不小心會炸裂了孩子,也吞噬了父母,最終只能兩敗俱傷。

  做父母的,請用好自己愛的方式,因為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弄不好既害了孩子,也傷了自己。

  2

  人才和廢柴,區別在於父母的態度

  前兩天,看了最近的熱播劇《愛的釐米》。

  劇中,佟麗婭飾演的姐姐關雨晴,是一位外強中乾、又美又颯、能力出眾的機長。檀健次飾演的弟弟關震雷,卻像個廢柴巨嬰,毫無生存能力,理所當然地啃爸、啃媽、啃姐姐。

  在姐姐已獨立自主,買房買車、從國外留學歸來時,弟弟關震雷卻一無所成、欠下幾十萬外債。

  其實早在他們童年時期,父親不同的態度,就已經決定了兩人不同的命運。

  弟弟打架,父親指責姐姐沒有看好他;弟弟早戀,父親抱怨姐姐聽歌帶壞了他。長大後,父親一次又一次慣著不成器的弟弟。

  

  (圖源網絡)

  弟弟裝模作樣地當了幾天保安,父親就心疼得直念叨:「也不知道咱家寶過得好不好,吃得慣不慣。」

  弟弟結婚買鑽戒,父親滿足不了他的獅子大開口,逼著姐姐出錢出力,讓姐姐賣房籌錢。

  更可氣的是,弟弟意外出了車禍,父親非但不責怪,反而包庇:「他還是個孩子啊。」

  

  (圖源網絡)

  父親慣著兒子,哪怕他再窩囊,都是寶。

  看到父親的態度,我忽然明白了姐弟二人差異的原因:父親的溺愛。

  父親慣的兒子無法無天,從來不敢放手讓他去拼搏,習慣了背著孩子前行,讓兒子長成了「巨嬰」,沒有底線地向家人索要一切。

  就像弟弟說的:「家裡的一切是自己理所應當享受的。」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姐姐一樣的成就,卻總是給孩子,像弟弟那樣,無盡的寵愛。可總有一天,父母要離開,到那時,誰又會慣著孩子呢?

  父母的愛是孩子的依靠,但父母給孩子的愛,未必是孩子需要的。溺愛的根本在於,它是一場錯誤的災難。

  英國有句諺語,嬌養兒不能成大器溺愛使孩子,遲遲挺不起生活的脊梁。就像那句話所說,盆景秀木正因別人溺愛,才破滅了成為棟梁之才的夢。

  但可悲的是,很多父母不懂這個道理,他們自以為是、一意孤行,不斷遷就、一味驕縱。最終,被溺愛的孩子,會因為父母那多到溢出來的愛,變得得寸進尺、只知依賴,毫無生存之智。

  3

  狠心教養,才是愛TA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說:「兒童有自己的精神胚胎,它的嬌嫩就像所有初生的生命一樣,需要得到保護,但不需要過度保護」。

  
父母適度的愛,就是澆灌孩子成長的養料,這樣被餵養的孩子,才能充滿靈性與生命力。

  老話說:「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胡同裡練不出千軍萬馬。」做父母的,該狠心的時候,還是要狠心。

  1.培養規則意識

  做錯事、遭遇委屈、鬧脾氣,在孩子眼淚的攻擊下,父母要狠心一些,千萬不要以保護者的姿態,不分青紅皂白的偏袒孩子,也不要粗暴的把孩子放進「對與錯」的條框裡,壓制孩子。

  可以直接告訴TA:「你這樣做肯定有你的想法,可以告訴我原因嗎?....雖然你是無意的,但是給別人造成了傷害,你也不想傷害別人是不是....」

  一方面讓孩子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一方面可以阻止孩子下次再犯。

  2.以身作則、勝過千言

  楊降曾說:「好的教育,榜樣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孩子確實屢禁不止,父母做再多的心理建設,也是治標不治本,只有心硬一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實的力量,才能讓他們意識到: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記得抖音上那個,因為孩子打碎玻璃,父親赤腳下水,撈玻璃碎渣的事情。父親表示,自己赤腳下水撿玻璃碎片,也是想讓孩子知道,有些事雖然不是故意做的,但也可能給別人造成傷害,同樣要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圖源網絡)

  孩子做錯事,父親的第一反應,不是以「無心之失」,來求得大家對孩子的「寬容」,而是以身體力行,狠心「懲罰」自己的方式,給孩子敲響了警鐘。

  斯賓塞在《家庭教育》書中說:「家長不負責任的託辭,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強化著這樣一個印象,孩子你沒錯。而周圍人的容忍,則又進一步強化這個信號:你的行為,不會帶來任何的後果。」

  當父母以愛的名義,事事慣著、事事保護、事事為TA出頭、事事讓孩子當贏家。那麼,泛濫無底線的愛,只會變成孩子的保護傘,慣得他們肆無忌憚,一次次挑戰底線,一次次試探道德,一次次走向毀滅。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說:「三歲之前有恩與他,三到六歲立威與他,威就是規矩。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宋代詩人亦有云:「父善教子者,教於孩提。

  愛孩子,請教會他生存,教給他規矩、教養他善意。並且,要趁早!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寵孩子≠慣孩子
    我很嚴肅的告訴她,吃飯就好好吃,不吃的就放碗裡,不要弄的到處都是。閨女沒理,還繼續倒騰。這時候,她爸爸也接話了,嚴厲的跟閨女說,不好好吃飯就到一邊去。語氣有點重了,閨女一聽,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孩子的爺爺奶奶見狀,就趕忙說:「哦喲,寶寶不哭不哭,打媽媽、打爸爸,壞媽媽、壞爸爸…」。又一邊跟我們說,孩子還小,你們說她幹啥,她能懂個啥。
  • 孩子不能慣?心理學研究:從小這樣慣,孩子長大更自信
    長輩傳授育兒經驗,經常說,孩子不能慣,尤其是男孩子,從小就得多摔打,長大才能更皮實。嘟嘟平時主要是我帶,有時嘟爸會說,他一哭你就哄,你就慣著他吧。有時在姑姑家,兩個孩子搶玩具,嘟嘟受了委屈會生氣,自己跑出門,我去安慰他,姑姑說,別理他,不慣著他,看他自己在外面能待到什麼時候。
  • 孩子不乖責罰一頓就好?3個小方法疏情志
    孩子太不聽話了,可以打罵嗎?「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關於「該不該打孩子」的話題,若要家長辯論,大概正反雙方都勢均力敵。我個人堅決反對家長厲聲呵責、打罵孩子。首先要清楚,打孩子的目的是什麼?為了讓孩子聽話,那打了孩子之後孩子就會聽話了嗎?
  • 怎樣給ta一個浪漫的表白
    浪漫一詞比較寬泛,要想給ta一個浪漫的表白,首先應該了解對方,其次要選對時機,最後就是讓你的表白快趕上奧斯卡影帝的「演技」和「臺詞」,浪漫無處不在,關鍵在於把握了解對方。主要包括:ta喜歡什麼;ta是什麼類型的男/女孩;什麼樣的讚許會讓ta感覺心動;ta喜歡你和你喜歡ta孰輕孰重;什麼時候ta會第一個想到你;ta的理想是什麼;ta心目中的理想戀人應該是怎樣的……了解了這些,你就能在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事情,所謂投其所好嘛。時機的選擇。
  • 第899期:如果一個英國人跟你說 Ta-Ta
    這個現象背後其實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因素是我們聽到的看到的讀到的學到的英語知識都是以美國英語為主的。 今天要講的是一個跟英國英語有關的話題,如果一個英國人跟你說 Ta-ta,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Ta-ta 也可以分開寫成Ta Ta.
  • 第二課堂|戚薇——孩子能「寵」不能「慣」
    這樣普遍存在的中國式溺愛,使得很多孩子已經喪失該有的分寸感。在綜藝《拜託了,冰箱》中,戚薇分享了她的育兒觀,有一次,戚薇穿了一條小裙子出門,Lucky很喜歡就想強行佔為己有,但戚薇沒有給她。對此她表示,不能讓孩子覺得可以仗著自己年紀小就硬搶別人的東西,誰也不能慣孩子這個毛病。
  • 父母再寵愛孩子,以下習慣也不能慣著,過了6歲再糾正就晚了
    那當孩子有以下幾種壞習慣時,可不能慣著。如果不糾正,當孩子過了6歲,很多習慣想再糾正就太晚了。「不聽大人指令」或「選擇性聽取大人指令」的壞習慣不能慣著孩子聽話的時候,父母都會引以為傲。但是,要注意,如果你家孩子是「不聽大人指令」或「選擇性聽取大人指令」。這樣的壞習慣可不能慣著。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孩子的言行都會表現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孩子不吃飯都是慣的,打一頓就好了」當媽後,哪個女人沒經歷過
    在無數的家庭裡,每天為了孩子吃飯的問題而掀起各種腥風血雨。諸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摩拳擦掌、大顯神威,為了讓孩子多吃一口飯而絞盡腦汁。卻每每在孩子或撕心裂肺的大哭或委屈巴巴的眼淚中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怎樣讓孩子自己好好吃飯,真的是個世紀難題。一、餓一頓就好了——真的好了麼?半晌的時候孩子餓的哇哇大哭的時候心焦還是心疼?
  • 掏心掏肺疼孩子反被記恨,李玫瑾:3件事不能慣著,長大才知感恩
    李玫瑾:3件事不能慣著,長大才知感恩所謂"稟性難移",人的性格就像金字塔,自從小時候慢慢養成,到長大逐漸穩固,再想變就很難了。這也讓我們很方便反著推出一些"忘恩負義"的孩子,在小時候是怎麼長大的。或許,就像那個當著許多人面,踢踹拉扯媽媽的孩子一樣。
  • 知愈心理:父母最「傷人」的三句話:養廢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語言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東西,一方面可以讓人身心愉悅,另一方面又可能會傷人於無形之中。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真的是一門很有內涵的學問,會不會說話也是一項技術。
  • ta為什麼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
    有人說,天蠍座看起來像紅酒,非常溫和,身上散發出神秘迷人的光彩,喝下去你會感覺ta像杯烈酒。 說白了,喝下天蠍座這杯酒,你會有燒心,上頭,難以自控等感覺,最後要麼被ta迷得神魂顛倒,要麼打死也不想再喝第二口。
  • 那些相信「快樂就好」的家長 他們的孩子怎樣了
    現在育兒教育也一直在提倡孩子「快樂就好」,但是那些相信「快樂就好」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後來是否就真的快樂?  停止一味說「快樂就好」,因為在這個模糊命題催眠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未必真的快樂。  你會不會對孩子說「快樂就好」?  朋友的孩子丫丫,玩樂中輕鬆度過了幼兒園三年,一進重點小學,完全蒙圈了。
  • 「你們家孩子真不懂事.」「等結婚就好了.」
    「這就是老梁的臺詞,每當有人說他家孩子不懂事,老梁總會說,等他們長大就好了,長大就好了。於是,兩三歲的時候,說五六歲會懂事;五六歲說七八歲會懂事,七八歲說十二三四歲會懂事;似乎在老梁的心目中,他的孩子只要多吸收日月精華,自然會修煉成一個出類拔萃的人。
  • 懂ta就送給ta:尤勒斯無葉高速吹風機
    而對於男生來講,什麼價位有什麼功能的吹風機其實都無所謂,但是如果你正在為該送給ta什麼禮物而煩惱的話,那接下來你應該多了解下優秀的ta:ULESM尤勒斯無葉高速吹風機。開箱外觀ULESM尤勒斯是一個「為美麗而生」的品牌,無刷電機技術是當家科技,這款吹風機作為尤勒斯品牌的第一款產品,用料足,功能強:高濃度負離子、強勁無刷電機、冷熱風一鍵轉換和超靜音技術。
  • 李玫瑾坦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不能慣,該打就得打,晚了很難改正
    李玫瑾坦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不能慣,該打就得打,晚了很難改正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學習成績要好,要變得優秀,但對於孩子平常時的一些小毛病,家長卻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還小,這些小毛病長大後就會改正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曾說過:一味地寵溺孩子,只會害了他們。孩子在3-4歲的時候,會怎麼跟你鬧呢?
  • 想帶可愛的TA們回家嗎?快來看看這篇「入門指南」!
    知道如何領養之後帶毛孩子回家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養寵之前應徵得家人同意,不要想著先斬後奏,除非你一個人住。 狗狗有時候會很吵,要有心理準備,接受不了的話還是買個毛絨玩具回家吧——安靜。  狗狗是會掉毛的,享受狗子陪伴的同時,也要包容ta的小缺點,樂觀點兒想,就當自己養了一隻會喘氣的蒲公英~  狗狗到了新家後,可能會叫一晚上,ta只是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還不適應而已
  • 孩子三歲只會叫爸爸媽媽,語言發育遲緩真的那麼可怕嗎?
    義大利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世上最動聽的語言,一定是來自於孩子。在接觸了這麼多的孩子之後,小編越來越覺得這句話的妙處了。幼兒是一張純潔無暇的白紙,無論做什麼都顯得那麼童真和淳樸,即使是一句並不完整的話,從孩子嘴裡說出來也變得那麼惹人憐愛。但是,如果動聽的語言不能從孩子嘴裡說出來呢?
  • 娘家慣著的女兒長不大
    ◆陸弘女兒長大了總要離開父母,要獨立生活,不可能永遠偎依在父母身邊,可現在就有這麼一些女孩們由於娘家人或娘慣著她們,使她們長不大。前些日子去朋友家,知道朋友阿真的女兒出嫁了,生孩子了。這是好事呀,我說:女孩總算能過獨立的生活了!阿真說:不是的噢,我還隔三差五到女兒那裡去幫她做做家務,好在離得不很遠,你知道的我寶貝女兒是不會做事體的,全讓我女婿做也不太好的。
  • 孩子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家長別再這麼做了,餓的有可能是親情
    不愛吃飯,似乎是許多孩子都會出現的問題。有的人說:「孩子不愛吃飯,都是慣的,餓一頓就好了。」可這是正確的做法嗎?網上就有一條這樣的調查,引起了網友們的積極回應。1. 網友小蘿蔔卜:我並不贊同用餓來逼迫孩子,曾經我也對孩子用過這個方法,可是並不見效。孩子對這方面沒有什麼記性,下一次還會不吃飯。再說我也實在狠不下心讓孩子餓著,所以這方法根本行不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