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
本報讀者、網友「能貓」日前向問號粉碎機提問:室友整夜呼嚕,我偏偏是一有風吹草動就輾轉反側的孩子啊。靦腆禮貌如我只好佯裝咳嗽把她弄醒,然後在安靜的間隙抓緊時間睡去。可是,越逼自己越睡不著,不一會兒「雷聲」又大作,只好繼續咳,到後來人家都免疫了。求妙方拯救自己也救贖她,如何在不打攪他人又不傷感情的情況下,讓打呼嚕的室友安靜下來?
網友支招 DIY一款隔音棉被
網友「Larry Foulke」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晚上起來,輕輕地把臭襪子放到他的嘴裡,後來他就有陰影了。
網友「月暗」則給出了隨遇而安的應變方式:既然不能讓她安靜下來,那就讓你的世界安靜下來。「從生物適應性上,結合自己的經驗,隨著時間的增長,你的神經對此的應激性減弱,你逐漸會適應的。出了自己家門,不如意的地方多呢,修煉吧!你會具有堅韌的神經的。
網友「Luna3.0」的支招頗有極客的搞怪思維:「我一般會默默地把頭埋在被子裡啦,但是不一會兒就兜了一被窩二氧化碳,所以可以DIY一款隔音棉被,上面挖個孔供鼻子出氣用,安靜的時候扣上扣子保暖,通氣管直接接到空氣中就好。
眾網友將此解決思路發揚廣大,有網友建議「普通棉被+潛水面罩」,有人精益求精,「潛水面罩帶氧氣瓶麼?」
網友「Shiva」則找到了簡單有效的解決方式:「早就想研究一個一體式隔離睡眠裝置了,私以為睡袋是最終解決方案。神經衰弱的人你傷得起嗎?」
專家答疑 呼吸機、阻鼾器都可降低打鼾頻率
省人民醫院呼吸科教授、省呼吸協會睡眠學組組長張希龍介紹說,打呼嚕是指在睡覺期間,呼吸氣流衝擊咽部的軟顎、懸雍垂,使之發生振動而發出鼾聲。有人扁桃體肥大、鼻咽部腫脹,懸雍垂變粗變長,使咽部變得狹窄,對呼吸氣流的阻力增大,發出鼾聲,嚴重的會出現憋氣。
睡覺打鼾看似是個小問題,影響到旁人的睡眠,其實它對打鼾者自身的副作用更大。研究顯示,長期打鼾憋氣,人會處於缺氧興奮狀態,從而抬高血壓,使血液粘稠,血管也容易阻塞,引發高血壓、腦中風等症狀。睡覺打呼嚕讓當事人和旁觀者深受其苦,有人也尋求手術將扁桃體切除,但手術的效果並不理想。「發育前的小孩做這類手術效果較好,有的人從鼻腔、咽喉部到喉管都很細,就不適合做這類切除手術。」
張希龍介紹,常打鼾的人可以佩戴家用呼吸機,充電後,高壓氣流會通過呼吸機的鼻罩進入鼻孔,氣流衝到咽喉部,使得人的咽喉部保持暢通,完全杜絕打鼾發生。儘管能「消滅」打鼾,但家用呼吸機數千元至一萬的價格還是讓普通人覺得「高不可攀」,相比之下,四五百元的阻鼾器就「親民」多了。打鼾的人可以佩戴類似牙託的阻鼾器睡覺,戴上後口腔裡有個假牙套子,人嘴巴變成地包天。打鼾的人舌頭大,平時會往後退阻住喉管,戴上阻鼾器後,舌頭會頂在口腔前面,從而降低打鼾頻率。王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