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多次復闢大口徑艦炮,這個型號比DDG1000上的還猛

2021-01-08 尤裡今天不復仇

現代海戰中,各種飛彈武器無疑是進攻和防禦的終極手段,曾經威風八面的巨艦大炮早已成為歷史名詞。但在對岸支援等場景下,大口徑艦炮依然具有重大意義,二戰結束後至今,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美國海軍曾多次計劃「復闢」大口徑艦炮。

大家都知道,現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的AGS,是一門155mm(6英寸)/62倍口徑的艦炮。

其採用隱形設計,炮管平時被隱藏在炮塔中,它原本打算使用遠程對陸攻擊制導炮彈(LRLAP),射程可達180公裡以上,但一發就要80萬美元以上的天價,LRLAP炮彈計劃因此被取消,它被迫使用普通炮彈,AGS的重量高達100噸以上,射程只有10發/分鐘,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

圖片:AGS艦炮

由於主打「從海到陸對陸攻擊」的DDG1000隻有3艘,因此AGS註定會是美國海軍艦炮家族裡的「肥豬流」,美國海軍宙斯盾巡洋艦(提康)、驅逐艦(伯克)目前統一使用127mm(5英寸)的MK45系列艦炮,是上世紀70年代初裝備的,最新的MK45mod4型改用了62倍身管,MK45重量只有21噸,但使用普通炮彈時射程只有24公裡,射速只有20發/分,各方面都比義大利的奧託127mm差一些。

圖片:MK45

MK45系列取代的是同口徑的MK42系列,前者是上世紀50-60年代美海軍驅逐艦、護衛艦的標配,其實美國海軍原計劃用一種口徑十分驚人的203mm艦炮取代MK42系列,這就是已被取消的MK71型,它是二戰後各國唯一新發展的203mm艦炮,而這一口徑艦炮曾是二戰輕、重巡洋艦的標誌性武器。

圖片:外形獨特的MK71

MK71研發的原因,也正是因為美國海軍考慮上世紀70年代後,戰列艦上的406mm巨炮行將就木,而現有的MK42系列威力太小,因此把美國海軍末代重巡——得梅因級的MK16型三聯裝203mm主炮改成單管輕型版,代號為「輕型大口徑艦炮」(MCLGM),其重量為78噸,測試是在一艘弗雷斯特.謝爾曼級驅逐艦「赫爾」號進行的,它滿載排水量為4000噸,顯示出MK71具有良好的適裝性。

圖片:赫爾號測試MK71

雖然口徑上要比現在DDG1000的AGS還要猛,但從1975年開始的海上測試發現,由於缺乏火箭助推炮彈等技術支撐,MK71的性能比MK42、MK45好的有限,其最大射程為29公裡,大概和俄制AK130類似,射速只有12發/分鐘,加上費用比較大,所以在1978年取消。

美國海軍曾計劃把MK71用於斯普魯恩斯級等70年代新建的驅逐艦,全面實現「巨艦大炮」的復闢,最終也化為泡影,MK71和AGS接連遭遇滑鐵盧也說明,考慮到射程、射速、重量等多方面指標,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化學能艦炮的挖潛已是難上加難。

圖片:真香

這也預示著,革命性的電磁艦炮才是正途。

『有趣有料的軍情秘聞,盡在烏龍防務直通車,喜歡我的觀點,就關注並隨我上車吧!任何未經授權轉載,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聯基洛夫巡洋艦的大刀,海軍假日時,特殊的180口徑艦炮
    前面說到蘇聯海軍68型巡洋艦上長射程的152口徑艦炮,其特點就是長身管大裝藥。但是這並不是蘇聯火炮的製造風格,這種長身管大裝藥的製造風格是法國炮的風格,不過這種製造風格倒是被毛子學去了,這種風格在陸軍的坦克火炮也有體現。
  • 人民海軍歷史上最大口徑的艦炮:居然是這艘戰艦上的152毫米炮
    尤其是美國一直稱呼055型為CG,就是巡洋艦的意思,畢竟055型的排水量已經超過了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055型驅逐艦的主炮是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新一代大口徑艦炮,其130毫米的口徑放眼全世界,除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的AGS155毫米艦炮之外,屬於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主炮之一。
  • 現代軍艦:火炮口徑是76-130毫米,為何不發展更大口徑的艦炮?
    美軍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甚至裝備了406毫米的50倍口徑主炮。但是,到了今天來看,似乎在全球的先進戰艦上,大口徑艦炮都沒了蹤影,為何這種攻擊能力強悍的巨炮,現在突然消失了呢?大部分軍艦都裝備76毫米到130毫米的主炮,尤其是現代的飛彈驅逐艦裝備的艦炮大部分是127毫米和130毫米,護衛艦和大一點的飛彈艇裝備的也大都是76毫米主炮。巨炮不流行了?
  • 中國055大驅艦炮口徑曝光,1門炮的威力抵1個炮兵營
    除了科幻的一體化桅杆和128個垂髮單元,055上最引人注目的武器就是艦首那門巨大的HPJ-45型130mm主炮,這也是除美國朱姆沃爾特級上的155mm艦炮外,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艦炮,那麼這主炮背後究竟有何奧秘。▲注意艦首裝備的HPJ-45型130mm艦炮自從海戰進入火器時代以來,艦炮可以說是最古老的武器。
  • 二戰時期的大口徑艦炮,其裝彈的機制是怎樣的?火藥包必不可少
    現代武器的威力在不斷升級,但是現階段的艦炮的口徑倒是變得越來越小,而在二戰時期,海軍最喜歡裝備的武器就是大口徑艦炮,在當時只有大口徑才是威力兇猛的象徵。那麼這時候的大口徑艦炮的裝填機制又是怎麼樣的呢?
  • 中國新型艦炮問世 可用不同口徑炮彈和制導炮彈
    海軍的老式雙管130毫米主炮,射速較慢。     解放軍報5月8日報導筆者近日從海裝某軍代室獲悉,該室高級工程師周炳武攻克了艦炮卡膛和脫套等關鍵技術,使同一炮管可以發射不同口徑不同彈種炮彈,並實現分裝式彈藥自動裝填。4月底,該項成果進行實彈打靶並通過了技術鑑定。
  • 無名艦炮速射技壓群艦 印證甲午戰爭中日武器力量懸殊
    最後結果顯示,這門艦炮從外觀上看明顯接近英國阿姆斯特朗速射炮,阿姆斯特朗是一個世界軍事史上享有盛名的武器家族,廣義上的「阿姆斯特朗炮」是泛指由19世紀英國著名火炮專家Sir William Armstrong所建立的阿姆斯特朗公司所開發的一系列大中口徑火炮。  炮尾主體完整,能看出來很明顯的英國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炮閂,此為阿式速射炮無疑。
  • 056型護衛艦炮火有多猛?手自動一體,號稱海上「小鋼炮」!
    主要武器有一門76毫米艦炮,4枚鷹擊83J反艦飛彈或4枚魚8火箭助飛反潛魚雷。056型護衛艦的副炮很有特色,在艦體中部的左右兩舷分別安裝著一門30毫米口徑的單管手自一體艦炮, 型號為H/PJ17型單管30毫米艦炮。該炮是中國研製的一種新型小口徑艦炮,特點是簡單適用,造價低廉,具有獨立火控,比較適合安裝於輕型艦艇和軍輔船上。
  • 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戰列艦炮塔發展歷程(上)!
    很多軍事愛好者對二戰時期戰列艦大口徑艦炮的熱愛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一些人甚至對艦炮的各種型號都了如指掌。但是你知道戰列艦的大口徑艦炮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嗎?本文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大口徑艦炮的炮塔發展歷程。
  • 從「科羅拉多」級到「衣阿華」級,二戰中美國海軍主力戰列艦盤點
    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遼闊的海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海軍強國角逐的戰場。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航空母艦開始成為戰場上的主角。但無論是美國海軍還是日本海軍,其各自旗下的戰列艦仍然在太平洋戰場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 反艦飛彈的出現:成了艦艇對海作戰主力,淘汰了203mm以上艦炮
    其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裝備了2艘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裝備了3座3聯裝共9門460mm艦炮,一發高爆榴彈的重量竟然接近1.5噸,裝藥量都超過了當下的反艦飛彈,其爆炸威力不會亞於反艦飛彈。儘管大和級戰列艦的艦炮口徑大、射程遠、威力大,但同時為了有效防護炮塔免遭空中轟炸和敵方381mm以上大口徑艦炮的打擊,給3聯裝460mm艦炮炮塔附加了厚厚的裝甲,前部裝甲650mm、後部裝甲190mm、側面裝甲250mm、頂部裝甲270mm。
  • DDG1000換裝高超音速飛彈起死回生?一算帳,不如直接拆毀
    變成這個雞肋實在是一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自然希望它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可惜升級都白搭。一算帳,還不如直接拆毀算了。展示一下現在看來,所謂的高超音速飛彈上艦似乎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實則不簡單,現在研發的高超音速飛彈,為所謂的:AHW項目,中文稱為:先進高超音速武器計劃,一個美國海軍與陸軍一起搞的項目,美國陸軍稱為:LRHW系統,美國海軍稱為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
  • 美國步兵的依仗是什麼?M2大口徑機槍,美軍永恆的愛
    於是潘興將軍告訴陸軍軍械部,新的機槍要有12.7MM口徑,槍口初速820米/秒。 美國軍方看到這個要求真是只嘬牙花子,就這個要求,還真不好做到。不過就和M1917機槍是水冷式一樣,在白朗寧M1917機槍基礎上的研發的大口徑機槍M1921也是一樣的。 它同樣採用了水冷式結構。 比僅能自左側進彈、槍管較後續服役的型號要輕,主要在1921年至1937年量產,配備在飛機與車輛上,用於1920年代的防空及反裝甲用途。
  • 法蘭西驃騎兵,海軍條約限制下的產物,二戰法國海軍重巡洋艦家族
    這7艘重巡洋艦和歷史上著名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有相當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籤訂,法國海軍才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研製重型巡洋艦。在這種情況下,1922年12月,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5個國家在美國華盛頓籤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各國海軍能夠擁有的戰艦和排水量都進行了限制。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80億美元的破爛,美國建造至今,美海軍司令靈魂拷問:到底圖啥?
    但雖然美海軍表面上風光無限,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海軍的艦艇構成上存在著巨大的結構性問題,大量實驗性質的艦艇充斥其中,甚至還有不少被美軍稱作破爛的船也在美國海軍中佔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以至於部分美國媒體表示,美國正在破船上浪費時間,給中國反超的機會。根據國外網站報導,美國海軍正在以雄心勃勃的步伐推出新的瀕海戰鬥艦,以便通過這些戰艦的水面作戰,反潛和反水雷作戰的新措施來增強水面艦隊。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話說軍世】在一戰後期,海軍強國們開始發展主炮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戰列艦,其中美國率先於1915年開工了裝備406毫米艦炮的科羅拉多號戰列艦,日本也不敢落後,1917年開工了主炮口徑更大的長門號,成為了「海軍假日」期間巨炮大艦中的數據最強者。
  • 揭秘柯爾特武器製造公司早期的拳頭產品——M1851海軍型轉輪手槍
    但後來為了與之前發明的龍騎兵型轉輪手槍區分開來,該種型號的轉輪手槍最終被改名為「柯爾特M1851海軍型轉輪手槍」。而關於M1851海軍型轉輪手槍的名字來歷還有一種說法,說是這種型號的手槍轉輪彈巢上,雕刻有1843年德克薩斯州海軍與墨西哥海軍交戰並贏得戰役勝利的情景。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看到這裡,很多軍迷就對所謂的「撞擊巡洋艦」目瞪口呆了,怎麼在海軍進入大口徑艦炮交戰的時代,還有撞擊型的軍艦呢?事情就是這樣,這也是北洋海軍不幸的一點:在那個海軍技術和理論發展飛速的年代,一開始還非常符合潮流的撞擊軍艦,很快在10年內就被淘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