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到蘇聯海軍68型巡洋艦上長射程的152口徑艦炮,其特點就是長身管大裝藥。但是這並不是蘇聯火炮的製造風格,這種長身管大裝藥的製造風格是法國炮的風格,不過這種製造風格倒是被毛子學去了,這種風格在陸軍的坦克火炮也有體現。而在20世紀30年代,正當其他國家都在處於海軍假日時期,巡洋艦火炮口徑被限制在了8英寸和6英寸,但蘇聯特立獨行的搞出了一款180毫米口徑的艦炮,並安裝在26型「基洛夫級」巡洋艦身上,而在這款火炮上面就已經體現了法系火炮長身管大裝藥的風格。
其實俄國和法國人的交集並不是很大,毛子主要是義大利走得比較近,其火炮技術就是來自於義大利,而義大利的火炮技術又是從法國流出來的,所以這三個國家的海軍艦炮都是屬於長身管大裝藥的特點,通俗點來講都是「嗑藥炮」。都知道義大利維內託級使用的380艦炮是著名的嗑藥炮,而嗑藥炮的特點就是火炮的身管壽命短,而毛子最初開發的B-1/K型180毫米火炮的身管壽命只有10發,沒錯就是10發,打完10發炮彈這款艦炮就廢了。這樣的數據當然不可能被接受,不過當時蘇聯已經從義大利引進海軍的軍艦及其建造技術,所以在義大利的幫忙下這款180艦炮的身管壽命提到了320發左右。
這320發的身管壽命對於180口徑的艦炮來說並不算大,和當時各國重型巡洋艦的8英寸艦炮壽命普遍在500~600發左右,6英寸艦炮普遍都在1200發左右,所以處於中間的180毫米艦炮的壽命並不算高,當時的戰列艦身管壽命普遍在300發左右。而這款B-1型180毫米火炮有單聯裝和三聯裝兩個版本,單聯裝炮裝在了沙俄時代斯維特拉納級巡洋艦身上,而三聯裝炮裝在了蘇聯時期建造的26型基洛夫級巡洋艦身上。而26型的艦體其實是義大利的「僱傭兵隊長級」輕型巡洋艦,是蘇聯從義大利獲得技術後以它為模板建造的。最初計劃是安裝152艦炮的,但蘇聯的152艦炮是沙俄時代的遺留產品,技術相對落後,所以安裝了此前研製的180艦炮。
B-1/K型180毫米單聯裝炮的倍徑是60的,是直接拿由8英寸P1905型炮更換襯管制作的。三聯裝的是57倍,被稱為B-1/P Pattern 1932型火炮。前者使用了40公斤的發射藥,設計初速達1000m/s,而後者的發射藥減少到37.5公斤,所以初速降到了920m/s。使用97.5公斤重的穿甲彈,在45度的大仰角下達到37.8公裡的最大射程,射速為4發/每分鐘。而這個射速也是介於重巡和輕巡之間不上不下,和重巡相比沒有口徑優勢,和輕巡比沒有射速優勢,唯一有優勢的就是其37.8公裡的超大射程,這射程除了戰列艦沒有任何巡洋艦能比得上。重型巡洋艦中唯一超過30公裡射程的也就只有德國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其他的都沒超過30公裡。
而B-1/P Pattern 1932型用的動襯管技術也是從義大利引進的,不過麻煩的是這種火炮的襯管有兩種,分別刻上較深和較淺的膛線,它們之間的兩種襯管不可相互替換,且使用的炮彈也不可混用。而這款火炮除了裝備給軍艦,也裝備過鐵道兵作為軌道炮,也裝備岸基部隊當海岸炮使用。1955年4月蘇聯從在中國的旅順基地撤軍,將4門陸基B-1-P和其他許多火炮一併留給了中國,所以這款火炮在中國依然保存。
如今依然保留在中國的蘇制180艦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