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基洛夫巡洋艦的大刀,海軍假日時,特殊的180口徑艦炮

2021-01-08 騰訊網

前面說到蘇聯海軍68型巡洋艦上長射程的152口徑艦炮,其特點就是長身管大裝藥。但是這並不是蘇聯火炮的製造風格,這種長身管大裝藥的製造風格是法國炮的風格,不過這種製造風格倒是被毛子學去了,這種風格在陸軍的坦克火炮也有體現。而在20世紀30年代,正當其他國家都在處於海軍假日時期,巡洋艦火炮口徑被限制在了8英寸和6英寸,但蘇聯特立獨行的搞出了一款180毫米口徑的艦炮,並安裝在26型「基洛夫級」巡洋艦身上,而在這款火炮上面就已經體現了法系火炮長身管大裝藥的風格。

其實俄國和法國人的交集並不是很大,毛子主要是義大利走得比較近,其火炮技術就是來自於義大利,而義大利的火炮技術又是從法國流出來的,所以這三個國家的海軍艦炮都是屬於長身管大裝藥的特點,通俗點來講都是「嗑藥炮」。都知道義大利維內託級使用的380艦炮是著名的嗑藥炮,而嗑藥炮的特點就是火炮的身管壽命短,而毛子最初開發的B-1/K型180毫米火炮的身管壽命只有10發,沒錯就是10發,打完10發炮彈這款艦炮就廢了。這樣的數據當然不可能被接受,不過當時蘇聯已經從義大利引進海軍的軍艦及其建造技術,所以在義大利的幫忙下這款180艦炮的身管壽命提到了320發左右。

這320發的身管壽命對於180口徑的艦炮來說並不算大,和當時各國重型巡洋艦的8英寸艦炮壽命普遍在500~600發左右,6英寸艦炮普遍都在1200發左右,所以處於中間的180毫米艦炮的壽命並不算高,當時的戰列艦身管壽命普遍在300發左右。而這款B-1型180毫米火炮有單聯裝和三聯裝兩個版本,單聯裝炮裝在了沙俄時代斯維特拉納級巡洋艦身上,而三聯裝炮裝在了蘇聯時期建造的26型基洛夫級巡洋艦身上。而26型的艦體其實是義大利的「僱傭兵隊長級」輕型巡洋艦,是蘇聯從義大利獲得技術後以它為模板建造的。最初計劃是安裝152艦炮的,但蘇聯的152艦炮是沙俄時代的遺留產品,技術相對落後,所以安裝了此前研製的180艦炮。

B-1/K型180毫米單聯裝炮的倍徑是60的,是直接拿由8英寸P1905型炮更換襯管制作的。三聯裝的是57倍,被稱為B-1/P Pattern 1932型火炮。前者使用了40公斤的發射藥,設計初速達1000m/s,而後者的發射藥減少到37.5公斤,所以初速降到了920m/s。使用97.5公斤重的穿甲彈,在45度的大仰角下達到37.8公裡的最大射程,射速為4發/每分鐘。而這個射速也是介於重巡和輕巡之間不上不下,和重巡相比沒有口徑優勢,和輕巡比沒有射速優勢,唯一有優勢的就是其37.8公裡的超大射程,這射程除了戰列艦沒有任何巡洋艦能比得上。重型巡洋艦中唯一超過30公裡射程的也就只有德國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其他的都沒超過30公裡。

B-1/P Pattern 1932型用的動襯管技術也是從義大利引進的,不過麻煩的是這種火炮的襯管有兩種,分別刻上較深和較淺的膛線,它們之間的兩種襯管不可相互替換,且使用的炮彈也不可混用。而這款火炮除了裝備給軍艦,也裝備過鐵道兵作為軌道炮,也裝備岸基部隊當海岸炮使用。1955年4月蘇聯從在中國的旅順基地撤軍,將4門陸基B-1-P和其他許多火炮一併留給了中國,所以這款火炮在中國依然保存。

如今依然保留在中國的蘇制180艦炮

相關焦點

  • 美國海軍多次復闢大口徑艦炮,這個型號比DDG1000上的還猛
    但在對岸支援等場景下,大口徑艦炮依然具有重大意義,二戰結束後至今,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美國海軍曾多次計劃「復闢」大口徑艦炮。大家都知道,現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的AGS,是一門155mm(6英寸)/62倍口徑的艦炮。
  • 巡洋艦和驅逐艦到底怎麼區分?其實很簡單,看噸位以及火炮口徑
    巡洋艦是個很古老的艦種,木質風帆戰艦開始就已經有了。但是這個艦種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消亡了。雖然現在還有巡洋艦,也只有俄羅斯一家有,分別是光榮級和基洛夫級。嚴格的來說其作戰能力跟當時的驅逐艦並沒有多少區別,只不過攜帶的飛彈數量多了一些罷了。除了噸位外兩者的定義已經非常模糊了。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
  • 人民海軍歷史上最大口徑的艦炮:居然是這艘戰艦上的152毫米炮
    尤其是美國一直稱呼055型為CG,就是巡洋艦的意思,畢竟055型的排水量已經超過了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055型驅逐艦的主炮是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新一代大口徑艦炮,其130毫米的口徑放眼全世界,除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的AGS155毫米艦炮之外,屬於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主炮之一。
  • 二戰德國最好的重巡洋艦:主炮轉向只需15秒,還賣給蘇聯一艘
    提到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或許我們第一印象會想到的就是數量眾多的德國潛艇,實際上除了潛艇之外,當時的德國海軍水面艦艇在作戰當中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二戰時期,德國曾建造了一款性能優越的重型巡洋艦,其主炮轉向只需要15秒,其中的一艘甚至還賣給過蘇聯。
  • 反艦飛彈的出現:成了艦艇對海作戰主力,淘汰了203mm以上艦炮
    二戰時期,仍然是巨艦大炮為主的時代,儘管航母+艦載機成了海戰的主力,主要參戰國美英德意日等軍事強國,都裝備了相當數量的排水量3萬噸以上的戰列艦,主炮口徑動輒381mm以上,406mm艦炮,都不算稀奇,一發炮彈重量都在0.8噸以上,爆炸威力就可想而知了。
  • 二戰時期的大口徑艦炮,其裝彈的機制是怎樣的?火藥包必不可少
    現代武器的威力在不斷升級,但是現階段的艦炮的口徑倒是變得越來越小,而在二戰時期,海軍最喜歡裝備的武器就是大口徑艦炮,在當時只有大口徑才是威力兇猛的象徵。那麼這時候的大口徑艦炮的裝填機制又是怎麼樣的呢?
  • 毫無存在感的二戰蘇聯海軍,卻不可低估
    二戰期間蘇聯海軍由於沒什麼像樣的軍艦顯得毫無存在感,二戰也讓蘇聯看到了各國海軍力量的崛起,而當時蘇聯紅海軍的艦艇大多還是沙俄時期遺留下來的船,因此和其他各國海軍相比感到相形見絀,甚至連德國海軍都不如,至少德國海軍還有艘著名的「俾斯麥號」。
  • 現代軍艦:火炮口徑是76-130毫米,為何不發展更大口徑的艦炮?
    人類自從有了戰艦之後,就不斷地發展出越來越巨大的艦炮。尤其是一戰時期和二戰時期,各大軍事強國先後誕生了大量的巡洋艦和戰列艦,尤其是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主炮口徑是460毫米,整個炮塔重量達到2700多噸,都趕上當時一艘驅逐艦的重量了,一枚炮彈就有一噸半重,火炮射程40千米。
  • 中國055大驅艦炮口徑曝光,1門炮的威力抵1個炮兵營
    當這艘嶄新戰艦的廬山真面目出現在公眾面前時,廣大軍迷圍繞著上面搭載的一系列先進武器展開了激烈討論。除了科幻的一體化桅杆和128個垂髮單元,055上最引人注目的武器就是艦首那門巨大的HPJ-45型130mm主炮,這也是除美國朱姆沃爾特級上的155mm艦炮外,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艦炮,那麼這主炮背後究竟有何奧秘。
  • 法蘭西驃騎兵,海軍條約限制下的產物,二戰法國海軍重巡洋艦家族
    二戰中法國海軍戰艦性能並不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法國海軍還是一支以「大艦巨炮」主義為主要作戰思想的傳統海軍,其建設的重點仍然是戰列艦和巡洋艦等傳統火炮型戰艦。雖然當時《華盛頓海軍條約》對重巡洋艦的單艦排水量、主炮最大口徑和單國所能擁有的重巡洋艦總噸位也進行了限制,但是卻沒有限制具體的建造數量。
  •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炮彈567公斤,海戰中瘋狂「挨揍」
    【話說軍世】在戰列巡洋艦稱為了新銳戰艦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建造建造了無敵級和不倦級兩型,並在戰列艦進入了超無畏艦後,開始建造裝備更大口徑主炮的戰巡,也被不少網友調侃為「動物園」。
  • 二戰希特勒打蘇聯,和俾斯麥號沉沒有極大關係
    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前夕的歷史今日,1941年5月27日,二戰德國海軍最為強大、最具代表性的軍艦「俾斯麥號」戰列巡洋艦,被英國海軍的數十艘軍艦圍攻,最終沉默在深深的大西洋底。在「俾斯麥號」沉沒之前,納粹德國和英國已經從1940年7月開始的海獅行動、鄧尼茨元帥的潛艇狼群戰術等作戰行動中,進行了空軍、海軍的較量。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二戰德國海軍軍艦命名來源,帶你一次認全二戰德國海軍
    二戰德國海軍艦艇總數不多,但海軍面臨著繁重的作戰任務,波羅的海,大西洋,北海到處都有德國海軍戰鬥的身影,每艘德國海軍的戰艦都經歷過炮火的洗禮在戰史留名,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德國海軍艦艇的命名規則和具體名字。
  • 從「科羅拉多」級到「衣阿華」級,二戰中美國海軍主力戰列艦盤點
    在這之中,受益於二戰時期美國強大的工業產能,美國海軍不僅快速修復了珍珠港事件中被日本海軍擊沉的戰列艦,還在二戰中興建了數款新型戰列艦。 珍珠港事件中的美軍戰列艦 除去部分一戰前後設計建造的老舊戰列艦,從華盛頓海軍條約開始到二戰結束,美國海軍戰列艦編隊中,從BB-45到BB-64這13艘較新的戰列艦,承擔了美國海軍大部分的艦炮作戰任務
  • 海軍條約時代的產物,薄皮大餡的英國巡洋艦,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如果提起重型巡洋艦,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那些有名的戰艦,比如說美國的德梅因級重型巡洋艦、德國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等等。作為噸位僅次於戰列艦的戰艦,重型巡洋艦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可以單獨行動,也是進行艦隊決戰時的主力艦船。
  • 英國「頂帳船」成中國最強巡洋艦,塔山阻擊戰「一炮毀一個連」
    二戰結束後,英國為償還借用中國的6艘緝私船並致其被擊沉的損失,便將其作為抵帳船移交給中國,並被重新命名為「重慶艦」。「重慶艦」在英國舉行接受典禮時降英國雖然「重慶艦」建於1935年,但其近7500噸的滿載排水量,在當時中國是絕大艦。
  • 大洋上的巨無霸 深度解析: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20世紀30年代,海軍強國建造的條約型重巡洋艦越來越強大。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重巡洋艦,這些重巡洋艦航速高達30-33節,雖然主炮口徑被限制在203毫米,但是10門主炮配合高射速和改良後的火控系統,具備在20千米距離上有效開火的能力。無論是在破交作戰還是主力艦隊的前衛戰中,重巡洋艦都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
  • 中國新型艦炮問世 可用不同口徑炮彈和制導炮彈
    海軍較老式的雙管100毫米主炮,該炮射速較慢,僅26發/分。海軍的老式雙管130毫米主炮,射速較慢。     解放軍報5月8日報導筆者近日從海裝某軍代室獲悉,該室高級工程師周炳武攻克了艦炮卡膛和脫套等關鍵技術,使同一炮管可以發射不同口徑不同彈種炮彈,並實現分裝式彈藥自動裝填。4月底,該項成果進行實彈打靶並通過了技術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