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預測未來時遇到的「薛丁格」狀態

2021-01-17 緋夜老師的心靈空間

在我們玩塔羅牌時,經常遇到某些牌抽出來含糊不清,難以判斷的情況,或者第一次預測一個結果,第二次預測出另一個結果……

比如,某人男友出軌了,她第一次預測,兩個人會分手,第二次預測兩個人不會分手。

到底會不會分手?這時,很多同學困惑了……

其實,緋夜老師告訴你,你這是遇到了預測中的「薛丁格」狀態。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他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把貓關在一個密閉容器中,由放射性元素鐳(有衰變機率)控制毒氣開關。如果鐳發生衰變,毒氣開關會打開,貓就會死,如果鐳沒有發生衰變,則貓安全無事。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沒有打開容器之前,我們無法確認鐳是否衰變,因此貓既可能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因此,貓處於「死+活」的量子疊加態。

薛丁格的貓這個典故被用來形容事物的不確定狀態。在塔羅中就是,你處於「分手/不分手」的量子疊加態。

為什麼塔羅牌給的答案模稜兩可,為什麼有時候算多次有時是分手,有時是不分手?

沒錯——因為量子疊加態。

未來不是寫好的命運有待讀取,而是一連串不斷變化的模糊光影。本身就是不確定的,塔羅牌就像拍照,讀取的只是某個片段的信息,你有可能讀到分手的片段,也可能抽到不分的片段。也可能抽到在分手和不分之間變化的那個瞬間(模稜兩可)。

現代那些涉及穿越時空的影視作品裡,把這個叫做「平行未來」或者「平行宇宙」或「另一條時間線」。

當你做出某個選擇,你們會走向分手的結局,而沒有分手的那個未來的時間線就湮滅了。而在做選擇之前,分手和不分手兩種未來,兩個宇宙是疊加存在的。你的選擇決定哪個成為現實,哪個湮滅。

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下《超越時間線》和《危機邊緣》(美劇)這兩個電視劇。裡面都有這個設定。

緋夜老師上面所說的不是科幻故事,不是神秘玄學,而是地地道道的物理學中量子力學分支中的「多世界理論」,提出者是埃弗雷特,一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

從思考,到實證

也許薛丁格的貓是個思維實驗,這多少還帶有一絲思維詭辯的意蘊,高中物理中的「雙縫幹涉實驗」可是實錘到底了。

實驗有點複雜,感興趣的拉到文章末尾戳閱讀原文,有實驗詳細闡述。緋夜老師僅在文中簡單總結一下。

#雙縫幹涉實驗

原版實驗:光波同時穿過兩個小孔,形成一對相干光源,互相干涉,最後在屏幕上投射出明暗相間的條紋。

詭異版本:

用單個電子逐個發射,實驗結果:單個電子同時通過2個縫隙,然後相互幹涉在屏幕上形成明暗條紋。

一個電子通過2個縫隙,怎麼通過的?施展分身術嗎?

科學家也很好奇,於是在雙縫前安排了探測器觀察電子如何通過,結果發現電子只通過了其中一個縫隙,而在屏幕上——明暗條紋消!失!了!

結論就是:沒有用探測器觀察時,電子同時通過2個縫隙(分身術)。當用探測器觀察時,電子只通過一個縫隙。

緋夜老師的第一感覺是:電子害羞了?有人看著不好意思變身?

針對雙縫幹涉實驗中這種離奇現象,物理學家提出了種種理論猜想。比較著名的有「哥本哈根理論」和「多世界理論」。

Q1

哥本哈根理論

物理學家玻爾提出了著名的「哥本哈根解釋」:當人們未觀測時,電子在兩條縫的位置都有存在的概率;但是,一旦被測量了,比如說測得該電子在左縫位置,電子有了準確的位置,它在左縫的概率為1,右縫的概率為0。可能出現在右縫的電子就消失了。

緋夜老師提示:沒佔卜時,分手和不分手都有可能(量子疊加態)。一旦開始佔卜,每次佔卜只能看到一種結果。可能性體現在這次佔卜出分手結果,下次佔卜出不分手結果。(但是佔卜和電子不一樣,人有傾向,概率並不是完全隨機,後面會解釋,請繼續往下看。)

Q2

多世界理論

埃弗雷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當電子經過雙縫後,出現了兩個疊加在一起的世界,在A世界電子穿過了左邊的狹縫,而在B世界,電子則通過了右邊的狹縫。生活在A世界中的人們發現電子通過了左邊的狹縫,而在B世界中,人們觀察到的電子則在右邊。以「薛丁格的貓」來說,埃弗雷特指出兩隻貓都是真實的。有一隻活貓,有一隻死貓,但它們位於不同的世界中。

鐳既衰變又不衰變(貓死+活雙重態)。當觀測者向盒子裡看時,整個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兩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中,原子衰變了,貓死了;而在另一個版本中,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著。量子過程造成了「兩個世界」,這就是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解釋」。

緋夜老師友情提供塔羅佔卜式翻譯:你在這個世界(世界A)分手了;在另一個平行世界(世界B)卻沒有分手。(這也是我們在科幻電影中常見的設定:平行宇宙不同人生)。

現實中塔羅牌的不同答案

科學的盡頭是玄幻(看起來像鬼扯)。儘管實驗已經驗證事實,但是上面的解釋可能很多人接受不了。下面緋夜老師給大家提供一種生活化的日常解釋。

曾經有個顧客在找緋夜老師之前找了十來個佔卜師算是否會分手,除了1個人說會繼續在一起,其他的說的都是分手。然後緋夜老師也說分手。

這種壓倒性多數的情況,一般是那1個佔卜師解讀錯誤。

但是如果你找了很多佔卜師,其中幾個說有戲,另外幾個說沒戲。甚至你自己抽牌佔卜也是一次有戲,一次沒戲。這種情況就不是佔卜師解讀的問題了。而是這件事正處於兩種結果都有可能的「薛丁格」狀態。兩個世界還屬於待定狀態,你的選擇會決定你最終走入哪個世界。

對於事情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你是有選擇權的。

曾經,緋夜老師給一個朋友算和男友未來發展,會不會分手這個問題。愛神維納斯牌陣,算了兩次,一次明顯是會分,一次明顯是不會分。

後來緋夜老師想了下,可能是這樣的情況:

很明顯,她自己心裡對分手這個選擇的想法很飄忽,而決定權也在她手裡,兩次佔卜呈現出來的是兩種選擇分別延伸出來的未來世界。而她還沒下定決心讓哪個世界成為現實。

第一次抽牌的當下她心裡傾向分手,就會顯示分手後發展如何。第二次抽牌的當下她又傾向不分手,顯示的就是兩個人繼續發展下去會怎樣。

這裡有些同學就會問了:那塔羅牌不是成了反映內心情緒想法而不反映客觀現實?

這裡,緋夜老師說整篇文章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塔羅牌顯示內心想法不反映客觀現實。而是——你的內心想法會決定未來出現的是哪個現實。

這裡如果還是覺得玄幻的話。緋夜老師給你說個通俗的例子。

我們中文有個詞叫說服,《左傳》中記載《觸龍說趙太后》,足見歷史悠久。有個職業叫說客——通過語言的方式去改變對方想法,進而扭轉事情的發展趨勢。

所以,未來是可以改變的,它不是註定的命運,而是多重可能性的疊加態。而改變的關鍵在於你的想法。想法變了,事情也會跟著發生變化。

影視作品裡常見的「吹忱邊風」,也是一樣的原理。

緋夜老師再舉個例子:有個工種的叫做「情感諮詢師」,做的就是「情感挽回」業務。怎麼讓對方回心轉意。對方的心意變了,那麼現實中客觀的關係狀態會隨著心意的改變而改變。本來分手狀態就有可能複合。

緋夜老師再次強調:你的內心想法決定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選擇決定哪一個可能性變為現實。

人和隨機出現的電子不同,人是有意識的,有自己的偏好和傾向。越傾向某個選擇,那麼它成為現實的機率就越大。所以,很多時候,佔卜預測未來,其實探測的就是——你內心更傾向於選擇什麼。

塔羅牌佔卜和算命不一樣。算命的基本設定就是你出生時間決定一生命運,已確定,不可改。而佔卜(又叫起卦)呈現的不是一生命運,而是在你當前選擇趨勢下更可能出現的結果。

對量子能量和預測關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直接諮詢緋夜老師相關課程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可以預測薛丁格貓的跳躍
    「薛丁格的貓」,這是量子疊加和不可預測性的象徵,實時預測它的跳躍和活動並保存下來。這一發現使研究人員能夠建立一個早期的預警系統,用於預測含有量子信息的人造原子。這一發研究發表在6月3日的《 自然》雜誌網絡版上。薛丁格的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悖論,用於說明疊加的概念 - 兩種相反狀態同時存在 - 以及量子物理學中的不可預測性。
  • 盒子裡的貓處在死和活的疊加狀態?薛丁格可沒有這麼說過
    雖然我們可能會認為貓本身在的疊加中,死活狀態直到我們打開包裝盒,這是錯誤的思維方式,並且一直持續了數十年,儘管薛丁格本人從未斷言過。那麼,當您打開盒子時會發生什麼呢?打開盒子必須等同於觀察,所以:1.發現一隻死貓吃掉了放射性原子衰變所揭示的食物,2.發現一隻活著的貓,那裡沒有食物,也沒有發現原始的放射性原子。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怎麼回事?看過之後你就了解了!
    薛丁格的貓,是基於量子領域物質運動規律與經典物理學領域物質運動規律,在因果關係上不一致的情況下,而設定的一個思想實驗,意圖說明宏觀狀態下是否也會存在量子的疊加狀態。但在量子力學的發展過程中,與經典力學的因果律在宏觀上的界限並不明顯,而越過這個界限,量子和經典物理學領域,對於物質的運動規律是截然不同的,經典物理學可以按照運動方程預測未來變化,而量子力學對決定物質運動規律的物理量不能進行準確預測,只是一個運動的概率,同時把研究對象及所處環境看作一個整體,不允許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離的、獨立的部分組成,認為認為觀測會打破這種整體性
  • 薛丁格的貓——箱子裡的貓既是活的又是死的,直到我們看到它
    這是一種奇怪的數學,它所告訴我們關於原子的一切則顯得更加不可思議。例如,海森堡認為不僅在不進行量測時,我們無法指出原子電子確切的位置,即便進行量測,電子本身也不會有一個明確的位置,而是一團難以掌握的模糊狀態。海森堡被迫得出這樣的結論:原子世界是一個虛幻的半真實世界,只有當我們建立一套量測儀器去探測它時,才能將它轉化為具體而清晰的存在。
  • 薛丁格的貓在講一個什麼道理?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狀態嗎
    量子世界是個奇妙的世界~對量子力學的研究也給我們帶來非常非常多的想像空間以及未來的可能性!學物理的朋友對「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是非常了解的吧?但是這個小小的實驗說明了什麼問題呢?可能大家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門的吧?
  • 我就是薛丁格的貓
    放射性物質衰變時放出的粒子被探測器接收到,探測器便發出指令,於是榔頭打碎裝有劇毒物質的瓶子,這樣貓就必死無疑;倘若放射性物質沒有衰變,瓶子就不會壞,貓便安然無恙。在這個試驗中,貓只有兩個狀態:死態和活態。
  • 名聲大噪的薛丁格的貓,根本就不存在?
    在物理學上,有這麼一隻赫赫有名的貓,它是薛鄂定的貓,在實驗中,如果不打開盒子,這只可憐的貓就處於生死疊加的狀態。那麼在現實中,筆者覺得,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只有大膽去嘗試才能獲得想要的結果吧。熱播劇《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曾經用這樣一個量子力學理論——「薛丁格的貓」形容Leonard和Penny的戀情。1.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 薛丁格的貓——既死又活的貓
    簡單通俗的講,當時的量子力學主要是指不能用經典物理學解釋的東西,都可以解釋成不連續,一份一份的,比如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解釋原子穩定性問題時,電子層數不是連續的,是一層一層的,電子是躍遷運動的等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態的概念,運動方程、理論概念和觀測物理量之間的對應規則和物理原理。
  • 科學界中的三大「神獸」,薛丁格的貓上榜,排最後的能預知未來
    首先是人們都較為熟悉的薛丁格的貓,這是由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進行的一項假想實驗,在實驗中,薛丁格將一隻貓放進了裝有放射性物質的盒子裡。此時箱子裡的貓本該面臨兩種結局,第一種是放射性物質發生衰變,貓咪死亡,而第二種則相反,放射性物質沒有衰變,貓咪存活。
  • 招新|我們都是「薛丁格的貓」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是從《生活大爆炸》裡第一次接觸到「薛丁格的貓」,記得當時還特意去百度百科搜索了一下。時隔多年,最近又想起來,因為,突然發覺,面對選擇,我們有那麼多時候都如此契合這樣的情景。「薛丁格的貓」指出:當盒子處於封閉狀態,整個系統保持不確定性,即貓生死疊加。
  • 薛丁格的貓|2017高考作文擬作
    在此之前,不可預測。   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有一個著名的假設:把一隻貓放進一個不透明的盒子裡,如果盒內的放射性元素發生衰變,放射粒子,就會觸動裝置殺死貓。放射性元素可以在你打開盒子的前一秒衰變,也可能在打開盒子抱出貓的後一秒衰變。盒子裡的貓是死是活?依照量子力學解釋,盒中之貓處於「既死又活」的疊加態,當你打開這個盒子,是你決定了貓的生死。
  • 薛丁格的貓與人性
    根據我們宏觀世界的經驗,物體只能處於一種確定的運動狀態,不存在什麼「疊加態」,就像花園裡的貓,只能處於一種或生或死的狀態,不會處於既生又死的中間狀態。這種既生又死的疊加態不要與我們常說的「半死不活」或「半生半死」混為一談,半死不活還是「活著」的狀態,只是活著的質量不高而已。
  • 薛丁格的貓早已給出了答案
    為了驗證平行世界的存在與否,科學家薛丁格用一隻貓做了實驗,並且找到了答案。那麼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薛丁格的貓實驗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呢?其實關於平行世界,很多人認為是存在的,畢竟宇宙浩瀚,人類只是太陽系中渺小的存在,在宇宙之外存在的世界人類就不得而知了。
  • 許多科普作者都曲解了「薛丁格的貓」實驗
    不幸的是,在我們今天的許多科普者已經接受了薛丁格的貓的荒謬,並聲稱這就是世界真正運作的方式。在量子理論中,量子粒子可以同時存在於狀態的疊加中,並在與其他粒子相互作用時崩潰到單個狀態。當時一些科學家認為量子理論正在發展(20世紀30年代),他們從科學轉向哲學領域,並指出,量子粒子只有在有意識的觀察者看來才會崩潰到一種狀態。
  • 中雨的懸疑小說《薛丁格之貓》的評價和疊加狀態的解釋
    薛丁格之貓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原本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看名詞定義,似乎是很高端很專業的解說。
  • 天津藥物研究院購買薛丁格藥物設計軟體
    在薛丁格軟體與其他商業軟體比較的過程中,薛丁格獨有的21項技術優勢使天津藥物研究院最終選購了薛丁格(Schrodinger)藥物設計軟體用於創新藥研究。這21項優勢涵蓋了從蛋白模建、Loop預測、高通量虛擬篩選、精確對接、打分結果可視化、3D QSAR、藥效團、基於試劑庫的全新藥物設計、化學信息學等藥物設計領域。
  • 量子數學研究的是自由粒子的確定性,就像薛丁格的貓問題
    因為我們的模型的確不能很好描述虛粒子的行為,甚至沒有考慮描述對稱性破缺對虛粒子行為的影響,因此他們的預言永遠在微不足道的研究工作之中,很難反映真實的行為。物理學沒有必要發展到能夠預測一切的地步。比如相對論對於幾乎一切物體都沒有意義。。人類認識世界的極限不在於尺度,而在於變量。當人類能夠猜測和預言萬物運行規律時,宇宙的所有物質都是人類的研究對象,就像愛因斯坦設想的黑洞。
  • 愛因斯坦和薛丁格是如何合謀殺死那隻貓的?
    今天,在我們這個充斥著棒棒糖的世界裡,薛丁格這個奇怪的小故事常常被用來搞笑,其基調與其說是陰鬱,不如說是滑稽。在薛丁格的時代,尼爾斯·玻爾和維爾納·海森堡宣稱,像貓應該處於的那種混合狀態是自然的一個基本特徵。還有一些人,比如愛因斯坦,堅持認為大自然必須做出選擇:要麼是活的要麼是死的,但不能即是活的也是死的。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聽說過的東西,但是我們當中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薛丁格的貓是在說是什麼?假設一個自旋為0的介子衰變成電子對時,由於角動量守恆,所以分離出的兩個電子一定自旋相反,總自旋還是為0。那麼如果讓它們各自沿反方向飛行,然後測量電子的自旋。如果觀測者測得其中一個電子的自旋向上,他立即就知道了另一個電子自旋向下。
  • 如何理解薛丁格的貓?貓到底是生是死?
    當人們談到貓的時候,可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貓,比如叮噹貓、加菲貓等,還有炒到2千的星巴克貓抓杯,然而,在科技界影響最大的卻是一個不存在的貓,這便是薛丁格的貓。薛丁格的貓之所以如此令人感到迷惑,因為這隻貓和深奧的量子力學聯繫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