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又不期而至,每年這時候露胳膊露腿的我們難免會被各種蚊蟲叮咬,也許是太過平常,所以被咬後也是各種不在意。可是,總有這麼一些蟲子,如果被咬後處理不妥當,可能會危及性命。
近日,博白縣一名3歲男孩被恙(yàng)蟲咬,出現了發熱、咳嗽等症狀,家長起初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誰知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住進了重症室。經過多天的搶救,記者從孩子母親處獲悉,孩子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
無獨有偶,接連一周,4個月大的福清女嬰高燒不退,輾轉多家醫院,卻查不出原因。後來,她心衰病危,被緊急送到省婦幼保健院,醫生在她的右腿發現一個黃豆大的黑色焦痂,才查出是恙蟲病。女嬰已引發凝血功能異常、心力衰竭、肺炎等併發症,在搶救半個月後才脫離生命危險,目前仍住院治療。
什麼是恙蟲?
據了解,恙蟲體型非常小,大小不到1毫米,不細看容易被人忽視。恙蟲叮咬一般挑選會陰、腋窩、腹股溝等人體隱蔽部位。當人們皮膚接觸到恙蟲時,恙蟲會咬破接觸者的皮膚,並在傷口內繁殖,從而導致患者發高燒。
並非每個被恙蟲叮咬者都會得恙蟲病,患病者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叮咬人體的恙蟎體內有恙蟲立克次體(一種微生物);二是被叮咬者抵抗力較弱。如果這兩個條件都具備,經過4~21天的潛伏期後,被叮咬者就會出現發燒的症狀,體溫持續在39~40攝氏度左右。
由於恙蟲病的首發症狀是高熱,因此易被誤認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對此,吳玉清提醒,如果高熱症狀對症治療卻一直不能緩解,又找不到原因,那恙蟲病就要納入考慮範疇了。
恙蟲病真的那麼可怕?疾控專家說,在南方地區,恙蟲病在6—10月份發病率最高,因天氣悶熱,又接連降雨,引起了恙蟎擴散,一些人在草叢戲耍時,衣著較單薄,易被恙蟲襲擊。恙蟎叮咬多發生在野外叢林、田間草垛等地帶,在城區、郊區都可能分布,還可能寄生在家貓、家兔身上,但一般不會爬入居民家,人與人之間也不會傳播,並且可防可治,市民不必恐慌。天氣潮熱時,應剷除居家周邊的雜草、滅鼠、消滅恙蟎孳生地;外出時,避免在草地坐臥,不要在草地晾曬衣被。在野外作業時,穿上長袖、長褲等,裸露的皮膚要塗抹驅蟲水或花露水。回家後儘快沐浴,換洗全部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