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實驗」還是科技曙光 面對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網民...

2020-11-25 中國青年報

    今天一條「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對此,微博評論區的網友眾說紛紜。

    中青輿情分析師隨機抽樣調查了1000名微博網友的評論發現:約三成為支持讚揚派,認為這是歷史性的突破,人類可以逃脫病魔的折磨了,也許可以讓後代變得更聰明;而約五成網民表示反對意見,甚至譴責,認為「人造人」永遠違背人道主義,是一個醫學倫理道德的問題。而剩下的兩成網友對此只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比如基因編輯是否為轉基因,如果結婚後,會不會有人類的基因汙染?對於這項試驗您怎麼看?

    11月26日,「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新聞在微博上引發軒然大波。

    約三成網友為支持讚揚派:點讚!科學的歷史性突破

    在中青輿情監測室採集的樣本中,約三成網民為支持讚揚派,認為這個技術是人類的進步。能夠促使誕生超級人類:更聰明,更健康。他們希望技術能進一步發展,這樣人類就能逃離病魔的折磨。

     約五成網友為反對譴責派:有違人倫

    而更多的人持反對意見。樣本中,約五成為反對譴責派,佔比最高。反對者認為,這是一個醫學倫理道德問題,「違背倫理,怎麼能有這種實驗。」他們表示,這條新聞沒有帶來驚喜,只帶來驚嚇。

    「而且兩個孩子成了實驗品,簡直就是悲劇人生,一開始就被實驗者控制」,一位網友這樣認為。而也有網友表示:「一腳踹開倫理大門,有什麼值得點讚?拿人做活體實驗的事,有什麼可宣揚的?違背自然的事情,後果很嚴重。」

    不只是網民認為有違人倫道德,事發後,122位科學家在微博上對「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聯合聲明: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很多不確定性的可遺傳物質改造,一旦作出活人就不可避免的會混入人類的基因池,沒人能預知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對此,有網友也評論說:總有人在瘋狂的嘗試,嘗試著那些或許好或許不好的東西,至於最後的結果誰也不知道。

    對於倫理道德的問題,無疑把這項研究的完成人、南方科技大學教授賀建奎推上了風口浪尖。有網友表示:怎麼隨隨便便就用孩子做實驗?難道賀教授在做這項研究時沒有考慮過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據媒體報導,賀建奎本人原來似乎也是支持這種謹慎態度的。2017年2月他曾在科學網發表博客《人類胚胎基因的安全性——記伯克利基因編輯研討會》。文中列舉了動物模型和細胞系、脫靶、嵌合體、胚胎發育和多代效應等五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安全性問題,並寫道:在解決好安全性問題之前,「進行人類生殖目的的基因編輯是不負責任的」。但網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顯示,這項研究的起止時間是2017年3月—2019年3月。)

    (三)剩餘兩成網友不站隊 只提出自己的問題

    除了支持和譴責,還有兩成網友有很多疑問:基因編輯是轉基因嗎? 如果結婚後,會不會有人類的基因汙染?這跟克隆技術的性質有什麼不同?甚至也有網友質疑這條信息的真偽,認為這是假新聞,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技術。

    有網友提到:其實這一技術霍金早就預測,超級人類的出現會導致災難。而英國《泰晤士報》也曾報導,今年三月去世的史蒂芬·霍金的遺作將於10月16日出版。他在新書中預測到未來基因工程會創造出「超級人類」,它會毀滅其他普通人類!

    報導還稱:霍金擔心有錢人在未來有機會花錢變動子女的DNA,從而創造出有更好基因的「超級人類」。」超級人類」相比普通人類將提高智力和壽命,甚至對疾病的抵抗力都會增強。據霍金所預測,「超級人類」一旦出現,沒有改善基因的普通人將面臨毀滅性的災難。

    目前,南方科技大學發布聲明,表示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其對人體胚胎進行的基因編輯研究,學校不知情,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正進行深入調查。而據人民日報報導,深圳衛計委通報,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布。

    目前事件正在進一步發展,中青輿情監測室將隨時關注、跟蹤熱點,為您進一步解答。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見習記者:先藕潔 李帛堯

    編輯:王俊秀 王帝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出品

    中青輿情監測室原創作品,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
    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但未經醫學倫理報備》推薦閱讀據人民網今天報導,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基因編輯讓嬰兒對愛滋病免疫?消息引發倫理安全性大討論
    基因編輯讓嬰兒對愛滋病免疫?消息引發倫理安全性大討論金羊網  作者:林園 郭起 沈婷婷  2018-11-26 金羊網訊 記者林園 郭起 沈婷婷報導:「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獨家猛料帶你看清「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真相
    11月26日,人民網刊發了一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報導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人類首個基因編輯嬰兒項目,歷史倫理最終會站在哪一邊?
    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人民網在報導這一消息時表示,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人類首個基因編輯嬰兒項目:歷史倫理最終會站在哪一邊?
    2018年11月26日,趕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經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 基因編輯嬰兒炸圈 人類究竟在怕什麼?
    11月26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的前一天,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憑藉一項通過基因編輯使得一對雙胞胎嬰兒具備先天抵抗愛滋病能力的試驗讓自己成功站在了全世界輿論的中心。賀教授是如何通過審查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
  • 基因編輯嬰兒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或「怪胎」?
    回顧 簡單來說就是有一位叫賀建奎的中國生物學家修飾了一個受精卵的基因,也就是刪除了某個基因序列,為什麼要刪除呢?因為此前的研究發現地球上有些人天生就缺少這個基因序列,而這些人能夠對愛滋病免疫。這個受精卵最後發育成了一對雙胞胎,已經順利出生了。
  • 賀建奎:如果是我的小孩有先天缺陷,我也會做基因編輯
    IT之家11月28日消息 11月26日,中國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已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這一消息直接引發科學界地震,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另一方面,基因編輯也引發了熱烈的倫理討論。今日12時50分時,賀建奎現身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會場。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學術倫理
    26日,有媒體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 賀建奎論文手稿遭曝光,披露基因編輯嬰兒不為人知的秘密
    他們的觀點都認為這一做法很不科學,其中包括:賀建奎和他的團隊提出的關鍵主張得不到數據的支持;這對雙胞胎嬰兒的父母迫於壓力才勉強同意參加這項基因編輯實驗;所謂的臨床益處實在令人懷疑;這些研究人員在完全了解自己進行基因編輯的效果之前就著手製造活的基因編輯嬰兒。
  • He Jiankui論文手稿遭曝光,披露基因編輯嬰兒不為人知的秘密
    谷 君 說 今年早些時候,有消息人士向《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雜誌發送了賀建奎(He Jiankui)的一份未發表的論文手稿的副本,該手稿副本描述了中國出生的首批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實驗過程---一對稱為露露(Lulu)和娜娜(Nana)的雙胞胎女性嬰兒
  • 賀建奎團隊回應「基因編輯嬰兒」;金立董事長承認賭博 | 雷鋒早報
    賀建奎團隊回應「「基因編輯嬰兒」:將於本周三公開數據針對仍在持續發酵中的「基因編輯嬰兒」風波,11月26日23時30分左右,賀建奎團隊負責媒體事宜的工作人員陳遠林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國家衛健委回應基因編輯嬰兒:要求廣東調查核實
  • 「實驗小白鼠」百年百變史:從近親繁殖到基因編輯
    甚至,隨著研究深入,科學家對實驗鼠的要求走向多樣化、精細化。從一開始的雜交、近交培育,到隨機誘導基因突變,再到現在的精準基因編輯,百變實驗鼠,為了人類的科學事業,承擔了許多本不屬於它們的人類疾病。
  • 世界首例!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
    隨著科技進步和醫學發展,許多過去讓人們束手無策的疾病如今都逐一被緩解,甚至徹底治癒。然而,癌症——作為「眾病之王」,卻仿佛一道難以攻克的天塹,至今仍未完全被人類所戰勝。目前,CRISPR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基因編輯、基因治療、核酸定位及核酸檢測等領域。2020年10月7日,兩位在CRISPR基因編輯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A.Doudna更是被授予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近年來,分子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等的興起極大地改善了癌症反應,降低了藥物毒性和不想反應。
  • 參考讀書|基因編輯與倫理道德,比爾·蓋茨這樣看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科學家賀建奎聲稱,他早前為兩名嬰兒改造了基因,使她們將來可能具有天然抵抗愛滋病的能力,這很快引起全網熱議和抨擊。據英國廣播公司26日報導,122名科學家聯合聲明譴責了此次基因編輯實驗,稱其「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是瘋狂的」。
  • 對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
    11月26日,有媒體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熱議。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今天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公布。
  • 你可能不相信,CRISPR基因編輯科普第一人,其實是王力宏
    基因編輯。三年後的2018年11月,賀建奎突然宣布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創造了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嬰兒,這一石破天驚的新聞瞬間讓CRISPR基因編輯成為全民熱詞。治療後18個月,兩名患者的骨髓和血液中等位基因編輯水平仍保持較高,骨髓中保持超過76%的編輯效率,血液中的編輯效率也保持在60%。且患者不再依賴輸血,循環血液中表達胎兒血紅蛋白HbF的細胞佔比達到99%。詳情:愛滋病治療
  • 鼠年話鼠丨「實驗小白鼠」百年百變史:從近親繁殖到基因編輯
    從一開始的雜交、近交培育,到隨機誘導基因突變,再到現在的精準基因編輯,百變實驗鼠,為了人類的科學事業,承擔了許多本不屬於它們的人類疾病。近親「亂倫」的後代一切開始於美國馬塞諸塞州格蘭比的一個農場。最終,斯奈爾找到了調節細胞表面免疫反應的相關基因,並以此獲得了1980年的諾貝爾獎。BALB/c小鼠這是實驗小鼠自DBA品系誕生後的又一高光時刻。培育到這一代,生物學家發現近親系小鼠已經適用於各種各樣的生物學實驗,富有無限可能。而傑克遜實驗室也發生了傳奇的演變。
  • 美國可食用基因編輯豬上市!真的可以吃?與轉基因食品有什麼區別
    但在基因編輯技術出現之後,只需要改動目標基因,在短時間裡就可以獲得大量的優良品種。可以說,基因編輯技術的出現,深刻改變了生命科學研究。基因編輯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在細胞內對遺傳物質進行修改。簡而言之是對目標基因「做手術」,通過將它們敲除、加入等手段來達到目的。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1月,中國科學家創造了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
  • 世界愛滋病日|對抗「世紀絕症」,人類從未止步
    1985年,我國發現了首例愛滋病。這位來自境外的旅遊者因身體不適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被證實是愛滋病。三位被「治癒」的愛滋患者對於愛滋病,目前既沒有靶向特效藥,也沒有研發出相關疫苗提前預防。但也並非沒有人成功逃離其「魔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