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吉祥經》原來是心中心法初祖大愚法師之子李榮熙居士翻譯的

2021-01-08 無憂禪修

《佛說吉祥經》

李榮熙居士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祇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有一天神殊勝光明遍照園中來至佛所,恭敬禮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眾天神與人,渴望得利益。思慮求幸福,請求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居住適宜處,往昔有德行,置身於正道,是為最吉祥。

多聞工藝精,嚴持諸禁戒,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

邪行須禁止,克己不飲酒,美德堅不移,是為最吉祥。

恭敬與謙讓,知足並感恩,及時聞教法,是為最吉祥。

忍耐與順從,得見眾沙門,適時論信仰,是為最吉祥。

自治淨生活,領悟八正道,實證涅盤法,是為最吉祥。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汙染,寧靜無煩惱,是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無往而不勝,一切處得福,是為最吉祥。

心中心法初祖 大愚法師

譯者簡介:

【百度百科】:李榮熙(1916~1997)原佛教協會副會長 、著名佛教學者、翻譯家。

湖北武漢人。父李宗唐,太虛大師弟子,後披剃出家,法名大愚,兼通顯密之學。榮熙居士幼承家訓,早歲皈佛。

1936 年在趙樸初居士安排下,受上海佛教界資助赴斯裡蘭卡留學,追隨當時著名佛教學者金剛智長老受學。

1938年回國,旋還初服為居士。

1939年參加太虛大師組織的國際佛教訪問團,歷訪印度、緬甸、斯裡蘭卡、馬來亞及新加坡諸國和地區,揭露日本侵華罪行,宣傳抗戰救國……

1942至1943年任馮玉祥英語教師。

1943至1946年在四川從事教師、辦事員、翻譯、編審等工作。

1946至1947年在香港經商,後任湖北醫學院、湖北師範學院、中華大學副教授。

1954年在北京三時學會、中國佛教協會工作。

1980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1982年被增選為佛教協會副會長,曾擔任北京政協第六屆委員。

1997年8月5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譯著有《比丘尼傳》、《大唐西域記》(英譯)、《印度教與佛教史綱》等,並承擔《佛教百科全書》(英文)的編纂工作。

《佛說吉祥經》譯者 李榮熙

【明海大和尚】: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部《吉祥經》是在解放以前民國年間翻譯的。作者叫李榮熙,他現在已經去世了,生前曾是中國佛教協會的副會長,他過去呢也是出家人。

李榮熙居士是誰呢?你們有的可能知道現在有很多人學那個心中心密法,心中心密法前不久去世的那一位老師叫李鐘鼎,人們叫他元音老人。李鐘鼎的師父叫王驤陸,好像是天津人,王驤陸的師父就是這個心中心密法的開創人,他出家的法號叫大愚,人們叫他大愚禪師,大愚法師就是李榮熙居士的父親,李榮熙居士是大愚法師在俗的時候的兒子。

李居士在他父親出家以後也出家了,他也曾經是我們中國在近代第一批到斯裡蘭卡留學的。我們知道現在有很多出家人到斯裡蘭卡去留學,這個傳統在解放前開始的,解放前太虛大師最早組織了五個比丘到斯裡蘭卡去留學,這中間就有李居士!

當然後來因為社會變動他示現在家相,可是他還在中國佛教協會工作,他是一個學問很好、佛學造詣很深、信仰很堅定的一個大居士……

勸君多讀《吉祥經》,人生幸福又如意!

相關焦點

  • 心中心法三代祖師略傳,看完實在感嘆,感激祖師為我們做的一切
    老陽按:元音老人是心中心法第三代祖師,為人特別慈祥,一生忙於弘法,是老陽特別佩服的一個人,今天給大家介紹他老人家,並且介紹心中心法的三代祖師事跡給大家介紹。心密初祖大愚阿闍黎大愚阿闍黎,武漢李氏子,俗名叔倍。
  • 心中心法第三代祖師,大德元音老人傳
    老陽按:元音老人是心中心法第三代祖師,一身修為很高,為大眾敬仰,今天為大家介紹介紹元音老人的一生。元音老人,俗名李鐘鼎,生於1905年,去世於2000年,享年95歲。一九二三年考入上海滬江大學讀書。在工作與讀書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段人生的旅程,嘗到一些人生的況味。看到世事險惡,發心學佛,為佛宣揚,奔馳各地,兢兢業業,未敢稍懈。
  • 印光法師:了知彌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彌陀心中之眾生
    了知彌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彌陀心中之眾生。心既是一而凡聖天殊者,由我一向迷背之所致也。如是信心,可為真信。從此信心上,發決定往生之願,行決定念佛之行。雖然,知之匪艱,行之維艱。 世有一班掠虛漢,聞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理,或由閱教參宗,悟及此理。遂謂我與佛同,而了無所用其若修若證。遂放心恣意於一切境緣之中。誤謂六塵即覺,貪瞋痴即戒定慧,何須制心攝身,無繩自縛。此種見解,最為下劣。謂之執理廢事,撥無因果。 如以畫餅充飢,陵空作屋。自誤誤人,罪豈有極。以善因而招惡果。
  • 大安法師講解在家居士怎麼定課
    大安法師講淨土信眾:法師您好,那麼多經典的利益都很好,我們除了念阿彌陀佛之外,是否要選一部經典來讀呢?我們該選哪一部?目前我在日誦《佛說阿彌陀經》,是否足夠?大安法師:讀誦經典呢,你在淨土五經選一部有緣的經典讀誦都可以。目前你在讀誦《佛說阿彌陀經》就很好。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9)|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為浮虛妄想凝結。  【譯文】 就如你所說的寶蓮香比丘尼,和善星比丘等,在如來藏性真心中,萬用俱含,自造何等之業,即各隨自業,顯現何等之報,這些果報,不從天降,不從地出,也不是人給與,都是自己妄想所招,還來自受,在菩提心中,都是浮虛妄想凝結所成。
  • ​朱文杰:佛化之人康寄遙
    佛化之人康寄遙朱文杰    西安市東門內東大街90號,曾有一家陝西佛化社。這家佛化社成立於1927年11月,是近代西北地區第一個佛教居士組織—佛化隨刊社,次年才更名為佛化社。為什麼先叫《佛化隨刊》社呢?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本文通過對「佛說」的界定,對「大乘非佛說」論由來的回顧,對歷史上兩種思潮發展、碰撞的簡述,進而以雙方共許的《阿含經》、聲聞律以及部分大乘經論為依據,對持上述見解者的三條主要論點進行逐項辨正,強調公元1世紀以來大乘佛教的勃然興起乃「復興」而非「新興」,闡明大乘顯密經教既源於佛陀本懷,又出之佛陀時代。作者簡介:淨旻法師,俗姓楊,生於1968年,浙江舟山定海人。
  • 從大般若經中探尋「色不異空」在玄奘法師心目中的本真含義
    之所以會成為某些人的調侃之詞,完全是因為人們習慣於對經偈斷章取義而導致的結果。因為嚴格來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不完整的經偈,完整的經偈應當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經偈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部重要的佛家經典,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翻譯的一部佛經。
  • 佛學故事,為何小狗轉世成高僧和大居士?只因前世這麼做
    談史論佛,侃侃人生。願大家關注小編,給你帶來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和體驗。月印法師養了一條狗,每當法師誦經的時候,一敲木魚,這條狗必定會搖著尾巴前來聽經念佛。就這樣過了10年,狗也老了,甚至染上疾病,有點即將死亡的症狀。有一天,月印法師對他的一個徒弟說:「這條老狗染病了,將要死了,你們把它拉出去殺了吧!」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4)|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或自誦經,各各歡喜,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後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
  • 雲鄉法師:在家居士進入寺院應遵守的佛門禮儀
    雲鄉法師為居士開示進入寺院共修時所應遵守的佛門禮儀。而在東南亞,居士們禮拜出家人,出家人走過去,你拜你的,我走我的。這不是傲慢。你的恭敬心、虔誠心,所得功德是你的,跟他有什麼關係?你禮拜,你還要管著他啊,這是一種執著。拜完僧,要說些什麼話呢?在古代就說:「和尚安康否?少病少惱否?正法得弘否?……」現在這麼說,人家聽不懂,要用現代漢語:「法師,你還好嗎?身體健康嗎?
  • 什麼是和尚、法師、阿闍梨、大師、方丈、住持?
    和尚一詞,並不是佛教專用名詞,和尚是梵語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親教師,親自教導你,給你授業的老師,學生稱他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居士也可以稱和尚,像雪廬大和尚,指的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在一個寺院裡,沒有給你上過課的,只有一個人能稱為和尚,就是住持、方丈,因為整個寺廟的講經教學是他負責的,是他決定的,所以住持、方丈也稱和尚。和尚是出家人中最尊貴的稱呼,不是人人都可以叫和尚。
  • 佛系女僧-妙光法師,從英語倒數第一到佛學翻譯
    可是有這麼一位傳奇人物湧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他就是著名佛學大師的女弟子妙光法師!她的佛系,不是假裝灑脫,不是像等閒之輩一樣安安靜靜的出家無所為!她是在用英語傳達佛祖的指教!妙光法師在她十二歲的時候舉家移民澳大利亞,剛到那的時候,對於妙光法師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環境、語言也是一竅不通,再加上她性格內向,精彩被同學們欺負和嘲笑,日子越過越壓抑。她的父母為了讓她安心便帶她去佛光山道場走一走散散心,讓她明白了生活的道理,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內心強大起來才能無所畏懼!
  • 學誠法師:正確讀誦《地藏經》的要領,不可不知!
    學誠法師:地藏經是大願地藏菩薩的行誼,佛陀慈心宣說,處處慈悲、處處光明,經中也提到至心讀誦的殊勝利益,可是很多人寧可聽信「有人說」,也不信佛說,何其顛倒?所謂招鬼招陰之說,更不如說是引發了自己內心的「鬼」,妄想、懷疑、恐懼、自私……那沒事也會想出事來;如果真的一心與地藏菩薩相應,心裡充滿對三寶的信心、感恩、皈依以及對眾生的慈悲,又何怕之有呢?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8)|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注二】 這是正獄,下面所說八大地獄,都是眷屬獄,入此獄中,諸苦歷嘗,故說受無量苦。  【注三】 若是沉心中有謗大乘等罪,劫盡更生十方阿鼻地獄。故說經無量劫。  【正文】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
  • 居士進入寺院,怎麼做才是如法的
    總的原則就是體現出自己的恭敬之處。至於對於出家人的稱呼,我們可以稱之為法師,或者大和尚,如果知道師父的法號也可以在前面加上法號,但是切記直接稱呼為和尚。進入寺院以後寺廟裡面會看到許多的大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佛菩薩的供奉大殿。
  • 臨死之時還在擔心,經文翻譯不完!「玄奘法師」
    為什麼,玄奘法師不止西行取回了真經,進而翻譯了中國現如今大部分的「佛教經典」!在玄奘法師譯經晚年時期,曾跟譯場的助手和弟子們說的這麼一句話:「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當卒命於此伽藍,經部甚大,每懼不終,人人努力加勤,勿辭勞苦。
  • 原來單佛經的經名,就隱含著那麼多信息!
    所謂「單三」,即:單人,如《佛說阿彌陀經》、《維摩詰所說經》,佛、阿彌陀佛、維摩詰,都是人名,也就是以該經法主的名字來命名;單法,如《涅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涅槃、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都是佛說的法,也就是以佛所說的法相來命名;單喻,如《梵網經》,「梵網」代表無窮盡之意,這是比喻《梵網經》裡的教法無窮盡、心法無窮盡,也就是以使人容易理解經中意義的比喻來命名
  • 佛教中的佛經,是佛說的嗎?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內容,與佛陀的言行是否一致,這是每個學佛人都必須要了解的,不然就容易誤入歧途,把每一本佛經都當成了是佛陀說的話,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並非全部都是佛說的,也並非與佛陀當年講法時說的話完全一致。在佛陀滅度後百年時間內,從口口相傳再到經典的幾次集結,這過程中有很多內容,已經不完全與佛陀當時說法時的言行是一致的了。
  • 《佛說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咒上品經》密義疏
    依灌頂經設五穀供。祠五方龍王。誦經及陁羅尼。風變西南。夜半。風變正西。隨風轉舳。」卷2記載:「六日。早朝赴舶上去。於舶上齋。新羅譯語道玄。向押衙宅去。齋後。更登陸岸。著幕排比修法之事。晚頭祭五方龍王。戒明法師。勾當其事。」可見至少在唐代,本經中所記載的儀軌還經常出現於各種法事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