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紅狐為什麼偏偏在大興安嶺出沒,而不是其他地方?

2020-12-05 騰訊網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就在我國東北的大興安嶺地區,又有人發現了一種擁有特殊顏色的生物。雖然,該生物也相對廣泛的分布在我國多個省市,但其紅色外表卻算得上是非常稀缺。本次發現的生物是全身火紅的紅狐,而它的出現也讓不少人疑惑,如此稀缺的紅狐為什麼偏偏會在大興安嶺出沒,而不是在其他看到?

眾所周知,在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上,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說是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地方的環境非常的好,那麼,即便是稀缺性、或者面臨滅絕的一些生物也會在此出現。而近年來,隨著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於是便有連續不斷的稀缺性生物再次出現的消息,尤其是這一次引起廣泛關注的稀缺紅狐被發現。

為什麼大興安嶺會有紅狐出沒

本次在大興安嶺出現的稀缺紅狐,實際上是被森林管護人員所發現。而看到它出沒的詳細地點是在漠河市附近,當他們駕車途經G331國道3940公裡處時,意外發現了這個「紅色精靈」。根據官方的初步介紹來看,當時的紅狐就位於一個七八米的陡坡上,該紅狐的身長大約有六七十公分長,也就是60釐米到70釐米左右。

從身形特徵來看,這應該是成年狐狸。由於當時正下著雪,這隻渾身火紅的狐狸看上去格外顯眼。讓人意外的是,當它看到有人出現的時候,竟然沒有表現出一絲害怕的反應,甚至還和管護人員對視了幾秒才緩慢地向林子裡走去。

在之後的時間裡,森林管護人員也對紅狐的意外發現做了解釋說明。實際上,自從大興安嶺全面停伐之後,這裡的生態環境是越來越好了。從日常的經驗來看,他們基本上每年都能看見野生狐狸,只不過它們大都是黃色或是黃黑相間的。像這次發現的火紅色狐狸,他們也還是第一次見到,所以,這次發現的罕見紅狐才會引起如此多人的關注。

紅狐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生物

紅狐其實是該生物種群的一個別稱,它的正式中文學名叫做赤狐,該生物擁有草狐、南狐、火狐、銀狐、十字狐等多個別稱。簡單來說,由於赤狐在世界各地的分布較為廣泛,所以,它們才會在不同的地區擁有不一樣的叫法。事實上,赤狐現分布於整個北半球,其中包含了歐洲、北美洲、亞洲草原以及北非地區。

客觀而言,赤狐在自然界中的適應能力較強,當前的它們也處於無危情況,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容易被保護好的生物類型。赤狐主要是以旱獺和鼠類為食,當然,當它們餓了也會以野禽、蛙、魚、昆蟲等動物為食,甚至還會吃各種野果和農作物。所以,從赤狐的食性來看,它們其實是一種雜食性的物種。而紅狐此次在大興安嶺出現,其實已經證明了我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

而這次森林管護人員看到的赤狐雖說可能已經成年,但它的體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嬌小。因為,該生物種群一般情況都可以達到90-110釐米長的身形。但是,或許很多人都有所不知,像這樣的野生赤狐,其壽命相對較短,往往都只能存活14年左右的時間。

紅狐的生活習性和種群現狀

不同於其他生物,赤狐(紅狐)的棲息環境比較多樣化,而他們的繁殖情況也會隨著生活區域的改變而發生變化。通常情況下,赤狐會選擇每年的12月到2月之間的這段時間進行繁殖。如果當時的它們生活在北方地區的話,便會將自己的繁殖期相應的推遲為1月到2月左右的這段時間。

事實上,赤狐其實共有47個亞種,只不過它們生活在英國和蘇格蘭的種群密度相對最大。我們可以通過這樣一組數據來感知:平均下來基本上只需要在40平方公裡左右的土地上,就能夠發現有1隻赤狐的存在。根據科學記錄來看,早在1995年的時候,英國統計出來的赤狐數量就多達240000隻左右;而在2000-2001的時候,赤狐在德國的統計數據中更高達大約600000隻。

不過,雖然這些區域曾經擁有著大量赤狐繁衍生息,但由於它的皮毛擁有較高經濟價值,所以導致了該物種的迅速減少。人為的過度獵捕,造成了野外赤狐數量的急劇減少,使得現存赤狐數量在不斷下降。所以,一切生物 只要在人類面前顯像化了自己的價值,便有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

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號文件中表示該物種屬於無危生物,但是,如果按照目前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赤狐未來肯定也會上升為重點保護的級別。這也再次提醒了我們,對於赤狐的保護計劃,不應該只是在我國的土地上實施,更需要大家在全球範圍內同步進行。

並且,我們都知道地球已經進行了5次生物大滅絕,《自然》雜誌也早在2014年發布的生物報告之中就指出,地球上有高達41%的兩棲動物正瀕臨滅絕。與此同時,還有大約26%的哺乳動物,以及13%的鳥類也同樣受到生存威脅。如果你還覺得這個數據表達不夠具象化,那麼,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描述方式來進行說明。

倘若按照如今的生物消失情況來看,預計每年可能有數以千計的物種持續消失,而這樣的過程很可能會拉動新一輪的生物大滅絕。如果這種趨勢就這樣持續下去,便可能有大約75%的物種會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內滅絕。而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很可能已經處於發展之中。

事實上,僅僅是在人類的影響之下,地球生物的滅絕速度已然達到了自然生物滅絕速度的1000倍。簡而言之,此時的地球或許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只是我們人類還沒有那麼敏感地感受到它的發生。我們可以從現在的極端氣候現象感受到,生物的消失已經在逐步形成規模。什麼海洋死亡區的發現,以及高溫、乾旱和野火等自然現象對生物的威脅,這些都是顯而易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看到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紫貂、貂熊、猞猁等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出沒大興安嶺
    紫貂、貂熊、猞猁等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出沒大興安嶺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林業局自2020年1月6日至3月6日,在林業局內大西溝管護區58號線區域內,布設了紅外線相機60部,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對野生動物進行科學監測。近日,工作人員將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圖像經過整理篩選後,得到了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活動視頻資料。
  • 大興安嶺一野豬被兩隻烏鴉吃掉
    近日,在黑龍江大興安嶺,松嶺林業局工作人員整理紅外相機影像資料時發現,4月21日,一頭野豬晃晃悠悠地選擇了一處巖石避風休息,沒想到卻被兩隻烏鴉盯上了。隨後一周內,這頭野豬活生生被兩隻烏鴉吃到只剩殘骸。很快,公園方在進出公園各路口安放了警示牌,記者看到,警示牌寫到「近期神山公園發現疑似野豬出沒的痕跡。請廣大市民遊客不要進入園區山林,注意自身安全防範。如發現異常,請立即撥打110報警。感謝您的配合!」記者了解到,上個月公園發現疑似野豬出沒後,神山公園管理方就立即安排人員24小時巡邏宣傳,並在景區設置了八個警示牌,提醒市民遊客,不要進入園區山林,注意自身安全防範。
  • 紅狐現身大興安嶺 狐狸毛色為什麼變紅?
    近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阿木爾林業局森林管護員何喜燕和丈夫王志勇途經G331國道時偶遇紅狐一事引發關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大興安嶺阿木爾林業局了解到,這是他們首次在大興安嶺地區發現毛色如此鮮紅的赤狐。
  • 大興安嶺紅狐現身雪地穿行 專家稱有可能不是野生
    大興安嶺紅狐原標題:紅狐現身大興安嶺引熱議 專家表示紅狐為「人工養殖後放生」可能性較大近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阿木爾林業局森林管護員何喜燕和丈夫王志勇途經G331國道時偶遇紅狐一事引發關注。
  • 野生紅狐現身黑龍江大興安嶺 與人對視神態自若
    12月7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又迎來一場大雪。雪後的一天,阿木爾林業局龍河管護區的一對夫妻管護員在離開管護站返回漠河的家時,途經G331國道,在路邊發現了一隻覓食的火狐,相距10米開外,這個顏色火紅的狐狸並不懼人,丈夫王先生在拍攝視頻時招呼它一聲,它還回頭看看才慢悠悠地離開。
  • 隆冬時節 內蒙古23隻狍子罕見列隊出沒
    中新網呼倫貝爾12月27日電 (李愛平 白士城 白音)隆冬時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林區23隻狍子列隊出沒的一幕,被網友用手機錄製下,吸引了民眾大範圍關注。26日上午11時,23隻狍子結群出現在S203省道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伊爾施收費站附近,在雪地上覓食。
  • 內蒙古大興安嶺原始林區拍攝到駝鹿珍貴影像
    2020年3月,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從烏瑪生態功能區取回的紅外線照相機捕捉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雄性駝鹿覓食的清晰畫面
  •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發現原麝等大量珍稀野生動物
    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通過遠紅外線攝像器材獲取的珍稀動物視頻截圖。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供圖中新網呼倫貝爾3月27日電 (李愛平 顧萬廷)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27日披露,該局在北部原始林區生態功能區進行調查時,發現了原麝等大量珍稀野生動物,這意味著當地生態逐步好轉。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通過遠紅外線攝像器材獲取的珍稀動物視頻截圖。
  • 狼群出沒!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生態保護初見成效
    近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公安局和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視頻時發現,5匹狼組成的狼群在森林中活動的珍貴影像。經大興安嶺森林公安局司法鑑定中心分析,這5匹狼是《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的野生動物。
  • 世界上最大鹿科動物現身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
    近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公安局和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採集野外布設紅外相機視頻時,發現多段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駝鹿在野外活動的視頻。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管護部門和森林公安在駝鹿活動頻繁區域布設多個紅外相機,對野生駝鹿進行系統檢測。駝鹿一般出沒於北半球溫帶至亞北極氣候的針葉林及混交林。在我國,它們僅分布在大興安嶺及小興安嶺北部。全天都在覓食飲水,食物以草、樹葉、嫩枝以及睡蓮、浮萍等水生植物為主。
  • 大興安嶺一隻野豬活生生被2隻烏鴉吃掉,紅外相機拍下全過程
    近日,在黑龍江大興安嶺,松嶺林業局工作人員整理紅外相機影像資料時發現,4月21日,一頭野豬晃晃悠悠地選擇了一處巖石避風休息,沒想到卻被兩隻烏鴉盯上了。隨後一周內,這頭野豬活生生被兩隻烏鴉吃到只剩殘骸。很快,公園方在進出公園各路口安放了警示牌,記者看到,警示牌寫到「近期神山公園發現疑似野豬出沒的痕跡。請廣大市民遊客不要進入園區山林,注意自身安全防範。如發現異常,請立即撥打110報警。感謝您的配合!」記者了解到,上個月公園發現疑似野豬出沒後,神山公園管理方就立即安排人員24小時巡邏宣傳,並在景區設置了八個警示牌,提醒市民遊客,不要進入園區山林,注意自身安全防範。
  • 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有猞猁出沒
    近日,大興安嶺松嶺林業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影像資料時,發現了珍稀野生動物猞猁出現的畫面。大興安嶺松嶺林業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董新說:「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園區內生態環境好,食物鏈非常充足,動物的種群繁多。
  • 內蒙古23隻狍子罕見列隊出沒,蹦蹦跳跳太可愛,網友:好好保護
    隆冬時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林區23隻狍子列隊出沒的一幕,被網友用手機錄製下,吸引了民眾關注。視頻截圖12月26日上午11時,23隻狍子結群出現在S203省道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伊爾施收費站附近
  • 內蒙古23隻狍子罕見列隊出沒,蹦蹦跳跳太可愛,網友:好好保護
    隆冬時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林區23隻狍子列隊出沒的一幕,被網友用手機錄製下,吸引了民眾關注。視頻截圖12月26日上午11時,23隻狍子結群出現在S203省道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伊爾施收費站附近,在雪地上覓食。
  • 大興安嶺古巖畫中的龍雛形
    她認為大興安嶺龍形巖畫與已發現的這些龍型遺蹟,可做彼此勾連的解讀。大興安嶺地處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分水嶺,在歷史上是東胡、鮮卑、室韋、契丹、蒙古等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發祥地。「S形鹿角龍」發現於加格達奇白樺崗巖畫遺址。該遺址有10處巖畫,單幅近750餘幅。
  • 聖誕老人的專屬馴鹿,來大興安嶺,親睹林深時見鹿
    但其實並不是哦,為聖誕老人拉雪橇的那群「精靈神獸」,並不是西方專屬。在我們中國的北方密林中,也有一個飼養、使用馴鹿的地方,這就是大興安嶺密林中的「敖魯古雅」,一個被稱為「中國馴鹿之鄉」的地方。馴鹿又名「四不像」,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
  • 大興安嶺上的防火瞭望員
    9月20日,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林區四方山瞭望站護林員溫建民在瞭望山林。在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林區,有一座巍峨的四方山。陡峭的山上建有兩座防火瞭望塔,用以監視預報森林火情。 57歲的溫建民從事了30餘年護林工作,在四方山瞭望臺一幹就是十年。
  • 最近雪豹頻頻出沒為何故意與熊貓插肩而過?「食鐵獸」不是虛的!
    導語:最近雪豹頻頻出沒為何故意與熊貓插肩而過?「食鐵獸」不是虛的!不過也有很多人擔心野生大熊貓會受到深山中其他野獸的攻擊,比如最近雪豹頻頻出沒於熊貓棲息地,但為何偏偏卻是繞道而行?有人總說,很擔心熊貓會被雪豹給吃掉。但是事實證明,野生大熊貓依舊過的舒適,即便是遇到雪豹也不會害怕。這也讓人們感到疑惑,為何雪豹看到野生大熊貓不會去吃它呢?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熊貓的曾經有一個遠古稱號,叫做「食鐵獸」!
  • 大興安嶺之殤30年療愈火災傷痛
    1987年5月,大興安嶺,大火在吞噬森林。1987年5月,大興安嶺,大火還在燃燒,消防人員在滅火。1987年「5·6」大火之後,過火城鎮內,被燒毀的民房和公共建築只剩下煙囪和殘垣斷壁。2017年,漠河縣古蓮森林資源管護區第九管護站,管護員對進入林區人員進行防火檢查。2017年,大興安嶺漠河火災後長出的白樺林。
  • 莊學義 被大興安嶺火災改變的人生
    起火原因——「造成這場特大森林火災的直接原因,並不是天災,也不是壞人破壞。最初火源是林業工人違反規章制度吸菸,以及違反防火期禁止使用割灌機的規定,違章作業造成的」。  和那個時代的大多數有為青年一樣,23歲的莊學義最終選擇了「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邊疆。  這個決定得到了家庭的支持——哥哥姐姐很早參加革命,老母親跟隨大姐生活,家庭氛圍的薰陶,使得莊學義從小便對黨和新中國抱有一份感激:「就是覺得黨培育自己這麼多年,學成之後應該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