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麗 通訊員 俞亮 徐豔陽)華家池34幢加裝電梯已經完成了基坑工作,正在進行鋼結構井道拼接
華家池34幢終於開始加裝電梯啦!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幾乎所有關心加裝電梯的人都難掩興奮。
華家池34幢為什麼那麼特殊?因為在杭州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的進程上,華家池34幢曾被認為最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成功加裝電梯的樓道。因為這裡的居民需求最迫切,加裝電梯的訴求甚至可以追溯到8年前。
然而,去年上半年,當差不多全杭州人都覺得它馬上就要裝上電梯時,卻因為個別居民的異議,加梯工作不得不戛然而止。
去年下半年,隨著杭州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啟動、《杭州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意見》出爐、加裝電梯政府補助方案明確,華家池34幢加裝電梯的訴求再一次被提了出來。
經過34幢居民齊心協作、重新制定資金出資方案等細節,「加裝電梯」這個居民們期盼了8年的心願終於得以實現。
加裝電梯已完成基坑工作
預計3月底安裝完成
浙大華家池校區內34幢,又稱教授樓,這座建於1995年的獨立單元6層小樓裡,12戶住戶基本是老教授和離退休幹部。90歲以上的有4位,最大的已經95歲,「年輕」的也80多了。
501室的潘根生,84歲,浙大茶學系教授。作為加裝電梯的發起人之一,老人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太不容易了,雖然過程很曲折,但是結果很美好!」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華家池34幢加裝電梯已經完成了基坑工作,正在進行鋼結構井道拼接,接下來將進行電梯的安裝。
華家池34幢加裝電梯效果圖
杭州西奧電梯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董經理介紹,電梯與住宅間會有一個乘梯平臺,電梯門位朝西面設置。為了降低井道建築對原建築的採光影響,並提高轎廂內自然採光效果,電梯轎廂後壁,和井道的東面以及二層以下的部分都設計成透明結構,配以淨白鋼化玻璃。電梯分別在2層半、三層半、四層半以及五層半的位置停靠。董經理表示,電梯安裝工作預計將於3月底安裝完成,通過驗收後,預計4月份居民們就能坐電梯上下樓了。
最後一道坎是怎麼邁過去的?
政策推動、首例示範以及鄰裡間的相互理解是關鍵
如果說華家池34幢是杭州加裝電梯的先行者,其實一點不為過。因為這裡的居民們對加裝電梯的訴求從8年前就開始了,然而過程一波三折。
「大約是2010年,我們有居民在報紙上看到有政協委員提出了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的提案,我們這幢樓裡都是老人,每天上下樓成了大家共同的心病,這個提案一下子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潘根生告訴記者,居民們曾在2010年、2012年和2015年三次聯名向校方打報告,請求加裝單元電梯。在2015年,老人們打的第三份報告中顯示:住在教授樓裡的老教授現在都超過80歲了,其中最年長的離休老幹部已達92歲。而在2015年的報告中,居民們更表示加裝經費可以由全體業主自行解決。但因為沒有相關規定,加裝電梯始終無法操作。
轉機出現在2016年,浙江省住建廳發布《關於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省裡的政策出來了,2017年,業主們又打了第四份報告,希望加裝電梯。然而事情並不順利,因為彼時,杭州市、區的相關細則尚未出臺。為此,杭州市危改辦、華家池社區專門就此事和34幢業主代表進行了協商,終於加裝方案於2017年4月10正式開始10天的公示。
正當大家以為很快就能用上電梯的時候,事情卻又出現了反轉。個別居民對方案提出了異議,意見集中於幾個方面:各樓層之間安裝電梯的出資比例不合適、電梯夠不夠安全、電梯安裝是否會對建築本身產生影響等等。華家池34幢的加梯工作不得不又被按下了暫停鍵。
那麼又是什麼最終化解了住戶間的這些不同意見,促成了電梯的最後成功加裝呢?
潘老師說,作為「過來人」有些體會還是蠻深的。
潘老師認為政府的政策推動是關鍵因素。去年下半年,隨著杭州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啟動、《杭州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意見》出爐、加裝電梯政府補助方案明確,給加裝電梯工作帶來了很大利好。「只要符合條件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政府給予20萬元/臺的補助。還有加裝電梯涉及管線遷移所需的費用也不用業主承擔,這些政策落地對大家觸動很大。」潘老師說,加上聯審制度的推出,讓加裝電梯的流程更加簡化。
而原先對電梯安全有異議的居民,在新民村、柳浪閣等加裝電梯項目成功後,也慢慢打消了原先的擔憂。「我們特地去了現場,還拍了照片視頻給他們看。」
潘老師覺得,好結果的最終促成還離不開的是社區的介入協調和鄰裡間的相互理解。「以前沒有加裝電梯的老住宅,有句話叫『金三銀四』,三樓四樓爬樓沒那麼累,採光也保證,可是電梯加裝後,五樓六樓的居民相對來說得益是最大的,所以我覺得在處理加裝電梯這件事上,一定要多考慮滿足低層居民的訴求,比如我們電梯部分是透明的就是考慮到低層住戶的採光,電梯運行的電機裝在頂樓,讓電梯運行聲音對底層住戶影響降到最低。要影響也儘量影響高層,畢竟加裝電梯高層居民受益最大。」
潘老師說,後來大家還對加裝電梯出資比例進行了協調,高層的儘量多承擔一點。另外2樓的居民雖然不出電梯建造的費用,但可以乘坐電梯,也能享受到電梯帶來的便利。
華家池社區工作人員施亮表示,此事的成功來之不易,社區多次組織居民參與座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促成了34幢加裝電梯的成功。
84歲的老教授說:希望加梯工作儘量快點再快點
華家池34幢的居民終於盼來電梯了。可8年的等待真的有些漫長。「人生能有幾個8年哪,經不起等啊。」潘老師感嘆,1995年,搬進這幢小樓的共有23位居民,8年過去了,最早打報告籤名的居民裡,有好幾位已經不在了。「畢竟年齡不饒人啊。」
老齡化的衍生問題,正開始多元化地展現,而老式居民樓加裝電梯,已經成為一種越來越熟悉的民間期待。
讓潘老師高興的是,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到,要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有序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完善配套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
「作為過來人,我希望加裝電梯的速度還能再快起來,讓老年朋友們真正能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潘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