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杭州金秋花園8幢3單元加裝電梯開始啟用。 浙江在線記者 林雲龍 攝
浙江在線2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吳雅茗 俞熙娜 趙路)「今年春節拎年貨上樓輕鬆囉!」2月13日10時,在杭州市江幹區金秋花園8幢3單元門口,居民們興奮地體驗剛投入運行的加裝電梯。
短短3個月內,這已是杭州市第3臺投入運行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從上城區新民村小區2017年11月首臺「破冰」至今,杭州主城區已有120多臺加裝電梯通過聯合審查,其中有20多臺進入施工階段。
把加裝電梯這項民生「關鍵小事」當成大事辦,杭州市已連續兩年將「加梯」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實事。2017年「開展試點」,2018年「符合加裝條件的做到『願改盡改』」。杭州探索出「業主主體、社區主導、政府引導、各方支持」的電梯加裝模式,目前「加梯」工作全面鋪開。
民生實事必須辦成
據統計,杭州市目前4層以上的無電梯樓房有1.4萬幢。而截至2016年底,杭州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59萬餘人,預計到2020年末,將達到杭州總人口的24%以上。因為沒有電梯,很多老年人及行動不便者被「困」樓上。
老小區加裝電梯為何這麼難?江幹區華家池社區黨委書記張慧說,「加梯」不僅要徵求住戶的意見,還涉及國土、規劃、發改、消防等十幾個部門,牽涉到供電、供水、排汙等基礎設施改造。50多萬的「加梯」費怎麼分攤?電梯雙路供電改造誰來改?誰出錢?……
杭州市住保房管局負責加裝電梯的總工程師王少媚告訴記者,近兩年來,杭州市組織多個部門前往南京、西安、福州等地調研,吸取各地在「加梯」政策、機制、做法、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經驗,研究實施的可行性。
2017年,杭州市下定決心,把加裝電梯列入十大民生實事。「這事必須辦成!」王少媚說。
一個個難點,都要找出解決方案:「加梯」協調機制怎麼定?由社區主導,居民成立自治管理委員會協商解決;資金籌集有難度?協商成功的項目,政府每臺給予20萬元的補助;審批流程繁瑣?市裡把權限下放到區,開創多部門聯合審查機制;樓情複雜?政府幫忙尋找電梯公司量身定製……
「加梯」難點,就這樣被逐個破解。2017年11月30日,杭州正式出臺《關於開展杭州市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此舉拉開了杭城老房子的「加梯」之路,上城區、江幹區成為試點。
大家的事商量著辦
自從2017年11月率先「加梯」成功,上城區新民村2幢1單元的「加梯」牽頭人何海元就沒閒下來。他笑著對記者說,這幾個月,他已經接待了40多撥近自上海、遠至新疆的「加梯取經團」。「我們樓裡的居民說,用上電梯比當年分到新房還開心。看來全國老人的期待都一樣。」
「裝電梯是眾人的事,還要靠鄰裡間多商量!」每次介紹經驗,何海元總要重複這句話。新民村加裝電梯工作啟動後,在社區的協調見證下,住戶們開過十幾次討論會,最終定下了各樓層的出資比例、電梯安裝方案等。
大家的事商量著辦,眾人拾柴火焰高。拱墅區天時苑7幢4單元的加裝電梯2月8日剛剛通過聯合審查。電梯維保費、電費一年動輒數千元,然而在協議中,2樓和3樓住戶與高層住戶的分攤比例是一樣的。牽頭人濮建民告訴記者,這也是共同協商的結果。
「這個單元12戶人家,大多數住在一起快20年了,影響鄰裡關係的噪音、高層拋撒垃圾等事從沒發生過,關係和睦。這次加裝電梯,低層住戶就很體諒高層鄰居,協商後願意多分攤點費用。」
政府服務做「加法」
審批流程「最多跑一次」,群眾的事趕著辦。新民村首臺加裝電梯成功後,「部門聯合審查」「電梯遠程監控維保」等多項首創經驗迅速在全杭州推廣。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各地又探索出不少「本地方案」。比如,拱墅區將「施工圖設計及審查」和「聯合審查」合併,進一步節約時間。
杭州市加裝電梯辦公室還建立了專家、設計單位、電梯企業三大名錄庫。「20多位設備、結構、建築等領域的專家,3家電梯設計單位,13家電梯總包服務商,16家電梯設備提供商可隨時調取。這樣讓居民和社區都能做到一目了然,有利於加快進程。」杭州市住保房管局負責加裝電梯的科長楊靜說。
政府服務做「加法」,居民辦事做「減法」,讓「加梯」這件民生「關鍵小事」真正落到了實處。記者了解到,在120多臺加裝電梯通過聯合審查的同時,在拱墅區就有36臺加裝電梯已進入聯審材料準備階段;更多的老小區居民開始行動,成立自治管理委員會進行協商。
2月13日,杭州金秋花園8幢3單元住戶體驗加裝電梯。浙江在線記者 林雲龍 攝
短評:「關鍵」小事更需 擔當與闖關精神
吳雅茗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民生三感從何而來?事實證明,辦好一件件類似「加裝電梯」這樣的「關鍵小事」,群眾感觸最深。
民生小事既稱「關鍵」,必然事關群眾的現實需求。面對群眾的「加梯」呼聲,杭州市委、市政府明知其為「老大難」仍不躲不避,自我加壓迎難而上,將它列入年度民生實事,並以行動取信於民。此為擔當。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既為「老大難」,必然歷史上曾想解決卻阻礙重重。只有通過詳盡調研找準一個個痛點,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關精神,「小事」不怕用大力,方能精準施策,求出解決之道。這也是「加梯」兩年間實現零的突破後,近兩個月內進展喜人的關鍵所在。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各級黨委、政府只有堅持擔當和闖關奪隘精神,抓實辦好一件接一件「關鍵小事」,才能辦成增加民生福祉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