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於居民還是街道幹部來說
舊房加裝電梯
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樓居民反對怎麼辦?
房屋結構加裝電梯有困難怎麼辦?
樓裡有小朋友準備高考
加裝電梯會不會影響考試狀態?
……
然而在過去這一年
大場鎮全年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立項100臺
已開工40臺
一個鎮有如此大規模的加裝電梯數量
在全市也是極少的
怎麼做到的?
只擔心房價?不,問題五花八門
房屋結構是硬性問題
能不能裝電梯
交給設計師就行
但是最讓街道幹部頭痛的
還是居民之間的不同想法該如何調和
隨著交流的深入,居民們各自不同想法也拋出來了。大場鎮的工作人員將這些分歧大致歸納成七類:利益衝突類、經濟負擔類、擔憂類、心態不平衡類、實際考慮類、原有怨恨類和要求高額經濟補償類。
不同樓層的居民考慮各自利益
思想統一難度大
沒有電梯樓房
被視作金三銀四樓層
一二樓層次之
五六樓層最次
加裝電梯的過程中
四五六樓層與一二三樓層容易形成兩極
利益衝突明顯
不單單是加裝電梯的單元樓,甚至小區裡其他高層電梯房的居民心態不平衡:「當初買電梯房就比沒電梯房的貴, 憑什麼給他們裝了電梯後就拉近了房價?」
除了擔憂裝上電梯引起的房價波動
居民的擔憂也五花八門:
怕裝電梯破壞房屋結構;
怕影響採光、通風、視覺汙染;
擔心後續維修保養問題;
還有一個樓道一戶三樓居民,兒子次年高考,不同意裝電梯就是怕施工影響兒子學習
……
為此,大場鎮的做法是「政府不做甩手掌柜」
列出毎一臺電梯加裝目前狀態、目前進度
阻礙原因、應對措施、完成時限等
鄰裡關係好了
加梯就有基礎了
針對不同樓層利益衝突明顯的樓道,大場鎮將所有居民都拉入裝梯溝通群,結合線下「活力樓組」創建,引導居民互相體諒實際困難。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微信群逐漸成為不同樓層居民交流消息、互幫互助的鄰裡群,樓上請樓下代收個快遞,獨居老人要看病請小年輕幫忙用APP叫個車……鄰裡關係越來越熟,加梯就有了基礎。
居民關心的電梯後續保養問題,已形成初步方案:如小區物業願意提供一些續維修保養服務,由物業承擔維保;如小區物業認為專門維修保養個別一兩部電梯比較困難,鎮房管所將引入具有資質的電梯維保公司,將分散在不同小區的加裝電梯進行統一管理, 費用與市場價基本持平,不增加居民經濟負擔。
對於小區內電梯房居民心態不平衡的問題,工作人員則客觀地幫他們分析:電梯只是影響房價的眾多因素之一,前期「美麗家園」建設已整體提升了小區品質,引導居民意識到和諧互助的社區氛圍也能提高房屋價值。
那位怕影響兒子高考的阿姨也得到了滿意的答覆:施工中噪音較大的環節儘量安排在上午,避開下午學生學習時間,周末基本不施工;同時鎮房管所、居委會與代建方保持溝通,一旦居民提出施工擾民,立即調整施工時間段,儘量在環境需求較高的居民不在家時進行作業。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周楠 責任編輯:姚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