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流量、技術和人才的Facebook總是一副霸道總裁範兒,每一次決策總會引起行業震動。今年年初,Facebook決定圈地視頻直播業務,手機應用程式Facebook Live就迅速席捲了各大社交平臺。
從巨頭公司、社會名人和網紅們的競相入駐來看,Facebook的直播多少有些振臂一呼,四方響應的陣勢。
儘管目前還看不到明確的變現路徑,Facebook還是靠著強大的號召力將多家實力媒體收入麾下,成為其優質內容供應商,就連大洋彼岸的當紅英國媒體也不例外。根據數據分析公司SocialBakers發布的報告,英國排名最前的100家媒體僅6月份就發布了533部直播視頻,比上個月增加了72%(5月份發布了310部)。
當然,媒體們也各懷心事,深耕玩兒法,藉助Facebook live的平臺狂攬口碑和流量,跟著全媒派(qq_qmp)一起學習下最新套路。
《每日郵報》: 圍繞熱點話題的脫口秀模式《每日郵報》加入Facebook直播平臺已有3個月。在6月份,它一共發布了68個直播視頻,收穫了117000個互動(包括分享、評論和點讚)。
他們的直播視頻直播形式輕鬆隨意:2名郵報記者在倫敦辦公室閒聊,話題可以從埃及航空空難聊到名流八卦。偶爾也會請來一些明星,比如上個月真人秀明星奧利弗·普勞德洛克和前模特凱蒂·派帕就突然出現在節目中。在美國的直播版本則更加輕鬆多遠,聊天話題涵蓋時尚、攝影、食物及每日新聞。
《每日郵報》在Facebook上的粉絲有470萬,互動數據還有可能繼續上漲。在4月底,他們在節目中採訪了一個沙烏地阿拉伯的百萬富翁,15分鐘的節目吸引了10.5萬次點擊量,但在平時,節目的點擊量一般在8萬左右。
天空新聞臺:電視臺之外的第二戰場從4月份開始,視頻直播成為天空新聞臺的重要陣地。到6月份,天空新聞臺當月發布的直播視頻就有62條,只比《每日郵報》少幾條。但是從互動數量來看要高於《每日郵報》,總數達到144萬。
理察·埃文斯是天空新聞臺社交媒體和數位化合作部門負責人,據他透露,他們的社交媒體團隊成員一年之內從3人擴大到8人,現在,他們還想繼續擴大直播視頻製作團隊。「我們希望能維持較高的可訪問性,希望我們的記者能走在粉絲前面。」
在任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天空新聞臺都不遺餘力的做直播。他們直播抗議運動、媒體發布會、橄欖球賽以及政客採訪,並且整合讀者評論。一次採訪傑米·奧利弗的直播吸引了450萬人觀看,一般情況下觀看人數在80萬左右。
路透社:駐地記者資訊+編輯部、讀者互動路透社6月份發布的直播視頻是48部,收穫22萬次互動。在這之前,這家媒體只做過4次臉書直播視頻。現在,他們的記者每天都會從倫敦辦公室發布一個10分鐘的全球經濟新聞綜述。
前段時間備受關注的英國脫歐事件,為路透社的直播帶來不少人氣。其他直播內容還包括布魯塞爾的特派記者阿拉斯泰爾·麥克唐納帶來的消息,以及特約編輯阿克塞爾·特雷法爾,他通過讓觀眾提問的方式吸收好點子。這些直播視頻的平均觀看人數達10萬次。
雅虎體育英國:現場直播+賽後周邊解說雅虎體育英國也在上個月臉書直播排名中榜上有名。在臉書直播之前,這家媒體只做過9次直播視頻,而在上個月,它在Facebook直播上發布的視頻有44個,互動次數達到23萬。
詹姆斯·狄更斯是雅虎體育英國的負責人,他認為媒體公司對新聞事件的接近程度,決定了受眾與事實核心的距離。「當你用一個受眾無法獲得的視角來報導事件,再加上一個有趣的維度,即使是傳統媒體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受眾會有一種被賦權的感覺,他們覺得自己能夠影響內容。」
雅虎體育的直播視頻主要是一些賽後解說的混合,比如體育裝備、人物特寫等,注重捕捉足球賽的氛圍以及與觀眾互動。雅虎體育中國的直播視頻只有8000個觀看者,因為Facebook支持時事新聞(Newsfeed)板塊的直播,很多媒體發現這種板式更好用。
摩託新聞:垂直媒體發掘領域獨家這家媒體在Facebook上只有70萬個粉絲,但他們也開設了自己的臉書直播內容。他們在6月份開始直播,發布了41個視頻,一共收穫6萬個粉絲互動。效果最好的是一次哈雷戴維森的直播,觀看人數達到14萬,還有一次直播國機汽車大獎賽,觀看人數達到8萬。摩託新聞的直播經常是獨家的,包括比賽、賽道追蹤和新聞發布會等。
太陽報足球版:依託母公司業務,打直播長尾太陽報的足球報導一向是其吸粉利器。雖然太陽報根據不同主題開了很多Facebook頁面,但足球版面一直最受歡迎,一共有240萬粉絲,要知道太陽報主帳號的粉絲也只有230萬。
6月份,太陽報足球版發布了24個直播視頻,有3萬次互動。因為有母公司的設備支持,他們可以做效果很好的電視直播,讓記者討論當天發生的重大新聞。他們也會做馬賽的專題足球報導,以訪談形式採訪前英格蘭足球運動員埃米爾·赫斯基。這種形式以前也做過,但與足球沾邊,又能重新火起來。
直播已經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嘗試的一種報導形式,有人走在前面,憑藉直播吸引了不少粉絲,也有媒體還踟躕不前,不敢輕易嘗試。這些英國媒體的實踐,可以為我們帶來新的啟發,正如傳播學者伊尼斯所說:「一種媒介的出現,必將導致一種新的文明的產生。」新瓶裝不了舊酒,嘗試改變,從現在。
原文連結:http://digiday.com/publishers/heres-active-uk-publishers-facebook-live-last-month/
====================
本文系《全媒派》獨家編譯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全媒派」(ID:qq_qmp),閱讀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