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圖譜網站
研究表明,恐龍的運氣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糟糕許多。雖然一顆撞擊地球的巨型小行星永遠不會是好運的徵兆,但一項新研究顯示,當年那塊太空巖石是以最致命的角度撞擊地球的,從而使繼發的氣候變化造成的毀滅達到最大程度。
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至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撞擊點就是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撞擊事件導致當時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生物死亡,其中包括恐龍和93%的哺乳動物。
現在,一項新研究對撞擊的角度和小行星飛來的方向進行了計算。為了做到這一點,來自帝國理工學院、弗賴堡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形狀和結構。
隕石坑有三個部分可以共同揭示撞擊的過程。這三個部分是隕石坑本身的中心、峰環(它是主坑中部隆起的山形圓環,幾乎像是一個次級隕石坑),以及隕石坑底部極深處的地幔巖,這些地幔巖經歷了抬升。
報導還稱,這三個區域中心的排列方式可以表明小行星的飛行方向和撞擊角度。就希克蘇魯伯隕石坑而言,這三個中心沿西南-東北方向排成一線。隕石坑本身的中心位於這條線的中部,峰環的中心以及地幔抬升的中心位於線的兩端。
當研究人員對撞擊進行3D模擬時,他們識別出了與觀測到的隕石坑地貌最為接近的事件模擬版本。據研究小組說,這顆小行星從東北方向以與地面呈大約60度的角度切入。這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重大影響。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加雷思·柯林斯說:「我們知道,就撞擊的致命性而言,這屬於最糟糕的場景之一,因為它把更多的危險碎片拋入高層大氣,並把它們散播到所有地方——正是這一點導致了核冬天。」
這不是第一項調查恐龍到底有多不走運的研究。幾年前,一組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如果這顆小行星當初撞擊到地球上的幾乎其他任何地方,隨後的滅絕事件可能都不會如此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