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精神赤貧才是最大的危機

2021-01-08 騰訊網

(北島)

在剛剛結束的香港書展上,近年處於「半隱居」狀態的詩人北島與讀者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交流。年過花甲的北島身著淺灰色西裝和白色襯衫,他神情平靜,事先準備了講稿,以緩慢語速向全場數百名觀眾演講。

生活與詩歌難以兼得

北島援引了奧地利詩人裡爾克在《安魂曲》中的詩句:「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著某種古老的敵意」。指出「對於詩人來說,困難的是如何保持和生活的距離」。對於何為「古老的敵意」,他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從字面上來看,古老,即指原初的,帶有傳統意味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字與寫作的源頭。敵意,則是一種詩意的說法,其實指的是某種內在的緊張關係與悖論」。

「如果裡爾克安居樂業,擁有三五套房子,甚至是大房地產商,揮金如土,他能寫出像《秋日》、《杜伊諾哀歌》這樣的傳世之作嗎?如果卡夫卡從未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中,而少年得志、婚姻幸福,一本本出書,整天忙著數版稅,他能寫出《城堡》、《審判》這樣改變世界小說景象的作品嗎?」在北島的假設中,安居樂業與偉大的作品兩者似乎就如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他用華萊士·斯蒂文和歌德的例子說明:在表面的優渥生活中,平靜的表象之下,同樣可以看到這種潛在的古老的敵意。

北島曾經歷過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活,做過六年的混凝土工、五年的鐵匠,他笑稱自己曾經是個「掄大錘」的。當年,他與一群知識青年被拋到社會底層,徹底改變了生活方式,開始反省,對語言變得敏感。而漂泊中「在不同環境中寫作,就是古老的敵意」。同樣的,他因此「有一個更大的地圖,和更複雜的文化現象對話」。詩人在演講最後指出:「可怕的不是苦難與失敗,而是我們對於自己的處境渾然不知」。比起生活的動蕩與漂泊,精神赤貧才是最大的危機。

作家與母語關係緊張

在演講中,北島指出,古老的敵意包括三組緊張關係:「一個作家和他所處時代的緊張關係」、「一個作家和他母語的緊張關係」、「一個作家和他本人寫作的緊張關係」。他還對這三組緊張關係進行了通俗的概括:「作家不僅要和世界過不去,第二要和自己的母語過不去,第三還得跟自己過不去」。他認為作家必須如此,自己和自己較勁,「這是最後一道防線,如果這道防線都沒有,就算是對這個世界徹底投降了,同流合汙,無可救藥」。而「一個嚴肅的作家,必須對自己的寫作,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反省精神」。

回想起三十多年前,北島說,當時漢語面臨巨大的危機,那時「官方話語幾乎禁錮了每個人的思想和表達方式」。他舉了一個例子:「年輕人已經不會談戀愛了,所有戀愛的語言已經消失,不像現在是泛濫了。比如,如果你要向一個你愛慕的人表達微妙的感情的時候,你會寫道:『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的。』」他認為,當時「詩歌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挽救漢語的作用」。因為「詩歌向僵化的官方話語提出了挑戰」。

北島同時指出,今天漢語所面臨的新的困境,「在去意識形態化以後,現代漢語陷入了新的危機,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語言垃圾的時代」。一方面是行話無所不在,「包括學者的行話、商人的行話、政客的行話」。行話同樣滲透到了高等教育之中,「寫論文就是一個把行話具體實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沉渣泛起的語言的泡沫,包括娛樂語言、網絡語言和新媒體語言。在所謂全球化的網絡時代,這種雅俗結合所構成的最大的公約數,正在簡化人類語言的表現力」。我們的語言再次變得蒼白無力,北島倡議所有的作家面對這樣的現實,「超越語言的垃圾,恢復漢語的豐富、敏銳、新鮮,重新為世界命名」。

寫作與孤獨相伴而生

北島把寫作比做手藝:「寫作是一門手藝,與其他手藝不同的是,這是一門心靈的手藝,要真心誠意,這是孤獨的手藝,必一意孤行。每個以寫作為畢生事業的手藝人,都要經歷這一法則的考驗,唯有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在他眼裡,網絡這一新興而勢不可擋的新媒體是很好的傳播的媒體和工具,也是一場災難。「詩歌像釀酒,埋在黑暗中,卻很長時間才可能成為好酒」。他覺得現在仍然應該讀詩,讀紙書,而不是把生命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奉獻給網絡。

當下的文壇人聲鼎沸,喧囂四起,娛樂化、商業化與寫作漸漸關係密切。部分作家的高頻率曝光與出鏡,與深居簡出的北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於近年來作家的粉絲成群現象,北島言辭犀利:「粉絲是商業化的陰謀」。他把粉絲現象比做「小邪教」,認為其中「充滿了煽動性與蠱惑色彩。教主就是作者,騙錢、騙色,教徒,就是粉絲,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安慰」。「這本來是娛樂圈的事,現在擴展到文學界和文化界,這和我們整個文化的低幼化傾向有關」。在他看來,這一「低幼化」的後果與表現是:「作家不再引導讀者,而是一再的降低寫作水準和標準,為了迎合更多的讀者。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由於作家與讀者形成的共謀關係,導致我們的文化(嚴肅、娛樂)都不斷的粗鄙化、泡沫化」。他堅定自己的立場是「反粉絲」的,作家應該是一個非常孤獨的職業,「詩歌是文化的標高」,不會擁有大眾的讀者。他建議那些所謂的粉絲也需要古老的敵意,懷疑他崇拜的作家,監督自己所熱愛的作家。

北島堅持著他的孤獨,他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成功的人,因為失敗與古老的敵意緊密相聯。作為作家,獲得獎金這樣看得見成功都是非常表面的。他真正看重的是自己內心是否承認自己的作品以及同行的認可。詩人需要和生活保持距離,寫作與孤獨緊密相連,面對著古老的敵意,北島說幸運的是自己從未放棄寫作。

文章來源:人文講習會

另外:很多朋友還沒有養成點「在看「、轉發的習慣!這是很讓小編桑心的!請一定要為本文點個在看!請一定要關注小編,您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暴風公益攜手北島為留守兒童讀詩
    2016年4月7日,暴風公益攜手著名詩人北島,共同開展了「為留守兒童讀詩」的活動。著名詩人北島、現代詩人藍藍以及中國人民廣播電臺著名主持人張衛東出席了這場呼喚愛心的活動,並為留守兒童誦讀了《一束》、《幸福》等詩歌,以寄去自己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祝福。這場呼喚愛心的活動,並為留守兒童誦讀了《一束》、《幸福》等詩歌,以寄去自己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祝福。
  • 北島、香港和一艘「詩人船」的十年
    北島早年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舉辦這樣的國際詩歌節,最大的困難就是最大的滿足感。」 2007年,北島結束近20年的歐美漂泊生涯,定居香港,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在歐美期間,北島應邀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國際詩歌節,他萌生了在香港創辦詩歌節的想法。在中文大學的支持下,首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另一種聲音」於2009年舉辦。七位國際詩人和十幾位港臺內地詩人參與了盛會,現場聽眾總數兩千人次。
  • 北島《時間的玫瑰》賞析,怎樣才會被時間認可?
    讀北島之詩的確有如此感覺。說北島是朦朧派代表,他的詩有一種清醒的理性精神;說北島是現實主義派代表,他的詩想像奇詭,這是說不清的事,但北島先生是中國當代最優秀的詩人之一,這一點是大家公認的。北島為影響自己的九位詩人寫了本詩歌傳記《時間的玫瑰》,他以書名為詩名創作了這首廣為流傳的詩歌《時間的玫瑰》,詩人獨特的筆調好似天馬行空信韁奔馳,我們的心被詩的每個字拴緊,跟隨詩人在時間的王國裡尋找最美的玫瑰。北島此詩當然是致敬英雄,玫瑰是勇敢、堅貞、友誼、愛情的象徵,只有不畏時間任何形式的搖擺者才有資格擁有「時間的玫瑰」。
  • 紐西蘭特有鳥類,北島垂耳鴉是如何離開地球的?
    但是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許許多多生活在紐西蘭島嶼上的動物離開了這個世界,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述其中一種動物,它就是北島垂耳鴉。實際上,垂耳鴉這種生物,在紐西蘭南島和北島上各有一種,分別叫北島垂耳鴉和南島垂耳鴉,這兩種鳥類最大的區別是耳垂的顏色。北島垂耳鴉的耳垂是藍色的,而南島垂耳鴉的耳垂是橙色的。
  • 《生活》~「網」……北島給了我們不同的答案
    「朦朧詩:以內在精神世界為主要表現對象,採用整體形象象徵、逐步意向感發的藝術策略和方式來掩飾情思,從而使詩歌文本處在表現自己和隱藏自己之間,呈現為詩境模糊朦朧、主題多義莫名這樣一些特徵。」小編大膽的問一下朋友們你們讀過「民間詩歌刊物《今天》」這本雜誌嗎?
  • 陶波湖在紐西蘭的北島,是紐西蘭最大的淡水湖,群山環繞風景秀麗
    陶波湖(英語:Lake Taupo 毛利語:Taupō-nui-a-Tia)紐西蘭最大的湖泊。位於北島中部火山高原上。 懷卡託(Waikato)河上遊(稱通加裡羅〔Tongariro〕河)由南面注入,湖水由湖東北經懷卡託河流出。湖水覆蓋幾座火山口。陶波鎮位於湖口,為附近乳牛、肉牛、羊牧區和人造林區的中心。湖四周多地熱溫泉,或作療養地,或用以發電。
  • 紐西蘭北島遭遇乾旱天氣 大量貽貝致死
    中新網2月18日電 據外媒報導,成千上萬的貽貝在紐西蘭北島的海灘上被「烤熟」致死,專家稱隨著氣候危機的影響加劇,將有更多貽貝死亡。奧克蘭大學的海洋科學家安德魯•傑夫斯說,北島上貽貝的大規模死亡是由「一段異常溫暖的天氣」和退潮引發的。
  • 譯言|北島的翻譯觀——自由的靈魂
    北島一家 北島,原名趙振開,於1949年8月2日出生在北京。他來自北方又喜好孤獨,故取筆名為北島。朦朧派代表詩人北島,以其詩歌的自由不羈而著稱。然而,對於詩歌翻譯,他也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理論。
  • 北島一字詩《生活》,短短一字卻直指人心,是傑作還是譁眾取寵?
    對於詩歌,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詩歌是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學體裁。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按照現代文學的分類標準,中國的詩歌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詞、散曲和現代詩五大類。
  • 紐西蘭北島遭遇乾旱天氣 成千上萬貽貝被「烤熟」致死
    中新網2月18日電 據外媒報導,成千上萬的貽貝在紐西蘭北島的海灘上被「烤熟」致死,專家稱隨著氣候危機的影響加劇,將有更多貽貝死亡。奧克蘭大學的海洋科學家安德魯傑夫斯說,北島上貽貝的大規模死亡是由「一段異常溫暖的天氣」和退潮引發的。
  • 80後男主的37㎡小宅,不刷牆不買床,全屋「赤貧風」,超有品位!
    例如,如今在裝修圈流行一種風格叫「赤貧風」,喜歡這類風格的屋主大多品位不俗,多數比較有錢但為人很是低調,他們希望通過這種「赤貧風」的裝修,把家呈現出一種看似落魄又不失藝術格調的感覺。為了尊重且適當保留房屋原本的古舊氣息,他請來設計師@Batiik做規劃,以「赤貧風」為基調,翻新裝修了這套房子。
  • 從「動物精神」剖析金融危機
    從「動物精神」剖析金融危機2009/9/18/08:20來源:上海證券報    在各國學界反思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也許是呼應了對理性預期模型的純粹外生性衝擊理論的質疑聲,今年春天以來,隨著羅伯特·希勒與2001年經濟學諾獎得主喬治·阿克勞夫所著的《動物精神》一書的流行,基於動物精神理論研究而擴展的行為經濟和金融理論重又熱鬧了起來。
  • 北島談寫詩和翻譯區別:前者是主人 後者是奴隸
    北島與兒子兜兜   北島,原名趙振開,1949年生於北京。早年做過建築工人、編輯、自由撰稿人等。   幾年前,因為看到兒子在學校接觸的詩歌粗劣不堪,「把鼻子氣歪了」的北島決定編選《給孩子的詩》,作為給兒子兜兜和所有孩子們的禮物。該書上市不到兩個月,銷量已近五萬冊。鮮少接受媒體訪問的北島也打破沉默,接受本刊獨家專訪,首度談論這本書以及與詩歌相關的問題。   難道我們真希望子孫後代成為只懂專業知識的準機器人嗎?
  • 北島:詩歌是我的信仰。餘秀華:詩歌是我的拐杖
    剛看了一個餘秀華訪談視頻,臺下觀眾問:「劉年說『詩歌是人間的藥』,北島說『詩歌是他的信仰』,你認為詩歌是什麼?」餘秀華後面的回答證明了別人對她聰明的評價,因為她沒有按套路出牌,而是製造了一個焦點,她說她無法理解「詩歌是信仰」,更進一步說北島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是廢話。臺下鬨笑。然而,我卻覺得這話說得好極了,真的。
  • 北島的詩歌《五色花》賞析
    北島的這首《五色花》一般被解讀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這自然不會錯,但顯然不夠準確。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是哀沉的,雖然沒有「夢碎的聲音」,但在「深淵」邊上的五色花,在沉澱「昨日時光」的水窪旁邊的「五色花」,時時讓人擔心它隨時可能的凋殘。
  • 北島的詩有創造性的意義,生活的啟發源於它
    讀《北島》詩選有感品味生活,感受時光在我咿呀學語時,便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模糊地懂得,要住上溫暖明朗的大房子必須珍惜時間。之後,又在小學課本裡讀到了「時光」。我的青苗時代,燦爛美麗,那種拔尖的欲望嫋嫋升起。而北島的詩總會緩緩賜予我新生的奇蹟。
  • 詩意與童心相遇 北島《給孩子的詩》讀者見面會長沙舉行
    9月3日15:00,「看見詩意的世界——北島《給孩子的詩》」讀者見面會在長沙梅溪書院舉行。眾多詩歌愛好者從各地趕來,聆聽北島關於孩子與詩歌的分享。   見面會開場,北島首先分享了編選這本《給孩子的詩》的緣由,「我編選給孩子的這本書,坦率地說,和我的兒子兜兜有關。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或者說是偶然中的必然。」
  • 餘秀華指出朦朧詩泰鬥北島的經典詩有問題,首句就是廢話,有理嗎
    在一次活動中,主持人提起朦朧詩泰鬥北島。主持人問餘秀華:「北島老師認為詩歌是他的信仰,那麼詩歌對你來說,是什麼?」餘秀華表示無法理解北島的「詩歌是信仰」一說,甚至不無幽默地反問主持人:「如果詩歌是北島地信仰,那麼他有沒有給詩歌上香、朝拜。」這樣評論詩壇泰鬥,餘秀華不可謂不大膽。接下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表示:「寫詩歌的人都有潔癖,這一點北島做得並不好。」
  • 詩人北島在上海為小朋友開詩會,為孩子們編了本詩集
    頭戴花環的3歲小女孩指著詩人北島問她的爸爸。北島的老朋友評論家李陀回答了現場很多小朋友們的疑問,「你們知道北島嗎?你們的父母哥哥姐姐都知道,那個瘦瘦、戴眼鏡的就是,他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詩人。他為了孩子花了幾年時間編這個詩集,就叫《給孩子的詩》。」讀詩的北島。 聽北島讀詩的孩子們。
  • 北島最經典的一首詩,細細讀來 老淚縱橫!
    有人說北島的詩歌是晦澀難懂的,我想說其實和詩人所處的時代有關,是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北島的時代是你可以根據歷史想像得到的。北島那一代朦朧派詩人已經開始自覺使用西方現代性文學的技巧了,又由於時代環境的問題,使用了很多象徵暗示,因此晦澀難懂是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