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遊:在麥兜的故鄉,居然能面朝大海,享受慢節奏的本地生活

2021-01-09 歷史藏書閣

雖然在代購和海淘遍地都是的今天,去香港「買買買」已經不再吸引人了。但是,如果你厭倦了車水馬龍的大城市,想在春暖花開時體驗慢節奏的海島生活,不需要出國,只要來到這個香港的秘境漁村,麥兜的故鄉——長洲島。

慢節奏的原始漁村

長洲島是香港的離島,位於大嶼山和南丫島中間,因為島的形狀是長條形的,所以叫長洲島。在香港電影和電視劇裡,長洲島出現的頻率非常頻繁,可愛的麥兜兜老家就在長洲。

一登島,你就會覺得時間慢下來了。

島上有年代久遠的房屋,小小的店鋪賣著各種小吃和紀念品店,陸地上低矮的房屋與岸邊搭建的棚屋,完完全全的保留著小島原貌。如果你鑽入了一些窄巷,亦可看到一些傳統行業,包括烘製紅豆餅、配製中藥,以及曬制蝦醬。

比起商業氣息濃重的南丫島,長洲島更像一個原始的小漁村,島上還有很多漁民,還會出海打漁。滿頭白髮的老奶奶依然身手敏捷地「跳梆」(從船上條到陸地上),一些村民會悠閒地擺攤售自己晾曬的海產品,村民們各自過著悠然自在的生活,完全不在乎那些闖蕩進來窺探的外來者。有一種與世隔絕的錯感。

環島、看海、探險,總有你喜歡的

環島遊路線推薦:長洲市場—西灣天后廟—觀音灣泳灘—東灣海灘—北帝廟—海傍街。

長洲沒有汽車、沒有巴士計程車,要暢玩其中,除了靠兩條腿,還可以試著在士多店租輛自行車。西堤道是騎行的最好地方,從碼頭出發,向西灣方向騎車需要十分鐘左右。景色很美,吹著海風一路騎行,沒有汽車嘈雜,只有一路海景相伴。

在西堤道的盡頭,就是前往長洲另外兩個名勝張保仔洞及天后廟的必經之路。

說起張保仔香港可是無人不知。張保仔是清朝嘉著名海盜,活躍於粵東一帶,後來獲朝廷招安。據傳說,這個天然山洞,就是當年張保仔躲避朝廷追捕的藏身之所,也是他收藏寶藏的秘密地點之一。如今山洞雖已毫無寶藏痕跡,但是進去探探險,沒準也能發現意外的驚喜。

作為一個離島,海灘也是評分的重點項。長洲島的海灘,只能說:滿分。麥兜說的「水清沙幼」,也許就是這個樣子了。如果不想遊泳的話,春天去是最好的,太陽不太毒,下海人也是不多,站在東灣海灘邊上享受海風拂面,看著清淨的沙灘,真的讓人不願離去。

來過長洲,才是及格的吃貨

美味No.1 長洲島馳名大糯米餈

把它排在第一名,就知道這個到底有多好吃了。在長洲島,糯米餈到處都有賣,有的店打出招牌顯示很多香港影視明星曾來光顧情有獨鍾,大約14元港幣左右一個,新鮮現作,有巴掌那麼大。

很多種味道,推薦是芒果味的,一層薄薄的、半透明的軟糯,包著半個芒果肉,真材實料,「啖啖芒果肉」(每一口都是芒果肉)。一口下去兩種口感,兩種味道在味蕾上爆炸。

美味No.2 長洲島馳名大魚蛋

咖喱魚蛋是香港的標誌,那咖喱大魚蛋就是長洲島的標誌。大魚蛋有多大,說拳頭大是誇張,但直徑六七釐米還是有的。不要以為大就沒那麼真材實料,長洲島的大魚蛋十分彈牙,就是不沾醬料也是好吃的。

美味No3. 「蠔仔腸」和 「蠔仔粥」

在海傍街上有一家根記粥麵店,大排檔格局,長桌長凳排排坐。沒有空調只有風扇,招牌也沒有一個體面的。

這是連香港本地人也會坐船過來吃的經典美食,最強單品,必定是 「蠔仔腸」和 「蠔仔粥」。

脹鼓鼓的腸粉,筷子一戳,一粒粒肥美的蠔仔破粉而出,以太白粉撈過的鮮蠔像有層保護膜把鮮蠔汁keep在粉裡。也許是近海的原因,蠔仔非常新鮮,用來煮粥更是綿滑十足。

長洲島上好吃的東西有很多,除了這三樣,如果你有時間也可以慢慢挖掘。說不定在某條深巷的老店裡,還能發現了不得的美食。

如何到達?

坐地鐵從中環地鐵站站A出口出來,右轉,上天橋,一直往前走就可到中環碼頭,到5號碼頭乘船。開往長洲島的渡輪有兩種,一種是慢船一種是快船,一般坐慢船就ok,40分鐘左右,快船30分鐘左右。

是不是很方便呢?

趕快辦好港澳通行證出發吧!

關於港澳通行證籤注新政:

國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新政:從2019年4月1日起,內地居民可通過移民局網站、APP及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預約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臺灣通行證的申領、更換、籤注等服務,並選擇在全國任一出入境證件受理點辦理,申辦手續與戶籍地一致。

原創聲明:行走廣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敬一山

相關焦點

  • 去完香港長洲,你會和麥兜一樣找到生活簡單快樂的一面
    當年看的時候很心動,好希望有天能和朋友去一趟,享受這種自然簡單的風光。沒想到畢業後,我一直生活在海洋包圍的深圳,隨時隨地坐地鐵去深圳灣看海,周末還可以去香港長洲,踩踩沙灘,吹吹海風,把所有的喜怒哀樂交給藍瑩瑩的大海,不要太開心!尤其是長洲,島上只有自然風光和慢節奏生活,你很快會發現,這裡除了快樂,什麼都給不了你。
  • 麥兜和他的香港_有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按照故事的套路,他原本該憨憨地與單親媽媽一起生活下去,胸中懷著斑斕夢想,然後無奈地長大成人——和千千萬萬的香港普通民眾一樣。但在這一集裡,麥兜卻應驗了流行的成功學,終於發達成為精明能幹的英雄。看完此集,失望不止一點,疑惑也不止一點。在為普通而辛酸的香港生活代言二十餘年後,成為社會棟梁的麥兜,究竟要怎樣續寫這部「草根童話」?
  • 麥兜的背後,有多少個失意的香港草根?
    麥兜長相平平,右眼上有一塊胎記,喜歡吃雞,很乖,但有時似乎不太聰明麥兜和他的媽媽的的故事,都是一些日常的生活,雖然平淡無奇,但是卻反映出香港近十幾年來,經濟的興衰和社會的變遷,同時還隱喻著生活的苦澀和現實的無奈01麥兜的爸爸媽媽
  • 香港有個「吃貨島」,麥兜去過
    本文經 深圳吃貨小分隊授權轉載作者: 賽德·烏漆嘛黑距深圳1.5小時的長洲島是香港262個離島中最熱鬧的小島這裡是麥兜眼裡的「馬爾地夫」也被很多人叫「吃貨島」長洲糯米餈、桌球魚蛋、紅豆車輪餅只去一天就夠了1· 麥兜的「馬爾地夫
  • 面朝大海,這裡有我的凝望
    曾經,守島16年的老兵離島前留下一塊刻著「若有戰、召必回」的石頭,如今,一字排開的「老兵石林」面朝大海,向祖國訴說著赤子之情……他們說,自己是守望藍天界碑的哨兵。我們說,你們是萬家燈火的守護者。山上終年濃霧瀰漫,能見到太陽的日子屈指可數。整日在雨霧中穿梭,他都快忘了陽光灑在身上的感覺……每次路過宿舍樓前的擋風牆,覃炳勇都會習慣性地湊到跟前,看看那幅巨大的中國地圖:紅漆勾勒出祖國的輪廓,一枚醒目的五角星鑲嵌在首都的位置,地圖中心赫然鐫刻著6個紅色大字——「祖國在我心中」。頻繁的風雨侵蝕讓紅漆稍有褪色。
  • 《魚丸粗面之麥兜的故事》,帶孩子看,不僅有趣還能學到很多東西
    魚丸粗面之麥兜的故事就那麼淡淡的哀愁,火雞的美味在將吃而未吃到的瞬間達到最高。很多道理,讓我在今後的日子裡想了很久。充滿港味的一部電影,麥兜的人生故事很平常,上班,工作,反應了很多香港人的平凡生活。麥兜故事上映後帶來的轟動,令香港觀眾和香港電影人看到了香港動畫電影的前景,沒有好萊塢式的三維動畫技術,也沒有日本人的詭異想像,一個地地道道的香港故事便令觀眾齊聲叫好,這其中一定得感謝謝立文、麥家碧夫婦的用心創作。麥兜兒時故事給成人帶來的只有回憶和喟嘆,麥兜變成負資產人士的故事,可謂一下切中香港草根族的命脈。在大公司裁員、小公司倒閉,資產縮水的狀況之下,負資產成為香港經濟社會中一個常用的詞語。
  • 電影「麥兜系列」和香港文化:粉色的小豬如此的可愛
    麥兜與媽媽在麥兜的童言童語中,能夠喚起每個人對曾經年少懵懂歲月的感同身受、無限追思。而麥兜的不成功,也讓每個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個人年少時都有很多夢想和希望,但在長大的過程中會逐漸學會接受自己的普通與平常,與生活達成和解,麥兜的形象,正是這樣一個從希望、失望再到希望、失望的過程,能讓觀眾從心底進行認可。
  •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行走臺灣)
    民宿後院草長鶯飛、繁花似錦,再配上這大海,正所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面朝大海」發呆畢,環島去。小琉球不大,機車環島一圈只需30分鐘。非假日,島上遊客不多;有太陽,但並不灼熱,海在左,山在右,乘機車沿海邊公路馳騁的感覺,妙不可言。
  • 山海觀—背靠礁石面朝大海的民宿
    山海觀-背靠礁石面朝大海的民宿 在廈門有一家小客客棧,就嵌在曾厝垵的山崖巨石裡,背靠礁石,面朝大海,可以說是搶佔了廈門最好的山海景觀了。山下還佇立著清雅脫俗的道觀,更加增添了一份靜謐。門前的一方無邊際泳池,將藍色的天空、藍色的大海、藍色的水面無縫銜接,形成海天一色的絕美景象,倒一杯香檳,看著遠處的天空一點點變色的過程,再優美的文字去形容都有點蒼白。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曾厝垵曾山10號
  • 《麥兜麥嘜》系列:平民百姓的生活哲學(圖)
    2003年接力社從香港引進「麥兜麥嘜」系列版權,聽說,一年這套書就銷出近28萬冊?我想問一下麥兜系列是一套什麼樣的書呢?適合哪些人的閱讀?它的品位如何?  黃集偉:我覺得《麥兜麥嘜系列》目前出版的8種,讀者面很寬——簡單說,它適合所有熱愛生活的人……當然,主要是年輕人。這套書,正如剛才這位網友所說,一年銷量大這麼大,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 麥兜小人物,品味人間百態,網友:寫進香港人特色
    麥兜小人物,品味人間百態,網友:寫進香港人特色小編今天想說一說麥兜:這個動畫片中獨具香港人特色的小人物。喜歡他的粉絲們不妨跟小編一起來領略一下。影片的一開始,麥兜出現在香港城市,他的媽媽麥太帶著他租房子。他活得很累,他只能吃缽缽雞。他最愛吃的也是媽媽做的缽缽雞。他所在的花花幼兒園的校長,變著法讓他們幫忙掙錢。沒辦法,幼兒園效益不好,校長和幼兒園老師都開不了工資。即便是這個幼兒園不倒閉,也面臨著因交不起房租而即將被拆遷的可能。
  • 《麥兜》系列電影再獲金馬獎 出品方:平凡堅韌打動人
    我和我媽媽》講述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麥兜和麥太平靜的母子生活,麥兜迎來了一段全新的旅程——當偵探、做水手、做廚師……影片於2014年10月在內地上映,取得超過4000萬人民幣票房。   出品方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表示,此次和在內地拿下超過九億人民幣票房的《大聖歸來》同臺角逐,本來沒抱獲獎希望;最終能夠捧得金馬獎,他認為是影片中所體現的普通香港人平凡堅韌的性格和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精神打動了評委和觀眾。   【同期】香港新華集團主席 蔡冠深   我們香港小市民每天生活的一種狀況,用一些嬉笑怒罵的方法體現出來了。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專家指導買房如何選擇朝向(圖)
    面朝大海出暖花開,每個人理想的房子裡都希望能有滿滿的陽光灑進的房子裡,卸下一天的緊張和疲勞。結合武漢搜房網「尋找武漢好房子」活動逐漸進入高潮,本期買房360欄目將聚焦「房屋朝向」相關專業問題。面對林林總總的戶型,到底怎樣的朝向才能冬暖夏涼?專家表示其實房屋朝向並無好壞之分,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需求選擇才是適合之選。
  • 憨厚小豬麥兜開心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組圖)
    他在香港出生長大,沒能長成周潤發、梁朝偉那樣的靚仔;也沒有成為奧運會冠軍,連日思夜想的珊珊(李立珊,1996年奧運會冠軍)也沒有見到;甚至他最夢想的旅行,「椰林樹影,水清沙幼」的馬爾地夫,最終也被媽媽騙了,變成了香港一日遊,但他玩得很開心,很滿足。普通人酸酸甜甜的成長經歷,匯成了麥兜的可愛故事。這隻看似不起眼的小男豬立刻成為香港動漫歷史上的人氣王。
  • 《麥兜》:最雅的古典樂+最市井的歌詞 麥兜系列出到第七部
    ­  第一部《麥兜故事》經典臺詞­  第一部《麥兜故事》的開頭,麥太為了讓麥兜有好的胎教,參加了大學試驗,希望它能聽點莫扎特,誰知道麥兜被安排到對照組,聽的都是市井小調。­  接著出現《麥兜與雞》主題曲,改編自舒伯特的《音樂瞬間》,但歌詞不能更接地氣:「我個名叫麥兜兜,我阿媽叫麥太太,我最喜愛吃麥甩咯,一起吃雞一起在歌唱。
  • 麥兜電影系列第三集已在籌備 麥兜要打太極拳
    東方網6月26日消息:可愛的小粉豬麥兜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正當麥兜電影系列第二集《麥兜菠蘿油王子》在香港熱映時,麥兜的「媽媽」——創作麥兜的麥家碧小姐表示,麥兜故事第三集《麥兜武當》正在籌備當中,這次講述的是麥兜暑假期間到中國內地學習太極的經過。目前「麥兜」公司已經派人去往武當山採風,為《麥兜武當》做好準備。
  • 背離失敗小人物的設定,麥兜不再是麥兜
    【今日看片】  《麥兜·飯寶奇兵》做成現在的奇形怪狀和兩邊不靠並不讓人意外。主打懷舊情調、關愛底層生活未必是麥兜系列的命門,卻是一條最便捷可靠的製作路線。一旦背離了麥兜和失敗小人物的生存基礎,很難相信,這個系列還能走到多遠。  始於新世紀的麥兜系列,主角總是那個長不大的豬頭小朋友:麥兜。
  • 一隻草泥馬遇到了一個男孩後,從此過上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
    面朝大海靜靜思考羊駝生好吧遇到一個愛你的人,一隻羊駝也能過上這麼幸福的生活 ref: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451916/Meet-Chew-paca-friendly-alpaca-rides-family-car-wears-leash-eats-EVERYTHING.html
  • (行走臺灣)小琉球行記: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民宿後院草長鶯飛、繁花似錦,再配上這大海,正所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面朝大海」發呆畢,環島去。小琉球不大,機車環島一圈只需30分鐘。非假日,島上遊客不多;有太陽,但並不灼熱,海在左,山在右,乘機車沿海邊公路馳騁的感覺,妙不可言。
  • 面朝大海。水彩嶗山
    我聽到大海的聲音,看見大海的波浪,卻不敢向前繼續走去。在黑夜裡,大海是一條隱約可見的白色波浪線,翻滾,湧動。神秘,又令人懼怕。身後是燈火明亮的城市,眼前是隱在無邊黑暗中的大海。我懷著對大海的好奇與嚮往,很想向前走去,探一探大海的神秘,觸摸一下她的溫度,但又不敢邁出腳步,覺得每前進一步就是向危險邁近了一點,甚至怕海浪突然伸出手來,拉我進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