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現「橙紅斑」?10個特殊異常父母要學會護理,避免發育異常

2021-01-08 騰訊網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新生兒的到來,不只是驚喜,其實,還存在不少驚嚇。因為在新手父母的眼中,新生兒就該是健健康康、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只是,很多家長卻會忽然發現:寶寶的尿不溼為什麼有血漬?寶寶屁股上方為什麼那麼多青斑……

對於新生兒而言,有一些異常,看似是異常,但其實只是一個正常的特殊表現罷了。即便是正常情況,家長也要學會護理,否則,還是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

新生兒現"橙紅斑"?

小侄子昊昊在出生後,眼瞼處有一塊紅色的斑,很是顯眼。昊昊媽看到昊昊的樣子,眼淚就流了下來,她以為,這是孩子的胎記。這麼一大塊血紅色的胎記,孩子以後得多自卑?

看到產婦的眼淚,護士在一旁安慰到:"不要擔心,這是橙紅斑,幾個月之後,就會自行消失了。"

昊昊媽當即鬆了一口氣,果然,現在4個月的昊昊,這塊橙紅斑已經退得差不多了。

10個特殊異常父母要學會護理,避免發育異常

1、橙紅斑

有不少新生兒,會如昊昊般,長有橙紅斑。這種斑,也叫作"賀咬痕"、"微血管痣"。

這種斑,一般會出現在鼻尖、鼻梁、眼瞼、腦後、脖頸、前額部位,呈現為不規則的紅斑。這種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子宮內,受到孕媽的激素影響。

一般來講,這種斑在數月之後,便會消失,家長不需要做特別的護理。不放心的,可以在寶寶出生後,便讓醫生進行判斷,是否為橙紅斑。

2、新生兒紅斑

橙紅斑是出生的時候就帶有,而新生兒紅斑,是在寶寶出生後1、2天左右,才出現。新生兒紅斑一般會出現在頭面部、四肢、軀幹部位,呈現為大小不一、邊緣不清楚的斑丘疹。並且,這樣的斑,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身體上的不適。

新生兒紅斑為什麼會出現,目前也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說法。這種紅斑,在出現後大概一周左右,便會消失,不需要格外護理。

3、青斑

十個寶寶九個青。

青斑,也成為蒙古斑、青記。絕大多數的寶寶,在出生後,其背部、腰部、臀部會出現青斑,這青斑有大有小,但都呈現為光滑的狀態,看似,就如一片淤青。

用老人的話來說,寶寶有青斑,是因為投胎的時候不願意,然後被踹下來,所以青了一塊。

用科學的話來說,這青斑是由於胎兒的神經系統在發育的時候,神經的黑色素細胞,在移向表皮時,沒有能夠穿透表皮和真皮的交接,從而留在真皮中,暫時沒有能消失。

蒙古斑也不需要格外的護理,在寶寶2歲左右的會消失,極少數,需要到7歲左右才消失。

4、假月經、假白帶

開心果在出生第4天的時候,就有過假白帶。在看到假白帶的時候,開心果奶奶嚇得說話都不利索了。

胎兒受到孕媽雌激素的影響,會和成人的排卵期相仿,在出生後,由於孕媽的雌激素突然中斷了,於是,大概在出生後一周左右的時候,便會出現這種"假月經"、"假白帶"。

對於這兩個現象,家長在給寶寶護理的時候,只需要正常清洗乾淨就可以,一般幾天後就會消失。

5、紅色尿

有一小部分寶寶,在出生後4天左右,會出現"紅色尿"的現象,家長看過之後,自然也是嚇得不輕。就大人有"血尿",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其實,這只是因為新生兒在出生之後,體內的白細胞分解比較多,尿酸鹽排洩變多,再加上新生兒吃得少、尿少,因此,便出現了"紅色尿"。

對於這種,家長也無需特別處理,勤給寶寶換尿不溼就行。

6、馬牙

有些新生兒在出生之後,牙齦上或者上顎中縫,會有一些小顆粒,呈現為黃白色,這便是"馬牙"。

有不少老人會覺得,這種馬牙,會影響寶寶的牙齒發育或者口腔衛生,便會用針戳破。要知道,這樣的行為,輕則引起感染,重則威脅生命。

馬牙,其實就是寶寶牙齒在發育過程中,牙釉質沒有能被完全吸收,從而形成了"角化鈣"。

這種一定不能戳破,馬牙可能會存在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但它會自然消失,無需幹涉。

7、胎生牙

馬牙是"假牙",但是有的新生兒,在出生之後,會帶有"真牙",這便是"胎生牙"

胎生牙,是多出來的牙齒,並且無釉質,比較容易脫落,從而容易傷到寶寶的舌頭,在吃奶的時候,甚至容易吞食。

因此,胎生牙是需要進行幹涉的。此時,家長可以聽取醫生的意見,是否拔除胎生牙。

8、螳螂嘴

螳螂嘴很多家長或許沒有聽說過,但是寶寶出生後,兩頰那裡會各有一個突起的"肉包",那是脂肪墊,也就是"螳螂嘴"。

螳螂嘴的作用,是利於寶寶吮吸母乳,家長切莫誤以為這是"多餘"從而戳破。

9、粟粒疹

在新生兒出生之後,家長或許會發現,寶寶的鼻子上,有著和大人"黑頭"類似的"黃白頭",這一個個黃白色的小點點,其實就是粟粒疹,是由皮脂腺堆積起來的。

家長千萬以為這是多餘的油脂,就給擠掉。粟粒疹無需特殊處理,以後會自行消失。

10、足部姿勢異常

之前見過一個新生兒,足底有些內翻,本以為是足部畸形,而後醫生說,這只是普通的足部姿勢異常,能夠糾正。

胎兒在孕媽肚子裡,如果胎位不正,或孕媽骨盆子宮給的壓迫比較大,又或者受到羊水少子宮小等影響,胎兒可能會出現足上翻、足趾彎曲、足底內翻等足部姿勢異常的問題。

在出生後,這習慣的姿勢也會一直保持,此時,家長就需要進行幹涉了。

家長可以根據醫生的意見,對寶寶的足部進行按摩、糾正,寶寶的足部,便會逐漸恢復成正常姿勢。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可能會有不適感,家長們為了寶寶足部的健康,可不能心軟。

開心果媽媽寄語

對於寶寶來說,這些異常都是非常常見的,對於家長來說,可能看到會擔心、著急。此時,家長最需要的是學會判斷,這些到底是真異常還是假異常,然後採用正確的護理方式,確保寶寶的健康。

今日話題討論:你家寶寶在出生之後,有過哪些正常的異常表現?

相關焦點

  • 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異常表現 寶媽知道多少
    原標題: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異常表現 寶媽知道多少 現在寶寶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些寶媽們意想不到的問題,從新生兒時期開始就普遍存在著一些異常的表現。生後頭幾天可用冰袋或冷水袋敷局部,避免加重出血,不要揉搓。或戴頂小帽子,減少頭部和枕頭磨擦的刺激。過了一星期以後可改用熱敷,以幫助血腫周圍血液循環,促進吸收血塊,在家護理4~8周以後血腫仍不消退,而且也比較大時,可到醫院外科作抽吸手術或用超聲波理療即可獲得痊癒。
  • 如何護理新生兒?掌握這4個護理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新手父母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呢?1、正確哺乳新手媽媽在護理新生兒的過程中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例如及時的哺乳尤為重要。新生兒和普通成年人不一樣,雖然其胃部容積小,但更容易感到飢餓。在護理的過程中,需要保證營養及時補充,可以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
  • 美國護士:新生兒護理
    什麼是新生兒護理?新生兒護理通常包括對出生後不久出現問題的嬰兒的護理,但也包括對與早產或疾病相關的長期問題的嬰兒的護理。一些新生兒護士可能會照顧大約2歲以下的嬰兒。大多數新生兒護士從嬰兒出生到出院一直在照料嬰兒。在美國,每年大約有40,000個低體重兒出生。
  • 性腺發育異常患者的生育問題
    若性染色體檢查正常,但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性腺在胚胎不同時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發育不全或退化,則稱為性腺發育異常,屬於性發育異常的一種。根據葛氏分類法,性腺發育異常主要分為四大類:XY單純性腺發育不全、XX單純性腺發育不全、睪丸退化以及真兩性畸形。
  • 愛心寶貝月嫂提醒您:新生寶寶可能出現的10大異常情況
    新生寶寶因為剛出生,身體的各項機能沒有發育完善,月嫂應細緻入微的護理寶寶,因為稍不注意就可能會讓一些身體不適的症狀出現在初生嬰兒身上。下面愛心寶貝月嫂|www.aixinbaomu.com為您介紹新生寶寶可能出現的10大異常情況。
  • 新生兒這些生理現象不是生病,父母別白浪費錢
    新生兒除了皮膚發黃,全身狀態良好,能吃能睡,大小便正常,父母就不必擔心。 △注意事項:如果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黃疸者發展過快,持續時間長,並且伴有其他症狀,如體溫不正常、嘔吐、大小便異常等,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 1歲半前的寶寶,出現這13種異常行為要警惕!
    寶寶發育的好不好,家長自己也可以從平時寶寶的言行舉止觀察出來,就像下面這13種行為,如果對應月齡的寶寶有下面這些行為,就說明寶寶可能發育有問題,家長需要警惕了!【新生兒寶寶】1、小頭畸形新生兒時期,如果寶貝的頭圍看起來明顯很小,要考慮是否存在著小頭畸形。
  • 新生兒囟門的5種「異常狀態」,和常見的3個問題!
    新生兒出生後,顱縫尚未長滿,形成一個菱形空間,沒有頭骨和腦膜,醫學上稱之為「囟門」。新生兒的頭頂有兩個囟門,位於頭前部的叫「前囟門」,斜徑約2.5釐米,6~7個月骨化後逐漸縮小,1~1.5歲閉合。位於頭後部的叫「後囟門」,約0.5釐米,出生後2~4個月自然閉合。只有極少數寶寶,在出生時就已閉合,這也屬於正常情況。
  • 錦欣國際專家:美國試管嬰兒-染色體異常人群的優生保障
    ,如果染色體發生異常情況,將會影響眾多 摘要:   錦欣國際試管專家說,染色體異常又稱為染色體發育不全,通常是由細胞分裂後期染色體發生不分離或染色體受各種因素影響產生斷裂和重新連接所致,如果染色體發生異常情況,將會影響眾多基因的表達和作用,破壞基因的平衡狀態,妨礙人體相關器官的分化、發育,從而造成機體形態和功能的異常
  • 新生兒寶寶身上這3個部位,洗澡時儘量不要洗,容易傷害到寶寶
    父母照顧新生寶寶的過程中不光要細心,還得了解,要不就容易傷害到寶寶,容易給寶寶帶來傷害,父母為了能給新生寶寶更好的照顧,最好不懂就像身邊有帶娃經驗的寶媽寶爸問,要不就自己多做些功課,以免因父母的無知而坑了寶寶。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異常情況的話,父母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父母最好加強對育兒的了解,從源頭上來減少異常的發生。
  • 崔玉濤新生兒護理知識集錦
    l 任何時候,避免面部遮蔽,以防止新生兒窒息。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吃得不夠多,可稍吃多點又怕積食。孩子知道「飽」和「餓」,新生兒都是如此。吃飽後偶爾有吐奶或嘔吐現象,屬發育中正常現 象。若常出現,屬胃食道反流,應諮詢醫生。僅為預防溢奶或偶爾嘔吐就限制進食量,不可取。每次餵奶/飯,要讓孩子吃飽。從新生兒開始,孩子就能夠知道 「餓」和「飽」。家長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當發現孩子出現動作增多,精神不集中,就意味著孩子餓了。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有這三種臨床表現
    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新生兒黃疸過一段時間就會消退,如果不能消退一定要及時就醫,那麼,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呢?那麼黃疸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 長牙會牙齦腫痛_寶寶長牙 父母要把好護理5關口_嬰兒護理_育兒...
    寶寶長牙 父母要把好護理5關口2013-02-18 09:13:44出處:PCbaby作者:晨晞  自寶寶呱呱落地之日起,爸爸媽媽就要開始擔心寶寶的各種成長問題。新生兒時期擔心寶寶的黃疸問題,嬰幼兒時期,就要開始擔心寶寶出牙的問題。長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裡程碑之一。
  • 新生兒為啥頻繁吐奶,是正常的嗎?三個原因要清楚,不是全部正常
    說起新生兒吐奶,想必很多父母都經歷過。不過新生兒的吐奶並不是一模一樣的,有的吐奶輕微,一天一兩次,或者幾天出現一次;有的吐奶嚴重且頻繁,常常呈噴射狀吐奶,一天好幾次。同樣都是新生兒,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區別?01、新生兒為什麼會吐奶?
  • 新生兒嗆奶寶媽慌亂?學會正確餵奶拍嗝方式,帶娃更順手
    《產後42天,月子護理與新生兒養護全知道》一書中指出,嗆奶是新生寶寶常見的異常現象,造成寶寶嗆奶的原因是「咽喉活塞」——會厭失靈。寶寶根據嗆奶量的多少不同,出現的一些情況是不一樣的。當寶寶發生嗆奶,尤其是新手父母,通常會手足無措。就像我閨蜜家的情況,很多人在情急之下,第一反應就是要把寶寶抱起來,讓孩子不要再吐奶。但是這種豎抱,對於正在嗆奶的孩子來說,是很危險的。
  • 20個不靠譜的新生兒護理誤區,很多父母還在犯
    其次是注意用眼衛生,避免患眼表病等。因為,破壞、影響睫毛生長的最常見原因是眼瞼和瞼結膜病。4、捋耳使耳廓更圓潤大多數嬰兒的耳朵都處於沒長開的狀態,但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耳朵會越長越有型,這與遺傳有關。有些人不想讓孩子長招風耳,就把孩子的耳朵向後壓,其實並不管用。
  • 新生兒不能勤洗澡,尤其3個地方不能亂洗,媽媽不要好心辦壞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生兒不能亂洗的3個地方,媽媽注意,不要好心辦壞事。 新生兒這3個地方不能亂洗,媽媽們要牢記 肚臍部分 新生兒的臍帶殘根是需要
  • 孩子長個先長腳?預測身高發育要看兩項數據,發現異常要及時幹預
    當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長個高高的個子,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預測孩子身高呢?從而在發現異常的時候可以及時幹預呢? 「孩子長個先長腳」,老一輩的說辭有道理嗎? 人們經常聽取一些偏門的方法或者迷信,孩子的腳大就會長高個子、父母個子高孩子發育慢點沒關係,因為口口相傳,很多家長從來不知道身高發育真正與什麼有關係,以至於很多長不高的孩子錯失了發育的最好時機。
  • 這10種代謝異常引起的癲癇,可治療!
    (一)VB6依賴性癲癇(PDE)其中由於AASADH缺陷導致的,有4個發病年齡段:新生兒期、2月齡期、嬰兒晚期、兒童期。而PLPHP缺陷的早產率高,發病早,GTCs≧50%,初生幾天常出現高甘氨酸/高乳酸,易誤診為線粒體腦病/甘氨酸腦病,MRI腦發育延遲。
  • 「10個寶寶9個黃」?新生兒黃疸千萬要注意,不重視竟會傷害腦部
    不少爸媽喜提寶寶後,「呀,怎麼是個小黃人?」好吧,寶寶這是得了新生兒黃疸啊,誇張點的說法是「10個寶寶9個黃」,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護理小黃人?清一清嗓子,開講啦。什麼是新生兒黃疸?這個說法其實是相對別的寶寶而言(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