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蘇筱芮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近日,天津人大官網公布最新消息,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於12月1日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並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立法意義和主要內容。
《條例》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採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
據此,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都將被禁止採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被市場認為是全國首個公開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的法規。地方政府釋放出的監管信號,將會如何影響市場?
刷臉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公開信息顯示,微信支付近期發布了新一輪刷臉支付用戶補貼。11月1日-12月31日期間,每周五滿10元立減2元,其他時間隨機立減。據行動支付網消息,商戶參與方式是受邀商戶默認參與,10月起新增落地設備需補報名。活動範圍則為除K12以外的全行業刷臉支付設備。
值得關注的是,本輪微信支付刷臉活動還強調了對收銀員的補貼,內容是:每推薦一個新用戶開通刷臉並支付成功,獲得3分;每筆刷臉支付均可積1分,每1分可兌換人民幣0.1元。
面對微信支付發起的攻勢,支付寶自然不甘落後。據11月30日公開消息,支付寶從當日起至2021年1月3日開啟新一輪雙十二刷臉支付活動,實名認證用戶在蜻蜓、自助收銀、刷臉POS機等商家設備上使用支付功能,刷臉第3次到第8次可分別領取1個現金券包,金額為0.1元到3元不等,滿3元可使用。
刷臉支付市場:巨頭們的遊戲
刷臉支付的本質是支付,與條碼支付一樣屬於金融業務範疇。現階段,刷臉市場活躍的、有影響力的巨頭主要是金融科技巨頭,例如支付寶、微信、銀聯等。目前刷臉支付大戰主要集中在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之間,二者的龍頭產品分別為「蜻蜓」與「青蛙」。
以支付寶的刷臉產品「蜻蜓」為例,蜻蜓二代產品蜻蜓F4的官方定價為1699元,渠道價1499元,按照每日去重、每月累計的有效刷臉戶發放補貼,月用戶獎勵封頂400元,設備封頂1600元(均為歷史數據),這給中小創業者帶來極大的創業誘惑。從一個完美商業邏輯的視角來看,商家免費獲取了一臺大型設備,還能從巨頭那邊拿到補貼,理想中的補貼金額是1600減去1499,等於101元。
為何以POS機為首的條碼支付市場群雄並起,而刷臉支付只有巨頭競逐?在我看來,價格是首要因素,刷臉設備單價動輒數千元,與百元級的POS機形成鮮明對比。支付寶曾在2019年官宣投入30億進行補貼,後來調整為不計上限。巨頭動輒砸下數十億補貼,中小機構如何承受得起?
刷臉產業鏈與渠道模式
因此,巨頭拼殺刷臉支付大戰,背後已形成一套分工明確的產業鏈,僅設備方面就包括研發、生產、安裝、調試等。媒體數據顯示,在物聯網產業中,與刷臉支付相關的產業鏈上下遊,誕生的研發生產和安裝調試人員就已經達到50萬,支付寶刷臉設備、無人貨櫃的安裝調試員平均年薪達到15-20萬。
上遊設備研發後需要推廣,這就離不開下遊各類渠道。渠道方面中小創業者主要有兩種選擇,一是服務商模式,二是代理商模式。服務商模式要求更高,因為服務商需要創業者擁有自己的技術團隊,需要伺服器需要域名,需要團隊在對接官方的同時,開發眾多插件與商家收銀系統對接,還要不斷維護升級,需要良好的運營能力。
服務商的高門檻資質使創業者望而卻步,更傾向於選擇相對門檻更低的代理商模式,代理商模式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代理加盟,是服務商的「下線」,無需擁有技術能力,只需大力推廣,交一些起步性質的合作費用即可加盟。
如今,天津打響了刷臉支付規範的第一槍。有媒體調查民意稱——網友:其他省市什麼時候跟上?我查詢了一些國外材料,發現發達國家在人臉識別的應用上也有所警惕。今年9月最新消息,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頒布了美國最嚴格、最全面的面部識別禁令,這也在當地引發爭議,但當局堅持認為,頒布禁令利大於弊,有利於保護當地民眾的個人隱私,這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上述邏輯來看,不排除刷臉禁令從天津蔓延到其他地方的可能性。到底會出臺全國統一政策,還是各地分別出臺政策形成地區差異暫時無法預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一些充當代理商角色的中小創業者無疑處於鏈條底層,是刷臉支付產業中的「弱勢群體」,在政策的不確定性風險面前首當其衝。
因此,作為長期觀察政策的研究人員,建議廣大中小創業者緊盯政策風向,對刷臉推廣保持謹慎態度,此前一些「不講武德」的上遊機構以各種理由坑害代理商分潤、獎勵返還的教訓猶歷歷在目。從源頭上提高警惕性,是保護自我最好的方式。
你「在看」我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