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6.8%受訪者覺得同輩人對自己影響大

2021-01-09 新華網

漫畫:付業興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來自同輩群體的影響。同輩群體因在年齡、興趣愛好和價值觀念上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影響力甚至可能超過父母和教師。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8%的受訪者覺得同輩人對自己的影響大。在受訪者看來,同輩群體帶給自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際交往、三觀塑造和社會認知上。青少年時期被認為是同輩影響最大的人生階段。57.6%受訪者認為同輩人間的適度差距可以激發個人內在動力。更好地發揮同輩人的積極作用,62.5%的受訪者建議家長為孩子選擇更好的群體環境,60.3%的受訪者認為社會需要為有益的同輩群體交往創造條件。

  受訪者中,00後佔0.9%,90後佔28.7%,80後佔53.6%,70後佔13.0%,60後佔3.2%。

  青少年時期被認為是同輩人影響最大的人生階段

  蔡斌現在在上海工作,老家在河北。高中時,由於性格較為內向,蔡斌和同學、朋友沒有太多社交。上大學後,經過老鄉介紹,蔡斌加入了學校的舞蹈社團,認識了許多同齡人。「我們每周在固定的時間一起練習舞蹈,我因此交到了幾個非常談得來的朋友。」蔡斌說,他大學期間受到身邊同輩人的影響很大,性格也開朗了很多。

  90後青年張鵬(化名)對記者說,他的一些觀念、想法明顯受到身邊朋友的影響。「填報志願、選專業的時候,我對工科專業了解不多,但身邊很多學長學姐都選擇了工科專業,他們當中還有人順利申請了出國讀書,我也受他們影響選擇了工科專業。」張鵬認為,同輩人對自己有比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學和大學階段。

  調查顯示,76.8%的受訪者覺得同輩人對自己的影響大,其中18.9%的受訪者覺得非常大。青少年時期(47.5%)被認為是同輩人影響最大的人生階段,然後是童年時期(25.7%),接下來依次是青年時期(16.7%)、幼年時期(5.4%)和中年時期(4.1%)。

  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袁彤(化名)是家中的獨生女,袁彤覺得同輩人對自己的學業和就業選擇影響比較大。「我剛上大學時參加了很多社團,不知道怎麼平衡好課外活動和學習的關係。後來我認識了一個大四的學長,他把學生工作做得特別好,成績也很棒,後來保研了。他給了我很多建議和指導,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

  袁彤還回憶說,她讀研時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就業迷茫期,後來在實習中認識了一個比自己大5歲的姐姐,得到很多職業選擇方面的建議。「我們本科和碩士都讀了不同的專業。我一直擔心自己專業基礎不紮實。她告訴我要在專業的基礎上注意多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

  調查顯示,同輩群體帶給自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際交往(56.6%)、三觀塑造(47.3%)和社會認知(42.8%)上,其他還有:情感交流(38.7%)、興趣愛好(30.0%)、脾氣秉性(29.6%)、人生規劃(23.8%)和道德規範(15.2%)等。

  袁彤坦言,隨著自己慢慢長大,很多事情不便和父母交流,同齡人成為她尋求支持和幫助的主要群體,「現在在工作上、感情上遇到困惑,我會首先找朋友傾訴」。

  張鵬則表示,由於父母是老師,他能夠得到比較好的家庭教育,受到來自家庭和同輩人的影響是差不多的。

  調查中,36.2%的受訪者覺得同輩人對自己的影響超過了父母和老師,40.3%的受訪者覺得沒有超過,23.6%的受訪者表示說不好。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韋慶旺告訴記者,小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一個教師影響、同輩群體影響逐漸上升甚至超過父母影響的過程。「到青年時期,同輩群體影響已經很大了,因為他們更多地以同輩群體為參照,跟同輩群體交流,很多事情已經不跟父母和老師說了。這種影響是必然的,如果一個青年主要還是受父母和老師的影響,反而不一定是好事」。

  韋慶旺認為,同輩群體的影響首先表現為對個體自尊、自信的影響。「沒有同輩的認可,甚至跟同輩群體不一樣,可能都會給個人自尊和自信帶來不好的影響」。

相關焦點

  • 調查:青少年時期被認為是同輩人影響最大的人生階段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來自同輩群體的影響。同輩群體因在年齡、興趣愛好和價值觀念上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影響力甚至可能超過父母和教師。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8%的受訪者覺得同輩人對自己的影響大。
  • 76受訪者微信聊天時頻繁運用表情符號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過程中,76.0%的受訪者會頻繁運用表情符號。受訪者最歡迎的表情符號是「微笑」(41.0%)、「呲牙」(33.2%)、「調皮」(27.6%)、「愛心」(27.4%)和「得意」(26.2%)。
  • 調查:近八成受訪者微信聊天時頻繁運用表情符號
    76.0%受訪者使用微信時頻繁運用表情符號從事市場營銷工作的喬亞楠,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在微信聊天上。調查顯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過程中, 76.0%的受訪者頻繁運用表情符號, 22.4%的受訪者偶爾使用,幾乎不使用表情符號的受訪者僅佔1.6%。
  • 調查:71.6%受訪者認為環衛工人工資待遇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8%的受訪者關注環衛工人群體,71.6%的受訪者認為環衛工人工資待遇低,90.3%的受訪者支持環衛工人獲得應有的社會保障。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一線城市受訪者所佔比例為33.0%,二線城市所佔比例為42.7%,三線城市所在比例為18.5%,四線及以下城市所佔比例為5.8%。
  • 網絡治理新規出臺 85.1%受訪者會更約束自己行為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3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0.0%的受訪者感覺現在網上不約束自己行為的人多,85.1%的受訪者會因為《規定》的施行更加約束自己的行為。69.1%的受訪者期待儘快解決水軍、流量造假、刷單等問題。
  • 被貼上年齡標籤,3成受訪者會感覺被冒犯
    年齡標籤也影響著一些人的社會形象和自我認知。你在意和年齡有關的標籤嗎?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1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2.4%的受訪者在意和年齡相關的標籤,90後比其他年齡段更在意年齡標籤。受訪者認為年齡標籤最容易影響的是社交和職場發展。
  • 嚇唬式教育留負面影響 近六成受訪者稱是嚇大的
    記者為此針對一些家有兒女的家庭進行了隨機調查。調查發現,老一輩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與新一輩的父母確實存在差異。記者一共調查了25個家庭,其中10個家庭的父母較為年長,其中大多數人都坦誠在孩子小的時候,或多或少都以「不聽話叫警察叔叔抓你」為警示語言,教育過孩子。
  • 11230份問卷顯示:近8成受訪者願意多花時間做飯
    疫情不僅讓受訪者意識和體會到了對當下生活的顯性衝擊,還讓超過98%的受訪者聯想到更多其他隱形的挑戰。排在前三位隱形挑戰分別是:氣候變換導致極端天氣、傳染病等,危害生活安全;環境汙染影響自身和家人健康;資源短缺、經濟發展受到衝擊。85.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美好生活會面臨「極端天氣、傳染病」等氣候變化惡果的威脅。
  • 95.0%受訪者購買過迷你產品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1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家主要購買過迷你電子產品(59.5%)和迷你護膚、化妝用品(50.6%)。受訪者認為青年使用迷你產品,體現了精緻用心、理性實用和綠色環保的生活態度。
  • 近六成受訪者稱是嚇大的 嚇唬式教育留下負面影響
    調查 「抓你」「不要你」 成多數人童年陰影   另一方面,記者又做了這樣一個調查:你小時候有沒有被長輩語言嚇唬的經歷?在28位受訪者的回執中,幾乎清一色都是「有過」。這些用於嚇唬的語言內容五花八門,不少受訪者直呼「真的是童年陰影」。   受訪者中,有接近六成的人表示,「叫警察叔叔來抓你」是令他們小時候感到最為恐怖的語言。「從小就知道警察叔叔穿制服,父母和長輩還會告訴我抓到監獄裡面去就是坐牢、槍斃,因此警察給幼年的我的感覺是嚴厲、不可接近的。」現在已經擔任教師的黃先生提到,自己還未形成自我意識之前,這句話確實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58.9%受訪者認為寵物醫院收費太高
    隨著現代人生活條件的提高和私人時間的減少,越來越多人會選擇讓寵物陪伴自己。寵物醫院成為處理寵物「生老病死」問題的最重要場所。然而,寵物醫院無資質經營、收費不透明、「天價」診療等問題的曝出,也讓不少人產生擔心。
  • 69.3%受訪者認為養寵物要注意保持環境衛生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396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7.0%的受訪者稱周圍人養寵物曾給自己帶來麻煩,69.3%的受訪者建議養寵物注意保持環境衛生。受訪者中,74.8%的受訪者養寵物。00後佔2.1%,90後佔31.3%,80後佔48.3%。
  • 加州全保調查: 96%加州人遭受新冠疫情影響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大流行,對加州人的健康,生活,財務和憂慮都產生了影響。調查發現,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幾乎影響了所有加州人(96%),其中大多數人(52%)表示,疫情的大流行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她們的生活。 根據加州政府統計,截止11月23日周一,當天新增病例15,329個,幾乎追平疫情以來最高紀錄15,442個。加州累計病例已達1,125,699個,是全美第二名,同時累計死亡也達18,769人。
  • 4成受訪者稱視情況而定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26.5%的受訪者經常使用「呵呵」「嗯」「哦」等詞語或微笑、再見等表情。55.6%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社交禮儀可以讓人更輕鬆地表達情感,51.2%的受訪者則認為這樣會導致人們在網上聊天時小心翼翼,生怕被誤解。   用「微笑表情」禮貌嗎?
  • 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2019年)
    其中,城鎮樣本佔比為84.8%,高於農村;男性樣本佔比為64.7%,高於女性;26-59歲年齡段人群佔比為83.1%;大專、本科及以上人群佔比為76.1%。圖7 不同年齡段人群「外出就餐時適度點餐或餐後打包」方面行為情況此外,高學歷人群對「外出就餐時適度點餐或餐後打包」的自我評價整體較高,碩士及以上學歷受訪者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或「比較好」的比例高達76.9%。
  • 4成受訪者表示要視情況而定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26.5%的受訪者經常使用「呵呵」「嗯」「哦」等詞語或微笑、再見等表情。55.6%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社交禮儀可以讓人更輕鬆地表達情感,51.2%的受訪者則認為這樣會導致人們在網上聊天時小心翼翼,生怕被誤解。
  • 你覺得呢?
    不過也有人認為,無需「秒回」,人和人之間有了空間,才能更好地相處。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3.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能「秒回」,51.7%的受訪者不介意對方不能「秒回」,55.0%受訪者認為不一定要「秒回」,看到消息及時回復就好。受訪者中,男性佔45.1%,女性佔54.9%。
  • 關心孩子的「同輩群體」關係
    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的兒童心理發展專家雷特指出,從兒童早期階段與同輩群體相處所出現的問題,可預測兒童日後在人群中的適應情形。他提醒父母關心孩子的「同輩群體」關係,在家庭中注意孩子的兩種行為傾向: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 《Pokemon GO》市場大調查 47%的人說沒意思
    近日,全球市場調研公司YouGov對亞太地區超過1萬名在線用戶進行了調查,以了解《Pokemon Go》的受歡迎程度,以及玩家對於這款遊戲的熱潮能持續多久的看法。將近80%的受訪者指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結合讓《Pokemon Go》變成一款有趣的遊戲。不少《寵物小精靈》的鐵桿粉絲表示,這款遊戲滿足了懷舊的情感。當然也有不少人對這款遊戲並不感冒。
  • 唐三有著前世記憶修為,在暗器造詣及修煉天賦上,都遠超同輩中人
    鬥羅大陸動漫中,唐三由於有著前世記憶及修為,因此唐三在暗器造詣以及修煉天賦上,都遠超同輩中人。甚至許多武器的鍛造,都是開創了鬥羅大陸之先河。鬥羅大陸最具天賦的鐵匠應該就屬唐三與樓高,所鍛造武器的威力,相信看過鬥羅大陸的小夥伴都清楚。即便強如封號鬥羅,都會聞之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