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遇到大型食肉動物,放鞭炮能不能驅趕它們?

2020-12-05 科學獵奇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看到這個問題,許多小夥伴的第一反應就是:當然能了。不僅如此,在網上也流傳著許多野生動物害怕鞭炮聲的說法。那麼,這些說法靠譜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很多人說野生食肉動物怕鞭炮?

在自然界中生存的野生動物,它們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而「趨利避害」是所有動物共有的特性。在野生環境下,動物們都有著自己熟悉的環境和聲音,它們對陌生的事物是有很強的警惕性的。

而在野生環境下,類似於鞭炮的巨響、火光是大多數野生動物都非常陌生的存在,這些事物是有可能讓野生動物產生恐懼心理的,畢竟對於未知的恐懼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天性。

老虎是野生食肉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之一,在19世紀以前,我國也是「虎大國」,因為在以前,華南虎還沒有野外滅絕,而且在我國境內不僅有東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還有新疆虎(裏海虎)。由於以前老虎的種類和分布較多,所以在坊間就流傳著許多的對付老虎的辦法,比如東北地區許多人進山時就會攜帶一些可以發出巨大聲響的鞭炮,甚至許多有老虎分布的林區工作人員也會帶一些可以噴射大量火光的「火焰棒」等等。

這些都是野生食肉動物害怕火光和響聲的證據。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通過幾個案例來了解一下

案例一:

2016年的一天夜裡,吉林省琿春市馬川子鄉依力南溝村闖入了一頭野生的東北虎。其實,這個地區是野生東北虎的主要活動地區之一,因此,闖入東北虎並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村民們趕緊把牲畜藏了起來,為了趕走這隻大貓,村裡組織了燃放鞭炮,但是,這隻大貓並沒有被嚇跑。

案例二:

2017年的大年初二,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發生一起老虎襲擊遊客事件。該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遊客逃票翻閱圍牆進入了虎山才引發的。為了讓行兇的老虎放開遊客,園區採用了各種手段,包括燃放鞭炮、鳴槍以及用高壓水槍等方法,但是老虎始終沒有放開遊客,最終無奈之下,老虎被擊斃。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沒有參與行兇的其他老虎確實被以上的手段嚇跑了。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能夠看出,用鞭炮嚇唬野生食肉動物的方法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當野生食肉動物已經咬住人時,燃放鞭炮的方法對它是沒有作用的。

總結

用燃放鞭炮的方法嚇跑野生食肉動物是不太科學的,這一點從上面的事例就能看出。但是,我們反過來想,野生食肉動物大都生活在遠離人類的地方,為什麼人類能夠頻繁地與它們相遇?原因只有一點,那就是人類的擴張以及對它們的獵殺。

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相關焦點

  • 在野外,遇到大型蛇類該怎麼辦?
    人對蛇一般都有敵對情緒,這是因為大多數人本能地會對蛇感到恐懼,而恐懼會讓人本能的去驅趕,甚至是打蛇。其實,蛇本身的主動攻擊性並不強,它們通常在遇到危險時才會主動攻擊。雖然毒蛇比無毒蛇類的威脅更大,但是我們對蛇的害怕程度並不是根據有無毒性判斷的,而是根據體型,相對來說,看到的蛇越大,人也就越害怕。那麼,如果在野外看到大型的蛇類該怎麼辦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超過75%大型食肉動物正在消失
    (文/Jeremy Hance)世界上的頂級食肉動物正面臨著大麻煩:近日《科學》雜誌上一篇綜述論文得出了這一結論。考察過31種大型食肉動物(體重超過15千克)之後,研究者發現它們當中的77%數量正在減少,而且半數以上已經失去了曾經活動範圍的大半。事實上,就在關鍵研究發表之前僅僅幾天,基因獨特的西非獅子可繁殖的成年個體數量已經降到了250隻。
  • 在野外如果遇到野雞,能不能抓?抓住能不能吃?
    被我們俗稱為「野雞」的動物,其實與生物學上「野雞」的範疇還是有一點出入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並隨口稱謂的「野雞」,不僅包括生物學上的雉雞(又叫野雞),而且還包括原雞(家雞的祖先),這兩種動物,目前在自然狀態下在我國仍然有著一定的分布,由於它們與家雞在身型、形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野外遇到時往往分不清楚,就統一用「野雞」來形容它們了。
  • 野生大象闖入民居找食物,誰來驅趕都不怕,卻敗給了一隻3歲貓咪
    大象在野外常吃的食物,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水果,而是樹皮。它們會用自己的牙齒把樹皮從樹上剝下來,然後用長鼻子捲起來放進嘴裡。所以這些居民的花園雖然並沒有香氣四溢的水果,卻有一些居民自己種植的樹木,是這些樹木吸引了大象前來覓食。如果大象像闖入人類住宅附近的黑熊一樣,只是撿撿垃圾吃也就算了,把花園裡的樹糟蹋成這樣,任誰也不能忍受。
  • 大熊貓已不再「瀕危」,但這幾種大型食肉動物快撐不住了
    「我們這個研究,實際上就是在大熊貓保護區內關注到了大型食肉動物這樣一個非常特殊的種群,並且研究一下大熊貓的保護效應能不能把它們也罩得住。但是我們現在發現,生活在大熊貓保護區的這四種大型食肉動物(豺、狼、豹、雪豹)數量縮減得還是比較厲害的。」
  • 大型食草動物為什麼不敢反抗食肉動物的捕食?
    在《動物世界》中經常可以看到母獅追捕鹿群的場面,數百頭鹿或者斑馬發瘋一樣地四處逃命,為什麼不能團結一致面對敵人,憑藉體型和數量的優勢,完全有能力逃過一劫啊?或許是因為千百萬年以來的遺傳基因造成的,食草動物一旦遭遇食肉動物,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命,這是本能反應,大多數動物沒有人類這樣的思維,只會按照天性選擇逃跑,這些行為看上去很「愚蠢」!其實食草動物也並非完全不會反抗的,獅子、老虎等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成功率只有20%,其中很多就是因為食草動物的反抗造成的。
  • 官員指導民眾放鞭炮或大聲播放音樂驅趕
    指導民眾放鞭炮嚇跑蝗蟲阿圖爾·卡普爾創辦了一家從事公益活動的企業,家住古爾岡。他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沙漠蝗當地時間27日上午11時30分侵襲這座城市。15分鐘後,數以千計蝗蟲在各家各戶的陽臺和屋頂停留,直至被狂風颳走。現年56歲的卡普爾說,他上次在古爾岡看到蝗群至少是40年前,當時還是孩子,「我們會弄出大聲響嚇跑它們」。
  • 動物世界中的「致命誘惑」:大型食肉動物經常用肉吸引小型動物
    「我希望這篇論文能激勵研究人員更加全面地思考這些捕殺和清除的相互作用,因為目前我們還沒有通過分別研究它們來真正了解食肉動物群落的功能,」資深作者蘿拉·普魯說,華盛頓大學環境與森林科學學院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和副教授。美洲獅、狼和灰熊等大型食肉動物已從許多地區消失,一些小型食肉動物如郊狼、狐狸和山貓等也因此而增加。
  • 中國大型貓科動物,經歷滄桑變化,它們在野外過得還好嗎?
    我偏愛大型貓科動物。大約在300萬年前,當時我國境內生活著一種叫中華古貓的史前食肉動物,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形成了老虎。由於地球上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已經沒有了超大型的食肉動物,現代虎出現之後便呈現出快速的發展趨勢,很快便擴散至亞洲大多數地區,而作為老虎發源地的我國,自然是老虎品種、數量最多的地方。
  • 大熊貓保護區內大型食肉動物種群劇烈下降
    李晟等人的最新研究指出,在大熊貓的家園裡,大型食肉動物種群過去數十年間經歷了劇烈下降,相關成果於北京時間2020年8月3日晚23時發表在《自然—生態與演化》上。 「熊貓牌」保護傘上的漏洞 大熊貓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國寶」。對它們的野生動物鄰居來講,也是一塊寶。
  • 在野外遇到鬣狗怎麼辦?手無寸鐵的人類能打贏鬣狗嗎?
    雖然我們在野外遇到鬣狗的概率並不大,但我們也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我們手無寸鐵的遇到了鬣狗,那我們應該怎麼求生。鬣狗鬣狗並不是一種動物,而是包含四種生物,分別是:斑鬣狗,條紋鬣狗,棕鬣狗以及土狼。如果在野外遇到的是條紋鬣狗或者是棕鬣狗以及土狼,那麼我們不必擔心,這是因為它們是食腐動物,很少會主動攻擊人類。尤其是土狼,它們的牙齒退化,不適合強力咀嚼肉類,只能以腐爛的肉類為食,除此之外還會以較容易消化的白蟻為食。
  • 野外遇到這種烏龜,千萬別隨便放生,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們摔死!
    野外遇到這種烏龜,千萬別隨便放生,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們摔死!很多人在野外總是會遇到一些受傷的小動物,而有救治經驗的就會把他們救治好之後再放生,可如果在野外碰到這樣的烏龜,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們活活摔死,一定不要放生,因為這樣的烏龜一旦放生了就會危害整個動物界,最嚴重的可能還會破壞生態的平衡這樣的烏龜就是巴西龜,也把它們稱之為巴西紅耳龜,這一類的烏龜屬於一種體型比較大的動物,但是它們卻是食肉型的,一旦在野外生活的話,就會去掠奪其他生物要吃的東西
  • 遍布亞歐北美的大型食肉動物,其數量約為三大貓科猛獸總和的四倍
    按照能量金字塔的原理,處於生物鏈頂端的物種,數量要遠遠小於底端的物種,比如大型食肉動物,它們的數量要遠遠小於昆蟲老鼠,因為它們需要大量的獵物和大面積的棲息地,在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之下,這些大型食肉動物往往最先受到影響,數量急速下降,一部分走向滅絕,一部分瀕臨滅絕。
  • 大熊貓保護區內大型食肉動物種群劇烈下降
    對它們的野生動物鄰居來講,也是一塊寶。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先後建立了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在嚴密的保護措施下,與大熊貓共享一片天地的其他野生動植物種群也得到了有效恢復。然而,大型食肉動物是個例外。
  • 大熊貓保護區內大型食肉動物種群劇烈下降
    作者:小柯生命「我們把大熊貓這樣的動物稱為『傘護種』,相當於其他動植物的一把保護傘。」北京大學生態研究中心野生動物生態與保護實驗室研究員李晟對《中國科學報》說,「但我們遺憾地發現,這把保護傘卻很難庇護豺狼虎豹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
  • 在野外遇到蟒蛇,應該如何自救?
    蟒蛇如何攻擊獵物蟒蛇是一種大型蛇類,它們在捕獵時,會悄悄地靠近獵物,等到獵物進入到自己的攻擊範圍內時,它們會突然發起攻擊,通過肌肉強有力的收縮來使獵物窒息。在野外情況下,如果人類遇到蟒蛇,最好選擇逃跑,因為蟒蛇強有力的肌肉能夠把人類也緊緊地纏住。如果被蟒蛇纏住,那麼體型在3米以內的蟒蛇,只要掌握好技巧,憑藉自己的力量是能夠解開的。
  • 大型食肉動物喪失逾九成棲息地—新聞—科學網
    大型食肉動物的生存範圍越來越受到限制。對大型陸地捕食者生存範圍進行的首次全球性研究得出了上述結論。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 來自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Chris Wolf和William Ripple分析了大型食肉動物的歷史記載以及它們在公元1500年左右的首選棲息地地圖。研究發現,大型食肉動物目前僅在其當時佔據的1/3的陸地區域內出現。
  • 臺灣獼猴肆虐校園,鞭炮、棍棒難敵群猴圍城
    當地農業部門呼籲不要餵食,儘量驅趕。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獼猴在樹上和電線遊走、吊單杆、攀上圍牆、車頂、穿梭草地、大聲咆哮,這已經是這幾天林中小學常見的景象,整個校園宛如猴園。近在咫尺的淵明中學同樣受到波及,有猴群從後山直接躍入教室頂樓順勢而下,校長丁清峰表示,自己曾親眼看見猴群準備要偷吃營養午餐,學生書包也被翻得亂七八糟,下課時有20多隻獼猴等在校門口,校方使用鞭炮及用棍棒驅趕作用都不大。林中小學校長林志郎為了保證學校能順利開學,這幾天儼然成為驅猴人,天天到校放鞭炮趕猴子,他還用手機拍下猴群侵入校園的畫面,初步判斷猴群至少有50隻以上。
  • 丟食肉動物的臉,明明是食肉的大熊貓,怎麼成了吃竹子的鐵憨憨?
    如果食肉動物會說話,它們一定會聚在一起商量,將大熊貓開除「食肉動物籍」,因為它明明擁有食肉動物的特徵,卻偏偏喜歡啃竹子,丟盡食肉動物的臉。 但是大熊貓也會覺得自己冤枉,它會反駁道:你以為我不想吃肉嗎?我是沒辦法才啃竹子的呀!
  • 森諾曼階有哪些大型食肉恐龍?
    棘龍的生存年代橫跨白堊紀的兩個階-阿爾必階和森諾曼階,時間跨度從距今1.1億年前-9700萬年前,而1億年前屬於森諾曼階的出去,所以,棘龍是一種生活在阿爾必階末期到森諾曼階初期的大型食肉動物。棘龍的實力如何呢?許多人說:棘龍其實就是個「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