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七年級語文下冊有篇課文《葉聖陶先生二三事》,作者是著名學者、哲學家張中行。張中行先生通過回憶了與葉聖陶先生交往中的幾件小事,表達了對葉聖陶先生的追思仰慕之情。文中語言平易樸實,幾件舊事在作者的筆端娓娓道來,醇厚的味道讓人倍感親切,而葉聖陶先生忠厚篤行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文中從兩個方面分別寫了葉聖陶先生為人寬、律己嚴的的節操和風範。譬如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某年春天,他去拜訪葉老不遇,第二天就接到葉老的信,信中表示非常悔恨,不該去天壇看花,以致兩人不得見,又從作者留言地址推測他境遇窘困,感到很悲傷。在那個特殊年代,對比那些對待背負右派之名的知識分子唯恐避之不及的人,葉老待人厚的品格怎能不讓作者深深感動。這樣的品格彌足珍貴。
張中行先生為此常跟別人說「葉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所以確是人之師表。」
凡是與葉聖陶先生交往過的人,無不為他的為人所折服。
朱自清說:「他能了解別人,能諒解別人,他自己也能『作達』,所以仍然——也許格外——是可親的。」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懷念葉聖陶先生》一文回憶與葉聖陶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時,葉聖陶給他的印象:一件舊棉袍,一把油紙雨傘,說話慢言細語,像一位老塾師。上世紀50年代,經葉聖陶先生推薦,呂叔湘先生寫了一個講語法的連載,發在《人民日報》上,這就是《語法修辭講話》,這些文章在當時火了一陣,也引起起了某方面的注意,給呂叔湘惹來一些事。某方面指示寫一篇批判文章,並點名葉聖陶來寫。葉聖陶當即給呂叔湘先生打電話,堅決表示自己不會寫,讓呂叔湘自己寫,不過署名仍署葉聖陶。隨後呂叔湘勉為其難給自己寫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批判文章登在《人民日報》上,後來,事情不了了之。由此,我們能看到葉聖陶先生為人的敦厚,對人真誠。
作家肖復興也寫一篇紀念葉聖陶先生的文章《那一片綠綠的爬山虎——懷念葉聖陶先生》,他講述了自己15歲讀初三時,寫了一篇作文《一張畫像》,參加北京市少年兒童徵文比賽獲獎了,獲獎作文不僅刊印成書,上面還有葉聖陶先生的批改,「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勾或直線、曲線、。」葉聖陶先生作為一位在當時已是名聞天下的大文學家、大教育家,不吝指導一名中學生的作文,先生風範令人敬仰啊。
「雲水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意思是:雲霧繚繞的高山,鬱鬱蒼蒼,大江的水浩浩湯湯,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還高,比長江還長。這句話出自範仲淹《嚴先生祠堂記》,讚美了東漢著名隱士嚴子陵的高尚情操。這句話用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身上同樣適合,用在葉聖陶先生身上那是再適合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