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二三事》: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021-01-09 文史千帆

#統編七年級語文下冊有篇課文《葉聖陶先生二三事》,作者是著名學者、哲學家張中行。張中行先生通過回憶了與葉聖陶先生交往中的幾件小事,表達了對葉聖陶先生的追思仰慕之情。文中語言平易樸實,幾件舊事在作者的筆端娓娓道來,醇厚的味道讓人倍感親切,而葉聖陶先生忠厚篤行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文中從兩個方面分別寫了葉聖陶先生為人寬、律己嚴的的節操和風範。譬如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某年春天,他去拜訪葉老不遇,第二天就接到葉老的信,信中表示非常悔恨,不該去天壇看花,以致兩人不得見,又從作者留言地址推測他境遇窘困,感到很悲傷。在那個特殊年代,對比那些對待背負右派之名的知識分子唯恐避之不及的人,葉老待人厚的品格怎能不讓作者深深感動。這樣的品格彌足珍貴。

張中行先生為此常跟別人說「葉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所以確是人之師表。」

凡是與葉聖陶先生交往過的人,無不為他的為人所折服。

朱自清說:「他能了解別人,能諒解別人,他自己也能『作達』,所以仍然——也許格外——是可親的。」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懷念葉聖陶先生》一文回憶與葉聖陶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時,葉聖陶給他的印象:一件舊棉袍,一把油紙雨傘,說話慢言細語,像一位老塾師。上世紀50年代,經葉聖陶先生推薦,呂叔湘先生寫了一個講語法的連載,發在《人民日報》上,這就是《語法修辭講話》,這些文章在當時火了一陣,也引起起了某方面的注意,給呂叔湘惹來一些事。某方面指示寫一篇批判文章,並點名葉聖陶來寫。葉聖陶當即給呂叔湘先生打電話,堅決表示自己不會寫,讓呂叔湘自己寫,不過署名仍署葉聖陶。隨後呂叔湘勉為其難給自己寫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批判文章登在《人民日報》上,後來,事情不了了之。由此,我們能看到葉聖陶先生為人的敦厚,對人真誠。

作家肖復興也寫一篇紀念葉聖陶先生的文章《那一片綠綠的爬山虎——懷念葉聖陶先生》,他講述了自己15歲讀初三時,寫了一篇作文《一張畫像》,參加北京市少年兒童徵文比賽獲獎了,獲獎作文不僅刊印成書,上面還有葉聖陶先生的批改,「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勾或直線、曲線、。」葉聖陶先生作為一位在當時已是名聞天下的大文學家、大教育家,不吝指導一名中學生的作文,先生風範令人敬仰啊。

「雲水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意思是:雲霧繚繞的高山,鬱鬱蒼蒼,大江的水浩浩湯湯,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還高,比長江還長。這句話出自範仲淹《嚴先生祠堂記》,讚美了東漢著名隱士嚴子陵的高尚情操。這句話用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身上同樣適合,用在葉聖陶先生身上那是再適合不過了。

相關焦點

  • 張恨水: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在亂世中,先生遺世孤立,是那個時代熾熱的光芒,面如冠玉,讓人素來稱道:「陌上人如玉,公子世如霜。」先生謂誰,張恨水是也?有言道,形象源於不斷的認識和修為,最後才銘記於心。斯言不謬。初識先生,是源於電視劇《金粉世家》。當時只醉心於神仙姐姐劉亦菲的神仙顏值,感嘆於劇情的精巧。是而,上網搜後才知道此乃先生之作。
  •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師德是社會道德的典範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禮記·學記》)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師道尊嚴」。社會重視教育,尊重教師,首先是由於教師德高身正,嚴於自律。北宋景佑元年(1034),範仲淹任嚴州令,他對嚴子陵的傲骨十分推崇,下令重修祠堂,並寫下了千古美文《嚴先生祠堂記》,以「雲山蒼蒼,江水茫茫,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盛讚了子陵的千古之德。
  •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緬懷恩師盧得仁先生
    按三位所囑,敬奉短文一篇,謹致對先生的追思緬懷之情。1986年9月初,我從河北老家獨自一人乘坐長途綠皮列車,到西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入學報到。30多年前的中國大地,遠未呈現城鎮化、現代化風貌特徵。西行列車過了古城西安,目極之處黃土高坡愈發顯得古樸蒼涼,作為懵懂青年的我,早已沒了出發之初的新鮮興奮,湧現出越來越多的陌生、未知和生疏距離感。
  • 先生之風
    ——所謂先生者,不唯指教授人知識者,更指言傳身教以處世立身之道的人。教育,國之命脈,而先生又為教育之魂魄。  我們懷念曾經的「先生之風」,先生們的人格風骨、思想情懷、學術風範、學問自由,莫不應該成為今天這個時代的榜樣;我們尋找現實中的「先生之風」,他們所有的努力,看似渺小卻價值連城,因為他們延續了那份傳承  昨天是自1985年以來第29個教師節。荀子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教育乃國之命脈,而先生又為教育之魂魄。
  • 我與塞風先生二三事
    我的詩友兼老鄉趙慶君大哥告訴我,甸柳莊南面不遠的小區,就有個著名詩人,名叫塞風,不但詩寫得好,而且對人也熱情,如去拜訪定會頗有受益。我聽了大喜,決定第二天立即去拜訪先生。塞風先生,原名李根紅,是中國詩界的著名詩人,山東詩界的元老。其實,我早就聞先生大名,且在一些刊物上讀過先生的詩,先生的詩大氣、意象深刻,堪稱好詩。但苦於無人介紹,不知先生退休後在哪居住,所以雖同在泉城卻無緣相識。
  • 葉聖陶:寫童話的教育家
    葉聖陶先生說:「訓練學生寫作,必須注重於傾吐他們的積蓄,無非要他們生活上終身受用的意思。這便是『修辭立誠』的基礎。」葉聖陶先生提倡的是反覆訓練,但是,這種反覆訓練決不是現在盛行的「技術主義」、「題海戰術」,而是著眼於學生思想成長、心靈發育、感情充沛的增加「底氣」的訓練,是實實在在「為人生」的訓練。這樣訓練的結果,不僅使學生寫作能力有大長進,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作為「人」的成長和成熟!
  • 王啟元 | 「段子手」馬相伯的先生之風
    本文作者:王啟元,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副研究員原文刊於《上海地方志》2020年第三期,原文名《先生之風與山高水長——作為「段子手」的馬相伯》(責任編輯 陳暢)「方志上海」公號推文略有修改如需轉載煩請聯繫作者本人
  • 老舍先生二三事
    (一)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由老舍先生創作的一個話劇劇本《方珍珠》,首先被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搬上了舞臺,相繼上海電影製片廠也拍攝了故事片。《方珍珠》的故事發生在曲藝界,因此最初選定主演方珍珠的演員是曲藝家魏喜奎,後來又改由京劇演員小王玉蓉飾演。
  • 與遼博展覽相伴,《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出版
    龍門不見兮,雲霧蒼蒼,喬木何許兮,山高水長……中國歷史文化的廣袤蒼穹中,有這樣八位獨具特色的文學家,他們的筆墨文垂千載,他們的人生跌宕傳奇。唐宋八大家作為中國古代文化最負盛名的矩陣,歷經風霜砥礪,千古傳唱,萬世流芳。
  • 湖州日報丨莫庸先生二三事
    ○ 盧炳根  莫庸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電信專家,也是苕溪古鎮梅溪人。  莫庸為同盟會元老莫永貞之長子,自幼聰慧過人。1915年同濟大學畢業後,獲浙江省官費留學德國。曾先後在西門子、德國電話機及電纜製造廠實習、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投身我國郵電事業。  有緣的是,我家與他家同處梅溪老街的上街頭,相隔一條南北約二十餘米長的弄堂。我母親比莫庸小十來歲。
  • 先生之風鑄就畫院之魂
    黃志堅 《龍虯》劉侖 《嶺南四時春》黃志堅 《雙松》自近日起到9月8日,「先生之風——劉侖·黃志堅藝術文獻展」在水蔭路「廣州畫院·先生畫館」舉行。因此,中學畢業後劉侖順利考取了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得到陳之佛、倪貽德、譚華牧、黃君璧等老師悉心教導,無論西洋畫、中國畫都名列前茅。1934年,他到廣東防城縣任中學美術教師,受魯迅先生介紹德國版畫家珂勒惠支的文章啟發,確立起「為人生而藝術」的信念。為響應魯迅先生倡導的新興版畫運動,他利用課餘時間上山採石,摸索石刻版畫技巧,以當地人民生活為題材,自磨自刻了24幅石版畫作品。
  • 紀念於風先生
    本期「嶺南畫學」選取李偉銘教授、遲軻先生為於風先生專著《藝文雜著輯存》所撰序言,以作紀念。因為研究室之成立事屬草創,另外兩位領導楊之光教授和梁世雄教授又身兼多職,1986年,我畢業分配到嶺南畫派研究室的時候,少不更事,談不上能幫什麼忙,所以,研究室之日常事務和研究工作,很大一部分是於風先生親力親為;他的樸素的敬業精神,給研究室的同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青史斑斑|先生之風溫而厲
    一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君子之樂,無論是否成為令世人矚目的英才,教而育之使之成才都是人間大幸。如何教而育之,先生之風至關重要。宋代胡瑗教學嚴厲不失溫和。學生徐積第一次拜見他退出時,忽聽到「頭容直」一聲大喝,被嚇一跳,猛然想到這是胡先生在提醒他,連忙端正肩膀,調正脖子,快步躬身退出。
  • 冰心與葉聖陶,關於教師節日期的提案,春暖花開?還是秋季入學?
    如果說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那麼老師絕對是最辛勤的園丁,這話絕對有不及而無過之,三尺講臺三寸舌,築了家國,安了興邦。那麼為什麼定在9月10號呢?今天,我們來扒一下教師節的演變歷程。其實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過多次以不同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的先例。新中國成立之前,曾經出現過兩個版本的教師節。
  • 豐子愷畫教科書,葉聖陶手寫文字,這樣的名家設計上哪兒找去
    《開明國語課本》2005年,上海科學文獻出版社推出了「上海圖書館館藏拂塵·老課本」,包括三套老課本,分別是《開明國語課本》、《世界書局國語讀本》和《商務國語教科書》,其中《開明國語課本》就是由葉聖陶和豐子愷共同創作的。《開明國語課本》1932年出版,是一部初等小學用的國語課本,共八冊,由葉聖陶寫課文,豐子愷繪插圖。
  •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丨紀念于右任先生逝世56周年
    一生以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和濟世救國的熱血投身於民主革命,身體力行,不遺餘力,晚年被攜臺灣,客居他鄉,一水之隔,竟成天涯,最終在風燭殘年裡留下了「葬我於高山之上,望我大陸」的千古絕唱,抱憾黃泉。今天是于右任先生逝世五十六周年,謹以此文紀念這位淑世濟國、獨步百年的時代巨人。他是清風峻節、大公無私的民國高官,在政體腐敗,民不聊生的亂世中保持浩然正氣、兩袖清風。
  • 風先生的旅行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個故事——《風先生的旅行》。來自遙遠北方的寒流,化身為旅行的風先生,為孩子們展現了寒潮相關的一系列自然現象。風先生的旅行那裡的山圓圓的、矮矮的,看起來象饅頭。望不到邊的平坦大地上,有一條小河繞來繞去地流淌著。
  • 朱一龍和大蛇的二三事,成長的代價是盤與被盤,小朱是真的猛男!
    文/梧弋檸 朱一龍和大蛇的二三事,成長的代價是盤與被盤,小朱是真的猛男! 電影育嬰室官博轉發此條資訊並且艾特到了朱一龍先生,問作為男主的他還好嗎,朱一龍隨後回應,「大蛇」配上驚恐的emoj的表情,都能想到他是什麼樣了。
  • 風先生和雨小姐
    那次風先生趕著去見朋友, 地鐵上見到一個女孩子在玩一款策略發展遊戲,正好是風先生前段時間已經通關的。她等級才9級,對於布局和經營不太熟練,風先生就對她說了下布局的美化和一些運營的小技巧。風先生還只是粗略地說了幾句,就到站了,跟女孩說了抱歉,準備下車了。
  • 風先生即刻送
    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