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是如何養成的?家長的錯誤教導,讓孩子於蜜罐中「溺亡」

2020-12-02 李四說歷史

如今隨著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多數家庭在生育子女一事上都考慮優生優育,從而使得社會上獨生子女家庭不在少數,而面對家中唯一孩子,父母往往會予以其極致的疼愛,讓孩子從小就過著"泡在蜜罐"裡的生活,然而家長們不知道的是,有時候蜜罐也能使人"溺亡"。

對於家中獨子獨女,家長們總是害怕他們受到傷害,為了守護孩子的成長,家長往往予以孩子極致的保護,然而在這種過度的保護下,家長們卻造就了一個有著成人身體,卻無堅韌之心的"巨嬰"。

當孩子步入學習階段,從幼兒園到大學,家長的過度幹涉、過度保護,就如同一個籠子一般,讓孩子活在籠中,哪怕有天家長打開籠子,跟孩子說你可以自由飛翔,這時沒經歷過天空廣闊的孩子,也不知如何展翅,他們只會怯懦地呆在自己熟悉的成長環境中,依賴籠子予以的保護。

我們不難發現,時代的變化下,如今依然有著不少"巨嬰"存在,生活不能自理,嚴重依賴父母的他們,很難獨自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而家長們對於這類孩子也很是頭疼,卻又不知道為何孩子會有著這般變化,其實這一切都是家長們在無形中,用錯誤的教育方式一手造就的。

那麼錯誤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變化?

1、 過度依賴

當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便對孩子展現出超強的保護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於孩子有著過多的保護,一手操辦孩子的事情,很容易就會使得孩子對父母有著過度的依賴,在生活或是面對難題時,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如何解決,而是尋找父母,成為活脫脫的"巨嬰"。

2、 失去自主

過度的保護欲下,使得一些父母對於孩子有著很強的管控欲,他們嚴格管束孩子,對於孩子的人生有著過多的幹涉,在孩子面對選擇時,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便先行為孩子做出選擇,久而久之,當孩子一切都聽從父母的安排時,他們就會漸漸的失去自我,形同"機器人"一般,只知如何服從命令,同時在面對選擇時會表現出一副猶豫不定的樣子。

3、 極度自我

父母的寵愛、過度保護,也會導致另一幅局面出現,那就是子女性格變得愈發自我,當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長之後,面對家長們無條件地滿足要求,孩子便會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這一切揮手可得,在這種錯誤的認知下,孩子的內心會漸漸變得膨脹,欲望也開始不斷的變大,最終變得慾壑難填。

當家長無法滿足孩子的條件時,孩子甚至會以一個蠻橫的態度來去責怪家長,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圍著孩子轉的樣子,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才是"一家之主",性格上也變得愈發自我、自私,不為他人做感受。

那麼面對孩子這類情況時,家長該如何做出調整?

1、 適當放手

當家長發現孩子過度依賴自己時,這時候家長就得學會適當放手,開始著手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從小事開始,讓孩子一步步學會 如何掌握自己的生活,學會獨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在融入集體生活中時不受他人排擠。

2、 予以選擇

家長身為過來人,固然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以及社會經驗,為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能夠少走一些彎路,多數家長都會為了孩子考慮而去幹涉孩子的選擇,有些時候甚至不詢問孩子的意見,予以強硬的態度,其實這麼做反而會使得孩子漸漸失去自主,失去獨立的判斷能力,抑制了孩子成長的可能性,所以在這方面家長們可以適當的做出調整,在孩子面對選擇時,不要強硬的幹涉,而是在一盤予以孩子直觀的意見,讓孩子多條可以選擇的路,並為孩子進行分析,讓孩子自己來做決定。

3、 拒絕無理

在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時,家長不要一味答應,適當的拒絕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可能一時間孩子會表現出無法接受,甚至耍小性子的樣子,但是長遠看來,一次拒絕更能讓孩子認清現實,而非一度的以為父母會"服從"自己。

育兒道路上遍布坎坷,每個家長都在借鑑前人經驗的同時,一步一個腳印前進著,企圖教導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家長們有沒有思考過一句話"育人先育己",有些時候,親子出現問題,孩子身上劣跡頻出,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家長的影響,只有做好自己,才能給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

相關焦點

  • 家長的溺愛,正讓孩子於蜜罐中「溺亡」,讓他一步步成為「巨嬰」
    從學前班到大學直至工作,家長總是無微不至地保護著孩子,將孩子當成金絲雀一般圈養了起來,這樣導致了哪怕是家長打開籠子讓孩子翱翔於藍天之上,孩子也會剛走出籠子便跌入深淵,他們猶如雛鳥一般只會待在籠子裡等著父母的餵養,卻不懂得如何獨自飛翔。
  • 《貓和老鼠》,寶貝貓咪,被養成巨嬰的湯姆!
    《貓和老鼠》,寶貝貓咪,被養成巨嬰的湯姆!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已經成年,但是卻什麼都不會做,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稱為巨嬰。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享的動畫訴說、嘲諷的就是這樣一個社會現象。生活中我們不僅經常看到把寵物當成嬰兒來養的人,還會看到把孩子當成毫無自理能力的嬰兒來養的父母。他們這樣做,抑制了動物和人的天性,讓寵物和孩子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巨嬰。
  • 大部分成年人,都是「巨嬰人」,你應該這樣跟他們相處
    巨嬰人的公式是:我這樣對你可以,但是絕不允許你這樣對我,我不給你發信息可以,但不允許你不回我信息,吵架後,我可以不哄你,但你必須來哄我。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這種情況,那就是你稍微不合他們意了,他們就會指責你。反正千錯萬錯,都是你的錯,即使他們是錯的,也絕對不會承認自己是錯的,他們的心理活動是。
  • 缺失的環節:從中孩子到巨嬰
    其間,作為孩子學習和模仿的主要對象,父母的言行舉止對於每個人的一生都影響極為深遠。反之亦然,孩子的一言一行,也會折射出家庭的面貌。熊孩子和巨嬰的成長過程,必然有家庭教育的缺位。 而家庭教育缺位,也會有很多情況。
  • 13歲女孩月考全校第一後溺亡:在權威之下,孩子應該如何自處
    然而,補考後的第二天,也就是2021年新年的那一天,女孩被發現在池塘中溺亡。「考試正常發揮,考得好怪我嘍?」這是女孩留在QQ空間的最後一句話。後續警察和同學在她家搜索發現了她的遺書,遺書中寫道「2021年的第一天,但是我要走了。我死了,你就不會罵我了吧?」女孩走了,沒人罵了。隨後補考成績出來:98分,只錯了兩道小題。
  • 家長做到這「3懶」,孩子長大獨立又自律,媽媽可別太勤快了!
    最後,在高考中奮力拼搏,最後終於考了651分,被自己的心儀的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錄取了,這位勵志的男生就是張天助。這個優秀的男生,讓我感受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一般優秀的孩子,都特別的自律,因為自律的孩子,他們能夠忍受寂寞,忍住外界的誘惑,堅持自我,保持初心,最終他們將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並走向成功。
  • 繪本館告訴你5歲時應該教導孩子的五種價值觀
    原標題:繪本館告訴你5歲時應該教導孩子的五種價值觀 許多家長認為向幼兒或學齡前兒童傳授價值觀還太早,但我們告訴大家這是一種誤解,因為在孩子5歲之前不論是習慣還是性格都非常容易塑造,而且這時孩子的學習能力也非常的強,所受到外界的幹擾也最少,因此在這個時間段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也是最容易的
  • 33歲「巨嬰」還穿紙尿褲,吃飯靠餵睡覺靠哄,仍然活在嬰兒的世界
    巨嬰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會幼稚形容擁有著非常正常的身體和一些行為能力,但是總會在表現上像是一個小寶寶一樣形容能力和身材年齡都是不符的,事實狀況下來講,巨嬰的存在也是和父母的教育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繫,如果父母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嬌生慣養,不培養孩子生活的一些能力。
  • 成年「巨嬰」33歲仍穿紙尿褲,吃飯要餵睡覺要哄,網友:養廢了
    一旦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對家長發脾氣,根本不懂得感恩父母。3:事事包辦如今的家長對小孩的生活和教育事事包辦,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們養成了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的壞習慣,讓小孩失去獨立的生活能力。孩子上學之後又會不斷督促他們寫作業,安排好孩子的學習生活,這一切只會導致小孩越來越依賴父母。
  • 33歲還長不大的「巨嬰」,喜歡用奶瓶喝咖啡,戒不掉紙尿褲
    大部分孩子在這一過程中已經漸漸學會獨立,不需要父母的照顧,可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已經33歲了,卻還像個2歲孩子一樣。33歲還長不大的「巨嬰」在大家身邊已經過了30歲的男士,人生是一種什麼狀態?「成家」和「立業」總要佔一樣吧?
  • 心理專家:孩子偷錢原因很簡單,沒零花錢導致的,奈何家長讀不懂
    「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對自己的需求產生強烈的欲望,但是許多家長因為灌輸給孩子節儉的觀念,使得孩子沒有零花錢,去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逐漸養成了「偷錢」的壞習慣。可蒙蒙聽過爸媽的指責後,依然屢教不改,多次偷錢,讓蒙蒙的爸媽十分苦惱,轉而求助心理醫生,專家說道:「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後,家長就應該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如果一味約束孩子,就會使孩子心靈得不到滿足,從而迫使他們犯下錯誤。」零花錢有必要支付嗎?給和不給截然不同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對孩子的零花錢進行約束,那麼零花錢究竟有必要支付給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
  • 孩子頭頂有「2個旋」代表什麼?和性格、智商有關嗎?家長要清楚
    04家長如何讓孩子擁有好性格?1.不過度寵愛孩子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再加上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孩子們可謂在「蜜罐」裡生活。孩子受到父母的疼愛是理所當然,但是家長要控制分寸,不要將溺愛與其混為一談。在面對孩子過分的要求時,要態度堅決地和孩子說「不」並進行教育,否則會讓其養成壞習慣。2.讓孩子學會分享在家中,孩子習慣了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家長通常也不會向孩子索要什麼。但是到了學校中會有很多同齡的小朋友,如果未能讓其擁有分享的意識,很可能與其他同學發生衝突,影響今後的正常交往。
  • 從社會上的「巨嬰現象」,淺談家庭教育中的「123」
    他語言犀利,字字珠璣,直接喊話那些疫情防控中的"巨嬰"們:"國家有保護你們的責任,但沒有慣著你們的義務。""建設祖國你不在,享受福利你比誰都快,我們中國不養巨嬰。"拉薩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賈凱勝在現實生活中,並不乏這樣的"巨嬰現象",我們應當引以為戒。
  • 33歲「巨嬰男孩」,至今吃飯要餵睡覺要哄,父母照顧下拒絕長大
    整個家庭的收入完全靠男子的姐姐在外打工來應付,不得不說,這樣一個超級巨嬰,真的是整個家庭的悲哀。其實現實生活中像這位男子般的巨嬰並不多見,但巨嬰現象卻屢見不鮮,例如:孩子已經十幾歲還不會穿衣,不能自己吃飯,不能獨立睡覺,不能做任何事情。再例如:已經成年還靠父母的接濟生活,整天好吃懶做的待在父母身邊。
  • 巨嬰是人格停止發育狀態,家長只要做到3點,就能讓孩子人格健全
    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讓心理成長,心理成長的實質是人格的成長,意識療法認為如果一個人的生理年齡不斷增長,而心理年齡停止了發育,長著長著就成巨嬰,巨嬰就是人格缺失的一種體現。不能夠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存在於天地之間,對生活沒有激情,對責任只有逃避,對困難沒有擔當。
  • 高鐵霸座女「你去死吧」|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1「巨嬰」一直在往外冒,以至於這個詞一直很火。之前最火的一位巨嬰是誰?就是那位高鐵上的霸座男,他很坦然的說:現在你有三個選擇:1、要麼你自己站著;2、要麼你坐在我那個座位上;3、要麼你自己去餐車上坐著去!我以為這位高鐵男已經是巨嬰國的極品了,今天又出來一個,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巨嬰更比巨嬰強。
  • 廣西一男子帶7歲兒子遊泳 轉身給手機充電結果孩子溺亡……這件事...
    一個疏忽,終身悔恨......帶孩子去遊泳時,家長一定要看護好孩子,以免發生意外!近日,廣西平果市發生一起兒童溺亡事件,家長當時分心做了別的事。據了解,7月6日晚8時許,一名7歲男孩跟父親去遊泳。父親教他遊了一會兒後,就起身去泳池邊的售票處,借充電器給手機充電,留下孩子套著遊泳圈在泳池內玩水。沒過一會兒,男孩不幸溺水。
  • 變形記16歲女「巨嬰」:日花銷過萬、吃飯要人餵,現在已脫胎換骨
    在生活中,常有一些「巨嬰」,他們有的已經成年,有的正值青春期,卻無一例外像個嬰兒一樣,要自己的母親「哺育」。沒有自理能力,沒做過家務,甚至連吃飯都要父母喂。有的「巨嬰」也許一輩子就只能依靠「啃父母」生活,有的也許會幡然醒悟,脫胎換骨。
  • 巨嬰越來越多,當避無可避時,該如何與巨嬰朋友相處
    我想每個人身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巨嬰患者」或者沾染有「巨嬰」特性的人,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與此類人相處呢?巨嬰的表現形式很多人認為「巨嬰」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不然,很多時候這類人離我們很近很近。其實也可以這樣說,那就是身邊那些「不太合群」或者「相處困難」的人,很多都會有「巨嬰」的症狀。
  • 孩子偷錢怎麼辦,家長的做法很重要,做對的家長很聰明
    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這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家長平時最好要這樣養孩子,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吧。定期給孩子零用錢現在每個家庭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斷的提高,對於金錢方面也沒有太緊缺,尤其是孩子的零用錢,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就會對金錢有了不同的認知,有的孩子平時想買什麼東西很多時候都是家長一手包辦,但是隨著娃不斷成長,家長應該適當的定期給他一些零用錢,平時讓他自己買一些學習用品或者玩具之類的東西,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對金錢有不同的看法,還能養成自己存錢的好習慣,如果平時娃需要什麼東西家長就替他買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