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些表現,請關注他的心理健康!

2020-12-03 育兒網

孩子有這些表現,請關注他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一些行為可以反映他的心理活動,關注兒童心理健康非常有必要,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孩子很可能會思想偏激,做出過激行為。下面,我們就來深入了解下:

孩子有心理問題的幾種行為

孩子有以下這四種行為,大家一定要多關心他的心理健康:

1.熱衷於玩火

孩子過度熱衷於玩火,用極端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說明他心態有悖於其他常人。大家平常要多多關心孩子,了解他的心理動態,引導他用正確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

2.虐待動物

孩子有虐待動物的行為,更是要重視,要知道很多臭名遠揚的殺人犯小時候都有虐待動物的習慣:

孩子有拽小貓小狗尾巴、故意拿走寵物食物等行為,經過父母教育後不再做,說明他可能只是頑皮,大家不必在意;

孩子折磨動物、甚至打殘打死動物,說明他行為偏激、內心麻木殘忍,大家一定要引起警覺,及時加以引導。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孩子有可能滑入犯罪深淵。

3.霸凌他人

霸凌他人也是孩子人格扭曲的一種表現,他們通過欺辱他人來滿足自己的權利慾,對任何反對自己的人使用暴力手段進行應對。這時候,家長一定要進行嚴格管教,糾正他的心理問題,防止他以後走犯罪道路。

4.有意找茬

孩子總是找別人麻煩,看到別人生氣發火感到開心,從別人的反擊情緒中獲得快感,這種行為也是心理扭曲的表現,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如果真的是心理有問題,應及時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孩子有心理問題,父母正確的處理方式

發現孩子有心理問題,大家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法加以應對:

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發現孩子心理有問題,大家要及時帶孩子去正規醫院找專業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除此之外,大家在平常要多關心孩子,給他們更多的心理慰籍,讓他們保持心理健康。

參加公益活動

孩子對待問題態度消極,大家要經常帶他參加有意義的公益活動。參加公益活動可以讓孩子感受愛與被愛,讓陽光照進他的內心世界,縮小心理陰暗面。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大多都有這3種表現,家長別再輕視了
    孩子的教育是家長最關心的主題,所有父母都盼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成人,但是現在社會因為各種原因,越來越多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出現。很多父母過於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從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日子一長,洋洋好像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來,整個人都快抑鬱了,一上課就開始哭,嚴重影響到其他孩子。直到有一天,洋洋突然爬到自家窗臺上,準備往下跳,幸好洋洋媽從廚房出來看到了,急忙拉住了他,洋洋媽被嚇得痛哭起來,洋洋也跟著哭,隨後冷靜下來問清原因後,洋洋媽悔恨自己的教育行為不恰當。
  • 關注備考研究生人群的心理健康
    這些參考信息究竟會對考生的心理健康和考試成績產生怎樣的影響呢?為了系統比較考研人數、考錄比等信息的變化與考生心理健康和考試成績之間的關係,我們整理了2015—2018年4年之間某醫科大學參與研究生複試的考生的相關信息。共統計3612名考生信息,其中男生1677名,平均年齡24.1歲,女生1935名,平均年齡23.6歲。
  • 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關注成長,讓孩子「動靜皆宜」
    膠東在線5月6日訊,活潑好動、富有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健康兒童的重要標誌之一。然而孩子過於「調皮搗蛋」,也會讓父母大傷腦筋。一年級學生康康(化名)的父母最近就很鬱悶,剛剛開學一個周,家長就被「請」到了學校。
  • 留學生心理問題引關注 行囊也需打包心理健康
    原標題:留學生心理問題引關注 行囊也需打包心理健康   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中國學生留學的痛點之一。迫於文化衝突和學業壓力,每年都有中國留學生,特別是低齡留學生因為負面情緒而出現抑鬱症、精神疾病等問題,嚴重影響其在海外順利完成學業。關注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迫在眉睫。
  • 關注心理健康!24小時心理援助線上服務平臺為您開通...
    關注心理健康!24小時心理援助線上服務平臺為您開通... 一般常態心理者表現為經常有愉快的心理體驗,適應能力強,善於與別人相處,能較好地完成同齡人發展水平應做的活動,具有調節情緒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數人屬於一般常態心理者。 輕度失調心理者表現出不具有同齡人所應有的愉快,與他人相處略感困難,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動調節或通過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的幫助,就會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逐步恢復常態。
  • 疫情面前,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全國各地為應對疫情採取了嚴密控制人員流動等相關措施,孩子們會感覺到生活中有了很多不同。不像往年那樣可以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說好的寒假旅行計劃也被取消了。想出門和其他小夥伴們玩一下,或者去飯館吃個大餐,也不行。偶爾不得不出門,也得帶上大口罩。 家長有沒有注意到,這些緊張的氛圍,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一些微妙的變化?
  • 北大六院王玉鳳: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需醫—校—家合力關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慶玲)中小學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家長、學校和社會關注的焦點。11月20日,在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育人·心理健康」論壇上,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王玉鳳透露的一組數據更加證明,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急需更多科學化的理解和關懷。
  • 可不止人會有心理疾病,你家狗狗的心理健康也要好好關注
    可不止人會有心理疾病,你家狗狗的心理健康也要好好關注在現在的社會中,養狗狗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人們會更加的注重給狗狗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讓狗狗的生活更加舒適。但是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就忽視了狗狗的心理健康問題。
  • 萬不可忽視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
    如果細心的家長朋友發現孩子最近突然從活潑變成了孤僻,從童言無忌暢所欲言變成了唯唯諾諾、沉默寡言,那麼一定是有外界的因素導致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比如在學校、幼兒園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近日,廬陽區就發生一起民辦幼兒園教師體罰幼兒事件:幼兒園小二班配班教師蘇某某,為今年該園新入職教師,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
  • 抗「疫」當前,請查收這份心理健康指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連日來,全國各地都時刻關注疫情的進展,本次疫情屬於重大社會應急事件,在損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監獄民警職工在抗「疫」一線,同樣需要強大的心理支撐。
  • 【校園新聞】「啟動心靈的力量」.心理健康,我們始終關注!
    以「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中學生心理品質」為目的的梁豐高中2018年「啟動心靈的力量」校園心理劇大賽總決賽於5
  • 兩會聲音|政協委員姜雨均:關注防疫常態化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文登路小學大隊輔導員姜雨均建議,應該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層面對學生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心理調節與疏導。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教師,青島市政協委員姜雨均特別關注疫情下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通過前期的交流和觀察,姜雨均發現疫情時期和後疫情時期孩子們或多或少顯露出一些心理問題。比如,恐懼疾病,害怕死亡。
  •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兒童心理疏導有講究
    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醫師張曉鳴介紹,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理活動。兒童的心理和身體一樣,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營養」。如果在相應階段,他們的「心理營養」沒有得到滿足,可能會影響到一生的心理發展過程,有的孩子會在生活中一直尋覓那個缺失的「營養」,有的孩子會在生活中重複早年的「噩夢」。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一個從健康、亞健康、亞疾病到疾病的軌跡。
  • 囟門關乎孩子的聰明程度?囟門的6種表現,與寶寶健康有關係
    老人除了把囟門大小看成聰明的一種表現之外,還流傳著一些奇奇怪怪的關於囟門的說法。比如,摸了囟門,孩子就會變成啞巴。摸了囟門,孩子就會變傻瓜。摸了囟門,孩子可能會殘疾等等。而以上說法,其實都沒有科學依據。它們更多的意義,估計就是嚇唬家長們,一定要小心保護孩子的囟門。囟門與孩子健康的關係不過,囟門確實跟孩子的健康有一定的關係。
  • 疫情期間壓力大 紐西蘭亞裔心理健康問題引關注
    紐西蘭國家亞裔心理健康和成癮問題倡議及顧問組織(The National Asian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Advocacy and Advisory,簡稱NAMAA)表示,自疫情暴發以來,這些社區中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已經飆升。Ivan Yeo是NAMAA的會員,也是亞裔家庭服務的副主管。
  • 孩子心理壓抑的這7種表現,當父母的你看出來了嗎?
    我們似乎從未意識到成長也可能如此艱辛——對於成年人而言,如果錯過一頓飯,不過是過後再吃罷了,但是,對一個依賴別人給他食物的嬰兒,延誤吃飯時間卻會是對身心的雙重折磨。那麼,你怎麼知道孩子感覺痛苦呢?當孩子感到壓力時,他們可能出現以下7種表現:
  • 孩子的心理活動不同於成人,兒童心理障礙,問題不容忽視
    原標題:孩子的心理活動不同於成人,兒童心理障礙,問題不容忽視 孩子的有些表現是家長難以控制的,比如說孩子拼命得哭鬧,不停地動,或者坐在那裡不理人,那是因為孩子的心理活動與成人不同,非常複雜,也是很有意思的話題。
  • 「黑暗之中有怪物!」孩子怕黑的根源,其實是因為「泛靈心理」
    實際上,孩子怕黑不喜歡夜裡獨處是常有的事兒,家長只要掌握了幼兒在泛靈期的泛靈心理,便能輕鬆解決孩子對於暗黑怪獸的畏懼心理了。一、孩子怕黑,其實是「泛靈心理」在作怪「泛靈」說的是在某個特定時期內,孩子會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在他們的眼中,「萬物皆有靈」,這是一種心理傾向,常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出現。
  • 孩子的表現差異是「回家反省」
    為什麼學校最終要讓孩子們停課反省?做任何事都有理由,孩子停課自考,一定是違反了學校的規定,做了不該做的事。所以這時,學校要求孩子停課反省,他真的很內省嗎?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嗎?家長們急於讓孩子回學校。家長知道孩子的自省程度嗎?另一方面,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關係必然會導致一定的差距。這對孩子和老師都不好,特別是對孩子的學習。
  • 關注心理健康!24小時心理援助線上服務平臺為您開通……
    心理健康小知識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產生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人群也急劇增加。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下面,小編帶您去了解一下心理健康基礎知識01什麼是心理健康人是一個整體,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身體的健康是指人的身體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現象,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沒有疾病的發生;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的內在關係協調,心理的內容與客觀現實保持統一,並能促使人體內、外環境平衡和促使個體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