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節至次年春季,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芒壩布朗山寨就進入了觀鳥旺季。當地村民通過發展觀鳥經濟,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日前,記者在村民搭建的鳥塘旁,近距離拍攝到白鷳、原雞罕見同框的珍貴畫面。
清晨,白茫茫的雲海籠罩著整個芒壩,在一片溝谷雨林地帶,4隻白鷳和1隻原雞正在林間悠閒覓食,據鳥類專家介紹,白鷳和原雞都是雞形目的鳥類,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通常會因食物和棲息地發生爭鬥,能拍攝到它們和諧共處極為罕見。
據中國科學院哀牢山生態站實驗師羅康介紹,原雞和白鷳在一起活動,說明它兩個喜歡的棲息地比較一致。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由於現在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使得它們的種群數量比較穩定,呈逐年上升趨勢。
芒壩布朗山寨,地處瀾滄江東岸,位於糯扎渡自然保護區邊沿,這裡氣候宜人森林植被較好。特別是村口40餘株百年古榕樹,吸引了眾多鸚鵡和珍稀鳥類在這裡繁衍棲息,加之這裡的村民世代愛鳥護鳥,近幾年來,通過搭建人工鳥塘,在冬季食物匱乏的時候進行適量的投喂,如今這裡鳥類種數已達200多種,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觀鳥拍鳥。當地村民在鳥塘旁搭起偽裝攝影棚,通過收取機位費,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住宿、餐飲等服務,每年都有了不少的收入。如今,全村共有20多人,一起發展「觀鳥經濟」,共同脫貧致富。
(總臺央視記者 李勁松 思茅融媒)
(編輯 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