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記者鏡頭關注的人工假肢

2021-01-12 科學網

 

□本報記者 姜炯

 

在高交會中國科學院專館裡,與眾多被小Q機器人吸引的參觀者不同,一位美聯社記者的攝像機鏡頭長時間地停留在多功能肌電人工假肢的展臺上。假肢在當今社會已經不是個新鮮事物,而中科院也一直有著假肢科研的光榮傳統,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嘉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胡啟恆等科學家就曾為因工重傷的北京禮花廠女職工王世芬製造了利用人體神經信號控制的假肢。滿頭華發也許證明了這位美聯社記者的資深,然而他所關注的這個人工假肢又有何特別之處呢?

 

多功能肌電人工假肢的項目負責人、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李光林在芝加哥康復研究院和美國西北大學任職期間,一直從事多功能肌電人工假肢的研究,同時也是世界上首個仿生機器手臂的開發者之一。李光林回國時,正是汶川地震後不久,震災導致的大量致殘患者給他的刺激不小。他對先進院的領導說,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未來肯定對這些殘疾人有革命性的意義。機器人是中科院各兄弟院所組團參加本屆高交會的主題之一,因此先進院醫工所把李光林的研究成果帶到展會,向社會各界展示。

 

在展臺上,志願者張文濤是這套多功能、直覺控制假肢的主要演示者。這個小夥子此前在一家港資企業工作,在一次事故中,他的右手被車床軋斷。小張的斷臂處佩戴了傳感裝置,一個佩戴了假肢的仿真模特接受他的控制。當觀眾請他做一個個動作的時候,沒有見他有什麼反應,但模特的假肢卻聽話地動了起來,他身後的液晶顯示屏上也做出了圖像反饋,並伴有語音的解釋。這也就意味著,小張是在用直覺控制這隻假肢,在體外都能如此,一旦根據小張的手臂規格製成適合他佩戴的假肢,他的使用將更加便捷。

 

現在小張佩戴的是一支國產假肢,它只能完成一個動作,並且價值2萬多元。「進口的假肢也只能做一兩個動作,價格就更高了,要十幾萬元。」小張說。而他演示的這個多功能肌電假肢,可以完成三組六個動作,將來的成本將控制在5萬元以內。

 

「現在市場上供應的假肢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難以實現直覺控制,二是難以實現多功能。」李光林說。通過長期的科研工作,李光林選取了人們常用的手腕內收、外展,手腕雙向旋轉和手掌握拳、伸展三個自由度的六個動作。用幾個置於殘肢表面的電極採集人體動作時的神經電信號,經過信號的分析和解碼得到截肢者想要執行的動作,實現了假肢的多功能控制。

 

像小張這樣的情況還相對簡單,因為他的手臂斷面在肘關節以下,實現手臂動作功能的肌肉組織基本上是完整的。但是如果是肘關節以上截肢的患者,可用於假肢控制信號源的殘留肌肉不多,問題就比較複雜。截肢患者存在「幻肢」現象,也就是他們還有做某些動作的意識,只是因為肌肉組織被切除,無法完成。最近,芝加哥康復研究院成功開發了一種新的神經—機器接口方法:目標肌肉神經分布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TMR將截肢後殘留的肢體神經通過手術連結到特定的「目標」肌肉中,從而重建因截肢所失去的肌電信息源。該技術已經在多功能神經假肢控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得到了國際學術界與臨床醫學界的極大關注。芝加哥康復研究院的第一位男性和女性整個手臂截肢者先後被世界媒體稱之為世界上第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仿生男士」(Bionic man)和「仿生女士」(Bionic woman)。李光林直接參加了芝加哥康復研究院「仿生男士」和「仿生女士」研究課題。回國後,他希望能利用TMR技術為我國的廣大肢體殘疾者開發多功能仿生假肢系統,在我國誕生第一個仿生人。 由於李光林在美國的研究團隊主要是為軍方服務,解決由於戰爭造成的傷兵問題。現在他正積極推進該技術的民用化進程,並且致力於將成本控制在5萬元之內,這意味著中國的患者有機會最先享受到低成本、高技術的多功能肌電人工假肢帶來的便利。

 

《科學時報》 (2010-11-26 B2 技術產業)

相關焦點

  • 意念可控假肢、電子皮膚、人工喉……2018智博會發布十大「黑科技」
    &nbsp&nbsp&nbsp&nbsp荊楚網消息(記者瞿祥濤)8月23日,在重慶舉行的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簡稱「智博會」)上,發布了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這些「黑科技」不僅夠炫酷,還具有「生活溫度」。
  • 殘障人士福音:機器人造「假肢」 比3D列印還牛!
    記者從今天(11月23日)召開的「江蘇省傷殘人康復中心假肢矯形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製作系統產品推介會」上了解到,目前,南京已經引進了華東地區最先進的假肢製造機器人。專家表示,這可以為傷殘人士假肢製造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轉變,並且較3D列印有諸多優勢。
  • 截肢少年赴哈安假肢
    東北網伊春1月24日電(記者  吳聿宏)昨晚,截肢少年唐喜富在本報記者的陪同下登上了去哈爾濱的火車。    唐喜富做完截肢手術出院後,身體恢復得非常好。社會上眾多好心人打電話問候他或到其三叔家看望他。    1月中旬,德林義肢矯型器(北京)有限公司哈爾濱分公司再次派工作人員來到唐喜富的三叔家。
  •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假肢中的應用
    江蘇博實科技:假肢及其零部件的輕量化對降低穿戴者運動時所消耗的能量和提高穿戴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減少假肢的重量,一些輕質量高強度的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假肢的製作中,如超輕鋁合金、鈦合金、碳纖維複合材料等,其中,碳纖維比強度和比剛度都很高,而且設計性強,是製作假肢較好的材料。
  •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11 月 11 日的最新一期《人民日報》科技版用半個版的重頭版面關注人工智慧,引發人工智慧行業高度關注,報導對應用了BrainCo賦思頭環的底層腦機接口技術推出的智能假手高度讚賞
  • 智博會評出十大「黑科技」產品 意念可控假肢等上榜
    智博會評出十大「黑科技」產品 意念可控假肢等上榜 原標題:   科技日報重慶8月23日電 (記者雍黎 實習生王珂)23日,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發布會在重慶國博中心舉行。
  • 殘疾哈士奇裝上升級版 3D 列印假肢
    去年,科技公司3D Systems給一條名叫Derby的先天性殘疾狗設計了一對3D列印假肢,但是它們太小了,這使得Derby無法像其他狗狗一樣正常地坐著,但是現在,升級版的3D假肢幫助它克服了這些限制。
  • 瀋陽團隊為斷腳金雕裝3D列印假肢(圖)
    「猛禽假肢」獲得成功。9月26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對此事進行了採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夾斷腳2016年12月30日,瀋陽猛禽救助中心在瀋陽白清寨地區,救助了一隻受傷的一歲亞成體小金雕。這隻金雕被護林員發現時,它已被盜獵者的獵夾夾斷左腿,由於血流不暢又有嚴重的凍傷。可憐的小金雕左腿很快壞死,為了保全它的性命,動保專家不得不為它截肢,它因此失去了整個左腳和一小段左腿關節。
  • 用3D列印,給你做個超級英雄的假肢
    一位年輕的索爾正用他列印的假肢緊抓著戰錘讓不可治變得可治   在快速發展的3D列印醫療手段中,最振奮人心的結果之一就是它能給予原先毫無希望的病人以幫助  安裝假肢手和人工橈動脈(在手肘以下)時存在一個奇特的現象。就總市值而言,大部分醫療設備公司對於這類假肢的需要並不會增加。傳統的人工橈動脈十分昂貴,一般來說每個產品花費在一萬到兩萬美元,甚至更多。假肢會逐漸退出廣泛應用,並且如果病人還年輕並仍在成長中,一副假肢是不現實的——尤其當病人還要依靠另一個功能健全的肢體時。
  • 【中國智博會】智博會發布十大「黑科技」 意念可控假肢、電子皮膚...
    【中國智博會】智博會發布十大「黑科技」 意念可控假肢、電子皮膚等款款自帶「未來感」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24日 19:02 A-A+ 十大「黑科技」發布會現場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8月23日,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簡稱「智博會」)發布了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
  • 智博會| 用意念可控假肢 十大「黑科技」讓人腦洞大開
    紅網時刻8月23日訊(記者 何青)用意念可控假肢,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今日,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發布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這些炫酷,又有「生活溫度」的「黑科技」讓人腦洞大開。「黑科技」創新產品徵集與發布活動作為本屆智博會的系列活動之一,以「探尋黑科技 創新 炫未來」為主題,自2018年7月18日啟動,通過騰訊全網發出網絡徵集,結合機構推薦。
  • 最美學警李博亞出院 已回鄭州接受假肢安裝
    【溫暖】 家鄉人高速路口接英雄昨日上午9時20分,東方今報記者帶著鮮花趕到鄭州新區站。一會兒,李博亞65歲的奶奶與一些親友相繼趕到。接著,河南電視臺、鄭州電視臺等媒體記者、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江宜懷等人,以及平頂山魯山縣副縣長李玉潔、省康復輔具技術中心主任張工部等陸續趕到。所有人都盼著李博亞的到來。
  • 省康復醫院為玉屏殘疾人朋友免費安裝假肢矯形器
    貴州省康復醫院為玉屏 6名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矯形器 為深入開展「黨建扶貧,康復下鄉」義診活動輔具適配的後續工作,12月19日,貴州省康復醫院假肢輔具中心到玉屏為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
  • 最美鐵警李博亞要回鄭州裝假肢了
    李博亞的事跡由本報率先報導  今天,鐵路部門將安排專車護送李博亞返回河南  鄭州相關方面已做好假肢安裝的準備工作  □記者 李紅汛  「李博亞將在24日從秦皇島回到鄭州,接受河南省康復輔具技術中心(原河南省假肢中心)假肢安裝!」
  • 李博亞抵鄭州安假肢 300餘鄉親自發迎接
    更有數十家媒體的記者早已守候在這裡。「20多名親屬8點就在這裡等著了。我們都非常想念博亞。他是最棒的!」說著,博亞的姨母眼圈兒紅了。  車門打開後,博亞家鄉魯山縣的縣長向他獻了鮮花。11時15分,車隊到達河南省康復輔具技術中心。這時已有300多名群眾自發地在這裡歡迎博亞。博亞的同學打著「博亞你是我們鐵警學子的驕傲和自豪」,「博亞你的健康是我校師生的牽掛」的橫幅,夾道歡迎他。
  • 交通事故猛於虎 北京假肢安裝生意好
    晨報訊 記者李海霞昨天,記者從北京市假肢矯形技術中心了解到,現在安裝假肢的人員有了很大變化,原來90%是軍殘人員,現在交通事故受害者成了安裝假肢的主要人群。  北京市假肢矯形技術中心原名叫北京假肢廠,1958年建廠時主要是給戰爭年代傷殘軍人安裝假肢。隨著經濟建設時期的到來,傷殘軍人越來越少,代之而來的卻是交通事故受害者。
  • 3D列印創新中心對外開放 列印假肢只需1000元
    【探訪】  3D列印假肢只需1000元  水晶工藝品、日常辦公和生活用品、工業零部件、生物醫學產品……走進3D列印創新中心,可以看到利用3D技術列印出來的各種產品。「3D列印+教育、3D列印+設計、3D列印+模具、3D列印+骨科……如今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地方都能找到與3D列印的結合點。」中心工作人員說,未來3D技術將更多用於「私人定製」。
  • 3D列印已實現假肢「私人定製」
    在專業的醫療領域,3D列印技術的新應用也是層出不窮,僅在骨科應用上,用3D列印人體的骨骼模型、人工關節都已有先例。  在國內,也有不少人嘗試在醫療領域引入3D列印技術,徐貴升便是這樣一位嘗鮮者。2002年,徐貴升研究生畢業,之後進入廣東一家醫院做骨科醫生。但對於這位自稱「想法比較多」的年輕人而言,按部就班熬資歷的傳統醫生職業路徑似乎總缺了點什麼。
  • NIPS 2018人工智慧假肢挑戰賽結束,百度Firework團隊奪得第一
  • 山東省慈善總會幫「最美教師」孟凡芹安裝假肢
    山東省慈善總會得知孟老師事跡後,決定聯合山東省假肢矯形康復中心為孟老師提供全省最專業的治療,免費量身定製、安裝假肢。近日,省慈善總會工作人員陪同孟老師來到省假肢矯形康復中心。「30年沒正常走路了,不知道還能找回感覺嗎?」在測量取型過程中,孟老師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擺脫雙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