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高潮,就是人們常說的「自發知覺高潮反應」,英文全稱: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簡稱:ASMR。
它描述的是一種平靜、愉悅的感覺,常常伴隨著震顫的興奮感。這種興奮感據說起源於一個人的頭部,由於受到刺激而擴散到脊柱,有時甚至是四肢。如何觸發這種刺激因人而異,其中最常見的觸發方式,包括耳語、白噪音、嘴唇拍打、刷牙、咀嚼、輕敲、撓癢,甚至皺褶。
發源
這個術語,是2010年由一個名叫詹妮弗·艾倫(Jennifer Allen)的女人所創造。當時,她在一個健康網論壇上遇到了一群人,他們宣稱自己體驗過一種奇妙的感覺,但似乎沒有一個人能很好地描述這種感覺。
於是,艾倫組織大家在Facebook上創建了一個小組,名為: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Group。她想要建立一個社區,把那些也經歷過這種感覺的人聚集在一起。她有意識地創造了一個讓人們便於輕鬆使用的術語:ASMR。
這是一個聽起來客觀、臨床、科學的術語。而不久之後,一個世界性的社區開始形成。
不過「顱內高潮」這個概念,在這個術語之前早已存在。2007年,一位名叫「ok ayever51838」的用戶就在那個健康網站上創建了一條名為「奇異感覺良好」的帖子,這也是艾倫第一次遇到其他人描述她後來所說的ASMR。
網上試圖觸發ASMR的視頻,最早都起源於艾倫所建立起來的網上社區,不過那時的視頻可不像今天網上充斥著各種性暗示的ASMR視頻。
聽ASMR視頻的感受
我第一次看這樣的視頻,大概看到了這樣的東西:
一位美女坐在一個看似十分專業的麥克風后面,她輕輕地敲了幾下麥克風,結果產生了測試麥克風的聲音,然後拿起一把梳子,開始刷頭髮,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說:「你好~~你準備好放鬆了,準備好睡覺了嗎……」
整個過程中,她製造的各種聲音似乎從左向右在腦中來回切換,通過一個聲音上的按摩,試圖讓我放鬆。
說實話,在聽了這樣的視頻後,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經歷了什麼。我是放鬆了還是有點延遲了?我有沒有感覺到睏倦?還是緊張?在很多方面,這些視頻演示看起來像是標準的引導放鬆,或釋放一種催眠誘惑力。
至少,我最早關注ASMR,是將它作為一種改善睡眠的技術而感興趣。ASMR視頻興起於2010年。然而直到如今,還缺乏科學證據來證明ASMR是一種改善睡眠的技術。但據說一些新的研究正在試圖把它帶入科學領域,探討一些動聽或放鬆的音樂到底會如何對一個人的情緒狀態產生直接而有力的影響。
ASMR有科學內核嗎?
不管怎麼說,ASMR這個詞是由詹妮弗·艾倫一個非科學家試圖為一種感官現象創造的一個看似官方的名字。
在維基百科中,ASMR指的是一種以皮膚上的靜電感或令人興奮的刺痛感為特徵的體驗,這種感覺通常從頭皮開始,從頸部後部和上脊柱向下移動。
2015年,在第一批開始對ASMR進行科學研究的報告中,將其定義為一種感覺現象,指個體在頭皮、頸部後部,有時在特定的觸發音頻和視覺刺激時,會感受到一種刺痛的、靜態的感覺。據報導,這種感覺常常伴隨著放鬆和幸福的感覺。
至少,一些人認為能從視頻中獲得放鬆,減緩他們的抑鬱症、失眠和慢性疼痛,而另一些人則感到無聊,把這些視頻拒之門外。
但如今ASMR視頻還是有大量的追隨者,足以養活這些ASMR內容創作者。這些視頻宣稱擁有通過認知行為引導放鬆和冥想的技巧,可以通過分散觀眾對憂慮的注意力,以及提供一組令人欣慰和熟悉的聲音來使人安定,這些聲音可能會喚醒人們小時候受呵護的記憶,或者直接給人一種受照顧的感覺。
隨著更多的研究完成,我們也許能夠更好地了解這過程中,我們究竟經歷了些什麼。
總結
據2015年的一份在線調查報告,看ASMR視頻的人有98%為了放鬆,82%因為失眠,82%為了緩解壓力。雖然最常用的觸發因素都是輕柔的低語聲,但並不是所有的觀眾都對相同的觸發做出反應,觀眾對每個觸發器的反應也不同。
最有趣的是,在受訪者報告中,研究者發現服用鎮靜劑等藥物反而削弱了這種能使人感到放鬆的ASMR體驗。雖然一般認為個體經歷的情緒狀態與觸覺刺激沒有明顯的聯繫,但受訪者的ASMR體驗和情感之間卻好似存在聯繫,一些情緒低落的受訪者表示,在觀看ASMR視頻時,他們經常感覺更好。
2018年的一項相關研究發現,觀看ASMR視頻只會增加那些能體驗ASMR的人的積極情緒狀態。這些人在觀看ASMR視頻時,心率明顯降低,皮膚電反應顯著增加。也就是說,那些經歷過ASMR的人在這過程中,更能增強冷靜。這樣的情緒調節可能會讓ASMR有治療價值。
總之,ASMR可能在某些人的失眠治療中有一些應用,需要進一步研究,看看它是否有效,對誰有效。同時,有些人真的很喜歡這些視頻,覺得它們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