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3期文化產業評論
從圈地自萌、陷入爭議到不斷擴圈,ASMR已在網際網路世界悄悄發展了多年。上月,瑞典斯德哥爾摩的ArkDes博物館發起了一場特別的展覽,展覽的主題是ASMR。一直被外界認做非主流、難以登大雅之堂的ASMR走進博物館,意味著什麼?以視聽內容為主的音視頻平臺,又該如何面對ASMR的興起?也許在不久的將來,ASMR終將突破圈層束縛,被大眾所接受。不過在此之前,ASMR還面臨著許多破圈難題。本期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為您解讀。
作者| Sybil(文化產業評論作者)
編輯| 狄圓圓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3525字|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這一次,備受爭議的ASMR,走進了博物館。
近日,位於斯德哥爾摩的ArkDes博物館籌備了一場名為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奇怪卻感覺很好)的展覽。展覽首次以ASMR為主題,向來自全球各地的文化消費者提供了一個了解ASMR文化和歷史的窗口。
這場展覽的詳細介紹中,ASMR是被如此描述的——
「十年前,ASMR還不被世人認可,人們認為這種感覺是完全虛幻的。今天,ASMR成為網際網路上的一場文化奇觀,這種潮流來勢洶洶,已經無法令人忽視。當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試圖弄清這種現象時,ASMRtists(ASMR創作者、ASMR藝術家)正在掀起一場文化運動,它超越了語言和文化背景,而是傾向於身體的感覺。」
「就像冥想或瑜伽一樣,ASMR作用於身體和思想。它無關速度,緩慢而專注,將人隔離於嘈雜的世界之外。」
聽起來,ASMR已被視作一種達到精神放鬆、提供治癒的生活方式。那麼,什麼是ASMR?
生理反應?精神需要?
被汙名化的ASMR
ASMR是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的縮寫,意為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特指人體通過視、聽、觸、嗅等感官上的刺激,在顱內、頭皮、背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產生的令人愉悅的獨特感受,它最常被媒體、公眾引用的簡單解釋是「顱內高潮」。
打開油管搜索「ASMR」,你能找到無數與這一主題相關的音視頻內容。許多油管博主通過不同的錄音設備、物品素材、表現形式,創造出各式各樣的ASMR視頻,為ASMR愛好者以及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帶來各種奇妙的視聽體驗。
比如,有博主錄下用木槌摩擦佛音碗邊緣發出的樂音,緩慢深遠,繞梁不絕:
點擊播放 GIF 5.2M
有博主用美工刀刮肥皂,刀片與肥皂摩擦時發出清脆的簌簌聲:
點擊播放 GIF 3.1M
有人按壓史萊姆(以硼砂、白膠水混合而成的果凍狀玩具),使其發出溼滑的噼啪聲:
點擊播放 GIF 5.0M
也有吃播博主全程直播吃雪糕,BGM是迷人的沙沙咀嚼聲:
點擊播放 GIF 3.0M
△油管JaneASMR
甚至還有人安排動物成為主角,錄下哈士奇吃肉時發出的吧唧聲:
點擊播放 GIF 3.4M
ASMR所涉及的的範圍,無所不包。
從訂閱量、播放量來看,油管上的許多ASMR博主擁有數百萬訂閱者,單個視頻的播放量在數萬、數十萬到數百萬不等,部分內容甚至能夠達到千萬級別的播放量。可見,這一新興的、充滿創造力的文化表現形式擁有龐大且穩定的生產和消費群體,範圍覆蓋亞歐大陸、北美、拉丁,足以稱之為席捲全球的文化現象。
只可惜,其私密、愉悅、感官享受、易於成癮的特性常常被曲解、利用,一些以ASMR為「外殼」的色情內容公然出現在各大音視頻平臺,造成極難忽視的負面影響。最終,不斷被媒體強化的「性」「欲望」「高潮」等描述導致了ASMR的汙名化,ASMR成為「軟色情」的代名詞。
如今,國內的各大平臺上,人們已經無法通過「ASMR」關鍵字搜索到任何相關內容,只能在一些吃播、慢直播、生活類視頻中找到一絲蹤跡。曾經悄然興起、不斷發展壯大的國內ASMR愛好者社區,不復存在。
撕去「軟色情」標籤,
ASMR能否成為「聲音經濟」新成員?
英國學者於2015年3月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耳語、輕柔的低語、獲得溫柔的個人關注、聆聽安靜清脆的聲音、重複聲響、觀看他人專注做一件平常的小事……這些試聽體驗都可以引發ASMR。
這也解釋了為何眾多ASMR愛好者同樣沉迷於慢直播,安靜房間裡書頁翻過的聲音、壁爐裡木材燃燒發出的噼啪脆響、吃播博主咀嚼冰塊的聲音——ASMR帶來的怪異而美妙的私人感受,懂得人自然會懂。
點擊播放 GIF 3.7M
△油管:CrunchyASMR
作為聲音內容的一員,ASMR會帶來新的「聲音經濟」,發起一場「聲音革命」嗎?
首先,我們可以拿「聲音經濟」的核心成員——音樂——與ASMR做一個比較。
不容分說,音樂能夠給人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可以說,幾乎所有樂迷都會在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時出現一系列情緒上的、生理上的應激反應。這一過程簡單說來就是大腦中控制獎賞和沉迷機制的系統起了作用:當音頻信號通過人體的神經系統傳達至大腦,我們的大腦同時也會對音樂的旋律、節奏做出預判。如果這種預判剛好符合心理預期,不會太過乏味也不至於完全打破常規,那麼大腦的關鍵部位便會分泌多巴胺(Dopamine)——一種傳遞興奮、釋放愉悅情緒的神經遞質,使人感到愉悅、舒適。
當然,不止音樂,各種可使人上癮的事物如毒品、性、美食、購物、遊戲,都與多巴胺有關。音樂使人著迷,ASMR也是一樣的。通過ASMR達到一種身體上、甚至精神上的享受狀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人體生理反應。
因此,將ASMR認作未來「聲音經濟」的一部分,不是沒有道理。並且,比起播客、有聲書等音頻形式的內容,ASMR更適合被以音樂為核心的平臺收錄,作為喚醒多巴胺的一種聲音形式,給消費者帶來愉悅感受。
此外,結合視頻畫面,ASMR能夠比單純的音頻內容擁有更多維度、更加有趣的表達方式,在VR、AR、無損音頻等多媒體新技術加持下,注重私人感受的ASMR潛力無限。
被主流認同,
ASMR需要的不僅是時間
不過,ASMR有沒有前景,更取決於社會對這種文化的價值判斷。當前,ASMR還只是一種亞文化,而一種亞文化想要出圈,說到底離不開經濟上資本的押注,以及意識形態方面主流文化的收編。
保守主義的觀點總是傾向於控制,驅逐那些不符合或無法符合當前制度的文化形式,維持原有社會的穩定狀態。太過前衛、新潮,甚至有些象徵著個人主義的ASMR,必須找到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價值立場,否則只能圈地自萌,安撫那些循聲而來、逐漸聚集的愛好者們。
研究發現,大多數在油管上觀看ASMR視頻的人,是為了促進睡眠,釋放壓力,只有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觀看ASMR視頻是為了刺激性慾。也就是說,ASMR固然有與性相關的部分,但廣義來看,ASMR更多有助於人們放鬆身體、緩解精神壓力,並非一提到ASMR,就是刺激性慾。
在這樣的基礎上,結合近些年來發展良好、影響範圍越來越廣的治癒文化,ASMR是不是能找到突破小眾圈層、更易被大眾接受的著力點呢?
ASMR的擁護者們喜歡宣揚其帶來的積極感受與治癒功能,包括改善情緒和緩解疼痛,甚至為抑鬱症患者提供暫時的情緒疏通。但是,儘管一些調查結果支持此類說法,我們仍然缺乏足夠的臨床研究,不能完全將ASMR等同於音樂、冥想等已經能夠用於精神治療的手段措施。在進一步研究得出積極結論之前,ASMR需要被客觀地對待。
這種客觀,不僅在于堅持「ASMR≠色情」的主張,同時也要避免盲目放大ASMR的積極作用。只有當更多的人認識、體驗到ASMR,才有助於這一專注個人體驗的文化形式健康發展。如果因為被別用有心地利用、被汙名化而走上畸形發展的道路或者被主流社會消滅、根除,那麼對於ASMR這個小圈子來說,真是太可惜了。
從某種意義來說,ArkDes博物館發起的ASMR特展,是一場有趣的嘗試,是積極且具有進步意義的。Weird SensationFeels Good線上展覽持續到今年11月,想要一瞥ASMR世界的觀眾不妨前去一試。
結語
從圈地自萌、陷入爭議到不斷擴圈,ASMR已在網際網路世界發展了多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容生產者、消費者踏入其中,ASMR開始在全球產生難以預估的經濟價值。
毫無疑問,ASMR是一種文化,更吸引著來自學術界與藝術界的關注。當它摘下「色情」標籤,融合視聽藝術與技術創新,我們是不是終於能夠正視這場文化景觀,更好地醒悟到:在我們周圍,一種私享的、新形式的聲音經濟,正在發生。
留言話題互動
你對ASMR怎麼看?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