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關於貞婦烈女的故事很多,導致很多人把貞德當做女性專享。實際上,貞不僅指女性的從一而終,也指男性的忠貞不二。無論男女,守貞是基本的做人準則。否則,朝三暮四、見異思遷,家庭與社會都不得安寧。今天的《銳解漢字》就來解解這個「貞」字。
《說文解字》:「貞,卜問也。從卜,貝以為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貞的本意是,在鼎上佔卜,察看吉兇。這個貞字與偵字都起源於祭祀佔卜。後來又延伸出有節操、堅定不移等意思。 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無論女性還是男性,我們都要恪守「抱一」的原則,「抱一」才符合「貞」德的要求。
在古代,貞列入女八德之中,但貞不僅指女性的節操,也泛指堅定不移的操守。《周書 諡法》:「清白守節曰貞」 ; 《論語》:「君子貞而不諒」;《賈子道術》:「言行抱一謂之貞」;《史記 甲單列傳》:「貞女不更二夫」;張衡《思玄賦》:「慕古人之貞節」;諸葛亮《出師表》:「貞良死節之臣」;《韓非子 難三》:「不貳者,則是貞於君也。」等等。做人,做女人,守貞很重要。對女性來說,守貞並不意味著「不更二夫」,在古代有改嫁之說,在當下更有重新選擇婚姻的自由。夫妻本是同林鳥,情義不合時,為何不能「各自飛」。我認為,古代隆重建立的貞節牌坊有綁架女性自由的嫌疑,丈夫死後嫁與不嫁,要看看具體情況而定,但不管怎樣,守寡一定是對鮮活生命的壓抑與掠奪。而自殺殉葬一類,就更不值得推崇了,即使是最偉大的男人,也不需要女人以犧牲性命為代價追隨。對待傳統文化的繼承,我們應持謹慎的態度,有揚有棄,取其精華,棄其糟柏,方能永葆中國文化的魅力。
作者簡介:知名媒體人,文化學者劉繼銳。時事快評,說聞解字。遊歷五洲,感悟生活。獨特視角,一家之言。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