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的尾巴,一直以來都是龜身上很重要的部位。不僅僅只是美觀的問題,龜的尾巴還可以讓它們在遊水的時候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並且完整的尾巴,也會讓龜的整體觀賞度提高了一大截。但其實大家有沒有發現,龜類的尾巴也是很有意思的,有的品種長有的品種短。特別是我們國龜類的尾巴,都是長長的,你可以看看剛出殼的草龜、花龜、黃喉,都是細細長長,尾尖如針。如果龜長大了,尾巴還是保存完好,尾尖如針,心理上給人一種完美,舒暢的感覺。哈哈,雖然有心理作用,但就是一種心理引導。大家在購龜的時候,如果尾不尖的,是不是都心裡有膈應。
如果你再觀察,也會發現,不是本土的水龜,尾巴似乎都很短。蛋龜類,你看麝香、剃刀、頭盔那些,尾巴都相對短小,就是公的,成體龜,尾巴還會感覺長一點。母龜的尾巴就更短小了。再看一些熱帶給,西非、蛇頸這類,哈哈,可以看出即使成體的龜,尾巴也就一點點而已。當然,也並不是國龜的尾巴都長,像歐澤,日石的尾巴也不短的。還是得按照生物的科屬分配才行。
可能尾巴短的品種,一開始看著不習慣,總感覺差了點什麼的樣子。尾巴長的龜,遊起來顯得有動態感。但是你不覺得尾巴長的品種,經常出現咬尾斷尾現象嗎?別說你沒有遇見過哦。特別一下養殖草龜的大戶,要是沒有處理好經常咬尾,沒一陣子,全都是光屁股了。經常也有龜友問:尾巴斷了還會再長嗎?那是不可能的,雖然都是爬行動物,但是龜不是壁虎蜥蜴,斷了就是斷了,長不出來了。沒保護好就是終身的損失。
尾巴都是連接著龜的生殖器,如果斷尾太嚴重,會影響繁殖甚至是龜的生命。出現斷尾的問題還是要積極預防和制止。出現斷尾有可能:1、龜同伴之間互相撕咬;2、營養不良導致脫落折斷;3、受傷折斷或者磨損(磨損是很經常發生的,特別是長到成體後,尾長的龜經常有磨損現象)。斷尾出現傷口時,可以按照腐皮的治療方式去醫治,多幹養減少接觸水的時間,消毒等待恢復就好。尾部受傷處形成白色鈍圓皮膜,就算是恢復了。預防咬尾,主要還得飼養空間夠大,躲避處要有,可以放置一些假水草作為躲避和玩耍,是可以減少咬尾的。避免強光直射太久、驚擾刺激龜。
而尾短的龜,幾乎不會出現咬尾現象,太短了,隨便一收就咬不到了。所以尾長尾短,各有好處吧。
看來這龜的尾巴還是大不相同的,除了觀賞和自身的平衡、生殖作用之外,像鷹嘴、鱷龜的大尾巴,還是保護自身的重要武器。這有力的一甩,可是可以很好的防身。尤其鱷龜的復古造型,尾巴就佔有很大成分,斷了可就真的不好看了。
每隻不一樣的龜,飼養的時候保護和注意的地方都不一樣的,不同品種的龜混養關注點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混養還是要考慮清楚的。對於尾長品種的,經常尾尖磨損都是比較正常的,所以也不必太計較啊,養龜的心態也是蠻重要的,患得患失就有點累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