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推背圖》的人,無不對第39像準確預測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而無不稱奇。
先看前讖「鳥無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這句。
繁體字「鳥」字,去掉裡面的四隻爪,換成「山」字底,便是「島」字,而旭日東升就是日本了。這句話合在一起,就是島國日本迅速崛起,但會給周圍的鄰邦,特別是中國、朝鮮及東南亞人民帶來災難,「人都哭」嘛!
清代的金聖歎也在點評中提到「有一外夷之邦擾亂中原」,後人對這一解釋也分歧不大。
而後頌「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是指農曆雞年,即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很好理解,不再贅述。
但對「十二月中氣不和」這句被多說人解讀為七七事變,理由是1937年7月7日,剛好是是農曆六月,是十二月份的中間月份。對這種解釋,筆者不敢認同,我覺得應該理解為十二月是一年,一年之中淪陷區的人民整天生活的提心弔膽,和平無望,這才是「十二月中氣不和」的最好解釋。
至於「南山有雀北山羅」這句,主流的解釋是說日本在東北扶持的偽滿洲國愛新覺羅氏和南京的汪精衛,因為「精衛」是古代一種鳥,暗扣「南山有雀」字面。
但筆者卻認為,此句應該是指老蔣搞得「攘外必先安內」策略,他本該誓死守衛當時的國都南京,積極抗日,卻派張學良去西北剿匪,「南山有雀卻跑到北山去羅」這不是南轅北轍,本末倒置嗎?
今天是勝利日,深夜發文,以來提醒國人勿忘國恥!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抗戰勝利紀念日都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日。
抗日戰爭是自海通以來,中國第一次全面參戰,我們不僅打贏了這場戰爭,還洗雪了甲午戰爭以來的百年屈辱,提升了國際地位。
因為從世界史的角度,抗日戰爭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場深刻影響東亞乃至世界格局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