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狼子野心,70年來從明朝抗倭到近代的抗日戰爭!

2021-01-08 極樂文典

公元1853年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

於次年(1854年)籤定《日美和親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日本歷史上稱之為黑船事件。從此日本開始了不平等條約時代,但日本並沒有就此沉淪。並在隨後的14年中開展救亡革新,終在1868年開始了明治維新,從此日本在隨後的77年中,在世界尤其是東亞開始扮演著重要角色。

黑船事件

在1895年以前,日本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當時的清政府。自明萬曆朝鮮之役打敗日本,豐成秀吉病死之後,日本在表面尊奉清王朝為宗祖國,維持著不牢靠的關係。日本國內想代替清王朝成為亞洲霸主的野心一直未被掐滅。

1872年,即明治維新後的第四年,剛剛稍有基礎的日本,內心隱藏的野心早已按捺不住,隨即兵分兩路,分別進軍朝鮮和琉球,在有機會時順勢攻下臺灣。當時福建總督沈葆楨帥一萬裝備先進來復槍的清軍登陸臺灣才就此罷手,可琉球卻失去了。琉球,即現在的衝繩,戰略位置及其重要,不但可以瞭望臺灣,同樣也是俯視日本的橋頭堡。

由於清政府的錯誤決策。琉球永遠丟失,可是日本也同樣沒有想過,70多年後,在琉球在開展決定日本生死的大決戰,也沒有想過,琉球將變成美軍的據點,同樣也沒有想到,覺醒的琉球人開始尋求獨立而正在奮鬥。琉球王國相比較琉球,朝鮮就沒有如此幸運,在同年被迫與日本籤訂《江華條約》,朝鮮的大門開始向他們的世仇日本開啟了。

1885年,朝鮮爆發了針對明成皇后為首的暴亂,日本又藉機與清政府協定在朝鮮擁有同等地位。1894年,日本對清王朝不宣而戰,結果清王朝戰敗,清王朝丟失臺灣與遼東一部,並宣稱朝鮮為保護國,朝鮮主權喪失。日本解決清王朝第一個對手後,下一個目標轉向俄國。俄國對日本擁有朝鮮極為不滿,日本想以朝鮮為跳板,進一步佔領中國。這兩個目的性相同的俄國是絕對不允許的,日本當時覺得自身實力不足,無法抗衡。在當時波斯與阿富汗問題中,英國與俄國存在分歧,於是英國看準時機,主動與日本結盟,提供技術與貸款,加快了日本的發展。

1900年八國侵華戰爭爆發,俄國軍隊在東北大舉進攻,第二年東北淪陷,清王朝感到自身無力收復失地,尋求外援,此時的列強雖強烈譴責俄國的行為,卻沒有做出實際行動。日本看到了機會,主動幫助清王朝,在1904年開始開始對俄軍的進攻,經過十數萬人的生命,與國內資源的耗盡,終於在1905年打敗俄國,由於日本知道戰爭之後國力大損,俄國雖敗,但國力仍強於日本,日本只能歸還清王朝,但東北成為了日本的勢力範圍,日本所設計的陰謀部分得逞。俄國漫畫裡的日俄戰爭俄國之後,日本調轉矛頭,將西方英美為首的列強視為對手。在隨後的26年時間中,日本沒有開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這並不是好兆頭,這是蟄伏,是積蓄力量的表現

1931年9月18日,這種表現結束了,日本關東軍進攻瀋陽,由於張學良和蔣介石對形勢錯誤的認識,第二日瀋陽淪陷。不到一年東北淪陷,日本對於中國的戰爭過於順利,中國的印象還是清王朝軟弱的殘喘,1933年的熱河戰役中,這種印象更加深化。1937年日本開始對中國的全面進攻,中國軍隊雖然拼命抵抗,可還是連戰連敗,華北華東接連丟失,中華民族危及。在中國1942年之前日軍將主要兵力對準國民黨,1942年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為了鞏固後方,減緩了對國民黨的進攻,主要目標對準了共*黨。要說明的是抗戰中沒有誰是中流砥柱而貶低一方,國共雙方都是抗戰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失一部分,抗戰都不可能將一百多萬日軍拖在中國戰場,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

抗日戰爭1941年12月8日日本向它新的對手英美等西方列強動手了,之前的諾門坎二次會戰,日本均告以失敗,日本害怕了,昔日的手下敗將竟如此驍勇。放棄了北進,選擇了南進。在1943年之前,日軍的攻勢是強大的,在緬甸打敗了中國與英國的聯軍,在南洋打敗了美軍。一時風光無限,帝國的光榮與夢想似乎已向它們招手,但戰爭還是需要實力,日本實力與西方列強相比,差距太大。短暫的輝煌後,剩下的只是哀嚎,從珊瑚島開始日本接連敗北,在島嶼爭奪戰中,往往戰至全軍覆沒。為了應對太平洋,日本被迫從中國抽調大批精銳,其結果幾乎全軍覆沒。硫磺島、塞班島、中途島的丟失使得日本門戶大開,英美的戰機讓昔日驕橫的帝國變成了投彈試煉場。到1945年,此時日本在中國精銳已大量抽走,補充進來大都是些孩童與老人,戰力大損,中國軍隊也開始了局部的反攻。蘇聯在雅爾達得到列強許諾東北回復沙俄時代所有的權益的前提下,開始了進攻。同年8月15日日本戰敗,被迫投降。日本戰敗投降但投降的日本並沒有真正的結束,而是又一個開始。二戰的殘瘤一直作祟到今天,他們的記憶仍舊停留昔日的帝國,並沒有發覺日本帝國滅亡。其實這也是一種悲哀加可憐的表現,是不敢面對現實的無奈表現。只能通過所謂的,已於時代不相符的行為來麻醉自己。這同樣也是一種極度不自信的表現。所以他們拒絕承認,其內心真實的是害怕承認。1872-1945年日本的對外表現略止如此,這是國家發展中的一段歷史。這裡想表訴下自認為歷史什麼,歷史就是從前發生的故事,能是大事小事,家事國事,都是歷史的組成部分,不能抹殺,也沒有必要。正面他才是對歷史最好的尊重。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的抗戰,抗的不是日本,而是鬼!
    後來中國政權更迭,軍事實力下降,宋朝到元朝這個時期,日本與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差。到了明朝,日本人直接明目張胆地渡海來燒殺搶掠。著名的「戚繼光抗倭」,就發生在明朝。在當時,無論是中國的軍隊還是百姓,都稱日本人為「倭寇」。 到了清朝,清政府的軍事實力遠不如明朝,一度被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打得割地賠款,毫無還手之力。
  • 明朝的抗日戰爭,日本傾巢而出,明軍輕鬆就將其擊敗
    日本戰國群雄,經過近百年的戰爭,到十六世紀五十年代基本上實現了地域性的統一。於是各地域的霸主便進一步爭奪全日本的統治權。控制尾張國的織田信長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1568年九月,他率軍進入京都。1582年六月,織田信長家臣明智光秀發動叛亂,包圍信長駐地本能寺,信長被圍無援,燒寺自焚。
  • 抗日戰爭,如果中國戰敗了,日本人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嗎?
    長期以來,大家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心裏面總會有一個奇葩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抗日戰爭,中國失敗了,日本贏了,那麼日本人會不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呢?假如抗日戰爭,日本人贏了,日本人是不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這是毫無疑問的!
  • 抗日戰爭14年,中國到底擊殺了多少日本鬼子?真實數據令人驚醒
    抗日戰爭是殘酷的。況且,1980年出版的《海陸軍年報》中,記錄日軍從淞滬會戰八月中旬到十一月八日,累計傷亡40672人。但其中截止10月14日日軍戰死3908人,繼續打了10天到了23日戰死3809人,日軍靈巧的躲開了所有中國軍隊的子彈,且日本軍醫醫術高超復活了99人。豈不是笑話?
  • 立廟崇仰,年年祭祀,日本為何對鄭成功這麼上心?真相是狼子野心
    鄭成功的父親叫鄭芝龍,福建南安石井鄉的人,他原本是一個海商,但是由於明朝實行海禁政策,嚴禁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易,於是鄭芝龍開始從事海上走私,往返於中日兩國。漸漸地,鄭芝龍的集團越做越大,就連在日本也頗具影響力,日本的平戶藩主松浦出於拉攏鄭芝龍的意圖,不僅為他在日本添置屋宅,還送給他一個日本女子——田川氏。 天啟四年(1624年),田川氏在日本生下一個男孩。
  • 「一戰」時唯一的亞洲戰場,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
    這場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戰」中唯一的亞洲戰場,這場戰爭嚴重侵害了我國的領土完整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暴露出日本的狼子野心。日本為什麼將目光放在中國身上?19世紀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卻因閉關鎖國的影響,人民思想與武器裝備大大落後於世界,加上清政府的軟弱無能,當時的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塊任人宰割的「肥肉」。
  • 此國民黨高級將領,數次投降又叛變,狼子野心,終於自尋死路
    很多的國民黨將領在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打擊之下,選擇了和平起義加入到我們解放軍的序列中來。這些和平起義的將領在加入到我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後,大多都表現的非常優秀,但是有一個人卻是惡行不改狼子野心,終於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墳墓。這個自掘墳墓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名字叫做郝鵬舉。郝鵬舉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堅定的反共派人士。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革命反革命政變開始屠殺我們中國共產黨。
  • 中國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消滅了多少日寇,你知道真實數字嗎?
    我國有著燦爛的文明和悠久的歷史,然而在近代,原本的強大與輝煌卻被落後於閉塞代替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遭受了西方列強的侵略和瓜分,一度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下,才最終獲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在上個世紀中國進行的反侵略戰爭中,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抗日戰爭了。
  • 兩千多年的古代歷史中,為何只有明朝倭寇最為猖獗?
    兩千多年的古代歷史中,為何只有明朝倭寇最為猖獗?說起日本,你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抗日戰爭,那時候我華夏大地深受其侵略,我華夏子女皆奮勇而起,和日寇殊死戰鬥,最終終於把那個像餓狼一般的民族趕出了中國,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英雄史詩。可是,還有這樣一個朝代,時常遭受日本侵略,和抗日戰爭時期一樣,我漢家兒女盡起雄兵,殺得他們落荒遠遁而逃。
  • 古今只此一人:明代抗倭第一名臣胡宗憲權勢有多大?
    近年來,隨著《大明王朝1566》《抗倭英雄戚繼光》的熱播,明朝抗倭名臣胡宗憲也逐漸走入大眾的眼帘中。他為了抗倭大業,違心依附於嚴黨,因此導致他聲名不佳;甚至他麾下的俞大猷、戚繼光聲名皆在其上。其實,胡宗憲在總督東南數省的歲月中,作為最高地方長官,為肅清東南倭患做出了首要貢獻。歷史上人們把胡宗憲的功勞與于謙相提並論:「不是於胡雙少保,大明終作小朝庭。」
  • 戚繼光抗倭用了多少年?14年、10年還是8年?
    戚繼光抗倭的時間一直都存在爭議,有14年,10年,8年等多種說法,其實,我們只要捋清其中幾個關鍵節點,答案就會一目了然。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戚繼光得到張居正推薦,進署都指揮僉事,受命到山東備倭,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期間倭寇見戚繼光防備嚴密,不敢進犯山東。
  • 抗日戰爭期間,死的最大日本官是誰?死得也太窩囊了吧
    七七事變以後,日本侵略者開始全面進攻中國。此時,中華大地再起戰火。就此展開為期八年的全面抗戰。此戰,中國軍民眾志成城,終究還是取得最後的勝利。整個抗日戰爭中,這個日本軍官是中國人擊斃的最高將領,這個日本軍官是誰?你可曾知道?死得也很窩囊!
  • 日本侵略了大半個中國,為什麼和印度打一仗就撤退了?印度真那麼強?
    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近代日本用狼子野心來形容在合適不過。 日本只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小島國,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雖然迅速走上強國之列,但在改革時期,資源消耗的太快,國內矛盾突出,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自從這次戰敗,日本便開始肆無忌憚的掠奪中國資源。
  • 明嘉靖年間溫州抗倭大業,組織鄉兵抗倭而死的是誰
    四月初六,王沛、王德率義兵追剿,倭寇焚燒舟船乘夜逃遁,忽然有船一隊順風飄至,眾人疑為漁船不備,倭賊突來,在梅嶺(今海城)把王部截為二截,王沛以74歲高齡身先士卒,眾人勸其不要親自上陣,他則說:「今若退一尺,便失一丈,決不能為自身計,而忍看鄉閭成廢墟。」王沛被倭寇包圍,壯烈犧牲,明廷追贈為太僕寺丞。族弟崇堯、崇修俱被害。
  • 日本右傾令韓「抗日片」大熱 抗倭喚起民族精神
    反日「穿越」片曾讓日本不安韓國《朝鮮日報》的報導認為,從抗日象徵到國家英雄,從苦惱的人到善解人意的導師……李舜臣將軍在不同時代登場,分別帶有不同涵義。韓國大眾正在通過話劇、電影、小說、電視劇等各種形式塑造心目中的「李舜臣」,並為之瘋狂。
  • 西方都承認清朝是「中國」,為何日本卻反對?看完才知其狼子野心
    西方都承認清朝是"中國",為何日本卻反對?看完才知其狼子野心 眾所周知,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清朝是一段最為複雜的歲月。從清朝成立之初的亂戰,到清中期的興盛,再到清末的屈辱史,整個清朝的歷史頗為傳奇,也是為人詬病最多的一段歷史。
  • 明朝萬曆援朝抗倭戰爭期間,曾有借兵暹羅的提議,為何後來沒了下文?
    萬曆皇帝畫像 戰爭其實是打打停停的,1592年開戰,明朝集結遼東軍及三千戚家軍約4萬人由宋應昌到1595年,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1597年1正月,日軍撕毀停戰協議,再次侵朝鮮。朝鮮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調集4萬兵力赴朝救援,後續不斷增兵,最高至7萬。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難以為繼,遂全部從朝鮮半島撤退。 可以看出戰爭在中期,尤其是第二次的時候,明日雙方已經陷入了僵持狀態,在此情況之下,明朝的也想儘快打破僵局,也想了不少辦法。
  • 專訪丨石曉軍談近代日本的世界觀:日本如何向外國學習?
    ,日本捐來的口罩感動了許多中國網友。在西歐北美的勢力及影響大規模進入東亞之前,中國的影響是日本唯一的外來影響,包括佛教在內的歐亞大陸中西部的文化,日本也基本都是通過中國來接受的。可以說,對於日本而言,當時的中國也就意味著整個世界。而且這個時期非常之長,僅從有文字記載接觸交往的時期來考慮的話,也有近兩千年之久的持續影響,這種情況在世界文化史上並不多見。
  • 世界局勢風雲突變,安倍和日本的「狼子野心」,矛頭直指四島
    看到這個情況之後,安倍又想在千島群島這上面做文章,看來日本想要稱霸世界的野心一直都沒有消失,安培跟日本的「狼子野心」這回終於藏不住了!世界局勢風雲突變5月22日,根據俄新社報導,日本政府表示北方四島是日本的領土!但是這只是日本單方面做出的決定,一直以來北方四島是屬於俄羅斯是個公認的事實。對此,俄羅斯表示如果日本一意孤行,那麼只會破壞兩國的關係。
  • 推背圖第39象詳解,精確預言到抗日戰爭,日本戰敗投降
    讀過《推背圖》的人,無不對第39像準確預測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而無不稱奇。先看前讖「鳥無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這句。繁體字「鳥」字,去掉裡面的四隻爪,換成「山」字底,便是「島」字,而旭日東升就是日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