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近代史是一個屈辱史,課本上說,「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當然,沉睡千年的雄獅最終還是沒有被機械化的工業革命喚醒。但不可否認的是,「洋務運動」扎紮實實地為中國近代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一提到「洋務運動」的發起人,大家立馬能列出當時所有的名人,恭親王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確實,他們都是「洋務運動」的實操者,也為日後的中國發展起到探路燈作用。
當時以光緒帝為首的帝黨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1898年,光緒帝任用康有為、譚嗣同等人實行「戊戌變法」但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最後慈禧一派獲勝,光緒帝被禁於中南海,轟轟烈烈的變法只維持了103天,歷史稱「百日維新」。光緒帝被禁後直到1908年暴斃,這十年間雖說處境艱難但沒有一個人的照顧恐怕早已死去,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清末大太監李蓮英。在各種影視劇中,李蓮英的形象儼然被描繪成與慈禧太后沆瀣一氣,唯慈禧太后命是從的這麼一個人。但現實中的他可是有著超乎常人的處事風格。在那個外族入侵,國內危機四伏的年代,身為朝廷裡的大太監,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遭來殺身之禍,但他卻能得以善終。不得不說,身處帝黨與後黨之間的這個很微妙的位置,明哲保身就是他的高明之處。當然,他是慈禧太后身邊最為寵信的太監,但在光緒帝口中,他也是極被信任的「李諳達」。「諳達」一詞在清朝是夥伴、朋友的意思。這樣看來,光緒帝從沒有因為李蓮英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而因此記恨他。相反,還對他以朋友相稱。那麼,李蓮英又是如何獲取光緒帝的信任的呢?從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來!
八國聯軍侵華後,慈禧帶著光緒帝匆忙逃往熱河。途中可謂是吃盡了苦頭。那時正是嚴寒季節,他們在一間客棧裡住下,晚上特別寒冷,包括光緒帝在內,每個人只能分得一條特別薄的被褥。慈禧待遇就不一樣了,三條大厚被再加上熱坑頭。在那種惡劣條件下算是非常好的了,細心的李蓮英伺候她睡下後又到光緒帝房間看看,一進房門,只見在微弱的燈光下,光緒帝蜷縮在床角瑟瑟發抖。李蓮英走近床邊試了試,瞬間被冰得心裡發顫。這才知道為什麼光緒帝還未睡,他將自己的被褥拿給光緒帝並給光緒帝打了盆熱水,一直伺候到光緒帝睡著。正如後來光緒帝對李蓮英說的話:「沒有李諳達,真活不到現在。」
至此可以看出李蓮英並不是影視劇描述的那樣很有野心,仗著慈禧太后的寵信為非作歹。他其實是一個行事沉穩低調,善於察言觀色的人,這與他的出生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小時候因為家庭貧寒,父母只能供他讀冬學堂。他從小就表現得很勤快而且會做事,很得先生的喜愛,那時冬天天氣很冷,他每天總是第一個來到學堂,把學堂從裡到外打掃的乾乾淨淨,然後清理先生的伏案,可以說做事很仔細。先生因此私下裡多教他點東西。後來與他父親做皮硝買賣,但生活根本維持不下去,後經人介紹,父母送他入宮做了太監。他26歲時就做到了大太監,46歲時被慈禧破格擢升為二品頂戴,當時最高等級的太監也才四品,從此可以看出李蓮英做事能力是相當強的。那麼他又怎麼扯進洋務運動了呢?
當時的醇親王奕譞向慈禧請求一個大臣與他一起去視察北洋水師然後把北洋水師的情況告訴慈禧。慈禧太后對北洋水師特別重視,一般人她不放心啊。她思來想去怎麼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李蓮英看出慈禧有心事,就問:「什麼事情這麼困擾老佛爺了?可以的話老奴願為老佛爺解憂。」慈禧眼前一亮,李蓮英對自己可是忠心耿耿的啊,不如派李蓮英隨醇親王一起去,這樣我也放心。於是慈禧要他跟隨醇親王一同去視察北洋水師然後回來把情況據實告知。李蓮英視察回來後不僅據實告知北洋水師的情況也為北洋水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慈禧聽後甚悅,加大對北洋水師的投入,變相地壯大了洋務運動的規模。
李蓮英一生都追隨著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死後他將慈禧太后生前賜給他的所有珠寶首飾都拿出來交給了隆裕太后並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哭著向隆裕太后提出要為慈禧太后守孝三年。有這麼孝順的奴才給誰不喜歡呢?再說李蓮英之前也沒少貪財。比起這些,交上去的那些簡直就是杯水車薪。他的這種丟車保帥的做法是不是很高明?歡迎大家前來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