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終究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別。在放手前,讓孩子學會生存技能,是父母的基本責任,而讓孩子擁有卓越的競爭力、鏗鏘堅定地踏入新生,則更不負我們與孩子愛之深切的親子情分。那麼,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到底如何鍛造呢?來看看從事兒童藝術教育20多年的T老師精彩分享——
01
誰,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能量?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習慣了世界的進步和變遷,生活中的「智能」讓各種曾經只在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橋段一一上映在你我眼前。依稀還記得大學時蔣勳老師曾叨念著電腦的便利,會讓大家都不寫字。今天想想,我們也真的很久沒有「提筆」寫下一段文章。
「未來」,已經悄悄的到來。
未來,需要什麼能力?可以讓每個人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生活?
我以為,簡單來說,就是想像力+創新力+執行力,而它們全部可以源自藝術。
02
夢想成真的未來,孩子將面臨什麼?
1900年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法國藝術家Jean-MarcCôté畫了一系列作品《公元兩千年》(En L'An 2000)他想像著一百年以後的世界,不論是農夫、服裝設計師或建築師,都只要在一旁簡單的點著按鈕,機器就會完成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做的工作。這是當時的人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但,它成真了!
如今,在web2.0時代,科技讓生活更便利,也產生了新的工作形態。我們今日的工作在20年後,至少有一半會消失,所以孩子要面對的世界不是我們想像如今天的世界。
在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什麼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創造力、執行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全部加起來,就可以讓孩子在未來更有競爭力。
03
父母站得更高,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這一百年來,我們的交通工具、通訊設備都已經改變,但我們可以看到一百年前的學校和現在的學校,卻如出一轍。學生的坐姿狀態都沒有改變。
最偉大的冰上曲棍球員偉恩格雷崁基(WayneDouglas Gretzky)曾經說過他成功的原因是「當其他球員奔向冰球的位置時,我選擇奔向冰球即將停止的位置」。我們也應該著眼在孩子的未來,替他找出前進的方向。對孩子來說,怎樣的教育是更好的?德國的國小教育重點是讓學生學會思考,讓他們知道學習的方法。芬蘭推行主題式教學,教育被公認為世界第一。芬蘭讓孩子在一個有趣的主題活動之下全方位的學習每種知識技能,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教室應該不一樣」是在臺灣推動的主題式教學計劃,當時集合了臺北七所國小,而我負責了這個計劃的藝術課程。主題式教育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幫助是他能學習到更多,例如關渡國小的《一艘我的船》,在學校開展製作船的課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學會團隊合作、學習工具使用,設計船身必須學習數學與工程,認識水文潮汐,要划船除了要有體力還要懂科學原理,完成一艘美麗的船更要有藝術的眼光與創意。其實孩子學習到的更多,因為讓孩子放下課本去做一艘船,每個孩子都會很開心,對將要學習的東西很期待。
05
藝術可以玩出孩子的競爭力
我們可以確定,藝術可以玩出孩子的競爭力。
創意美術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創意思維的啟發過程。從引發好奇、探索發現、思考想像、重組歸納進而完成創造和創新。創造力越旺盛,逐漸就能夠提出優秀的創造也就是絕對的創新。這樣的創意思維其實有許多方式都可以來練習與學習,但通過藝術課程則是最好的學習管道。
就如同在touchBOX小創客的一堂課程裡,我們會給孩子有趣的滴流藝術主題,運用打翻顏料的簡單動作,來引發孩子的好奇與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致,孩子會玩的開心,也會根據自己的觀察探索,想像出奇妙的故事或畫面,再由老師講出莫裡斯·路易斯的抽象藝術表達,讓孩子在玩習中掌握了一種藝術技法,完成自己的創作。
☝ 這是touchBOX小創客給三歲小朋友的課程。老師假裝潑翻了一瓶綠顏料,然後,他借勢創作了一個牧場。這是三歲小朋友也能夠理解的藝術創作,一些無意,一些隨便,一些靈感流淌的方法……
☝ 滴流藝術,是藝術家莫裡斯·路易斯的抽象表達,這是一個三歲小孩可以理解,也可以創作的藝術。
你也許覺得這是瞎玩。但是,當一個三歲的孩子,通過一年的時間,學習了12種藝術風格,嘗試了12個藝術創作手法的時候,他會慢慢明白藝術是怎麼回事,藝術創作是怎麼發生的。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在這一潑一灑中悄然而成,這樣的孩子必定成為自帶光環,走哪都放光的牛娃啊~
06
來測試一下你和孩子的藝術競爭力吧!
玩中學,學裡玩。touchBOX小創客,這就給大家帶來一個好玩有趣、秒測想像力的創意活動,只要參與,人人有獎~
借著藝術的學習,我們期望的不僅僅是提升孩子美術創作的能力,我們更希望借著藝術與創作累積的能量,讓孩子在未來更有競爭力,讓藝術學習成為孩子一生提取不盡的寶藏。
長按下方二維碼,立即參與滴流想像創作,贏取大獎哦!
現在開始,把學習權還給孩子,通過藝術啟蒙課程,我們引導孩子觀察,讓孩子擁有自學、思考、表達的能力吧!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開啟一場,自由舒展的滴流藝術創作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