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爭搶玩具怎麼辦?家長別過度幹涉,孩子的問題交給孩子解決!

2021-01-12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小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情況,一個要搶奪,一個不給,兩個孩子又哭又鬧,引發矛盾衝突。

很多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孩子之間的衝突,只要沒鬧出大亂子(比如:打鬧中某個孩子受傷了),家長還是不要過度幹涉得好。既然是孩子之間的問題,那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沒有了家長「橫插一手」,孩子反而更容易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

01

前天下午,外面雖然比較冷,但陽光很好。於是,我帶著若蘭去附近的公園裡玩。公園裡有兩個兒童樂園,是專門給小孩子玩的。平時在這裡玩的小孩子挺多的,但前天是星期五,孩子們都還在上學,加上天氣冷,我們去的時候,竟然一個孩子也沒有。

若蘭先玩了一會兒滑梯,鑽了「隧道」,蕩了鞦韆,最後拿出沙灘玩具,開始玩沙子。於是,我就退出沙灘,在邊上的休息椅上坐下。

過了一會兒,一位寶媽背著書包,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也過來了。小男孩穿著印有「XX小學」字樣的校服,看來是附近小學的學生,他媽媽去接他放學了。因為周五放學早,所以順路進來玩一會兒再回家。

小男孩進來之後就去鑽隧道、爬「山」(塑膠的,掛的有攀登用的繩索)了,寶媽就從孩子的書包裡拿出一根跳繩,在旁邊一邊跳,一邊和我聊天。在聊天中,我得知她家孩子今年上二年級了,這根跳繩就是給她兒子買的,因為學校有要求。

我們正聊著天,若蘭跑了過來,跟我說「哥哥剛才差點把我的沙灘玩具搶走了」。我看到若蘭的沙灘桶、鏟子、耙子、模具都在她手裡拿著呢。看來,應該是小男孩想玩,並且試圖去拿了(要是真的「搶」,才剛3歲的若蘭,怎麼可能搶得過一個7、8歲的男孩子,又怎麼可能一件不少的拿過來了),但若蘭不願意,所以全部收起來了。

我讓若蘭就在我旁邊的沙灘上繼續玩,若蘭想要堆一個沙堡,但那些幹沙子從模具裡倒出來就散了,根本做不出模型。我就教若蘭用耙子把沙子挖開一層,用底下的溼沙子。因為最近天氣比較冷,底下的溼沙子都凍住了,挖起來很費勁。若蘭挖不動,我就幫她挖,總算做出了幾個小模型。

02

我們正在繼續挖沙子,那個小男孩又跟了過來,繼續跟若蘭商量,能不能把分享幾件工具給他玩。我覺得若蘭那個沙灘玩具有那麼多件,分幾件給其他小朋友也是可以的,就跟若蘭說「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才更有意思」,但是,若蘭就是不願意。

小男孩見若蘭還是不肯,就小聲嘟囔了一句:「小孩子比較自私,也是正常的」。其實,聽到小男孩說「自私」,我是有點不高興的。但是,從他自始至終沒有「硬搶」,而是和若蘭「商量」的舉動來看,這並不是一個蠻橫霸道、胡攪蠻纏的孩子。

他用了「自私」這個詞,大概也只是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詞(他說的是「小孩子比較自私,也是正常的」,而不是「你真自私」,或者「你是個自私的孩子」)。我相信他其實想表達的意思是「小孩子有時候不願意分享,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過用詞不當,詞不達意,並不是含有惡意的。而且,因為是小聲嘟囔,若蘭也正忙著挖沙子,根本就沒注意到小男孩說了什麼。所以,我也就當沒聽見這句話,什麼都沒說。

03

那位寶媽見兒子已經軟磨硬泡了半天,我也勸說了若蘭半天,還是沒有效果,就喊兒子去玩玩其他的項目,但小男孩說其他項目他都已經玩過了,就是想和小妹妹一起玩沙子。

就在我和那位寶媽都很無奈的時候,又有一個4、5歲的小男孩過來了,還伸手把我之前給若蘭做的一個汽車模型弄塌了(看到那個男孩也不是有意搞破壞,他應該也想玩,但不敢自己說,就伸手去摸那個模型,原本的溼沙子被風吹了這半天,輕輕一碰就散了)。

看到那個汽車模型塌了,那個4、5歲的小男孩趕緊說「我不是故意的」,那個7、8歲的男孩卻自告奮勇地說:「我幫你重新做一個,你要是願意分兩個工具給我,我還可以幫你堆一個沙堡」。但是,若蘭依然不願意。

那個男孩也不管若蘭願意不願意,就用手去挖地上的沙子。若蘭趕緊喊:「哥哥,不要用手挖沙子,沙子都凍住了,小心把你的手凍壞了」。

男孩一聽,若蘭竟然在「關心」他,看來這事情「有門兒」。於是,做出一副委屈又無奈的表情說:「我也不想用手挖啊,但是你不肯分一個工具給我,我也沒辦法啊。」

若蘭大概覺得那位哥哥說得有道理,就分了一把鏟子給那位男孩,男孩接過去,鏟了幾下,但是那個溼沙子實在被凍得太硬了,鏟起來很費勁,就對若蘭說:「你把那個耙子換給我用一下可以嗎?」

於是,若蘭就把手上的耙子遞給了那個男孩,把男孩用的鏟子放在了地上。男孩接過耙子,一下就耙出了很多溼沙子。若蘭拎過了沙灘桶,準備裝沙子。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那個4、5歲的小男孩也加入了進來,撿起若蘭放在地上的鏟子,把男孩挖出來的沙子都鏟進了沙灘桶,若蘭則拿過來各種模具。於是,三個小孩挖的挖,鏟的鏟,堆的堆,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看到孩子們玩得開心,我就從沙灘裡退出來,繼續走到旁邊的休息椅跟前,跟那位寶媽說「都解決了」,那位寶媽也笑了,事情到此圓滿結束。

04

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事情是經常都會發生的,這時候有的家長會強迫自家孩子把玩具分享給別人(其實,我也是希望若蘭能主動分享的。但是,她不願意的時候,我會尊重她的意願,不強迫她);有的家長見對方孩子不肯分享,就給人家扣上「自私」的帽子(那個男孩子也說了若蘭「自私」,但我相信他只是用詞不當,並無惡意。如果是那位寶媽這麼說,我可是不依的)。

其實,小孩子之間的這種小爭端,家長親自上陣,基本上沒有任何意義。就比如一開始,我試圖勸說若蘭同意分享,那位寶媽也試圖引開兒子的注意力,讓他去玩其他的遊戲。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

這還是碰巧我倆都是比較平和,不喜歡惹事的,如果我們也加入爭搶大戰,恐怕最後是小孩子之間的爭端沒解決,我們倆大人反而起了衝突。

好在我們倆都適時「退出」,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孩子們自己去解決。最後的結果是孩子們完美的解決了這個讓我們倆大人都覺得為難的問題,皆大歡喜。

通過這件事,若蘭媽咪想說:孩子們都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家長太著急,總想插手孩子間的事情,結果把事情搞得更糟。孩子的事情交由孩子們自己去處理,大人們不去評價,不去幹預,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找到適合的解決方式!

相關焦點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當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時,如果出現了求助、氣餒、不高興、委屈、呆滯以及哭鬧等情緒,那麼建議家長要幫孩子把玩具「搶回去」。孩子的玩具被人搶走,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看事態發展,先安撫孩子 2-3歲孩子之間的爭搶行為並沒有惡意,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可以先讓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孩子沒有解決能力而且玩具已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過去,也千萬不要罵自己的孩子沒用,更不要貼上「膽小」、「沒用」之類的標籤。
  • 孩子的玩具被搶,別瞎客氣,家長不同的做法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平時的生活中,真的遇到了愛搶玩具的孩子,不斷地需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慢慢的孩子就會自己處理,一般教孩子分3步:1,宣告自己的主權告訴搶玩具的孩子,這個玩具是我的,不是你的,你要玩需要經過我的允許,或者讓你的爸爸,媽媽這給你買,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讓孩子適當的去說,面對愛搶玩具的孩子太軟弱。
  • 孩子總是愛霸佔別人的玩具,愛佔小便宜,家長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總是喜歡霸佔別人的東西,那麼就說明這個孩子是愛佔小便宜的。每個家長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愛佔便宜,那麼,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改掉愛佔小便宜的毛病呢?首先,家長們要找出孩子貪心的原因。1.孩子的正常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有的家長有節約的習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教孩子勤儉節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家長不能按照大人省錢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比如,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買玩具不僅浪費錢還浪費時間,於是很少給孩子買玩具。孩子買玩具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滿足,當他看到好朋友有好玩的玩具時,就可能會去霸佔他們的玩具。這對孩子的健康長大非常不利。
  • 孩子偷錢怎麼辦?家長別打罵,用以下方法處理讓娃受益一生
    再加上,她發現孩子有時候在他們屋裡鬼鬼祟祟的,她就懷疑孩子偷錢了。但這樣的大事,萬一冤枉孩子就不好了。就偷偷查看孩子的書包,發現了丟失的紙幣,從而確定了自己的想法。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就來問我,該怎麼解決才能不傷及孩子自尊心,又讓他改掉這些壞習慣。從家裡「拿」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不少孩子成長過程中都經歷的環節。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偷偷拿錢?
  • 孩子自信心影響大,家長要了解這11點,讓您的孩子未來更出色
    我們的寶寶成長過程中有自信是好事,但是有些家長在平時生活中可能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就會挫傷寶寶的自信心,那麼新手爸媽該怎樣更好的去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呢?這裡有十一條給你的建議。1.展示獎勵或作品家長可以把孩子的作品或獎勵放在顯眼的位置,讓客人來了也能看到。對孩子的讚美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 管教讓孩子懂規矩,但管教過度,孩子反而放縱,如何把握其中邊界
    管教的確能讓孩子懂規矩,也是家長的重要教育手段,但管教過度,孩子反而放縱。 簡單來說,叛逆要有行為上的反抗,家長說什麼孩子不做什麼,繼續用自己的意願做事,或者沉默不語,離開管教者的視線試圖放鬆,甚至先頂嘴再反抗。 再者,叛逆也不完全是件壞事,孩子之所以叛逆是自我意識覺醒、渴望獨立,他們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和認知解決問題,不受外界幹預,只是由於經驗不足,會做出和家長期望不同的錯誤實驗。
  • 一年級新生家長吐槽 孩子學習拖拉狀態散漫怎麼辦
    王冬宇還強調了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她認為這是人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在學校老師會及時提醒孩子們喝水、吃飯、去衛生間、增減衣服,而家長也可以在家中幫孩子繼續強化這方面的能力,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與老師坦誠交流別猜疑  「不久前我剛剛接到了一位朋友的求助:她在班級微信群發現,老師留言表揚了39個孩子,唯獨少了自家孩子。」
  • 「發現孩子偷錢,我該怎麼辦?」家長千萬別給孩子貼變壞的標籤
    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孩子未經家長許可就偷拿家長的錢。對於孩子偷錢的問題,大多數家長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一個關係到孩子道德品質的問題。一、孩子偷錢的問題,家長一定要重視關於孩子偷錢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並且正確對待。如果對孩子偷錢的問題不重視,孩子偷的錢可能會越來越多,偷錢會成為一種習慣,甚至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 家長的錯誤教導,讓孩子於蜜罐中「溺亡」
    對於家中獨子獨女,家長們總是害怕他們受到傷害,為了守護孩子的成長,家長往往予以孩子極致的保護,然而在這種過度的保護下,家長們卻造就了一個有著成人身體,卻無堅韌之心的"巨嬰"。當孩子步入學習階段,從幼兒園到大學,家長的過度幹涉、過度保護,就如同一個籠子一般,讓孩子活在籠中,哪怕有天家長打開籠子,跟孩子說你可以自由飛翔,這時沒經歷過天空廣闊的孩子,也不知如何展翅,他們只會怯懦地呆在自己熟悉的成長環境中,依賴籠子予以的保護。
  • 孩子總是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我該怎麼辦?
    30多的年紀,談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沒辦法,當媽了,娃肯定是第一位的。最近一位寶媽跟我們聊天的時候,提到了一件讓她非常頭疼的事情,她女兒總是喜歡偷偷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她氣瘋了。我們安慰她說,彆氣,說說怎麼回事。她說發現好幾次了,每次都用心教育,還帶去人家道歉了,都沒用,過段時間還是會拿。我了解這個家庭,兩個孩子,老大是哥哥,老二是妹妹。
  • 孩子尿床怎麼辦?經驗分享
    一般來說,3歲以上的孩子都能自己獨立尿尿了,有憋尿的能力,但是有的孩子到了五六歲還尿床,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呢?有時候孩子出現便秘了,膀胱就會被壓迫,孩子的正常儲尿能力受影響,就會不自覺的尿床或者尿褲了,因此發現孩子有便秘情況,比如三五天不大便,伴隨經常尿床,就要及時想辦法解決孩子便秘問題。讓孩子自己收拾尿床後的攤子。
  • 「冷處理」可解決孩子哭鬧問題,但走入兩個誤區,傷害的只是孩子
    周末帶著兒子去逛街,經過玩具區域的時候,8歲的小陽被高大的玩具車吸引了目光,央求媽媽給他買,小陽說,班裡面的同學都有這樣帥氣的車,他也很想要一輛,可是家裡的玩具堆積如山,媽媽並不打算給小陽購買,小陽見媽媽拒絕購買玩具,馬上哭鬧了起來,蹲在地上撒潑,說什麼也不動。
  • 「媽媽,玩具不好玩」,孩子變「抱怨精」負能量爆棚,父母怎麼辦
    不少孩子出現抱怨的情況之後,家長就會感覺到煩躁,在家長看來,家長給予了孩子他們所能給予的所有條件,為什麼孩子還要和他們抱怨呢?孩子變成「抱怨精」,父母怎麼辦李先生說自己家的孩子,在去遊樂場玩的時候,經常跟他抱怨這個不好玩,那個不好玩。
  • 帶孩子聚會,寶寶總是愛搶玩具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風向標好不容易放個長假,媽媽們都會帶上孩子去參加各種聚會,但是問題來了,很多1歲半到3歲左右寶寶的媽媽找我諮詢的內容都是:寶寶愛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怎麼辦?什麼?你說孩子搶玩具,大人最好別幹涉,讓孩子自己解決衝突?我也覺得聽起來很有道理呀,可是那個被搶娃的媽媽應該會心理很不舒服,說我們「站著說話不腰疼」吧?
  • 家長要分清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才能對症下藥
    1.工具式攻擊性行為攻擊性行為包括了孩子打人罵人,人身攻擊,又或者是破壞別人物品等等,然而,"工具式攻擊性行為"卻是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欲望和需要而引發的攻擊行為。比如,孩子看到同伴有一個玩具,自己非常想要,而家裡又沒有,所以在當下他會利用這種行為去攻擊別人,責罵別人,甚至是用爭搶的激烈行為來獲取物品以滿足自己的需要。
  • 初三學生家長,最好能為孩子做好這些「鋪墊」,孩子的路才更好走
    因此家長要多跟班主任進行溝通。 一旦孩子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家長都可以很快的了解,用最快的速度制定出一個最合理的解決方式。 如果想讓孩子一味的為了考高分,而不擇手段去學習,容易導致孩子心理、生理出現任何問題,那都是得不償失的。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智慧的家長這樣做!
    最近有位家長向我反映他的的孩子是一個溫柔懂事的小女生,但就是有些內向不愛說話,在學校裡也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不合群,問她的時候,孩子也表示自己沒有好朋友。因此,這位家長也是擔心,害怕孩子因為內向在學校被同學孤立、被同學欺負,所以這位家長想知道應該怎樣改善這種情況。
  • 孩子愛哭別著急,對付愛哭的孩子,只需3招就能輕鬆解決
    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是沒有這個意識的,因此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孩子在哭鬧的時,大多數家長搞不定孩子,問不出孩子哭鬧的具體原因了。因為就連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因為不會表達,更沒有人告訴他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因此,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就要教孩子認知各種情緒,高興、悲傷、生氣等等。
  • 孩子吵架、打架怎麼辦?父母要耐心溝通,不能過度插手孩子間的事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你以為是幫助了孩子,其實是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聰明的家長在處理孩子之間打架的時候,往往看的不是表面,而是仔細觀察和辨明引起孩子之間打架的原因。孩子之間打架的原因不外乎這幾種原因,自己的玩具被搶,自己的東西被奪,自己的位置被佔了,要不就是自己的想法沒有獲得其他孩子的肯定,這些情況都會使孩子的心情變得糟糕。
  • 跳出「袋鼠媽媽」的育兒袋,拒絕孩子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可別忽視
    這時父母才意識到孩子對自己的過度依賴。在本案例中,孩子的問題究竟何在?家長的溺愛使孩子缺乏獨立性,養成了依賴心理。就像浩浩的家長,什麼都要替孩子去完成,甚至一些細節,這樣只會讓孩子過分依賴家長,養成這樣的惡習。一旦離開家長的舒適圈,就會變得不知所措,很是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