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與蚯蚓具有較近親緣關係

2021-01-17 科學網

化石表明,蚓蜥是一種蜥蜴。

(圖片提供:Robert Reisz,Gary Nafis)

 

蚓蜥科動物是一類大多數沒有腿的爬行動物(右圖所示),長期以來,它們一直讓動物學家感到困惑不解。

 

這些也被稱為蚓蜥的動物到底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了它們的腿,還是一種與蛇親緣關係更近的爬行動物呢?

 

幸虧在德國梅塞爾精緻的化石沉積層中發現的一具大約4500萬年前的蚓蜥化石,讓這一未解之謎終於有了答案——無論如何,蚓蜥科動物確實是蜥蜴。

 

德國柏林市洪堡大學的古生物學家Johannes Müller和同事在5月18日的《自然》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這具近乎完整的Cryptolacerta hassiaca小蜥蜴的骨架化石(左圖所示)具有與現代蚓蜥一樣粗大的頭骨特徵,而這種爬行動物依然保存著前肢與後肢。

 

儘管這種爬行動物因為晚了2000萬年而不可能是另一種蚓蜥的直系祖先,但是研究人員認為,它保留了蚓蜥祖先的特徵,並因此對於追蹤這類動物的起源是非常有用的。

 

這一發現不但表明這些獨特的蜥蜴通過失去它們的四肢而獨立地與蛇平行演化,同時一顆強健的頭骨還能夠適應挖洞,並且在這些蜥蜴失去四肢之前適於在落葉層中搜尋食物。

 

這種蜥蜴一旦開始挖洞,其前肢和後肢的尺寸便會逐漸縮小,並最終採取與像蛇一樣的外觀。

 

蚓蜥主要分布於非洲和南美洲。它是一種穴居的神秘的爬行動物,外表和習性均與蚓螈類似。蚓蜥是食肉動物,其有力的牙齒可把獵物撕成大塊。一些蚓蜥物種可以像蜥蜴一樣在遇到危險時斷開尾巴以逃跑。大部分蚓蜥會產卵,不過也有一些蚓蜥是胎生。(來源:科學時報 趙路)

相關焦點

  • Nature:蜥蜴與蚯蚓具有較近親緣關係
    化石表明,蚓蜥是一種蜥蜴。(圖片提供:Robert Reisz,Gary Nafis)蚓蜥科動物是一類大多數沒有腿的爬行動物(右圖所示),長期以來,它們一直讓動物學家感到困惑不解。這些也被稱為蚓蜥的動物到底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了它們的腿,還是一種與蛇親緣關係更近的爬行動物呢?幸虧在德國梅塞爾精緻的化石沉積層中發現的一具大約4500萬年前的蚓蜥化石,讓這一未解之謎終於有了答案——無論如何,蚓蜥科動物確實是蜥蜴。
  • 近親不能結婚,那幾代關係是為近親呢
    經過調查,近親所生的孩子,死亡率是非近親的3倍。有的地方居民,由於族內通婚,遺傳病幾乎佔人口的一半以上,甚至有的地區畸形兒、痴呆兒比比皆是,使本民族瀕臨滅絕的危境。遺傳學規律告訴人們,上代身體的結構、生理功能,包括遺傳病是能傳給後代的。擔負這種傳遞任務的基因父母各分擔一半。近親結婚,夫妻雙方有相同的基因。
  • 蚯蚓切成3段,那麼等這3段蚯蚓都長大之後,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蚯蚓本來就是一種出現機率非常高的動物,一般都是出現在潮溼的土壤中,他們所排出來的也就是肥料,在雨天的時候才會偶爾的爬出地面,然後就會選擇盡情的嬉戲,也有一些人很想要知道,如果一條蚯蚓已經斷成三段到底會發生什麼呢,他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
  • 胎生蜥蜴具有「家庭觀念」
    圖片來源:Mitch Mulks □丁佳 最近科學家發現,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莫哈韋沙漠的一種蜥蜴像我們人類一樣,以家庭為單位生活著。研究者認為,胎生的生育方式可能是這種蜥蜴具有「家庭觀念」的秘密所在。
  • 把蚯蚓切成3段會發生什麼?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形成的新個體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蚯蚓蚯蚓是一種古老的生物,早在2.5億年前,它們就出現在了地球上,比恐龍出現的時間都要早約2000多萬年。從蚯蚓的出現時間看,恰逢地球上第三次生物滅絕事件,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地球約有96%的生物都滅絕了。
  • 想要養殖蚯蚓,先來了解一下蚯蚓的種類和選種過程
    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不多見的養殖領域—蚯蚓養殖,蚯蚓養殖已成為當代世界上的一項新興事業,目前我們國家已發展成工廠化養殖和商品化生產。我國從事蚯蚓養殖及其利用研究工作的單位已有不少,並分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推動蚯蚓養殖及其利用的研究和成為一項新的生產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巴西發現新種無腳蜥蜴 用鼻子翻尋食物(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科學家宣稱在巴西發現一種新物種蜥蜴,它沒有腳,看上去和蛇一般模樣,它們用尖頭鼻子在沙土翻尋吞食蟲子、螞蟻和白蟻。這種雜褐色新物種蜥蜴非常接近於蛇,它外表長滿了鱗片,長著尖頭鼻子和鋒利的牙齒。目前,科學家被它命名為「Bachia Oxyrhinas」。
  • 坦尚尼亞發現距今約2.4億年的恐龍近親化石
    據新華社專電 英國《自然》雜誌4日刊登一則論文說,科學家在坦尚尼亞發現距今約2.4億年的恐龍近親化石。論文說,新發現的物種定名為「Asilisaurus Kongwe」,意義是蜥蜴的祖先。這些恐龍近親高0.5米至1米,長1米至3米,生活在距今2.43億年的三疊紀中期。
  • 沈鵬書法:網友看不懂的「蚯蚓體」,其實是「一波三折」的高書!
    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是我國當代具有重要影響的書法家。他曾說:「我是不怎麼喜歡臨帖的。」不臨帖,風格出自何處?常人很難找到他書法的淵源,猜測是自己琢磨出來的「書體」。但是對於很多不喜歡這種風格,或者看不明白的人來說,用形象語言來說,可稱之為「蚯蚓體」,甚至有人斥之惡俗!其實沈鵬先生這種筆法叫做「一波三折」,也是他最為得意的用筆技巧。「一波三折」這一成語最早就是源於書論,傳為王羲之所作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就提到說:「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沈鵬先生正是發現這一書法審美規律,並廣泛應用於各種筆畫當中。
  • 1.25億年前蜥蜴胚胎化石外殼堅硬 或改寫蜥蜴進化史
    這是在泰國境內發現的一枚遠古蜥蜴化石蛋,大小接近麻雀蛋,其歷史可追溯至1.25億年前,與現代蜥蜴蛋不同的是它具有堅硬外殼。  據國外媒體報導,鈕扣大小的化石蛋中竟然包括著世界上最古老蜥蜴胚胎!  但是使用特殊成像技術,可使研究人員窺探化石蛋中的秘密,他們吃驚地發現這枚化石蛋屬於一種遠古蜥蜴物種,迄今未對該物種命名。這項發現將顯著改變人類對蜥蜴進化的理解認識,通常現代蜥蜴物種都是產軟殼蛋,但是這枚遠古蜥蜴蛋卻具有堅硬的外殼。  研究人員猜測,遠古蜥蜴通過堅硬的外殼來保護蜥蜴胚胎,這是一種鈣化外層,而不是像現代蜥蜴一樣的皮革外殼。
  • 基因顯示寵物蜥與蛇是近親(圖)
    中國科學院動物所黃大衛研究員表示,支序系統學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它無法肯定哪些特徵對於哪個類群是獨特的,並被最近的共同祖先所具有,哪些特徵又是隨後演化的。「根據所使用的特徵不同,有時同樣的動物會有不同的祖先。」
  • 重慶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像蛇一樣長(圖)
    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型蚯蚓,最長的可達2米多。  普通蚯蚓  體長約60mm~120mm,體重約0.7~4克。比較常見,被稱為「釣魚蟲」。  俗語說,曲鱔(蚯蚓)可拉到黃鱔長。現在,位於綦江縣、巴南區和江津區交界處,屬綦江縣新盛鎮的薄刀嶺水庫大壩附近,巨型蚯蚓被釣魚人偶然發現。
  • 蜥蜴吃什麼食物?蜥蜴的常見種類有哪些?
    蜥蜴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爬行類動物,蜥蜴的種類有很多。據統計,目前在地球上就已經發現了大約有3000種的蜥蜴種類,而在我國已知的種類就有150多種。蜥蜴的生活環境多樣,主要是陸棲,也有樹棲、半水棲和土中穴居。那麼,蜥蜴吃什麼呢?蜥蜴的種類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蜥蜴吃什麼食物?
  • 完整的史前蜥蜴化石揭示其並不是水生動物
    早在2003年,研究人員在義大利發現了被稱為Eusaurosphargis dalsassoi的2.41億年前的蜥蜴化石。蜥蜴化石並不完整,再加上周邊發現了一些魚類和海洋爬行動物的化石,致使科學家認為這種蜥蜴是水生的。
  • 幾種近親交配模式的成敗!
    幾種近親交配模式的成敗介紹給大家, 以供參考:
  • 如果把一隻蚯蚓切成3段,長大之後,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原題:如果把一隻蚯蚓切成3段,那麼等這3段蚯蚓都長大之後,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感謝提問!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些與蚯蚓有關的知識,以便更好的解答這個問題。蚯蚓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屬於營腐生生活動物,靠腐敗的有機物為食。
  • 蜥蜴是特別有魅力的動物,如何正確的餵養蜥蜴,一起來學習一下
    蜥蜴是一種特別神奇的動物,還特別的有魅力。隨著寵物的升溫,蜥蜴也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新寵,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飼養蜥蜴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應該怎樣餵養蜥蜴。蜥蜴的體型都會特別的龐大,在家裡的蜥蜴首先就要為它搭建一個足夠通風,良好的居住環境。飼養蜥蜴的籠子要特別的堅固,籠子主要是為蜥蜴體長的2.5倍。籠內的空間應該特別的通風透氣,不要特別的悶熱。
  • 在家中可以養蜥蜴?蜥蜴這樣養,可愛又健康
    當然,也有些膽子很大的人喜歡養蛇、鱷魚、蜥蜴之類的,可能有些人要問了,在家中可以養蜥蜴嗎?當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在家中如何養蜥蜴以及飼養蜥蜴有什麼注意事項。想必大家都知道蜥蜴屬於冷血動物,跟平日裡經常接觸到的熟悉的貓貓狗狗是有很大區別的,生活習性不一樣,飼養難度也比較大,不過不要太擔心,小編會完整給大家介紹如何飼養的。
  • 蚯蚓養殖技術,蚯蚓養殖周期
    蚯蚓俗稱曲蟮,中藥稱地龍,其經濟價值很高。此外,蚯蚓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解熱、鎮痙、平喘、降壓、利尿和通經絡的功能。所以蚯蚓養殖得以發展,那麼蚯蚓養殖周期是多少呢?以下做個介紹。此期是飼養中的重要階段,直接關係到增重效果。幼蚓期長短與環境溫度有關。在20~C條件下,大平2號蚯蚓的幼蚓期為30~50天。(3)若蚓期:若蚓期即青年蚓期。其個體已接近成蚓,但性器官尚未成熟(未出現環帶)。大平2號蚯蚓的若蚓期為20~30天。(4)成蚓期:成蚓的明顯標誌為出現環帶,生殖器官,成熟,進入繁殖階段。成蚓期是整個養殖過程中最重摹的經濟收穫時期。
  • 重慶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像蛇一樣長(組圖)
    那麼,現在這種常阻路愛滾泥沙,僅限嚇人不傷人的巨蚯蚓是啥物?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向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專家講述了採訪到的巨蚯蚓詳情。專家介紹,巨蚯蚓跟巨大沙蟲沒任何關係;蚯蚓是對環節動物門寡毛綱類動物的通稱。出現在薄刀嶺水庫的巨蚯蚓很罕見,甚至史料也沒記載。不過,它們跟參環毛蚓可能是近親,或屬個體超大的參環毛蚓。  據了解,參環毛蚓可作中藥材,又名廣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