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人們對於這個穴位並不陌生,屈肘90度,曲池穴在肘外側,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
很多人或是在血壓增高,或是牙齦腫痛,或是眼睛長了麥粒腫的時候常常在曲池穴放血治療;又或是小孩高熱時候,家長也常常用生薑在曲池穴刮痧。曲池穴治療的這些問題多是利用曲池穴解表清熱散邪的作用。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善於開瀉,具有較好的疏風解表,清瀉陽明之熱的作用。
《黃帝內經》記載
「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對於整個機體而言,內屬於陰,外屬於陽,皮膚為人體與外界接觸的部位,是保護人體的第一道屏障為陽中之陽,曲池穴為手陽明經的合穴,對皮膚病變能起到較好的調理作用,如何操作曲池穴呢?
《千金藥方》中有記載
「舉體痛癢如蟲吃,癢而瘙之,皮便脫落作瘡,灸曲池二穴隨年壯,發即灸之,神良」;《千金翼方》中有記載:「癮疹,灸曲池二穴,隨年壯,神良」,這些古代記載說明曲池穴對於癮疹具有較好的療效。
《千金翼方》中有記載
「癮疹,灸曲池二穴,隨年壯,神良」,這些古代記載說明曲池穴對於癮疹具有較好的療效。
「癮疹」這個詞聽起來可能很陌生,但是仔細推敲這個詞「癮」類「隱」,隱隱約約,時現時消失,「疹」,通俗解釋為皮膚上起的紅色小疙瘩為疹。皮膚上時而出現時而又消失的紅色小疙瘩,大家很容易猜到蕁麻疹,是的,曲池穴對於蕁麻疹的防治具有較好的效果。
蕁麻疹屬於西醫的急慢性皮膚過敏性疾病,中醫稱為「癮疹」,「風疹」、「風團塊」等。
主要的表現是皮膚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可持續數分鐘至數時,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後消退,不留痕跡。
在分類上,蕁麻疹主要分為急性與慢性兩大類型,以疾病在短期內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覆發作達每周至少兩次並連續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在中醫學中,癮疹的發生與患者素體虛弱,腠理不固,風邪侵襲,飲食不當有關,病位在皮膚腠理,多因內有血熱,表氣外虛,當風寒之邪由外襲表的時候,衛外不顧,同時引動內熱,內外加攻,使疹出現在皮膚上。
在治療上當以祛風止癢,養血合營為主要原則。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具有較好的解表清熱散邪的作用,「池水「有養陰血的意義,提示曲池穴雖然為陽經上的穴位,但是可通於陰分,具有外散表邪,內養陰血,調和氣血的作用,對於癮疹外可防,內可養,是防治癮疹的首選穴位。
調理的時候還可以配合合谷、血海、委中、膈俞等穴位,因為合谷穴可以加強曲池穴解表散邪,清瀉內熱的作用;膈俞為血會,具有活血祛風的作用,委中為穴郄,膈俞、血海、委中同用起到調養營血的作用。
曲池穴操作時,癮疹沒有發作的時候,平時可以在曲池穴艾灸以預防,發作的時候,可以在曲池穴針刺淺刺,委中點刺出血,及在神闕穴閃火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