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病都能找到對應的穴位,收藏分享!|曲池穴|足三裡|內關穴|風池...

2021-01-13 網易

2020-12-18 12:09:34 來源: 廖明山歌

舉報

  很多人總是睡不醒,沒精打採;中年人常感頸肩酸痛,頭暈眼花;老年人心中憋悶、頭腦犯暈,這些都是我們常說的身體「亞健康」狀態,快來看看中醫專家推薦的保健穴,做起來吧!

  頸椎不適:肩中俞


  「肩中俞穴」位於背部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兩寸。

  專家介紹:肩背痛、頸椎病的時候,可以常按壓這個穴位,可以促進頸部、腦部的血液供給。對於咳嗽、氣喘、看不清東西時,也可以按壓這個穴位,效果不錯。按壓的時候,感到酸脹為宜。

  肩部不好:肩井


  「肩井穴」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界處。

  專家介紹:肩周炎、五十肩、肩頸方面的疾病找「肩井穴」。肩部的問題,就找肩井來按壓,必定可以手到病除。除此之外,頭部的酸痛、眼睛疲勞、耳鳴、落枕等問題,也可以按壓肩井穴來緩解。

  感冒:風池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與耳垂齊平後髮際的凹陷處。

  專家介紹:血壓高了,按什麼穴位?感冒了,按什麼穴位?落枕了,按什麼穴位?記不住東西了,按什麼穴位?一個穴位,就可以負責這麼多問題,它就是風池穴。按壓風池穴,可以增加頸部、腦部的血流量,緩解頸部僵硬,增強有關大腦功能的問題,如記憶力等。

  上火咽痛:曲池


  「曲池穴」位於肘部,屈肘最高點。

  專家介紹:火鍋、饞嘴蛙、一盤盤誘人的食物,結果卻是上火發炎,咽喉也疼痛不舒服,該怎麼辦呢?按按曲池穴,就可以達到清熱祛火的目的。這樣,對於因熱、幹導致的便秘,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此外,風池穴也可以降壓,但降壓效果最好的,其實是曲池穴,如果血壓居高不下,除了藥物調理外,試試這最管用的曲池穴,看能不能把高高在上的血壓降下來。

  滋養大腦:百會


  「百會穴」位於頂中央凹陷處。

  專家介紹:要養生,少不了百會穴。想要滋補大腦,不用花錢買什麼腦白金、黃金搭檔等保健品,自己身上就有個滋補大腦的穴位,就是百會穴。大小便憋不住,很是尷尬,是影響社交的危險分子。如果有這種情況,按壓百會穴,也可以進行緩解。

  心痛胃痛:內關


  「內關穴」位於腕臂內側,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腕橫紋上2寸(見上圖)。

  專家支招:心絞痛發作,身上也有一個救命藥,就是內關穴。如果突感心前區和胸骨後劇烈疼痛,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內側,胸痛有緊悶及壓迫感,有窒息感覺等,應停下所有活動,坐下或躺下,用指掐內關穴,起到急救作用後,再及時撥打120。

  內關穴,對於暈車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手腳麻木:太衝


  「太衝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專家支招:太衝穴有個俗名,叫「出氣包」,顧名思義,生氣的時候,就拿它出出氣,按、壓、揉,從而達到疏肝解鬱,暢通氣血的目的,避免生氣傷了身。如果按壓這個穴位的時候有壓痛感,那一定有問題,如果沒有感覺,也不妨多按揉,有時麻木、氣血不通等也可能導致沒有壓痛感。適度微痛、循序漸進為宜。

  腎虛腰痛:腎腧


  「腎俞穴」位於後腰與肚臍正對的穴位為命門,命門穴旁開1.5寸就是腎俞穴。

  專家介紹:這是補腎抗衰老的好穴位,其實,不僅男性,老人、婦女等也應常按揉這個穴位,可以緩解腰酸腰痛,治療腎虛。

  痛經美容:三陰交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四指寬,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專家介紹:女性想要美容,除了貴重的養顏聖品,不妨求助一下身上的美容穴,三陰交。沒事按一按,揉一揉,就可以保護女性的子宮,讓皮膚從內而外的水嫩,減緩皺紋的發生。如果痛經的話,也可以求助於三陰交,按揉幾分鐘,疼痛就會緩解,但不痛的時候不要按。孕婦要注意,不要按揉這個穴位。

  補陽強身:足三裡


  「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脛骨旁開一橫指。

  專家介紹:滋陰要找三陰交,補陽就要找足三裡了。不僅可以補陽補氣,還可以增強體質,增強免疫力。日本曾有故事流傳,一位174歲的老人,他的兒子153歲,孫子105歲,三人一起為一座石橋剪彩。問他們一家怎麼都這麼長壽,老人說,每月初八都會灸足三裡,可見足三裡的重要性。雖然這只是故事傳說,但也體現出古人對足三裡這個穴位的重視程度!

  1、六味地黃丸:復溜穴


  此穴滋腎陰效果極好,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

  艾灸公開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50種病證針灸最常用穴位統計|足三裡|合谷|三陰交|內關|陽陵泉...
    16、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40多個,計125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6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足三裡、內關、間使、神門、風池。  17、減肥、高血脂:涉及該病證的處方用穴共60多個,計219穴次,其中最高頻次的8個穴位,依次是三陰交、足三裡、豐隆、曲池、內關、陰陵泉、內庭、天樞。
  • 為什麼選對穴位就有效,原來穴位有這些特性!
    多樣性根據臨床上「一病用多穴,一穴治多病」的豐富經驗,穴位的多樣性大致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①針刺一個穴位,可影響多個器官的功能,如針刺足三裡,可影響機體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環系統功能;針刺三陰交,可影響消化、泌尿、生殖、神經精神系統功能。針刺內關,可影響消化、呼吸、循環、神經精神系統功能。
  • 常按10穴位永不生病
    常按10個穴位永遠不生病 一、明目醒腦穴:風池 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 四、養護心臟穴:內關 伸開手臂,掌心向上,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按揉內關穴有助於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鐘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
  • 老祖宗傳下來的道家養生秘方,趕緊收藏了|穴位|足三裡|血液循環|...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裡穴,能從X線鋇餐透視中清楚地觀察到胃腸蠕動變得有力而規律;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加食慾,幫助消化,並可增強大腦工作能力,改善心功能;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內分泌激素含量,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對胃痛、嘔吐、便秘、腹瀉、肝炎、膽囊炎及高血壓、下腹疼痛、癱瘓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橈側。
  • 足三裡穴——強身健體長壽穴!
    足三裡出自《靈樞》,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本穴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合治內腑」,凡是六腑之病皆可取之。足三裡穴是所有穴位當中最具養生保健價值的穴位之一。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是強身健體的長壽穴!
  • 多按壓11個穴位將能減輕疼痛感
    其實,千百年來,我們的古人想出了各種方法來醫痛療傷,為後世留下了值得借鑑的經驗。他們發現,人體有多個穴位有著神奇的止痛作用,加以正確地按摩,能有效地緩解疼痛。痛經——八髎穴在人體的骶部,即臀部以上、腰部以下,有8個穴位,分別為左右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合稱「八髎穴」。
  • 穴位按摩巧緩解
    將右手中指指腹放於大椎穴上,食指、無名指、小指附於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鐘。功效:清洩暑熱,通絡鎮痛。2、揉掐風池穴風池穴:位於頸項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將雙手拇指指尖放在同側風池穴上,其餘四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揉掐0.5~1分鐘。功效:疏風清熱,開竅鎮痛。
  • 艾灸祛病50問,配穴位,很實用!收藏了,以後常用!
    穴位選:乳房疼痛點、背部疼痛點、肩井、神闕、期門、太衝、三陰交、食竇、羶中、腎俞、天池。歸來、血海、三陰交、足三裡、命門、關元、中極和陰陵泉,每次選3-4個穴位,分組輪流施灸。大椎、肝俞、腎俞、三陰交、太溪、太衝、湧泉、風池和合谷。風池、肺俞、腎俞、印堂、迎香、合谷、足三裡。翳風、頰車、地倉、陽白、合谷、足三裡、內庭。
  • 這個穴位不通 會讓你身體四肢發冷發熱、麻木僵硬 瞧瞧醫生是怎麼...
    中醫、炁功、內丹術都講到丹田,認為它是「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丹田實為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所謂「氣海」。它是物質、能量交匯轉化的總樞紐。丹田、五臟六腑出了問題,物質、能量無法交匯轉化,自然造成經絡不通,精氣不足,生病,甚至死亡。
  • 用好曲池穴,這些皮膚問題都不會靠近你!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人們對於這個穴位並不陌生,屈肘90度,曲池穴在肘外側,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黃帝內經》記載「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對於整個機體而言,內屬於陰,外屬於陽,皮膚為人體與外界接觸的部位,是保護人體的第一道屏障為陽中之陽,曲池穴為手陽明經的合穴,對皮膚病變能起到較好的調理作用,如何操作曲池穴呢?
  • 癸亥日穴位按摩子午流注逐時開穴
    為了方便親友們自我按摩養生和調理各種不適症狀,本人計劃整理出點穴按摩的時候每日諸時辰應該首先選取的穴位(根據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等),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調養任何疾病時,首先按照時辰選取對應的子午流注穴位,然後再根據臟腑、氣血、虛實、表裡、寒熱辨證選取對應經絡上的其他穴位,這樣取穴可以達到最好的養生和治療效果。
  • 【每日一穴】內關穴: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內關穴(Nèi guān),經穴名。出《靈樞。經脈》。歸屬:手厥陰心包經,為本經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別名:陰維穴。  【腧穴釋義】  「內關穴」。「內」,內部也。「關」,關卡也。內關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氣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如同被關卡阻擋一般,故而得名。
  • 穴位怎麼按摩 按摩手法有哪些
    穴位按摩合谷穴:抗擊各種疼痛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風止痛,通絡開竅之功。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掌骨間隙之中點處。用對側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處皮膚。適宜各種疼痛,尤擅緩解晚期癌症病人疼痛。
  • 足三裡穴位注射
    一,穴位注射法是將藥水注入穴位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俗稱的打水針就是穴位注射。它可以將針刺的刺激和藥物的性能,及對穴位的滲透作用相結合,發揮其綜合作用,故對某些疾病有比較好的療效。穴位注射適應的範圍較廣,凡是針灸治療的適應症,大部分都可以採用穴位治療,在消化內科多數用於腹瀉、腹痛、痢疾的治療。
  • 艾灸這幾個穴位,腸胃好了,免疫力增強了,可惜很少人知道!
    每個人都有過腸胃不適的經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特別現在的人由於不規律的飲食習慣,腸胃常常飽受折磨,也許今天你覺得肚子脹,明天卻讓你疼痛難忍,無論這些不適程度是輕是重,你一定得當心,因為這是我們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 目前我國各種胃病的發病人數已有高達1.8億,而且約半數的病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
  • 最全經絡高清動圖,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能治病、也能防病!
    簡單地說,人體有12條經絡,一天有12個時辰,每個時辰敲打一條相應的經絡,能起到養生的作用。配合著按摩穴位,長期堅持,能延年益壽。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1任脈任脈位於正前胸,心臟脾胃行不通;上連乳腺下子宮,萬一不通變老翁。
  • 學習穴位按摩打通健康養生「筋絡」
    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乾、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熱止痛:合谷穴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於拇指和食指合攏後,隆起肌肉最高處。
  • 敲一敲就能消除疲勞的穴位:百會、風池、印堂、太陽穴
    除了喝咖啡、抹清涼油刺激大腦,實際上,輕鬆按摩一些身體穴位,照樣可以解乏哦。今天我就帶大家認識一下,消除疲勞的四大穴位:百會、風池、印堂、太陽穴!百會穴:提神醒腦、升舉陽氣,百病皆治。按百會穴,好比天降甘霖,滋潤萬物,把人體蔫了的機能、心神和意志重新激活,讓人振作,所以,百會不僅是一個治病的大穴,還是一個改變人精神面貌的神穴。
  • 艾灸養生穴位妙用:手陽明大腸經之五輸穴,你了解多少?
    艾灸養生是一種從古至今都有的保健方法,也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我們施灸之前往往是先找到跟病症相對應的穴位,然後通過燻烤身體穴位的方式進行自然理療。中醫認為,艾灸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