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交通方試多種多樣,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遍布著大街小巷,但是許多人還是喜歡出門的時候騎電瓶車,電瓶車沒有汽車那麼燒錢,也沒有自行車那麼費力,而且速度方面也不差,所以它成為了一般上班族鍾愛的交通工具之一。
現在對電瓶車的管制漸漸嚴了起來,開始要求電瓶車上牌照、騎的時候戴頭盔,上牌照的時候有一項讓人覺得挺麻煩的事情,就是電動車必須擁有腳踏板,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規定,電動自行車必須安裝腳踏板,然而腳踏板在電動自行車上的使用率卻不高,成了一種「雞肋」的存在。
讓用戶安裝腳踏板,其實是為了防止電動自行車沒電,方便用戶在沒電的情況下不至於寸步難行,但是對於那些帶踏板的電動自行車,沒電的話如果真的蹬著走,可能還沒有推著走省力,因為電動自行車往往輪子直徑比較小,而且因為踏板的存在,腳踏的位置一般比較靠外,所以蹬起來十分的費力,很多車都會在上了牌照之後就把腳踏拆掉。
騎自行車的時候,坐墊和腳踏之間需要有一個角度,這樣騎的時候腿才能使得上勁,而電動車生產的時候往往為了符合指標規定,都會加上一個腳踏,腳踏的位置卻不管了,只需要能做到踩起來帶的動車,能過關就可以了。
很多電動車安裝了腳踏,卻沒有實際用途,這也就形成了一種形式主義,買了電動車去上牌照之後,有人就喜歡把腳踏板拆了,生產電動車的廠家不可能不知道這個事,管理機構也知道,就連這個標準的制定者都知道這個情況,但沒有人願意站出來將這個規定調整一下,不僅浪費了金錢,還浪費了製造時候的多與步驟,為了達到標準而生產的東西,完全違背了當時制定這條規定的初衷。
如果想要讓電動車的用戶在沒有電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電動車的腳踏板騎行,那就必須改善電動車的結構,讓電動車擁有自行車一樣的三角形結構,騎行者才能更加省力地騎車,不至於蹬得滿頭大汗,在速度上還沒有推著走的時候快,要麼就取消電瓶車必須裝踏板的標準,不能將錯就錯,將一些不合理的東西加到標準中。
其實除了電瓶車的腳踏板,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不合理的標準存在,這些標準有時候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但是卻大大降低了用戶的便捷性,或者根本是畫蛇添足,浪費了資源又沒什麼作用,讓人摸不著頭腦。
你上班的時候是騎電瓶車還是騎自行車,或者開車呢?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什麼關於不合理標準的事情呢?歡迎在評論區吐槽,有時候說的人多了,才會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暴露了問題,才能一個一個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