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們對疫情的恐懼心理炒作種族主義?這波操作太Low!

2020-12-04 新民晚報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洶湧而至,中國以外的一些國家也發現了確診病例。

然而,病毒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將人們對病毒的恐懼「借題發揮」、上升為種族歧視正在一些國家借著社交媒體肆虐開來。

由此,一場阻擊種族歧視、支持抗擊疫情的輿論戰正在展開。

我們不是病毒

看見一個亞裔女子拎著行李,一個捲髮男子用圍巾捂住嘴說:「你不戴口罩?」站在捲髮男子旁邊的另一名男子狠狠地說:「我們不要蝙蝠在這裡!」離女子最近的光頭男說道:「不要汙染我們!」

這時,女子咳嗽了兩聲,三個男子一臉驚慌。

最後,女子丟下一句「我來自巴黎納茲樂隊」走人。

這幅漫畫生動地描繪了當下生活在法國的亞裔群體面臨的尷尬。

泰國14例,新加坡10例,馬來西亞7例,日本11例,美國5例,法國5例,德國4例,加拿大3例……(該數據截止發稿前,小編注)

這幾天,伴隨著海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有所增加,生活在當地的中國人甚至亞裔開始感受到壓力和惡意攻擊。「他們帶著病毒」似乎成了一些人對中國人乃至亞裔的新的刻板印象。

一個在法國巴黎的工作的姑娘在坐公交車時,聽到有人對孩子小聲講:「離她遠點兒,她是中國人。」幾個十多歲的法國孩子闖進中餐館問老闆:「還有蝙蝠湯嗎?」

……

為此,在法國,一場以「#我不是病毒」為標籤的話題抗議在社交媒體推特上人氣暴漲。

「我是中國人,但我不是病毒!我知道每個人都害怕這個病毒,但請不要有偏見。#我不是病毒」推特上,一個在法國的中國年輕人發帖呼籲道,配圖中他舉著寫有「我不是病毒」字樣的白紙。

「首先,不是所有亞洲人都是中國人;其次,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感染了病毒。當我們身邊其他人在咳嗽,而我們也在咳嗽,別再問我們是不是具有危險性。謝謝!#我不是病毒」

恐懼感染病毒,是正常的心理活動。但如果利用這種恐懼,並將其上升到種族主義,那就值得警惕了。

一個粉絲眾多的「照片牆」帳戶貼出照片推薦加拿大多倫多當地一家新開的麻辣燙餐館後,引來一大批趁著疫情借題發揮、惡意滿滿的評論。這令生活在多倫多的伊芙琳·鄺記起了在2003年SARS蔓延期間,還在讀三年級的她明明從未生病卻依舊被人「嫌棄」,甚至被陌生人大吼「SARS」的情景。而這一回,伊芙琳·鄺注意到,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評論說希望封鎖亞裔社區,還有《紐約時報》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推文下面污衊中餐卻點讚最多的惡意評論……

值得欣慰的是,還是有許多外國民眾並沒有被蒙住雙眼。

就在丹麥《日德蘭郵報》不久前借著疫情刊登的辱華漫畫後,這家媒體的臉書主頁被網友「攻佔」,不少丹麥網友指責媒體毫無同情和同理心。

「難道我們丹麥人就是這樣教下一代該如何對待別人嗎?」

「你們應該為《日德蘭郵報》感到羞恥!你們欠中國一個道歉!」

而在法國,有網友在推特上發帖點明,那些借著疫情排擠亞裔的人「只是在等待一個好的藉口來散布種族主義而已」。

「冠狀病毒絕不是你攻擊應該受到他人尊重的人、散布種族主義的藉口。我全力支持亞洲人。#我不是病毒」

「從現在開始的兩三個月,冠狀病毒可能會被消滅。但這暴露的不只是公共衛生問題,還有加拿大的種族主義問題。」加拿大華人社會公平委員會臨時主席艾米·高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說道。

別被帶了節奏

對比正在抗擊疫情的中國,以及那些正在向中國人伸出援手的人們,炒作種族主義情緒的做法實在是太Low了。

「十多年過去了,我們沒有吸取經驗教訓,反而這股種族主義被數字世界放大了。」面對正在借中國的疫情發酵的種族主義情緒,伊芙琳·鄺在多倫多當地的媒體網站上發表評論文章寫道,「『黃禍』論又浮出水面了。但亞裔同胞們,振作起來!」

事實上,中國政府和人民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希望儘可能地將疫情控制住。28日,日本放送協會(NHK)援引日本外務省的消息稱,鑑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在中國不斷增多,日本政府於28日晚派出載有大量支援物資的1架包機前往武漢,為中國提供援助。這架載有約10名日本政府官員和醫療隊員的波音767飛機,裝載了口罩、防護服等於當地時間28日晚20時30分左右從東京羽田機場起飛,前往疫情最嚴重的武漢。

儘管28日,日本剛剛確診了一例沒有武漢旅行史的病例,但對於政府的操作,許多日本網民也表示支持。有人呼籲為武漢和中國再多運一些泡麵和奶粉,有人諮詢捐款方式,還有人記起了日本當年爆發甲流、遭遇大地震時中國屢屢伸出援手。

加拿大約克區一所華裔學生眾多的學校正面臨著來自一些家長的壓力,有家長要求華裔學生近3周內不得上學。對此,學校董事會主席納森在接受安大略省當地媒體採訪時回應稱,儘管病毒源於中國武漢,「但請不要將其視作『中國病毒』」。他認為,任何以安全為名提出的過分要求表現出的偏見和種族主義傾向值得警惕。

圖說: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截圖

而對於那些害怕得病但身在中國以外的國家的普通民眾來說,與其被借著人們疫情的恐懼炒作仇外心理的論調帶節奏,不如戴上口罩保護好自己。

正如推特上這個網友所說的:

「最嚴重的病毒是仇外心理。冠狀病毒只會毫無區別地影響所有人。」

而我們共同的敵人不是武漢人,更不是中國人或亞裔,而是新型冠狀病毒。攜手阻擊病毒,才是當下最迫切的任務。

(文中圖片GJ、網絡綜合)

深海區工作室 深海三文魚

相關焦點

  • ...疫情心理調試特別專題(三)丨疫情來臨時,人們可能有哪些心理反應
    「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試特別專題(三)丨疫情來臨時,人們可能有哪些心理反應 2020-02-12 0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僅錄三期的《浪姐2》已未播先火,芒果臺的這波操作看得真讓人煩
    引言:僅錄三期的《浪姐2》已未播先火,芒果臺的這波操作真是敗壞路人緣啊!《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可謂是紅火了2020年的整個夏天。毫不誇張地講,比起那些少年男女成團選秀節目收視率高出了幾倍。而且通過這檔節目,好多已經沉寂多年的姐姐瞬間翻紅。不僅邀約變多,而且話題度也多了起來。
  •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應激反應及心理調適建議
    特約專欄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武漢體育學院師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主隔離、居家過節。但是,當各種疫情信息襲來,大家難免會產生焦慮、恐慌甚至崩潰的情緒,為此,武體新聞中心特邀武漢體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的心理系教師為大家提供心理健康關懷,幫助大家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
  • 99萬買2020年的冰島茶王樹普洱茶,這波炒作不虧還穩賺
    年年都爆出普洱茶天價炒作,動不動就幾十萬、上百萬的成交,這些天價茶背後是否交稅了呢?這幾年天價炒作普洱茶的很多,有曬合同的,有曬現金的,有曬銀行到帳簡訊的,但是小武還真沒見過曬繳稅單的。99萬的冰島要交多少稅?炒作冰島茶王樹的背後是刺激冰島茶價格上漲,手裡有冰島茶的茶農就等著坐收漁利,茶農當然是很高興。
  • 澳一城市斷絕和昆明友城關係,被斥「種族主義狗哨伎倆」
    【文/觀察者網 齊倩】自疫情暴發以來,澳大利亞華人感受到了明顯上升的「敵意」,這種利用疫情炒作的種族歧視甚至從網絡發展到現實之中。澳大利亞一批炒作反華議題的政客和媒體可謂「功不可沒」。此舉引發了極大爭議,當地政界人士抨擊這是「種族主義狗哨伎倆」。因病缺席投票的市長對此決定感到「震驚」,並表示將向議會提交撤銷動議。沃加沃加位於首都坎培拉以西,處於雪梨與墨爾本的中間位置 谷歌地圖截圖當地時間14日晚,新南威爾斯州最大內陸城市沃加沃加(Wagga Wagga)市議會以微弱優勢投票決定,斷絕與中國姊妹城市昆明的關係。
  • 疫情下的心理「守門員」:溫暖陪伴 撫平人們受傷的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同濟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創始人陳增堂教授利用自身專業,為社會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在心理抗「疫」戰場上整整堅持了3個月。目前,隨著上海一部分學生復學複課,他又馬不停蹄地投身到第二戰場,為廣大學生消除心理負擔。
  • 疫情第二波,該怎麼投資?
    美國的疫情已經瞞不住了,數字在不斷加大。因為美國人太喜歡遊行了。要求特下臺。國內政治危機。美國的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愈演愈烈。 可以篤定的是疫情仍然存在,壞消息就會不斷,經濟上就不可能有好消息,除了刺激政策。可是刺激政策市場已經不感冒。相反,對壞消息會敏感,感冒。 所以股市從此刻起不可能漲了,全球,都是熊市了。危機這個詞已經變得越來越真實和清晰。
  • 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心理專家來支招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夏葉玲:當前,防疫一線的醫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志願者等,面臨的工作壓力和強度都比較大,心理的、身體的負荷都達到了一定的極限,他們在抗疫工作中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令人敬佩,也讓人感動、讓人牽掛。在面對未知的病毒和疾病時,特別是當處於比較恐慌的氛圍中時,會產生更多的恐懼,這樣的情緒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就像士兵進入戰場,但是不知道敵人是誰、躲在何處。
  • 列國戰疫:凜冬將至,加拿大「影子疫情」悄然流行
    「儘管婚禮不是夢想中的樣子……但親友們以不同的角度見證了婚禮,這將是家族的一段恆久記憶。」克洛說。【「影子疫情」才是大流行病?】然而在加拿大,與新冠病毒一同肆虐的,還有另一種病毒——種族主義。疫情撕開了加拿大「隱藏在微笑裡」的種族主義,這場隨新冠而來的「影子疫情」,給不少人造成了不亞於染病的心理傷痕。護士凱薩琳·張在多倫多最繁忙的急診室之一工作。一天,她在同室友等待取餐時,一名60多歲的女人忽然走近,朝她們大喊大叫,用雨傘打她們,還對著張的臉上吐口水。
  • 讓澳大利亞新冠疫情二次爆發的,居然是兩個熊孩子的「屎」操作……
    「屎」操作,一般指打遊戲時,手太臭,操作失誤過多。 本以為澳洲的抗疫生活會就此平靜,人們也會遵循防控措施,嚴控傳播。 但就在最近,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傳來第二波疫情強勢反撲的消息。 累計確診人數達到了24,000人,更有一夜之間新增確診病例466人,12人死亡的高峰出現。
  • 疫情「心理應激」是自我保護!心理專家教你如何化解家人心理危機
    整日惶恐不安……上面這些案例都是疫情給人們心理帶來影響後的典型表現。第三,通過權威可靠的信息來源,了解疫情發展動態及動向,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調整應對病毒的方式。最後,不可輕信傳言,減少不必要的恐慌。2、主動出擊做好個人防護想要把新冠肺炎拒之門外,關鍵是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這也是克服恐慌心理的主要環節。對於新冠肺炎的公眾防護措施,相信大家已經熟記於心了,比如,不串門、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等。
  • 面對疫情,孩子出現死亡恐懼丨專家:家長不可不知的兒童心理失常信號
    華聲在線2月14日訊(大眾衛生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璐 通訊員 劉健美)「閉關宅在家,身邊一直充斥著電視、網絡、廣播鋪天蓋地的新冠疫情報導,這會讓孩子不斷感受真實的恐懼,害怕死亡,甚至出現兒童心理失常。」
  • 疫情「心理應激」是一種自我保護
    ,整日惶恐不安……  上面這些案例都是疫情給人們心理帶來影響後的典型表現。因此,我們應把注意力集中到力所能及的行動上,面對病毒,這也算是一種主動出擊。  3、負面情緒亦是一種預警  非常時期的情緒反應是人的生存本能。人類在面對危險時,心理應激反應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預警,屬於正常的心理現象。面對危機,人的心理自動釋放危險信號,其目的是給大腦留下充分的應對時間。如果過分抑制或是逃避這種情緒反應,反而會增加內心的不確定感和恐慌感。
  • 這波反操作太強了!
    這波反操作太強了! 來瞧瞧國外網友的騷操作 隔著屏幕都看了滿滿的求生欲
  • 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護?這份心理疏導指南請收好
    更有甚者會發生恐懼心理,徹底閉門不出。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楊豔傑教授認為,出現以上現象,都是得了不同程度的「心病」,需要進行自我疏導調解,更重要的是要科學看待疫情,對病毒傳播有正確的了解,堅定會戰勝疫情的信心。
  • [心理]教你幫助寶寶戰勝恐懼心理
    孩子的年齡不同,恐懼的對象也不同,家長應根據具體情況,幫助孩子緩解恐懼心理。  寶寶3種典型的恐懼心理  一、怕生  一般來說,6個月大的孩子已經認識自己的媽媽了,並和媽媽建立起了依戀的感情。到7個月左右,孩子不僅能識別陌生人,還會害怕陌生人,尤其害怕男性。
  • 新冠疫情累計確診六千萬,疫情下如何守住我們的心理健康
    受到全世界疫情不斷擴大的影響,雖然我國已經將防疫做到極致,但依然無法獨善其身,在國人經歷了一個相對安穩的夏天后,新冠疫情又悄悄地抬起了頭。在上一輪的疫情中,凸顯出了一些心理健康的問題,雖然大多數人已經從中度過,但是我們依然還是要防患於未然,重視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建設和創傷治療。
  • 利用了人們什麼心理?
    「茶葉女」行騙其實是很老套的騙局,就是抓住人們的同情心裡,抓住男人喜歡美女的心裡,這種騙局其實一看就知道,騙法也不高名,但偏偏有人願意上當,只能說活該!網絡方便人們的生活,但網絡也催生了很多騙子,特別是美女騙子,編造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騙取人們的錢財。
  • 心理測試:哪一隻豹子的眼神最讓你恐懼,測你的性格缺陷,太準了
    心理測試:哪一隻豹子的眼神最讓你恐懼,測你的性格缺陷,太準了A:B:C:A:你太以自我為中心了,過於強勢。你不喜歡那些跟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如果別人不贊同你的話,你會慢慢遠離他。但是你太強勢了,就算是和你關係好的人,也會為了你的性格太強勢,慢慢地離開你身邊。那時你一定會感到懊惱的。你喜歡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各方面優勢,希望通過這些努力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在工作上,你沒有堅決的心。如果沒有充分的自信,你不會輕易去嘗試。畏手畏腳的,所以不會有太多的成就。B:你十分倔強,太過叛逆。
  • 心理專家揭秘這6點,幫你消除恐懼心理,簡單...
    但長島大學健康心理學研究員內森(Nathan Consedine)博士認為,身處醫療環境中的恐懼反應是完全正常的,因為大部分人會將醫院、診所與疾病、受傷聯繫起來。內森表示,「恐懼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種反應,可以促使人們即時迴避明顯的人身威脅。醫生診室和醫院是發生不良事件的地方,所以人們避開此類環境並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