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演奏家,蟋蟀、蝗蟲與蚱蜢

2020-12-05 百家號

夏天的演奏家,蟋蟀

全世界蟋蟀約有2400種,大部分蟋蟀都衣,角細面長,後足適於跳躍,背腹部略扁,腹上有2根細長的尾須。一對翅膀,平時摺疊於背上。前翅是革質,較硬;後翅膜質,用於飛行。

我們經常聽到草叢中蟋蟀發出的「蛐、蛐」之聲為寧靜的夜晚帶來一絲喧鬧,其實這些響亮的聲音並不是從蟋蟀的嘴裡發出的,而是通過翅膀相互摩擦產生的。在蟋蟀的左前翅有一條粗壯的脈,這就是蟋蟀的發音器官,右前翅基部橫脈下還長有一排齒狀的突起,形成音齒。這樣兩翅相互摩擦,就像拉小提琴一樣,「弓」和「弦」相互摩擦,產生美妙的聲音。

油葫蘆油葫蘆是蟋蟀的近親,是蟋蟀科的一種昆蟲。油葫蘆的成蟲體型比一般的蟋蟀要大,體長約在19~24毫米之間,體色是暗黑的,而且很有光澤,像上了一層油似的,所以人們稱之為「油葫蘆」油葫蘆頭上的觸角細長而多節;前翅較小,呈一種有光澤的淡褐色,後翅較大而發達。油葫蘆中胸部腹板後緣內凹處,正好呈一個三角形,是它們這種昆蟲的一個明顯標誌。它們的前足腔節上也有聽覺器官,而後足十分粗壯,非常善於跳躍。油葫蘆中雌蟲比雄蟲體積要大些,雌蟲的產卵器很長,約有20毫米。它們一般一次會產75粒卵,而且對產卵地點也是很挑剔的,必須選擇在向陽的地方。

油葫蘆白天隱伏在陰溼而疏鬆的土中,有時也隱伏在雜草間或磚瓦塊下,夜晚才外出覓食,這一習性與蟋蟀是十分相似的。而且它們的性情也十分好鬥,只要雄性同類相聚在一起時,就常常會發展成一場不可開交的打鬥局面。

雌性蟋蟀基本上採取分散產卵的方式,將卵產於泥土裡。它們的卵呈橢圓形,雌性蟋蟀一生中基本可以產近500粒左右的卵,每年繁殖一代,新生命就是以卵的形式度過寒冷的冬天。

當蟋蟀同敵人展開搏鬥時,如果腿部不幸被敵人捉住,它們就會採取舍腿保命的方式逃脫出來,畢竟生命是第一位的。雖然切斷的腿不能再長出來,但絕不會危及到生命安全。

蟋蟀的聲音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求偶,一個是助威,它們可不是真正的歌唱家。當雄性蟋蟀感到寂寞時,就會發出輕柔而短促的聲音吸引異性的到來,傳遞自己求偶的信號;找到異性目標之後,聲音就變成清脆的「的令」之聲,表達自己的愛意;當雌性同意與它交配後,叫聲就變成「沙沙」的愉快之聲。另外,當兩隻雄蟋蟀在搏鬥時,為了助長自己的氣勢,也會以大聲鳴叫來增長氣焰。而當一隻獲得勝利後它會相當自得的以清晰、快樂的叫聲向全世界宣布它的成功!

蟋蟀的前足脛節部位上各有一個聽覺器,這可是與它們息息相關的偵察武器。當它們在萬籟俱寂的夜晚,開始出來活動時,這就成了它們的救命法寶。往往在敵人即將捕捉到它們時,就會猛地彈跳起來,逃出危險境地,這就是依靠它們腿部聽覺器的靈敏性時刻監視著周圍的動靜,以防不測。

我們再來聊聊與他們相近的蝗蟲、蚱蜢。

蝗蟲

農作物的最大敵人就是蝗蟲,蝗蟲中最具威脅力的就是飛蝗。它們個頭比較大,而且經常集體出動,協同作案。當它們如滿天黃雲飛來,又飛走之後,留下的便是光禿禿的樹幹和孤零零的莊稼稈子,所有的長有葉子的植物都會難逃厄運。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可怕的大型蝗災就是由成群的東亞飛蝗在進行遷移過程中進行的,它們所過之處,可以說幾乎就像「寸草不生」的荒地一樣。而且,飛蝗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改變身體的顏色。

蝗蟲

蚱蜢

總科裡面蚱蜢屬下的一種昆蟲,在地球上約有幾十個品種。它們一般都是綠色的,呈個體分散生活在與之體色相適配的青草叢裡,而有一些身體完全是枯黃色,就因為它們多棲息或活動於乾枯的草叢中。蚱蜢的頭部前端較尖,呈一個長圓錐形,它們的後足部分,腿節以及脛節相連很長,是自然界的「跳高、跳遠運動員」。腹部特徵是細而且長。

相關焦點

  • 炎熱夏天到了,那些陪伴80後,90後童年的昆蟲還好嗎?
    可作為80後的一哥,夏天的時候野外的公園草地才是承包了一整個夏天。那時候的男孩子恐怕沒有不捉蟲子的,下面一哥盤點下我們兒時的回憶。天上飛的飛行類的昆蟲,像蝴蝶,蛾子一身的粉末不受待見。所以蜻蜓顯得難能可貴,孩子們看到蜻蜓就好像貓看到老鼠停不下手。清晨或雨後,蜻蜓還在熟睡,悄悄的從其背後用食指和中指夾住其薄翼。
  • 說文解字:「秋」與蟋蟀或蝗蟲有關?
    秋的古字形像蟋蟀或蝗蟲。從天文曆法上說,秋是一年四季中夏後冬前的季節。秋天是個谷熟、收成之季,所以「秋」又被引申出收穫、豐收之義。上古時期作物一般是一年一熟,所以「秋「又被引申為年代,經深層引申,它還可特指某一時期、某一時刻。秋天之後就是萬物肅殺的冬天,所以它也暗含著「蕭瑟」之義,所以「秋」還可表示悲愁。古時與律令刑獄有關的事,也可稱為「秋」。如刑部別稱「秋曹」。
  • 蟋蟀蟈蟈是不是同一種昆蟲?
    是不是就是蝗蟲?  我查找資料的過程,簡直就是重新溫習了一次生物課。    蟋蟀蟈蟈螞蚱 都是民間叫法  總的來說,前面所提到的蟋蟀、蟈蟈、螞蚱、蝗蟲,都屬於昆蟲綱直翅目,它們有一些共同特徵,如「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大,後足跳躍式,前翅為覆翅,有發達的發音器和聽器」等,這些相似之處,也許就是我們容易將它們混淆的原因之一。
  • 手工摺紙:折一隻可愛的蚱蜢
    我不知道蚱蜢是不是蝗蟲、但是不提它是不是害蟲。我覺得它小小個的顏色還是嫩綠色的超可愛!小時候到了收稻子的時候就有很多!想吃了就挑些大的抓來炸著吃!可好吃了!而且那蚱蜢也很好抓!現在估計都沒有人吃了?今天只需要一張彩紙,就能折一個超級簡單的蚱蜢準備一張正方形的彩紙!
  • 鬥蟋蟀以外的事兒
    我們那時並不知道可以像北方人那樣好鬥,鬥草、鬥雞、鬥蟋蟀。此等遊戲皆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我們還在溫飽線上掙扎,不能奢望有此雅興。當翻開草叢、菜葉,發現蟋蟀的蹤跡,趕快用手去捂住它,要小心翼翼地捂好,並騰出一隻手來捉住它。捂住蟋蟀的手的拇指和中指稍稍露出一條縫,方便觀察,慢慢張開捂住的手,再迅速捉住它。為防止其逃跑,捉住後就將其後腿卸掉。卸下的腿扔在地上,成了螞蟻的美餐。
  • 非洲蝗災肆掠,為什麼不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呢?
    蝗蟲的確營養豐富,主要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不僅僅是很多生物的,比如雞鴨和魚蝦類的天然蛋白質餌料,而且繁殖能力非常強,一個蝗蟲可以產卵幾十顆,一年可以產卵三次,2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成成蟲。前段時間的非洲蝗蟲的確刷新了我們的三觀,也見證了蝗蟲恐懼的繁殖能力,數量大,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 螞蚱和蝗蟲是一種昆蟲嗎?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螞蚱和蝗蟲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兩個詞,一般情況下,大多數都認為螞蚱就是蝗蟲,蝗蟲也是螞蚱。不過,嚴格意義上說,螞蚱和蝗蟲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蝗蟲只能代表一部分螞蚱,簡單的說就是蝗蟲是螞蚱的一類。那麼,蝗蟲和螞蚱是如何區分的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上圖為棉蝗,我們這俗稱「蹬倒山」,你們那叫什麼?
  • 天牛,蟋蟀,知了……小時候玩過的昆蟲,現在你還認識幾個?
    夏天的鄉間樹林裡,知了叫聲此起彼伏,人一走近就不叫了,所以必須有聽音辯位的本事。認準一個知了聲之後,躡手躡腳朝著自己判斷好的那棵樹走去,然後抬頭繞著樹走一圈,就會發現趴在樹幹上的知了。抓回家之後,要把知了的翅膀剪掉一半,以免它逃跑,然後就能把玩了。另外,也許很多人不知道,知了是能吃的,而且味道不錯。
  • 蝗蟲,原來你是這樣的蟲子
    蝗蟲和洪水、乾旱、瘟疫、戰爭一起並列,被稱為百姓的敵人。那麼蝗蟲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蝗蟲,在民間,老百姓稱作「蚱蜢」。它的嘴巴很堅硬,就像刀子一樣,翅膀呢又很輕盈,後腿還很發達。總的來說,這貨嘴巴能吃,飛得又快,跳得又高又遠,還專門吃莊稼,簡直就是農作物的天敵,農民的禍害啊。蝗蟲也和其他動物一樣,屬於卵生動物。
  • 日本出現「昆蟲零食販賣機」蚱蜢、蠍子、蜘蛛多款任君挑選
    日本網友在5ch論壇分享發現驚人的自動販賣機,裡面不是賣普通的飲料,而是「昆蟲零食」,品項包括成年和幼年甲蟲、狄氏大田鱉、龍蝨、螻蛄、蚱蜢、蟋蟀、蠍子、蜘蛛等等,還有賣綜合口味
  • [中國古詩詞選講]《草蟲》:秋天的蟋蟀,喚起思念
    草蟲就是我們熟知的蟋蟀、蟈蟈,古代稱為螽斯,也就是詩中的;阜螽為現在所說的蚱蜢。蚱蜢和蟋蟀是兩種十分相似的昆蟲,古人將之均歸為螽類,不過蚱蜢春生和冬滅,不會發生鳴叫,蟋蟀則不然,它們會築造「地穴」度過寒冬,並且會鳴叫,在秋天的夜晚隨處可以聽見它們的叫聲。本詩中,雖然將蟋蟀和蚱蜢並列,但是強調的還是蟋蟀。
  • 蝗蟲集群出動成災 竟是為了避免被同類吃掉
    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因為蝗蟲是成群結隊的,數量龐大,一平方公裡的蝗蟲一天大約能吃掉35000人的糧食。 圖片來源:bbc.co.uk因此,了解蝗蟲群體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這個群體分崩離析,就變得尤為重要。那你知道多少只蝗蟲會使它們從無序趨於走向有序嗎?科學家告訴你3隻足矣。
  • 為何全世界就蝗蟲這種昆蟲經常成災?蝗蟲:你等著,我搖蟲!
    這最近,我們的巴鐵兄弟是深受蝗蟲災害的困擾,多達上千億的蝗蟲,是漂洋過海從非洲大陸入侵到了印巴境內,短短一天就能夠吃掉200噸的植物,毫不誇張的說,真的有一種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的感受。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即便是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人類幾乎還是無可避免地遭受到蝗災的侵害,難道不起眼的蝗蟲真的是昆蟲界的扛把子?其實,單單就蝗蟲來說,它可真的算不上是扛把子,因為在我們人類面前它實在是過於渺小。
  • 濟源蟋蟀四處蹦吃貨們說咋辦吧
    「相融共生」說,蟋蟀彈跳力超好,他在路邊米線攤上吃個米線,蟋蟀兩次跳進碗裡。記者看到此爆料帖子下面有不少網友評論,同時網友反映,今年河南好多蟋蟀,小區裡整晚都能聽到蟋蟀叫聲;網友「無臉洋蔥」說「快撮一簸箕油炸去」;還有網友問:這東西能吃嗎?能吃就發動吃貨來解決。
  • 電影《蚱蜢》:導演讓我們在劇情之中,仍能感受言外的巨大隱喻
    帶著「伊坂大神」的閃耀光環,由《腦男》導演瀧本智行執掌,並再次與生田鬥真合作,集結了淺野忠信、山田涼介、波瑠、菜菜緒、麻生久美子、村上淳、石橋蓮司等人演出的《蚱蜢》,早在公布改編電影之初,就掀起廣大粉絲的期待。
  • 簡單易學的親子蚱蜢摺紙教程,大蚱蜢背著小蚱蜢
    蚱蜢能跳過相當於自己身長 15~20倍的距離,因為蚱蜢的身體就是為跳躍而設計的。它的兩條後腿特別長、特別有勁。但是蚱蜢的後腿只適合於跳躍,所以在行走時這兩條腿反倒顯得很笨拙。小編今天就帶大家折一隻蚱蜢,不對應該是兩隻蚱蜢,因為這是一隻大蚱蜢身上背著一隻小蚱蜢,方法很簡單哦快來一起學吧!
  • 親子蚱蜢摺紙圖解教程,大蚱蜢背著小蚱蜢
    蚱蜢是一種很常見的昆蟲,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要,草地、農田這些地方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小編是一個很怕蟲的人,別說看到蟲了,光是看到照片小編都起一身雞皮疙瘩。但是今天小編教大家的這個蚱蜢摺紙一點都不恐怖,甚至還有點可愛。首先,準備一張正方形卡紙,最好是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