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半年多的時間,我省羊肉價格持續下跌。面對市場低迷行情,不少養殖戶心中苦不堪言。但記者了解到,在新泰市龍廷鎮當地有一種名叫紅毛山羊的稀缺品種,它的市場價格不降反升,活羊每斤突破至20元,是普通羊價格的2倍。
據了解,紅毛山羊原產於新泰市東部山區龍廷鎮一帶,是一個地方性品種,經由一代代新泰人精心選育而成,是中華山羊品系中的獨特品種。
由於紅毛山羊生長周期長,長成成羊需要一年多的時間;產崽率低,一隻成年母羊多是兩年產崽三次,每次一隻。種種原因導致紅毛山羊險些被人們放棄養殖,數量也一度降至幾十隻。
好在該羊耐粗飼,抗病力強,肉質細嫩,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經濟價值,還有部分當地養殖戶仍堅持搞養殖和品種繁育。其中養殖規模最大的要數新泰市龍廷鎮太公峪村村民曹玉玲了。曹玉玲從2012年開始,通過不斷地繁育紅毛山羊,建紅毛山羊養殖基地等措施,如今養殖數量已經突破至700隻,成了紅毛山羊養殖方面名副其實的領導者。
「當初搞紅毛山羊繁育時,有不少人慕名前來購買,但是我不賣。」曹玉玲介紹,紅毛山羊屬於珍貴品種,賣一隻就少一隻,她想通過繁育,把紅毛山羊從「瀕危」的邊緣挽救回來。
為此,她還聯合新泰市境內的山羊養殖場、養殖戶,成立了新泰市紅毛山羊發展協會,截至目前已發展單位會員40家、個人會員50多個,協會紅毛山羊總存欄量達4000多隻。
曹玉玲介紹,「新泰紅毛山羊」已經正式成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通過,提高了紅毛山羊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利於致富一方百姓。」曹玉玲說。
在曹玉玲的養殖基地裡,記者見到了今年已66歲的飼養員程華祥。老人從去年開始就來到基地,親眼見證了紅毛山羊養殖產業的發展。
「紅毛山羊一天要餵兩次草料,早上八點一次,下午三點一次。」程華祥介紹,紅毛山羊的飲食時間非常規律,如果到了飯點還不給餵食,它們就集體咩咩叫著抗議。
據了解,一隻成年紅毛山羊平均一天吃三斤草料,地瓜秧、花生秧、豆餅等都可以用來餵羊。程華祥介紹說,紅毛山羊全身都是寶,羊皮一張能賣40元;羊糞按方賣,一方30多元。「羊絨是紅毛山羊身上最值錢的東西。一隻紅毛山羊,一年能產半斤絨,羊絨每斤120元。」程華祥說。
當天的採訪中,記者還遇到了前來考察紅毛山羊種群繁育的新泰市農業局副局長袁銘,他告訴記者,這兩年紅毛山羊的種群繁育有了很大的發展,數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紅毛山羊的繁育能力也得到加強,原來兩年三產,現在可以做到一年兩產,產崽數量平均每次兩隻。
因為紅毛山羊的稀缺,再加上品種的優勢,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紅毛山羊的活羊價格一路上揚,從最初的16元/斤到現在20元/斤,和普通活羊的價格形成鮮明對比。
曹玉玲介紹,她曾算過一筆帳,按照小羊羔一年出欄,長到90斤算,一隻能賣1800元,再加上羊絨、羊皮等收入,去除飼料和人工費,一隻羊大約可賺1900元。
「紅毛山羊適應性很強,管理也很簡單,非常適合農村留守老人餵養。」曹玉玲說,「一個農村老人餵上2隻紅毛山羊,一年就能有接近4000元的收入,比種地強不少,還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