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都江古堰賦
陶武先
自古以來,都江堰、青城山便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前來造訪 。譬如,當杜甫臨都江堰而豪氣幹雲,寫下「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陸遊登青城山而文思泉湧,留下「雲作玉峰時特起,山如翠浪盡東傾」。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下面這篇《都江古堰賦》,感受陶武先筆下的都江堰。
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①。岫列屏封,雲蒸霧鎖,幽名廣聞天下;波平鏡鑑,堰臥堤飛,奇構絕屹宇寰。鐘山水之秀靈,毓人文之璀璨。百代仰瞻,穆穆惠民勳績;九維循蹈,煌煌治水範閒②。
史河存亮跡③,宇內嘆雄觀④。元形曜昡岷江⑤,功築暉昌灌縣⑥。肇由二李⑦,承接群賢。馭鱉伏龍⑧,避澇防旱。繼起文翁擴渠,流浥繁田⑨。諸葛護堤,法設堰官⑩。士廉廣開灌道⑪,盧翊重睹箴言⑫。馴旱魃而興邦國,除澇害以拯黎元。仁人恐後,志士爭先。吏民同奮,婦孺相勉。年繕歲修,活水常來渠首⑬;外疏內浚,洪霖無損平川。由是秦初規格,歷廿百載猶備;時下效能,滋萬千頃未闌。致用迄今,謀遠者奉為圭臬;權宜因地,尚實者視作標杆。歲月從流,疊湧翻新之浪;光陰執筆,勾銷泥古之篇。臧否歷來功業,無情唯是時間。暫者若曇葩,乍現枝頭;亙者猶星鬥,長明霄漢。幸甚,逶迤古堰悠悠,吞吐水波潺潺。
天工開系統,玄造立樞垣⑭。借山形而坐西北,依水脈而望東南。發軔制宜,踐從順勢;示拙藏巧,行自開端。控浪相機以引,導流無壩以攔⑮。岷水不涸,其行則遠;岷山不崩,其穩若磐。更有抽心截角⑯,作堰淘灘⑰。循物理而求體用,法自然以定方圓。魚嘴分波,劃江內外;金堤飛沙⑱,控流湍緩;寶瓶吐露,酌量窄寬。四六分水,告別天殃,增減憑依晴雨;二八分沙,恢弘體統,勢能取自波瀾。一而生再,再則衍三。形容肯綮,鼎足關聯。方位各居,相生同固濟;徑途有別,互補自循環。體系運行,豈唯蒲陽、柏條、江安、走馬之流⑲,派分渠首;功能覆蓋,不啻灌溉、航運、生態、觀光其類,綜合諸般。匠心發乎樸素,宏圖展自平凡。水到渠成,成在居高能下;目張綱舉,舉措就簡刪繁。
至道象天地,高行法自然。肇基於上古,離堆石裂,斷陘火焙⑳;開堰自洪荒,落差目測,流量心權。措畫時驚神鬼,法門一合人天。無壩引水,妙在勿爭,興利而不傷物類;淺堤洩洪,諦由能舍,弭災而不樹屏藩。一堰作而西蜀興,平原勃而瓊英絢。清漣漾,素練揮,襟帶動,幕帷掀。稻穗夜敲蛙鼓,鶯聲曉拂柳綿。夏雨沛而冬陽暖,春華茂而秋實蕃。四時浸潤,九裡堤邊,從知物候;萬類欣榮,百花潭外,可窺豹斑。玉壘看雲,草堂聽雨,江樓望月,橋首送仙。綠道迂迴店幌,林蔭漫撒市廛。城郭亭臺,分明錦繡,嫣紅奼紫,隱約霞煙。魂縈夢繞,觀光之客如歸;心曠神怡,過境之賓忘返。生態藉此更優,宜人居處;環境因之愈美,引人留連。九天開出畫圖(21),造化更鐘盆地;連片蔚為蔥鬱,城鄉宛在花園。
惠民生景福(22),澤天府百源(23)。尋根古蜀,開國茫然(24)。人同魚鱉(25),道載饑寒。且窮且厄,維苦維艱。乃有上哲臨,開玉壘;仁心發,引甘泉。溪塘池井,棋布星羅;幹鬥支渠,橫通縱貫。霏霏淫雨,弗憂澤國禍水;炎炎烈日,無慮赤地災愆。竣役碩勳,頓開生面。於乃耕壟畝,通阡陌,理荒穢(26),墾鄉原。植桑種稻,捕魚養蠶。豐登黍稷,盡足衣衫。漸至「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27),天府之名符焉。總總林林,國資農本,益彰充裕;融融洩洩,黃髮垂髫,樂享寧安。濯錦江濱,浣女手揮雲彩;採桑陌上,村姑鬢插玉簪。陸海頻增米廩(28),秋池競作魚筌。魚米之鄉,益揚並論(29);庶饒之地,今古續延。繽翻氣象,朗照汗青;一體城村,長鋪畫卷。玉檻雕欄,仍鄰碧水;明窗廣廈,欲比層巔。物阜恢隆都會,民殷轉益市圈。四方輻輳,紛至五湖冠冕;百世繁華,沓來萬裡車船。漠漠平疇,蜀景非唯昨日爍;熙熙重鎮,芙蓉更勝舊時妍。
拜水都江(30),賞心秦堰。追昔回眸,觸懷長嘆。興低築而現高瞻,光被四表(31);師前事而鑑恆用,德澤永年(32)。善作厥成,知依物序(33);善終由始,行與時遷。傳世之功,必萌乎濟世;空前之業,豈囿於承前?
【注 釋】
①餘秋雨為都江堰景區題詞「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②範閒:模範,樣板。見漢·蔡邕《篆勢》:「摛華豔於紈素,為學藝之範閒。」
③亮跡:顯著的功績。見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貞軌偕沒,亮跡雙升。」
④雄觀:壯觀。見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兩山相對,遂為一時雄觀。」
⑤元形:大自然賦予的形態,指萬物。見隋·王通《中說·立命》:「地者,統元形焉,非止山川丘陵之謂也。」
⑥功築:指土木工程。見《尚書·大傳》卷三:「謹功築,遏溝瀆,修囷倉,決刑獄,趣收斂。」
⑦二李:指始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
⑧伏龍:傳說李冰治水鎖伏孽龍,今離堆公園中有伏龍觀。
⑨繁田:「繁」,古地名;「繁田」,指彭州。《都江堰水利述要》載:文翁帶領百姓「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頃」,是第一個擴大都江堰灌區的治蜀官員。
⑩堰官:《水經注》載:「諸葛亮北徵,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徵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自此,歷代均設專職官吏,負責都江堰水利工程。
⑪士廉:高儉,唐朝貞觀年間謫任益州長史,在原都江堰基礎上,增開新渠,灌溉農田。
⑫盧翊:明朝正德年間任四川按察司僉事,提督水利,組織民力大量清除河道淤泥,深挖到李冰治水時所刻有「深淘灘,低作堰」鐵板乃止。
⑬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寶瓶口三部分構成。
⑭玄造:指造化。見唐·元結《閔荒》:「令行山川改,功與玄造侔。」
⑮無壩:無壩引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顯著特徵。
⑯抽心截角:「遇彎截角,逢正抽心」,是李冰治理岷江和解決灌區輸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
⑰作堰淘灘:指「深淘灘、低作堰」六字要訣。
⑱金堤:唐朝時飛沙堰的別名。
⑲蒲陽、柏條、走馬、江安:都江堰四條乾渠。
⑳絕陘火焙:以火烘烤山巖,然後潑水降溫,運用熱脹冷縮原理令其崩裂。
(21)九天開出畫圖:縮用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22)景福:洪福,大福。見《詩經》:「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23)百源:眾水之源。見宋·蘇轍《溯潮》:「初來似欲傾滄海,正滿真能倒百源。」
(24)開國茫然:語出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25)人同魚鱉:指洪水泛濫之時,聽天由命,完全不能自主生存。
(26)理荒穢:剷除雜草。見晉·陶淵明《歸田園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27)據《華陽國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
(28)陸海:《華陽國志》記述:(都江堰)「灌溉三郡,開稻田。於是蜀沃野千裡,號為陸海。」
(29)益揚並論:唐安史之亂後,揚州、成都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有「揚一益二」之稱。
(30)都江:岷江的別稱。
(31)光被四表:形容盛德善行遠播四方。見《尚書·堯典》:「光被四表,格以上下。」
(32)永年:指長久。見東晉·陸機《辯亡論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循定策,守常險,則可以長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33)物序:指事物的規律。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制人紀。」
作者簡介
陶武先,1948年生,四川射洪人。中央黨校政治學研究生。四川省第十屆政協主席,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副主任。主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著有《求理芻論》《治務管見》《議事邇言》《陶武先詩詞選》《慕 思雜俎》《閒情逸詠》《楹聯小集》。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遇見都江堰(據中華辭賦)
作者:陶武先
配圖攝影:唐 潮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原標題:《【方志四川•辭賦】陶武先 ‖ 都江古堰賦》
閱讀原文